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高脂蛋白血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72555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高脂蛋白血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内科高脂蛋白血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高脂蛋白血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高脂蛋白血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脂蛋白血症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高限时称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与脂质和脂质代谢的先天性缺陷有关,后者常见于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黏液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肝脏病、痛风等。本病与心血管病、代谢病、内分泌病和肝脏病的防治有密切关系。中医虽无血脂的概念,但对脂膏早有认识。按文献所载,膏与津同源,津从浊化为膏,凝则为脂。多因年过四十,肝肾渐虚,或饮食甘肥,脾运失健,或禀赋不足,以致津液布散代谢失调,痰浊脂膏内生,阻滞经脉,而致成瘀。【诊断】1.诊断主要依据测定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总量,若总胆固醇大于5.72mmolL(22Omgdl)甘油三酯

2、大于1.69mmolL(150mgdl),即可诊断。2.询问病史与家族史。注意有无服用女性避孕药史(该药可致暂时性甘油三酯增高)。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大多具家族性,无特殊症状,常伴黄色瘤;继发性者可出现原发病的症状,应检查心电图、血糖、甲状腺与肝肾功能,以明确原发病的诊断。【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当分标本虚实。本虚以肝肾亏虚为主,标实多属痰瘀痹阻,分别治以益肾平肝或化痰祛瘀之法,并可配用具有降脂作用的药物,增强治疗效果。1.肝肾亏虚头昏晕痛,目涩视糊,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腰酸肢麻,口干,舌质偏红,脉细或数。治法:益肾养肝。方药举例:制首乌、黄精、枸杞子各12g,桑寄生15g,泽泻1530g,决明

3、子15g加减:兼牌虚,纳呆,腹胀,大便失调,舌苔白腻,去制首乌;加白术、茯苓各IOg,生山楂15g。2.痰瘀阻滞饮食过量,或嗜食甘肥,形体肥胖,面有油光,头昏沉重,时吐痰涎,口苦口黏,胸闷或痛,腕痞,肢麻而重,舌苔厚腻,舌质隐紫,或有瘀斑,脉弦滑。治法:化痰祛瘀。方药举例:苍术IOg,法半夏10g,茯苓15g,瓜萎皮15g,生山楂1520g,丹参1015g,郁金10g,生麦芽15g,陈皮6g。二、中成药月见草油胶丸每次3粒,每日3次。三、简易方药何首乌、泽泻、山楂、决明子、黄精、虎杖、水飞蓟、茵陈、金银花、金樱子、昆布、各种藻类、桑寄生、枸杞子、四季青、当归、丹参、没药、红花、赤芍、桃仁、郁金、姜黄、毛冬青、银杏叶、大麦根须、大黄、黄苓、黄连、升麻、枳实、灵芝、仙灵脾、杜仲、女贞子、玉竹、洋葱、大蒜、香蕈、水牛角、荷叶等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脂作用,其中泽泻、虎杖、水飞蓟等已分离出其有效成分,可选用以上药物一至数味煎服。四、针灸疗法体针胰俞(在第8、9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处)、肾俞、脾俞、三阴交、阳陵泉。水泉、中脱、血海、足三里、侠溪。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隔日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