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指津教学目标.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72550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指津教学目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鉴赏指津教学目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鉴赏指津教学目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鉴赏指津教学目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鉴赏指津教学目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指津教学目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指津教学目标.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鉴赏指津教学目标,诗歌欣赏,探究诗意,探明诗情,理会诗法(明其诗效),诗三首,解题: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出现在东汉末年,当时由于社会大动荡,一些接近民间的文人忧生念乱,愈来愈感觉四言诗的旧形式不能适应,五言诗于是大量产生,艺术技巧日益成熟。而且它“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所包含的词和音节比四言句多,运用起来伸缩性也较大,在表达上更灵活更方便,所以五言诗迅速兴起。,涉江采芙蓉,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的选辑,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标志着五言诗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编辑的文选,刘勰文心雕龙誉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为“天衣无缝,一字千

2、金”。,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这些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做题目。诗作表现了东汉末年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主要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的游子诗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的思妇诗,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朗读体会五言诗的节奏,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为“二一二”或“二二一”,再次朗读,体会情感。请同学们讲述这首诗歌蕴涵的故事。,盛夏时节,江边花香日暖,作者为了要采花不惜涉江

3、,花采到了。这么美好的东西只自己欣赏美中不足,要有个知心人共赏才好,可四面一望之心人在哪里?四面都是陌生人,知心人却远在他乡。这么美好的东西得不到他共赏,情意也不能传到他那里。主人公只能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的往故乡的方向张望,他看到什么呢?是他不敢去计算的迢迢路程!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鉴赏诗歌作者为什么“涉江采芙蓉”,而不采别的花呢?,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古诗十九首,采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是古代诗歌里常见的表现,这是思念之情铭

4、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该诗开篇用“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感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探讨:“所思在远道”的位置。提示:难道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真的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这位“所思”吗?,“所思”是时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开门见山就写出就显得诗歌平板无味。前两句中藏锋不露,第三句一转趁势把所思托出,以显此句的分量。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又是转折点,一方面为上文的发展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故此摆在中间。,探讨:诗人塑造的抒

5、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理解:“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有情人彼此挂怀,不思量自难忘,学者朱光潜的看法“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说话人应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其次,“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是女子一人。照此解释诗歌的意味就比较深刻些。“同心而离居”两句是在就男女双方的心境做对比之后所作的总结。,朗读并背诵,体会是中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