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人兽共患病猴痘的诊治要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75239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宠物人兽共患病猴痘的诊治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猴痘的诊治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猴痘的诊治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猴痘的诊治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猴痘的诊治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宠物人兽共患病猴痘的诊治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宠物人兽共患病猴痘的诊治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宠物人兽共患病猴痘的诊治要点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引起的一种通常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地区的病毒性人兽共患疾病。本病于1958年由设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国家血清研究所在绿猴中发现,并命名为“猴痘病毒二本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啮齿类动物,如鼠和兔。1970年刚果首次发现人感染猴痘,1996-1997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首次发生人猴痘疫情,而此时猴痘并未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直到2003年春,美国中西部地区出现人猴痘病例,这是猴痘首次在西半球暴发,标志着该病毒已经从非洲扩散蔓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病原(一)分类地位猴痘为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成员,该病毒属还包括痘苗病毒、人类

2、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兔痘病毒、小鼠脱脚病病毒(鼠痘病毒)、水牛痘病毒、骆驼痘病毒、马痘病毒。该病毒属成员为双股DNA病毒,具有共同抗原,有明显的血清学交叉反应,且基因组之间可发生重组。(一)形态学及基本特征猴痘病毒具有正痘病毒的典型形态,约为15OnnlX150nmx300nm,呈砖形或菠萝形,直径为23Onnb中心是由双链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病毒粒子以蛋白质为主(90%),含有100多种多肽及10多种酶类。(三)培养特性猴痘病毒虽然是DNA病毒,但它的整个增殖过程全部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进行。猴痘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37。0,生长温度的上界为39C。绒毛尿囊膜表现为水

3、肿,并出现白色的小痘斑。病毒可在猴、兔、牛、豚鼠、小白鼠以及人的原代、继代和传代细胞上生长,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圆缩,变形,最后脱落,形成空洞或蚀斑。也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形成空斑,感染细胞内多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型嗜酸性包涵体。(四)理化特性猴痘病毒在理化学特性上介于天花病毒和牛痘病毒之间,抵抗乙醍,对干燥有较强抵抗力,易被氯仿、甲醇、乙醇、十二烷基磺酸钠、苯酚及福尔马林灭活。于56。C经30min,可使其灭活;4。C和-70。C均可长期存活,-20。C的保存期较短。各株猴痘病毒的抗原性相同,并与正痘病毒属其他成员具有共同的结构抗原和可溶性抗原。在补体结合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中,很难

4、将其与天花病毒和痘病毒进行区分。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来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宿主动物、感染动物(如作为宠物饲养的土拔鼠)和猴痘病人。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皮肤痘疹以及污染的衣物、被褥可以传播该病。(一)传播途径人类感染猴痘主要是通过被病毒感染动物咬伤或者直接接触被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皮疹而引起。本病有人传人的可能,主要是通过长期的、直接的面对面接触时的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例如床单或衣物)而传播。目前,还没有猴痘通过输血传播的报告,但不能排除其可能性。本病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先天性猴痘。(三)易感动物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广泛,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包括啮齿类、兔类

5、以及灵长类。在灵长类中狒狒更易感,幼猴可能发生重复感染而死亡,死亡率3%50%;猩猩症状轻重不一。2003年美国暴发的猴痘疫情就是由于从非洲进口的小哺乳动物中有1只冈比亚巨鼠、2只条纹松鼠、3只榛睡鼠被猴痘病毒感染,并传染给共同饲养的草原土拔鼠宠物而引起的。人类对该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这与人们消灭天花后停止注射天花疫苗有关。(四)流行特征本病主要见于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喀麦隆、扎伊尔、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刚果等国家都曾报告过疫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68月多发,与该季节降雨量大、人群户外活动多有关。三、致病性(一)对动物的致病性灵长类:发病初期体温升高,7-14d内可以出现皮疹,直径可达14

6、mm,皮疹多而散在,分布于脸部、口腔黏膜、躯干、臀部和四肢,最常见于手掌和脚掌上。丘疹很快会变为水疱和脓疱,最后干涸结痂。该病在猴群中还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因为从健康猴肾细胞培养物中可以分离到猴痘病毒。啮齿类:土拔鼠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结膜炎和淋巴结病变,并伴有结节性皮疹。眼睑有黄色黏液样分泌物,有的舌头上有溃疡;肺组织部分红褐色实变;肝脏红色,有一些散在的褐色花斑状区域。部分土拔鼠会死亡,多数可自然恢复。冈比亚硕鼠的临床表现比较温和,没有呼吸道症状,仅出现皮疹。(一)对人的致病性猴痘的潜伏期616d不等,病程24周,可将感染分成两个阶段。发病初期(0-5d)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剧烈头痛

7、、多汗、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痛(肌肉酸痛)、精神不振。约1/3的患者伴有干咳、喉痛、呼吸急促等症状。皮肤出疹期皮疹开始时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形成斑丘疹(底部扁平),1周左右形成疱疹,充满液体,继而变为脓疱,1Od左右中心开始萎陷,有的周围隆起既而结痂,痂皮脱后留有疤痕;有的疱疹破溃后留有久治不愈的溃疡。皮疹多发生在面部(95%的病例发生)、手掌和脚掌(75%)、躯干、四肢、口腔黏膜(70%).生殖器(30%),眼睑(20%),甚至角膜;病变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部分患者在出现皮疹前会发生严重的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这有助于猴痘的鉴别诊断,因为天花或水痘都不具备这一特征。本病每次暴发流行的

8、病死率均有很大差异,现有数据表明病死率低于10%,其中大多数死亡病例为幼儿。四、诊断(一)临床诊断1.宠物临床诊断要点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2.病人临床诊断要点病人发病前3周接触过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包括进口哺乳类动物(土拔鼠、冈比亚巨鼠、松树等)、有猴痘临床症状的动物以及曾与患有猴痘的动物在同一设施内饲养的动物等。病人全身或局部出现斑疹、丘疹、疱疹或脓疱,体温高于37.4七,并伴有头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喉咙痛、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一)实验室诊断要点猴痘与天花、水痘、麻疹、细菌性皮肤感染、疥疮、药物过敏和梅毒的临床症状相似,只有进行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诊。由于猴痘病毒的危害性,其实验

9、室检测应在生物安全11级(BSL-2)实验室或更严格的生物安全HI级(BSL-3)实验室中进行。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正常,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感染后粒细胞可增多。2 .血清学检查(1)血凝抑制试验查抗体或抗原,需双份血清。恢复期比急性期升高4倍才有意义,可作为初筛试验方法。(2) ELISA方法、IEA方法或RIA方法查抗原或抗体,对阳性结果选用同一种方法或另一种方法重试,如仍为阳性则判为阳性。3 .核酸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猴痘检测比较常用的方法,可通过扩增片段大小不同和(或)扩增片段经酶切后得到的片段大小不同来鉴别猴痘病毒。目前,已有学者研究应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

10、式反应(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检测猴痘病毒。4 .病毒分离取疱疹液、脓疱或痂皮做成悬液,接种鸡胚绒毛膜尿囊膜或细胞进行病毒分离。5 .电镜检查可采集皮疹处的病料(负染标本)在电镜下直接观察病毒粒子的形态。该方法可鉴别正痘病毒和负痘病毒,但不能区别种类,必须配合其他检测方法。五、治疗目前还没有针对猴痘的特效药和疫苗,尽管有美国学者研究显示猴痘病毒对广谱抗病毒药西多福韦(Cidofovir)敏感,但该药副作用明显,只允许用于有生命危险的患者。针对猴痘病人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和护理。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和水分,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的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如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六、防控措施(

11、一)预防1.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限制或禁止非洲小哺乳动物和猴子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尤其是野生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及其产品;对于来自疫区的实验用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及其产品,由检疫机构进行猴痘检疫,发现阳性动物或产品时,一律作销毁处理;加强入境人员检疫检验,注意检查来自猴痘疫区的入境者(旅客和交通员工)有无猴痘病人或者是患有发烧伴出皮疹的可疑病人,一旦发现猴痘病人或可疑病人,应当立即将其送往医院隔离治疗;严禁个人捕捉、食用野生动物,更不许将其作为宠物饲养。6 .预防接种有数据表明,接种天花疫苗可以使85%的人产生对猴痘的免疫保护,但是由于天花疫苗可以引起少数人发生心肌炎或心瓣膜炎,因此美国CDC建议除与猴痘患者或感染动物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接种天花疫苗外,一般人群不推荐接种该疫苗。基于上述情况有学者研究新型亚单位疫苗和减毒天花疫苗用来预防该病。(一)疫情处置捕杀患病动物和实验室检测阳性动物,尸体和污染物采取焚化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可埋葬。对可能与受感染动物有过接触的动物应当进行30d的隔离检疫,观察其是否出现猴痘症状。发现猴痘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并上报疫情。接触传染源的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如穿防护服、戴N95型口罩等,并在2周内接种天花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