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景物意象意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7256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7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景物意象意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鉴赏诗歌景物意象意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鉴赏诗歌景物意象意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鉴赏诗歌景物意象意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鉴赏诗歌景物意象意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景物意象意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景物意象意境.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鉴赏诗歌景物意象意境,二、鉴赏诗歌的意象,1、根据要求筛选意象(2007广东卷)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 飞花,2014天津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暮春

2、宋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答案】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将尽和子规啼叫上。,2、分析意象的内涵,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本诗借“子规”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送 春(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子规”在古

3、诗中通常作为什么样的意象?但这首诗有所不同,试分析此诗中“子规”的形象。,“子规”在古诗中通常作为孤寂、哀愁的意象,而在本诗中是一个对美好事物留恋、热爱和执着不懈地追求的形象。,渡 江(11年重庆)【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之情。,这是

4、一首写游子思乡之愁的诗歌。诗歌第一联就紧扣诗题“渡江”,说明作者创作此诗的灵感产生于扬子江。作者长久漂泊在外,现在打算回归家乡,可是,到渡口打听才知道,江水高涨客船不敢出行,这样的情景,当然让归心似箭的作者心烦意乱,所以说“客愁新”。第二联,作者转过话锋,写到了太阳与青山,但这里绝不只是为了景物描写,上一句说“白日忙于我“,其实是反语,意在说明自己在外奔波忙碌,下句说青山对着自己冷冷发笑。青山笑作者什么?从全诗看,作者之所以离乡背井,也只是为了追逐功名,显然作者在说青山冷笑他这样做,实则是作者自己在反思。第三联就更直接地说明作者自己在思念家乡了,后一句再直白地说明自己来到京都本希望获得功能名,

5、却落得破裘满风尘的下场。最后一联,进一步写自己在京都的生活境况,说自己并没有结识多少朋友,而且还四散飘零,自己就象一只沙鸥一样归无定所。全诗抒发的思乡之愁是浓郁而哀伤的,在抒情手法上既有直接表达,又有借用景物衬托,显得比较灵活。,3、描绘画面,提问方式: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方法:给画面起名描绘画面,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问:给首联描绘的画面起名。,这是一幅月夜孤灯独坐图,月夜孤灯难眠图,P1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南歌子 贺铸

6、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P1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8、词

7、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3分),(全国卷)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是一幅农忙耕种图,描绘了农忙时节,天气放晴后农民全家在田地里忙于耕种的景象。作者这

8、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北京卷)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 之。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y):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du):摘取、拾取。捋(lu):成把地握取。袺(ji):手持衣角盛物。襭(xi):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

9、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先后用了“采”“有”“掇”“捋”“袺”襭 这些动词。,这是一幅妇女采芣苢图,描绘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赋,三、鉴赏诗歌的意境P118,意境:指通过对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鉴赏诗歌的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画面(包括给画面起名和具体描绘画面)第二步:用两个词概

10、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表现意境氛围特点的形容词:1、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凄清 2、宁静清幽 恬静优美 朦胧 3、雄浑壮阔 常见表现思想情感的词语1、喜悦,愉悦,喜爱,赞美,2、恬淡,闲适,淡泊,旷达,豁达,慷慨激昂3、寂寞,孤独,失望,抑郁愁闷,愤懑,焦虑,(2012湖南)度破讷沙(其二)李 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p t)泉:泉水名。【试题】(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

11、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

12、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014高考山东卷寻诗两绝句陈与义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酔,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愛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糙的酒器.园花经雨百殿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4分),园花经雨百殿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4分)答案:艳丽 清幽1.“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

13、色彩艳丽.2.“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014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的,给2分。,四、鉴赏诗歌的物象,物象:主

14、要出现在咏物言志诗里面 物象的三钟意义 1、直写物象,浓妆淡抹,以求逼真或传神,表达赞美之情。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托物言志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象征的人的品格、精神,始终牢记写物就是写人。(常用手法象征 比喻 拟人)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答:(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3、借物讽喻,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借柳讽喻那些借助外物作威作福的人,告诫他们不会有好下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