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58990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1 .据国际移民组织(TOM)的最新数据,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300万人从乌克兰逃往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邻国,接收了大量乌克兰难民的波兰面临“无力承受的局面,欧洲正在经历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难民潮,这表明()A.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B.冲突必然导致全球性难民问题C.反经济全球化十分盛行D.难民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2 .贝蒂妙厨是美国著名的烘焙品牌。1936年发布的第一个企业标志贝蒂是一位典型的欧洲白人形象。但到1996年,贝蒂的形象变为多血统的美国人,肤色变黑,面部特征是美国多个族裔的混合。从这个变化可以判断()A.白人在美国社会中已经不占多数B

2、.美国社会普遍对移民持接受态度C.企业根据社会变化调整经营策略D.美国社会已消除了种族歧视现象3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大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增加()A.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掀起了各国瓜分世界的狂潮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D.源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4 .近期乌克兰与俄罗斯爆发激烈的军事冲突,战争导致很多难民涌入欧洲。欧盟对难民的安排实行的是强制摊派给成员国,这种做

3、法遭到以奥地利为代表的一些成员国的抵制。这表明()A.欧盟的发展遭遇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应由当事国解决C.区域合作与民族主义冲突D.一些国家戴着”伪民主,假人道”的面县5 .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该运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的开展()A.植根于华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B.造就了新加坡国际化都市的地位C.增强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认同D.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局面6 .如表所示为现代世界部分时段移民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表中空白处应为()时段移

4、民情况原因19181945年国际移民人数呈下降趋势经济停滞和政治动乱19291936年美国外籍人口减少50万人经济危机19451973年劳工大规模迁人西欧、北美和大洋洲19651990年全球移民总量由7500万增加到1.2亿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A.经济发展吸引欠发达地区移民涌入B.意识形态的斗争导致移民流动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出现和平局面D.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员的迁移7 .1982年春,新加坡开展“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提出“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A,资本主义弊端凸显8 .新加坡传统封建残余思想蔓延C.美苏冷战对抗加剧D.全球

5、化加剧了移民社会的矛盾8 .下表是1960200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此可知移民时间1960-1970年1970-1980年1980-1990年1;比例(%)1133393,A.主要来自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B.使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程度加深C.由体力劳动者转变为知识精英D.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9 .世界文化由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组成,世界上不存在超然于民族文化之上的所谓独立的“世界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文化发展应汲取优秀成果B.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C.全球文化形成了单一价值体系D.世界文化是多样性的10 .1788年首批移民一一英国的罪犯及军人,抵达澳洲,

6、后在澳洲发现金矿以及移民政策的奖励下,自由移民才逐渐成为多数。由此推知,18世纪末期的澳洲文化主要体现()A.英国文化的特征B.奴隶文化的特征C.多元文化的特征D.殖民文化的特征11 .以汉语为母语的新加坡华人在其使用英语过程,衍变出了带有浓厚中国特点的表达方式。新加坡英语中有“LarMahLehFor的等语气词,他们可以表达强调、不耐烦、不快、赞同和反对等涵义。例如:A.NoLah(不啦):B.Ifyoudon,tdotheworkthenyoudie(你不干活,就死定喽!)。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新加坡()A.政府推崇文化多元B.殖民文化的遗留C.移民文化交流碰撞D.工商业经济发展12

7、.对于二战以来的全球劳务移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大量劳动力涌向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劳务移民的主体是因各种原因产生的难民这引起了各大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A.B.C.D.13 .据统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一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C.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D.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4 .二战期间,大批犹太难民辗转来到

8、上海避难。他们中多数人喜欢吃上海菜和中式点心,甚至还会说几句上海话,有的人喜欢中国戏剧,还会打太极拳。这反映了()A.战争阻断民族发展进程B.上海国际地位显著提升C.人口迁徙推动文化交流D.中国文化影响范围扩大15 .在当今的新加坡,人口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苏格兰人等东、西方各民族组成。在教育上,政府规定每个学校把英文作为第一语言,对于其他的华文、泰米尔文、马来文作为可以任选的一种第二语言,从而给予4种语言平等的地位,兼顾到了各族的感情。这种方式()A.说明对英国文化的推崇B.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C.说明语言文化的不平等D.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16 .二战后,美国鼓励移民的流入以弥补劳动力

9、的短缺。1965年,美国取消了偏向于欧洲的移民限额,并彻底修改了相关法律,使得70年代和80年代的移民大量流入。该举措促使美国总人口中移民的比例增大造成美国的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发生变化推动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带来高失业率、竞争、文化冲突认同等问题A.B.C.D.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历史的长焦距考察,人口与发展相辅相成,而从空间维度上分析,人口和发展则有“发达”与“欠发达”之分。在世界人口变迁史上存在着人口转变和人口“兴衰”替代规律,而人口这些变化规律叉与大国实力兴衰紧密相连,世界体系“中心”与“边缘”关系背后无不存在着人口变迁的影子。(如困)摘编自李建新人口变迁、

10、人口替代与大国实力兴衰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人口变迁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认识,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世纪末,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实现普选权、新闻与结社自由等方式力图使所有人都融入法国并享有平等权利,但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18801930年间,法国政府通过向来法打工的外国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为亏损行业输入廉价劳动力,以此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1

11、974年,法国政府采取应急性措施终止外籍劳工入境。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业已入境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原籍。摘编自马胜利“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18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1. D【详解】地区局部冲突引发了难民潮,使得冲突地区的周边国家受到冲击,这说明难民问题的解决依然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全球性的难民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反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 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贝蒂妙厨的企业标志由一位典型的欧洲白人形象变为多血统的美国人。结合所学可知,欧洲白人

12、形象反映了美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而随着种族歧视的淡化,外来移民的增多,美国社会包容性增强,因此贝蒂的形象变为多血统的美国人。这反映了企业根据社会变化调整经营策略,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白人与其他人种的对比,无法得出白人在美国社会中已经不占多数,排除A项;“普遍的说法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B项;美国仍然存在种族歧视现象,“消除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3. D【详解】根据“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大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

13、。”可得出,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移民的规模与速度加快,因此其根源的是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移民增加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各国瓜分世界的狂潮与对外殖民扩张有关,与移民没有关系,排除B项;欧洲仍然是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4. C【详解】题中反映的是难民的安置方案引起欧盟某些成员国的反对,这些国家担心由于难民的涌入会影响自身经济发展及社会管理,体现了民族主义的一面,C项正确;内部存在意见分歧不能说明欧盟发展遭遇严重择折,排除A项;难民是由当事国引起的,他们是这一现象的制造者,自身是解决不了的,排除B项;一些成员国考虑的是国内的发展,和他们的民主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5. D【详解】根据“该运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可得出这场运动可以增强新加坡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新加坡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D项正确;“根植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国际都市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新加坡,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6. A【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移民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战争等,在1945-1973年,二战结束,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劳工大规模迁入,A项正确;意识形态不是移民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表述不完整,排除C项;这一

15、时期没有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7. D【详解】根据“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可得出新加坡要增强自我民族的认同感是基于全球化趋势这下,新加坡作为移民国家,不同国家民族的矛盾突显,因此要凝聚新加坡本族的凝聚力,D项正确;AB项不是其背景,排除AB项;80年代美苏对抗有所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8. 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民族与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从表中可以看出,1960-200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会使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程度加深,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移民来源地,排除A项;材料

16、体现不出移民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新科技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9. D【详解】材料“世界文化由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组成,世界上不存在超然于民族文化之上的所谓独立的世界文化强调了世界文化都是由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组成,说明世界文化是多样性的,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的特点而非文化间的交流,排除A项;B项“挑战一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非单一性,排除C项。故选D项。10. A【详解】根据“1788年首批移民一一英国的罪犯及军人,抵达澳洲,后在澳洲发现金矿以及移民政策的奖励下,自由移民才逐渐成为多数。可得出澳洲很多人是从欧洲

17、的英国移民而来的,因此体现了英国文化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奴隶,排除B项;只涉及到英国,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其殖民性,排除D项。故选A项。11. 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华人移民新加坡,创造出带有浓厚中国特点的英语表达方式,反映出新加坡特色英语的形成,是移民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C项正确;新加坡政府推崇文化多元并非特色语言形成的原因,排除A项;殖民文化的遗留与“带有浓厚中国特点”不符,排除B项;工商业经济发展并非新加坡英语带浓厚中国特点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2. 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二战以来的全球劳务移民,大量劳动力涌向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等经济发展快地区,经济全球

18、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符合题意,C项正确;劳务移民的主体是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不符合题意;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3. 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以后的世界人口迁徙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劳动力的转移,D项正确;A、B、C三项是原因之一,但是不是这一现象的根源,排除。故选D项。14. 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来华的犹太人逐渐了解并喜欢上了上海菜、中式点心、中国戏剧和武术等,

19、反映出人口迁徙推动文化交流,C项正确;战争并不能完全阻断民族发展进程,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上海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排除B项;材料的空间范围仅仅是上海,排除D项。故选C项。15. D【详解】新加坡在教育上兼顾多种语言,同时又把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这既尊重了语言的多样性,又有利于交流的顺畅一致,说明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D项正确;把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是因为英语在国际上运用的广泛性,而非推崇英国文化,排除A项;兼顾各种语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排除B项;C项与材料相悖,排除C项。故选D项。1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鼓励移民,并且修改法律来拓宽移民的道路,引来移民数量增多,移民范

20、围变广、于此同时,大量外来移民也会造成美国高失业率、竞争、文化冲突认同等问题,符合题意,B项正确;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于美国独立战争之前,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7. 【示例1】观点:人口发展与国家兴衰相辅相成。一方面,人口发展影响国家实力兴衰。由图可知,19世纪之前,英国的人口优势明显,如人口增长快、有活力、有生机年轻型人口占比较大等,这给英国提供了充足的优越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国家兴衰会影响人口发展。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得美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统一,随

21、着两次工业革命的交替进行,美国的工业产值迅速超越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占据世界首位,这些都推动了美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并在20世纪达到顶峰。综上所述,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国家实力也将反过来影响人口变化,我国应该努力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国家实力的增强,使人口和国家发展相互促进。【示例2】观点:人口变迁影响国家实力兴衰。一方面,人口数量发展及结构优化促进国家兴盛。1819世纪是西欧大国角逐的世纪,更是英法“两雄竞争的世纪。大国实力竞争的背后也是人口的较量。到19世纪英国的人口优势明显,如人口增长快、年轻人口有活力、有生机等,这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进行提供了充足劳动力,最终使得英国超过法国和其他

22、欧洲国家,成为欧洲的“领头羊。另一方面,人口数量下降及老龄化制约国家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傲视群雄,日本制造、日本文化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此后数十年中,日本的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每年的新生人口数量严重不足,同时,日本的人口结构也进入了加速老化期,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增长,这些都使口本丧失了与欧美竞争的人口优势,其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综上所述,人口的数量变化和结构变迁将极大地影响国家实力的兴衰,我们要保持人口规模的稳定和人口结构的合理,以保障我国始终生机勃勃,实现可持续发展。【详解】人口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明最基本的、最持久的、最永恒的承载体,当下世界范围内新

23、生人口率的持续走低,必然对各国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国家民族、文明兴衰的历史中定位人口规模与结构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题以世界人口变迁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发展史,关注国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在关联中对比借鉴,在历史长河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并就人口问题进行延伸思考,培养具有国家意识的合格现代公民。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素养。要求考生能将特定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尺度与历史背景中进行比较、分析和评判。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比较分析的学科方法,对事件产生的动因进行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学科理论,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

24、进行合乎学科逻辑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意识。本题围绕人口问题,选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的相关研究,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综合运用历史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和独立提出历史观点,具有一定的思维开放性,旨在贯彻高考评价体系中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的要求。18. 示例:18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既有包容与接纳,也一直存在歧视与排斥。包容与接纳的态度,源于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18世纪末法国深受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为满足工业革命后法国发展经济的需要。歧视与排斥的态度,主要源于法国政府代表本国资产阶级利益,保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同时外来移

25、民与法国存在历史文化差异;此外还存在法国民族主义的影响。无论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是包容还是排斥,均着眼于维护法国国家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详解】示例:根据“18世纪末,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可得出18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既有包容与接纳,也一直存在歧视与排斥。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包容与接纳的态度,源于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启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可得出18世纪末法国深受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影响;结合工业革命的需要,可得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为满足工业革命后法国发展经济的需要。歧视与排斥的态度,主要源于法国政府代表本国资产阶级利益,保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同时外来移民与法国存在历史文化差异;此外还存在法国民族主义的影响。最后总结得出,无论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是包容还是排斥,均着眼于维护法国国家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