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研究浅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65953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研究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研究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研究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研究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研究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研究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研究浅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研究浅析近日,国家高层在北京调研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其中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好政府与市场两方面力量;二是广交朋友、扩大开放,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些举措,足以看出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关注与重视。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核心芯片产业突破集成电路产业链庞大,从上游的材料、设备,到中游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再到下游的终端应用等,几乎囊括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目前国内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10207亿元,同比增长3.0%o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

2、高技术制造业同比上涨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8%o其中,2022年全年集成电路产量324L9亿块,比上年下降9.8%;全年集成电路出口2734亿个,比上年下降12%,金额为10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5%;集成电路进口5384亿个,比上年下降15.3%,金额为27663亿元,比上年下降0.9%。由于2022年受到疫情、全球贸易冲突、消费端疲软等因素,让产业规模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集成电路出口额的持续增长也证明全球市场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国内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一直都非常重视,并且

3、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的投入力度。为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各地也纷纷制定了符合国情及新形势的产业政策。从2023春节后,全国已有多个地区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如北京提出要持续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能级,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上海表示将深化集成电路等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提高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和设计创新发展能力;广东提出加快补齐集成电路关键环节。此外,如四川、江苏、辽宁、浙江、重庆等地都提出了相关政策,加强集成电路产业的建设。同时在近期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献言献策。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认为当前国内算力和稳定性高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仍较

4、低,芯片产业发展结构失衡,标准体系仍需一亲JTC口o要提高国产芯片的应用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政策层面加快引导产业转型,推动“卡脖子”及高端芯片的研发及应用;二是加速完善汽车芯片的配套措施。目前核心芯片产业仍处在扶植成长阶段,与国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此外还存在产业链韧性不足、产业生态不够丰富、市场占比小的现实情况。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借主流技术路线的生态大势,走自主可控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引导国产CPU向可控的主流路线加速收敛。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撬动市场资源助力研发。并且通过系统优化、垂直打穿实现持续的替代升级,走出“单品追赶、系统领先”的发展之路,还

5、要引导国产CPU在兼容主流生态标准的同时,瞄准新计算模式加强演进,参与或主导标准制定。二、中国芯片发展势不可挡长期以来,我国在芯片领域,特别是通用处理器CPU、GPU等高端芯片领域中,还存在着巨大空白,90%以上的高端芯片都依赖进口。尤其在当下,随着全球各国地缘危机的加剧,高端芯片贸易受制,甚至影响到了相关产业的正常发展,但这也坚定了国内加强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近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限制中国技术发展的努力注定要失败,因为这种做法只会“迫使”中国花更多的时间与大量金钱来制造自己的芯片,这也是为何美国永远无法成功阻止中国拥有强大芯片的原因。当被问及是否认为美国阻碍中国技

6、术进步的努力不太成功时,盖茨表示,甚至不明白这种成功对他们而言的定义是什么,是确保美国芯片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芯片行业的供应过剩,还是让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更具吸引力?事实正是如此,随着中美摩擦日趋激烈,国内芯片产业却并没有如美国所料一样一蹶不振,反而在加大投入,争取自立自强。以芯片设备招标情况来看,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2国内几家芯片代工厂的招标中,国产半导体设备占比已达到38%,较2019年的7.5%提升4倍以上。调研机构SEMI认为,2025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50%,并初步摆脱对美国半导体设备的依赖。报告中提到,目前在28nm及以上领域,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

7、盖,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14nm工艺上,中国厂商实现了50%以上的覆盖,国产化率也达到了20%以上。不过在14nm以下,目前国产化率仅为10%左右。目前,国产半导体设备在清洗、CMP、测试机、刻蚀机、分选机上,国产化率已实现两位数的突破,同时在CVD设备、离子注入、探针台等领域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而在芯片设计路径上,国内许多厂商开始选择RlSCT架构。由于RlSCT既不是开源代码,也不是单纯的软件产品,其本质是一套开放的、免费的指令集,定义了处理器软硬件之间的接口规范,相当于一套开放标准,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出口管制。数据显示,2022年,采用RISC-V架构的处理器已出货100亿颗,

8、预计2025年将突破800亿颗。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近日表示,RISC-V是中国CPU领域最受欢迎的架构,成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引擎。想要将RISC-V生态发展壮大,主要看软件生态、应用生态及开发者生态。软件生态上,当前中国产学研各界正在迅速推进高性能RlSCT芯片研发;应用生态上,中国的巨大市场将成为支撑RlSCT的重要基地;开发者生态上,国内已有数百家企业加入到RISC-V国际基金会推动着RISC-V生态的发展。此外,许多大学已经开设了RlSC-V课程,大力开展RISCT人才培养,积极参与RISC-V基础软件开源社区,参与许多RISC-V设计和应用项目。开放开源的RlSC-V架构,

9、蓬勃发展的RlSC-V生态,以及正在快速兴起的国产半导体设备,都在预示着国内的芯片产业发展己势不可挡。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品的政策倾斜,因为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关系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再加上国内庞大的市场,让许多国内的相关企业在这几年得以发展壮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要自己将产业链中的所有环节完全自主化,就如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所言,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自己研发所有技术,美国也不行。芯片是全球所有国家,合作共赢的智慧结晶,因此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与国际合作,广交朋友,扩大开放。中国人做事的智慧,一向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外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