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6886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细胞介素的进展史定义: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整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整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细胞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在1979年其次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争论会上,将来自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所分泌的某些非特异性发挥免疫调整和在炎症反应中起作用的因子称为白细胞介素宋国章,董进浪。细胞因子争论状况(J医学资料,1998;(1-2)1

2、7-19.)摘自:医药动态我国一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I)2010年2月23日记者今日从山东省科技嘉奖暨技术创新工程推动大会上获悉,因在分子结构、生产工艺、产品比活性、用药量、起效速度等方面优于国外产品,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一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索-Il(I)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肿瘤患者通常选择放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兴元教授介绍,接受化疗的患者中20%30%的患者会消失血小板削减症。血小板数量突然下降,极易引起体内广泛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而对于血小板削减症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输注血小板或全血,也可实行降低化疗剂量,推

3、迟化疗时间的方法。王兴元说,输血会增加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机会,而低化疗剂量,推迟化疗时间又会增加癌细胞生长和集中的可能。据了解,白介素可以缩短血小板降低的时间,削减血小板降低的幅度,确保化疗按时进行。该药物1992年在美国研制胜利,1997年在美国上市。这也是截至目前,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上升血小板的药物。参加了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Il(D三期临床争论的王兴元表示,作为国内同类药物中首个法律规范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药物,争论团队在5年时间里与东阿阿胶和其他12家医院完成了400多例的三期临床争论。据悉,东阿阿胶从1999年立项开头,近10年的攻关中在注射用重组人臼介素-11(I)的氨基酸分子结构、基因表达、分别、纯化等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该产品对因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削减症的治疗和预防有准确、平安疗效,与国外产品相比,具有用量少,起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摘自:中国医药123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