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7021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靖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靖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靖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靖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靖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靖江市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四五”时期是靖江巩固全面小康建设成果、开启现代化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金融业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努力把金融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意义重大。根据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泰州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十三五”金融业发展状况(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各类金融政策,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多样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改革创新初见成效,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服务发

2、展能力不断增强。一是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市引进股份制银行9家,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23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商业银行19家,地方法人机构3家;新增证券机构1家;保险业机构37家,其中财产险16家,人身险21家;证券营业部6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10家;融资担保公司2家;融资租赁公司2家。二是金融总量规模不断增长。银行业对地方的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其中: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由2015年末的866.54亿元上升到1379.4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

3、由2015年末的651.34亿元上升到1176.35亿元;存贷款总量位列泰州第一。保险业规模壮大,保费收入由2015年的15.19亿元上升到25.69亿元,保险密度达到3753元/人(数据来源:2020年靖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保险深度达到2.56%,风险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金融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大,2020年末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7.01亿元,占GDP比重达6.7%。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成效初显。“十三五”期间,出台关于鼓励利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意见,新增主板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新增募集资金20.97亿元,位列泰州第一;2020年实现证券交易额1668.12亿元。推动

4、“基金+产业园+运营商”发展模式,相继设立靖江手拉手汽车小镇投资基金、靖江鑫港壹号精密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保障特色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促进园区项目落地、孵化,形成基金服务园区项目建设格局。推动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开展债券融资,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四是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广“惠科融”“苏科贷”“科技贷”政银合作产品,服务科技企业33户,累放贷款1.7亿元,每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300万元。大力推广“阳光信贷”模式,引导各银行机构制定授信审批条件一次告知制、申转续贷

5、限时办结制和信贷服务承诺制“三项制度”,并向社会公示,进一步简化企业融资流程,缩短资金接续间隔。拓宽转贷基金覆盖面,截至2020年末,累计转贷879笔,累发转贷资金103.47亿元,累计降低企业转贷成本约60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转贷资金周转压力。五是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驶入快车道,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设立靖江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整合金融产品、融资需求、信用信息查询等资源,实现网络化、一站式、高效率的融资对接。上线了江苏省首家“首贷中心”板块,通过泰州企业征信服务公司获取的企业数据,将成立至今尚无贷款的企业名单每月推送各银行机构,推动银行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发

6、放贷款。开发ERP管理系统,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免费安装及维护服务,帮助企业改善业务流程,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打造融资顾问团队,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实现一对一精准对接,指导企业制定全生命周期融资方案,提高企业贷款获得能力和水平。推进应收账款流转机制创新,设立江苏省首家应收账款债权管理公司靖江市华洲应收账款债权管理有限公司。六是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推动设立华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收购担保债权及抵质押资产,帮助银行机构降低不良贷款,盘活存量资产,目前管理资产近20亿元。组织开展困难企业专题调研活动,建立动态困难企业库,前置风险关口,对困难企业进行分类处置。按照“风险主体、风险情况、打击对象、风

7、险数据四个见底要求,持续开展联合检查、定向抽查、滚动排查、风险警示约谈等活动,切实加强对投融资机构的日常监管力度。“十三五”期间,累计清退线下投融资机构100余家;组织各类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活动二十余次,张贴各类海报3万余张,发放宣传册10万余份。2020年末,不良贷款率0.84%,为近五年最低,获评省“金融生态达标县工(二)存在问题一是金融供给结构有待优化。金融机构对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不够深入,在企业初创期不敢进,在企业成熟期抢着进,在企业衰退期争着撤,国有银行利用资金成本优势挤占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发展方式可持续性不强。缺乏针对小微企业的特色化、个性化信贷政策,服务小微企业的能

8、力亟需提高,银行信贷产品难以满足科技型、服务型等轻资产企业的特性。部分信贷政策在基层落地具有滞后性,如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无还本续贷等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二是直接融资发展不足。我市间接融资比重在社会融资总额中居于主体地位,企业来自银行的贷款比重过高,远低于国内发达地区水平。企业对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模式的认识有待提高,鼓励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需要进一步改善,资本投资服务平台需要加快构建。三是金融风险防范任务仍然艰巨。当前,非法集资风险组织化、网络化、群体化,风险排查过程中面临行为隐蔽、资金流向多元、投资人群难以掌握等不利因素,存在风险研判处置难度大和监管资源不足等问

9、题,大型民营企业风险和困难企业处置难度仍然较大。四是金融机构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模小,综合实力和带动作用有待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等机构发展程度较低,难以在融资、资产评估、信用调查、债权维护等方面提供全面高效的配套专业服务。对金融人才引进力度不够、储备不足,高层次的金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相对紧缺。二、“十四五”期间靖江市金融业发展环境(一)外部环境从国际看,未来五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震荡调整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

10、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的速度、动能和结构转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金融新业态、新模式逐步推动金融业格局重构,将为靖江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二)发展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建设等多个国家战略的密集叠加,不仅对靖江发展标识了新坐标

11、、提出了新要求、丰富了新内涵,更将提升政策、资源、项目、投资的集聚效应,为靖江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战略契机和发展空间。三、“十四五”期间靖江市金融业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努力形成多元化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样化金融产品、多路径金融供给、多层面金融生态、多方位金融对接的现代金融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靖江地方特色的金融改革创新道路,加快建成市场有序竞争、产融有效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持续稳健运行、

12、综合实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位居全省县域前列的金融强市。(二)发展原则坚持服务实体原则。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路径,通过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创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提升金融产业发展质量,应对金融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坚持市场主导原则。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部门联动、金企配合、社会参与的金融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构建更具市场化

13、、多样化、现代化、国际化特色的金融体系。坚持安全稳定原则。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和协同机制,加强风险识别和动态监测,建立金融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线,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驱动,以金融科技技术运用为突破,以防控金融风险为依托,力争到202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6%。2.具体目标(1)金融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500亿元和2100亿元左右;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数量达到15家;保费收入达到3

14、L38亿元,年均增长4%,保险深度达到2.5%,保险密度达到5000元/人;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直接融资占比达到28%以上。(2)金融集聚辐射进一步增强。金融商务区集聚15家以上金融机构,新增金融机构5家左右,金融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3)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优化金融资产质量,银行贷款不良率不高于1%。四、“十四五”期间靖江市金融业发展重点任务与措施(一)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增强金融综合实力1.提升地方骨干金融企业竞争力强化

15、地方性金融组织体系,持续扩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份额,增强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加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步伐,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制衡机制。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扩大业务规模,创新业务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推动长江银行加快机构战略布局,用裂变发展思维放大总部经济效应,形成省内“大市基本覆盖、主要县域有网点”的布局。推动长江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进一步提速,确保每年的资产规模增长超过40亿元,力争到2025年末总资产达600亿元。引导和支持长江银行积

16、极开展同业合作,完善服务功能,实行业务创新,形成主业突出、多种经营的跨越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加快长江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培育其上市条件。2 .发展新型金融组织与业态坚持扶优限劣原则,推动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落实风险补偿等财税扶持政策。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以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为主导,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大力推广“泰信保”“小微贷”等政银保合作产品。积极推动保险公司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分散银行信贷风险,探索建立“信用+保险”“担保+保险”租赁+保险”等新型融资担保模式,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途径。3 .优化金融资源空间布局以金融

17、业发展为中心,以功能集聚为核心,逐步形成产融结合、综合发展的特色,营造在苏中地区具有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推进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和分支机构、资本交易服务平台、金融后台中心、金融中介机构以及各类准金融机构的引进和聚集,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体系。实现金融产业集聚,重点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担保、信托、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集聚与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相对集中的金融业发展集聚区。辅助发展法律、会计、咨询、审计、代理等中介机构,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为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奠定基础。配套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企业增信服务、行业协会服务等,通过社会化信息共

18、享与业务合作,加快建立小微企业信用征集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形成独具特色、配套设施齐全、服务专业化的各类金融后台产业聚集区。(二)推动企业上市,提升直接融资占比1.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一是滚动培育壮大梯队。围绕我市“4+4”产业集群发展方向,聚焦优势企业和龙头企业,发掘引导有基础、有前景、有行业话语权的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后备库,充实我市上市后备的“中坚力量通过与属地板块、相关部门联动,全面梳理“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以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名单内企业,开展逐个对接、重点走访,引导企业借力资本市场,逐步做精做优、做大做强,构建我市上市后备的“生力军”。二是精准服务因企施策。打造“一支队伍、一

19、套制度、一个平台”服务体系,组织业务骨干和专家团队强化对后备企业的引导帮助,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以及未来发展预期,锚定上市目标板块,制定科学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上市路径。组建上市服务工作专班,开展财务、产权、内控等方面的合规性指导,助推企业上市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充分发挥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制度作用,针对企业上市(挂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专题会商、专班推进,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依托“凤城上市通”服务平台,为企业开具上市合规证明集中受理、规范办理、优化流程、限时反馈,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走路”。三是强化资本赋能企业。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加强与国家级

20、、省级政策性基金合作,带动各类产业基金联动发展。聚焦产业细分领域设立专项基金,高频次开展基金与企业对接活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拟上市后备企业股改。支持已上市企业通过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实施再融资,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社会资本设立并购基金、银行机构提供并购贷款,助力产业集群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四是全力营造良好氛围。强化上市(挂牌)宣传引导,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企业上市专题座谈会,邀请交易所、证监局走访调研企业,讲明上市政策、讲好上市故事,持续营造抓上市、助上市的浓厚氛围,帮助有所顾虑、不敢上市、不想上市的企

21、业转变思想观念,紧抓全面注册制带来的发行上市条件大幅优化,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的改革机遇,早日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五是用好用足奖励政策。更新出台促进企业上市(挂牌)的政策措施,配套申报扶持细则,规范奖励资金兑付操作程序,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股改成本较高、上市后再融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到2025年,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数量达到15家。2 .推动债券市场与要素交易市场发展充分利用分类债券市场,扩大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金融产品发行规模,探索发展其他固定收益、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并购票据等创新产品。推动南方小麦交易市场转型发展

22、,实施小麦交易市场股改工作,促进粮食现货市场向短期期货市场转型,提升粮食交易市场影响力。规范发展农产品、物联网产品、文化产权等要素交易平台。3 .强化保险市场经济补偿机制与投资功能完善弱势群体保险保障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和治安保险等产品。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鼓励开展健康、养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保险试点。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研究建立以商业保险为平台、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的巨灾保险制度,分散和降低因自然、人为巨灾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风险。探索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有效路径,支持保险资金参与我市金融改革和基础设施、养老

23、产业、健康服务业等领域投资。(三)深化产融结合,服务重点产业项目1.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优化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制造业贷款监测、通报和约谈机制,健全重大项目行长挂钩服务、金融顾问等制度,推动制造业授信扩面增量。鼓励银行围绕特色行业创新产品,研发中长期贷款产品,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总行直贷、银团贷款等多种形式满足企业资金需求,逐步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白名单制度,促进金融服务更加聚焦。推动银行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推广专利权、商标权、股权质押融资,推广绿色金融产品,扩大排污权质押贷款试点,发展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业务,稳步提高科技贷款规模和比

24、重。鼓励保险机构在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试点绿色保险创新产品。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深化产融中心、首贷中心、企业征信、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增信和授信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泰信保”“小微贷”“苏科贷”等财政金融产品作用,健全普惠金融督查考核激励机制,以拓展首贷户、信用贷款为重要抓手,推动银行优化网点布局,下沉业务重心,建立尽职免责制度,构建“敢贷、能贷、愿贷”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普惠领域金融供给。2 .推动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地方征信市场,逐步构建高质量、广覆盖、可持续的地方征信体系。坚持企业征信公司作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原则,在现有数据归

25、集基础上,推动公安、法院、海关、社保等数据,政府部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以及跨地区关联企业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及时更新,实现政府部门涉企信用数据全覆盖,提升企业征信报告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推动企业征信公司在获得政府授权的基础上,先实现对所有市场主体征信数据的归集和分析,再根据企业融资需求采集征信授权书,力争实现对全市绝大多数市场主体征信数据的覆盖。在对绝大多数市场主体征信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强化对数据的分析运用,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推进征信系统的迭代更新,建立完善企业评分模型,实现对企业的分层分类管理。3 .完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业服务效率与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着力构建金融服

26、务体系,满足社会对金融产品需求。加快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步伐,加大网银系统推广力度,推动银行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和品牌,服务富民和创业,满足社会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力推广“阳光信贷”模式,实行贷款审批条件事前告知制、转贷手续限时办结制和信贷服务时限承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完善转贷服务。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企业派遣金融顾问,通过“量身定做”“贴身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建立新型银企合作关系。开展商业银行服务价格专项检查,规范金融机构收费行为,强化服务监管,制止金融机构乱收费,降低融资成本,切实减轻企

27、业不合理负担。(四)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农村普惠金融1.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引导和扶持农村商业银行继续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法人股比例,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强化服务功能,放大服务“三农”的能力。发展多业态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分别选择一户以上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对口支持。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承包经营权抵质押试点。拓展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支持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开展养殖权、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订单、存货

28、、应收账款等抵质押和金融租赁业务创新。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与授信。2 .拓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管理体系,在原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开发“标的+产量”“标的+气象”“标的+价格”,构建立体式、多维度的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规范建立快速理赔机制,不断完善乡镇(村居)保险服务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利用现代科技构建灾前预警预防、正确避灾减灾和灾后查勘理赔以及农业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参保主体受灾损失,稳步提高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水平。完善

29、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动态调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补贴比例。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探索试点家庭农场保证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保险+信贷”新型险种,试点乡村振兴类型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财产保险、农田设施损毁综合保险、乡村堤防保险、农村水利工程保险等产品,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保障机制。(五)加大监管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落实监管责任,明确风险底线,保护合法经营,依法加强对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机制,积极营造扶优限劣的发展环境。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的综合统计和分析制度,开展非现场监

30、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引导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地方金融组织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高效、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3 .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银行、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机制,支持融资担保公司创新业务、健康发展。严肃查处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遏制和依法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交易、非法保险等涉众涉稳非法金融活动。深入开展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治理,重点整治未经许可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的机构或者自然人,防范非法放贷等非法金融活动。督促上市公司做好财务透明和信息披露工作,严防内幕交易、虚假信息披露和市场操纵行为。4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坚

31、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完善金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通过演练检验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协调处置大中型企业资金链、企业担保圈(链)断裂引发的债务危机,逐步缓释风险,保护金融债权。明确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为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责任主体,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对金融风险的抵御和处置能力。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重要职责,深入开展金融生态县创建活动,建立完善金融生态考核长效机制,力争建成省级“金融生态优秀县”。五、“十四五”期间靖江市金融业发展保障措施(一)做好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党对全市金融业发展改革的领导部署,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机制,加强上下

32、联动、部门协作,切实做好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宣传统筹、进度统筹,形成规范有序、分工明确的推进机制。建立市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全市金融改革和创新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具体负责细化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督查落实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措施,协调推进全市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二)强化市场导向。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在加强政府和监管部门对金融从业机构服务、协调、监管的基础上,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和金融机构运行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厘清政府与金融机构两者的关注面和发力点,让

33、市场规律、监管规则、司法规定发挥更多的调节、规范、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在战略规划、政府引导、平台搭建、环境营造、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履行职能,及时与金融机构共享重大项目和企业转型升级信息,引导金融机构对企业贷前、贷中、贷后深度服务,实现政银企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互动。鼓励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支持金融机构在新产品的推广、新工具的设计、新业务的开发上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金融机构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落实政策配套。打造政策措施多、扶持力度大、激励作用强、发展环境优、管理体制完善的政策高地,构建支持多元化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多层次金融人才引进培育、多渠道金融资源配置流转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金融产业政策,进一步创新金融机构落户发展的各项政策扶持方式,保持金融产业支持政策的相对优势。(四)突出能力建设。加强金融产学研项目合作,利用我市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与高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培养高端金融研究人才。加强金融创新人才、金融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优化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实施金融人才奖励计划,为高端金融人才落户、科研、创业、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地方领导干部金融知识培训,建立干部与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双向挂职交流机制,不断提高金融工作能力和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