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个人职业防护.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74330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个人职业防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个人职业防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个人职业防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个人职业防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个人职业防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个人职业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个人职业防护.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个人职业防护一、防护用品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去污区应配置洗眼装置。(一)帽子1.作用(1)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的污染。(2)预防微生物经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2 .应用指征(1)进入污染区或清洁区。(2)进行无菌操作时。3 .注意事项(1)带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女性应把头发束好,以免头发散落滑出帽子外。(2)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和清洗。(3)如被污染应立即更换。4 4)一次性帽子不得重复使用。(一)护目镜、面罩1.用法与作用选择合适的护目镜、面罩,

2、佩带时应遮住双眼与面部紧贴,从而保护双眼以及两侧,可有效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溅入医务人员的眼睛、面部皮肤。2.注意事项(1)在佩戴护目镜或面罩时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2)护目镜或面罩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三)口罩1 .作用选择的口罩应符合我国医药行业标准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的要求。标准医用外科口罩分为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大于90%的5u颗粒;近口鼻的内层有吸湿作用。2 ,使用方法(1)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朝外,或按口罩包装上的佩戴方法进行佩戴,(2)如果口鼻罩上有小铁条,将小铁条朝外并压向鼻梁,使口鼻罩的边缘与面部紧贴密封,

3、然后将口鼻罩调整到舒适的位置。如果没有小铁条,戴上后要调整使其能盖住口和鼻。(3)拉下口鼻罩下部遮盖住口鼻和下巴。3 .注意事项1 1)口鼻罩变得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要更换。(2)接触或摘下口鼻罩前要先洗手。将用过的口罩丢弃在医用垃圾桶内。(3) 口罩应为一次性使用。(四)手套1.作用(1)减少病原体迁移到手上或从手上迁移出来的最好方法。(2)如果规范地戴手套及更换,成本效果好。(3)降低病原体双向传播的危险。(4)明显减少被针头刺破皮肤的概率,保护不受血液性传染病的感染2 .指征接触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黏膜、破损的皮肤,处理和清洁带血液或体液的物品和表面时。3 .注意事项(1)手套被撕裂或

4、刺破时要立即更换。(2)接触带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或器械后要立即更换新手套。(3)脱手套后应洗手。4 .类型与用途根据操作目的不同,可将手套分为清洁手套和无菌手套。去污区可选用清洁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时可使用无菌手套,在包装高水平消毒物品时应选用灭菌手套。选择手套时应符合GB102132006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和GB75432006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的标准。(五)隔离衣或防水围裙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穿隔离衣。隔离衣开口向后,经清洗、消毒后可重复使用。隔离衣或防水围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皮肤无刺激性等特点,穿脱方便。1.作用防止器械上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

5、染物浸湿、污染工作服。5 .应用指征(1)清洗复用医疗器械时。(2)当可能被含有污染的血液、体液及其他污染物喷溅时。6 .注意事项(1)一次性防水围裙、隔离衣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2)重复使用的围裙和隔离衣应及时清洗和消毒。(3)如有破损或渗透应及时更换。(六)洗眼装置1.使用方法(I)取下防尘罩、打开阀门,示指及中指将眼睑翻开并固定,将头向前,按压手柄让清水冲洗眼睛。(2)使用后清洁、干燥备用。2 .日常维护定期擦拭,去除表面污物及灰尘;每日检查装置功能,使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二、标准预防(一)定义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均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

6、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一)安全操作(1)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训防护用品的使用范围及方法。(2)利器盒应以方便丢弃为原则。禁止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回套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禁止折毁锐利器具等。(3)处理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器械时须戴手套;可能有喷溅者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4)接触性传染的防护: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5)对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用和保存口罩。(6)长时间在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下工作,需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

7、对人体直接照射,必要时带护目镜及穿防护服进行保护。(7)液体化学消毒时,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8)进入去污区按规范着装:进行污染器械的分类、核对、装载时必须戴圆帽、口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穿专用鞋,戴手套,手工清洗器械或用具时必须戴防护面罩或护目镜。(9)加强免疫预防接种:每年进行体检。乙肝免疫检测列入医务人员常规健康体检项目;对于抗体阴性人员,免疫接种乙肝疫苗。(10)注意饮食结构,保持乐观情绪,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三、手卫生(一)术语和定义1.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8、3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 .手消毒剂指用于手部皮肤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包括暂居菌和部分常居菌数量的抗微生物物质,如乙醇、洗必泰、碘伏等。6 .速干手消毒剂指含有乙醇和护肤成分,并应用于手部,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消毒剂(一)手卫生规范总则(1)对医院职工开展全员性手卫生培训I,每年12次,定期对科室进行指导和督察。(2)配备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液体皂液和干手设施(擦手纸)、洗手图、废纸桶。(3)保持液体皂液、速干手消毒剂容器表

9、面与皂液口的清洁。(4)每月开展手卫生消毒效果和洗手依从性调查监测;怀疑流行爆发时,及时进行监测,查找原因。(5)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三)手卫生操作规范1 .洗手适应证(I)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患者前后。(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后。2 .洗手方法采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

10、整个手,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3 .手消毒适应证(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

11、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4 .手消毒方法(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5 .手卫生注意事项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快速手消毒剂建议使用时间不超过2周。6 .外科手卫生规范(1)外科洗手目的: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2)外科手消毒方法:清洗双手、前臂

12、及上臂下1/3。1)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2)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4)使用清洁毛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5)如果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则充分揉搓至消毒剂干燥,即完成外科手消毒。(四)液体皂液使用管理规定(1)医院各诊疗部门建议使用液体皂液,取消固体肥皂。(2)建议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液体皂液。(3)盛放容器应保持清洁、干燥。(4)盛放容器消毒方法:500mgL有效氯制剂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5)如需添加皂液,禁止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盛放皂液容器中。手卫生缓

13、冲间(带)应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五)洗手注意事项应注意清洗指甲、指尖、指甲缝和指关节等部位;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四、职业暴露防护(一)概述(I)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活动过程中,通过眼、鼻及其他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含有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状态。(2)职业暴露常发生的类型为针刺伤、皮肤或黏膜暴露。处理职业暴露应遵循及时处理原则、报告原则、保密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3)职业暴露防护适用对象:适用于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患者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14、一)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三)职业暴露后处理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对暴露伤口进行局部处理。1.锐器伤(1)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2)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3)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2 .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3 .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程序(1)报告:紧急局部处理完成后,

15、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预防保健科。(2)评估与预防: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并在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车、专线运送职业暴露者。正确选择、合理使用清洁设备。1)根据暴露情况,结合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检验报告结果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选择开具HBSAg、抗-HBs、ALT、抗一HCV、抗-HIV、TPHA检查单。2)若患者HBSAg、抗-HCV、抗-HIV、TPHA检测结果未知。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开具这些项目的检查单。3)患者HbSAg(十):医务人员抗TIBSVIOU/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16、HBIg)200400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u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ug);医务人员抗-HBs210U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暴露后3、6个月应检查HBSAg、抗-HBs、ALTo4)患者抗-HCV(十):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HCV(一),暴露后3、6个月应检查抗-HCV、ALT,并根据复查结果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5)患者抗-HlV(十):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由公共卫生中心专业医师实施评估,决定预防程序,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根据专家意见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4

17、小时内实施,不超过24小时。暴露后1、2、3、6个月应检查抗-HIV随访和咨询。评估暴露级别: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可不使用预防性用药;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二级暴露且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三级暴露不论暴露源水平为轻度或重度,强化用药程序。6)患者TPHA(十):推荐方案为芾星青霉素24万U,单次肌注;青霉素过敏者,予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2次/天,连用14天;或四环素500mg,4次/天,口服,连用14天;或头抱曲松,最佳剂量和疗程尚未确定,推荐1克/天,肌注,连用810天;或阿奇霉素2g,单次口服

18、,但已有耐药报道。4.随访和咨询(1)预防保健科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检验,并负责追踪确认检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2)在处理过程中,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提供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帮助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3)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职业暴露当事人的情况。(4)所有发生利器伤和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都要对其进行跟踪、随访。(5)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对暴露者提供的各项应急处理措施应征得暴露者的同意。(6)锐器伤处理过程中,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职业暴露当事人提供咨询,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7)暴露事故发生单位应及时查找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5.职业暴露防护处置等相关费用管理规定(1)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遵守职业暴露基本预防控制措施,导致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等相关费用由医院承担。(2)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违反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和职业暴露基本预防控制措施,导致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等相关费用由职业暴露当事人承担20%、医院承担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