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诊疗中的放射性防护.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7354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诊疗中的放射性防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诊疗中的放射性防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诊疗中的放射性防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诊疗中的放射性防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诊疗中的放射性防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诊疗中的放射性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诊疗中的放射性防护.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诊疗中的放射性防护一、影响放射性的主要因素(一)介入操作的仪器设备介人操作的仪器设备在不同的医院差别较大,不同的仪器设备防护性能不同。大型专用设备如多功能血管造影机、数字减影设备等,因影像清晰度高、获取图像快、影像易储存和修改、防护条件较好,可缩短操作时间是首选。上球管X线机对操作者的辐射危害较大,在资金不足时可考虑选用上球管X线机,配影像增强器和电视系统。介入操作附属部分的机械性能、几何条件、过滤片厚度、监视系统的灵敏度等都与辐射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关系,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一)工作场所和防护条件介入操作的工作场所应按照国家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执行。介

2、入操作室内面积的大小与X线机的额定管电流有关,20OnIA以上的X线机室内面积不得小于36m2,室内墙壁要有足够的厚度,防止X射线的穿透。室内布局要合理,不得堆放与诊疗无关的杂物,减少散射线的发生。建筑物内要有有效的通风设备以减少有害气体对人体的损害。(三)医师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X射线造成的辐射损害具有累积的性质,照射时间越长累积的损害越大。介入医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决定了射线照射的时间。曾有报道,在某一检测部位有医师用30min未能将导管穿过,而改换为一名熟练医师后数秒钟就将导管穿过的事例。因此,介入操作者必须牢记人体各部位的血管解剖,熟练掌握各项技术和技巧,增强工作责任心,术前认真检

3、查患者,复习病历资料,阅读CT片及X线片,了解血供及解剖部位的特征。对于操作者所用的器械,手术前要全面检查,要核实X线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将控制台和床边监视器亮度调至合适位置,待其他器械都准备就绪,做好快、稳、准的手术准备工作,才能将患者放在操作位进行诊治。(四)操作量与疾病类型由于受照的剂量与曝光的时间成正比,因此,操作人员的年(日)诊治患者的数量和他们持续参加这项工作的工龄决定了他们接受辐射剂量不得大于50mSv,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会)规定5年累积的平均值每年不得大于20mSv患病类型,患者的体型、胖瘦和手术的复杂程度均与辐射的剂量有关,肥胖型患者需要更高的照射强度,进入皮肤处的剂量

4、就大,对床边操作者的辐射剂量也增大。不同的疾病诊治手段和照射持续的时间不同,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差别较大。(五)监测方法不同的监测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同。对操作者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一个部位的监测值无法准确反映受照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不同照射野内的辐射剂量互不相等,据统计,介人诊疗技术对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剂量的大小依次为:胸手头腹;左手右手;操作者助手。累积测量的结果优于瞬时测量的结果。二、放射防护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个人放射防护用品要能满足介入操作工作的性质,要灵巧、方便、耐用、对人体无害。防护设施要针对上、下球管两类X线机的不同进行设计,使介入操作者受到的辐射尽可能低而又不影响正常操作。对它们的设计

5、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一)方便、适用性防护的目的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保护手术者免受辐射危害。因此,所设计的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要做到使用灵活方便,不影响手术操作。(一)安全、封闭性在医生手术区与患者照射区之间用适当的屏障隔开,隔离得越完善,即封闭放射源的性能越好,防护效果越佳。(三)广泛通用性介入手术类型多样,各单位使用的X线机型号、结构不同,又有床上球管与床下球管之分。因此,我们在设计防护装置时,要考虑到能与单C臂、双C臂以及普通X线机相匹配,才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四)易消毒处理介入设备经常会受患者血液的污染,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所以,防护用品和设施要有一定耐酸、耐氧化剂的要求

6、,减少污染和疾病的传播。(五)美观耐久性介入防护装置乃万元以上的固定设备,因此,在选材及其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是否经久耐用,如机械部分不易出故障、久用不变形、表面不锈蚀等。例如,铅吊帘采用优质铅橡胶板和高强度防水面料等,而且要求做工精致、整体美观,能与高级X线机匹配协调。(六)最优的性能价格比值对射线防护并非一味追求屏蔽效率越高越好,而是要综合考虑防护效果、适用性能与经济代价三者之最佳结合,即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为此,要求设计上要根据实际测量和科学计算,对不同防护部件分别采用0.6、0.7、LO和L4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既使屏蔽效率均达到90%以上,又尽可能减轻重量,降低造价,符合最优化的设计

7、原则。三、个人防护用品的理想结构形式目前,市售进口或国产的个人防护用品形式多样,防护面积和防护厚度大小不一。但其防护厚度多在0.35铅当量以上。一件前身与后身均有防护的防护服,无论进口或国产者,均重达7kg以上。介人医护人员如此负重,连续工作数小时,难以承受。因此,需要提供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的防护用品,减轻其不必要的负重,根据安全、轻便、舒适、方便的原则,对不同的防护用品或同一件防护用品的不同部位应有不同的防护厚度和穿戴舒适方便的结构形式。研究测试表明,在X射线机无介入防护装置的条件下,介入防护用品的最佳防护厚度为防护服前身、防护帽、防护颈套以及防护眼镜等为0.2503mm铅当量。防护服后身及

8、帽顶为0.1O.15铅当量;对已有封闭型介人防护装置的单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厚度可减少到0.1O.15mm铅当量,而腹部和下肢的前面可不必防护,因介人防护装置对腹部及下肢的屏蔽效率已达到99%以上。介入手术所用管电压在80kV以下时,介入手术者身前防护用品的最佳防护厚度可选取0.25mm铅当量;对80kV以上的X射线,以及使用床上球管X线机进行介入手术时,由于介入手术者身前受照剂量较大,则可选取0.3O.35mm铅当量。对介入手术者身后的散射线,因剂量较小,选取0.10.15mm铅当量即可。四、常用防护措施(一)一般性防护1 .X线机的固有防护X线机的固有安全防护性能是X线防护的最重要环

9、节。球管管套、遮光器应不漏射线,窗口装有铝滤过板,有用线束进入患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量率应小于6Rmin特别是用床上球管透视时,X线球管及其附件如有辐射线泄漏,工作人员及患者将受到直接.2 .时间防护尽量缩短X线的辐射时间。在介入手术前要拟订严格的操作程序,了解患者的有关资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曝光。术中操作的累计曝光时间不应超过30min,优化最佳投照条件,避免重复照射。3 .距离防护利用增加术者与辐射源(即球管焦点)和散射体(即受检者)的距离,减少术者所受辐射剂量,距离每增加1倍,辐射剂量减少3/4,透视曝光时除术者及主要助手,其他人员应远离,避开X线辐射源。4 .屏蔽防护在射线源与工作人员之

10、间设置屏蔽,减少或消除射线的辐射,例如铅屏蔽、铅衣、铅围脖、铅围裙、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等。(一)工作人员防护1.工作人员应佩带射线剂量检测器,每季度报告1次个人接触的辐射剂量,介人工作人员每年接触的定量不应超过5%,为了限制X线辐射剂量,根据介入手术室设备和防护条件,可适当限制术者的手术次数。5 .工作人员应执行防护规章制度,穿铅衣、戴铅围脖和防护眼镜。随时调整折线器,尽量缩小照射野,严禁工作人员身体任何部位进入照射野。注意重要器官保护,对X线照射高感受性组织有: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生殖腺、肠上皮、胎儿。中高感受性组织有:口腔黏膜、涎腺、毛发、汗腺、皮肤、毛细血管、眼晶状体。6 .定期进行防护检查每年系统体检1次。7 .其他适当增加营养,增加室外活动,避免过于劳累。(三)患者防护降低患者受照射剂量是患者防护的关键,因此,要求工作人员技术熟练,选择最佳条件,合理使用遮光装置和滤线器,采用屏蔽防护以及体位防护,用铅制品遮盖非照射野(特别应保护生殖器及胎儿)等以减少患者射线辐射量。目的是以最小的照射剂量而取得最好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