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一、发病特点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女性多见。症状为颈前正中肿块,随吞咽活动,部分患者还会有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甲状腺肿瘤种类多,有良性和恶性,一般来说,单个肿块,生长较快的恶性可能性大,年龄越小的甲状腺肿块恶性可能性越大。二、临床表现1 .甲状腺良性肿瘤较常见,在颈部肿块中约占50册一般无明显症状,当瘤体较大时,因为压迫气管、食管、神经而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当肿瘤合并出血而迅速增大时会产生局部胀痛。因甲状腺良性肿瘤有恶变可能,一部分虽然是良性,但呈“热结节”(即高功能性),所以需要积极治疗。2 .甲状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甲状腺
2、癌,极少数可有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瘤,甲状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虬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1)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初期多无明显症状,前者有时可因颈淋巴结肿大而就医。随着病情进展,肿块逐渐增大,质硬,吞咽时肿块移动度减低。未分化癌上述症状发展迅速,并侵犯周围组织。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的症状。颈交感神经节受压,可产生HOrner综合征。颈丛浅支受侵犯时,患者可有耳、枕、肩等处的疼痛。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肺、骨、中枢神经系统等)。(2)髓样癌除有颈部肿块外,由于癌肿产生5-羟色胺和降钙素,患者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对合并家族史
3、者,应注意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11型(MEN-11)的可能。三、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辅助应用I治疗、甲状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疗。1 .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的清扫。2 .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癌做次全或全切除术后患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抑制TSHo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均有TSH受体,TSH通过其受体能够影响甲状腺癌的生长。甲状腺素片的剂量,应根据TSH水平来调整,但是对于TSH抑制的精确范围,尚缺乏足够有效的数据支持。可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每天75g150g,并定期测定血T和TSH,根据结
4、果调整药量。3 .放射性核素治疗(I治疗)对于乳头状癌、滤泡癌,术后应用碘适合于45岁以上患者、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存在远处转移者。主要是破坏甲状腺切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对高危病例有利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应用碘治疗目的是:破坏残留甲状腺内隐匿微小癌。易于使用核素检测复发或转移病灶。术后随访过程中,增加用状腺球蛋白作为肿瘤标记物的价值。4 .体外照射治疗(EBRT)主要用于除了乳头状癌以外的其他甲状腺癌。四、健康教育要求1.教育内容的要求(1)责任护士教会患者本病的诱因、特点、治疗原则、药物知识、自我护理方法。(2)责任护士每日向患者提12个疾病相关开放式问题,并检查各项治疗、检查完
5、成情况,如口服药按时服用等。(3)责任护士教会患者自我放松训练的方法、心理暗示疗法、音乐疗法。5 .教育方法的要求(1)责任护士必须使用语言教育的是疾病知识、治疗知识、护理知识及出院指导。(2)责任护士演示甲状腺癌术后颈部功能训练、漱口运动等方法。(3)提供甲状腺癌知识专题讲座、个体化指导。6 .提供教育材料的要求病房向患者提供甲状腺癌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图文手册、药品说明书、IPAD介绍、电子屏滚动等教育媒体,用多种媒介与方式介绍甲状腺癌知识。7 .教育频次与反馈要求责任护士每周以提问、直接观察法、行为演示法阶段性评价患者知识掌握与行为改变的能力,并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出院
6、前完成各项教育信息反馈。8 .责任护士能力要求甲状腺癌患者的责任护士应加强专科能力提升,具备甲状腺癌系统知识,以及传递知识能力、相关沟通技巧、心理疏导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的患者在适宜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有效的健康教育,并能进行教育效果评价。五、评估健康教育学习需求(1)评估患者对本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本病诱发因素、治疗措施、饮食与休息、心理影响因素等)。(2)评估患者对本病现存的护理信念和态度(本病是否能预防;知识获得来源;及时发现、治疗;控制情绪能力;对治疗的期望值)。(3)评估患者行为与本病相关健康行为的关联(吸烟、饮酒、熬夜、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劳逸结合、
7、预防感冒、及时做听力检查、积极应对工作、生活压力、心理状态)(4)评估患者对本病健康知识学习的需求。六、制定健康教育目标(1)患者能说出本病的诱因、特点、治疗原则、药物知识、自我护理方法。(2)患者能按时服药、配合各项检查。(3)患者能戒烟酒、合理作息,保证6小时以上睡眠。(4)患者能学会自我放松训练的方法,能控制情绪。(5)患者能学会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七、实施健康教育1 .疾病知识指导(1)向患者讲解发病的特点、诱因、及时治疗的重要性。(2)告知患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解释各项检查的程序和注意事项。2 .治疗指导(1)手术治疗的指导:说明手术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意义,多与
8、患者交谈,消除其顾虑和恐惧。指导患者进行手术体位的练习。指导患者深呼吸,学会有效咳嗽的方法。患者回病室后取平卧位,待其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高坡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指导患者保持头颈部于舒适体位,在改变卧位、起身和咳嗽时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和保持舒适。在重视术后患者主诉的同时,通过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呼吸、发音和吞咽状况,及早发现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常规在病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遵医嘱吸氧。颈丛麻醉者,术后6小时起可进少量温或凉流质,禁忌过热流质,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创口渗血;适当限制肉类、乳品和蛋类等含磷较高食品的摄入,以免影响钙的吸收。对手术野
9、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者,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观察引流是否有效。加强血钙浓度动态变化的监测;如抽搐发作,立即遵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2)131I内放射治疗:放射性核素I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依赖于肿瘤能否吸收碘。口服I后应注意以下几点:2小时后嘱患者口含维生素C含片,或经常咀嚼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以预防放射性唾液腺炎,并多饮水,及时排空小便,加速放射性药物的排泄,以减少膀胱和全身照射。注意休息,加强口腔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并预防感染、加强营养。建立专用粪便处理室,勿随地吐痰和呕吐物,大小便应该使用专用厕所,便后多冲水,严禁与其他非核素治疗的患者共
10、用卫生间,以免引起放射性污染。建立核素治疗患者专用病房。服药后勿揉压甲状腺,以免加重病情。2个月内禁止用碘剂、澳剂,以免影响I的重吸收而降低治疗效果。服药后应住专用隔离病房或住单间714天,以减少对健康人不必要的辐射;指导患者正确处理排泄物,衣裤、被褥进行放置衰变处理且单独清洗。女性患者1年内避免妊娠。口服I后36个月定期随访,以便及时预测疗效。(3)外放射治疗:甲状腺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程度成正比,分化越好,敏感性越差。放疗期间加强口腔护理,多饮水,常含话梅或维生素C,促进唾液分泌,预防或减轻唾液的损伤。出现呼吸不畅甚至窒息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3.护理知识
11、指导(1)饮食营养应均衡,宜进食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无刺激软食。戒烟禁酒,少吃多餐。如出现进食时咳嗽、声音嘶哑者,应减少流质饮食,细嚼慢咽,量宜少,并注意防止食物进入气管。(2)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运动,有痰液及时咳出。对声嘶患者多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及精神安慰。(3)甲状腺癌行次全或全切除者,指导患者应遵医嘱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勿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4)为促进颈部功能恢复,术后患者在切口愈合后可逐渐进行颈部活动,直至出院后3个月。4.心理指导(1)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答复。(2)每日与患者交流至少5分钟,使其放松心情,观察患者目前状态,有无
12、家属陪伴,有无紧张、压力及其来源。(3)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4)说明各种治疗手段安全性及必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保持情绪稳定,以平常心对待生活,勿焦虑。(6)与医生共同提供相关治疗及预后的实际信息,建立患者对疾病合理的期望值。1 7)个别心理问题突出的患者,或通过心理量表进行测试并给予对症处理。5 .出院指导(1)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与情绪波动。(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清淡饮食。(3)培养平和、坦然的心态,自我调节生活与工作压力。(4)出院后责任护士回访了解患者的目前恢复情况,指导定期复查颈部、肺部和甲状腺功能以及血钙、血
13、磷的检查。复查时间第1年应为每13个月复查1次,第2年可适当延长,以后每612个月复查1次。复诊若发现结节、肿块或异常应及时就诊。(5)如有康复治疗者,要追踪指导。6 .选择健康教育方法(1)对于情绪极不稳定或对治疗不配合的患者进行个别指导。(2)与患者沟通,使用耐心的、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话语。(3)集中开展同病室患者健康教育,患者之间相互督促,相互鼓励。(4)护士亲身行为演示自我放松训练的方法。7 .健康教育效果反馈(1)患者能否复述疾病知识要点。(2)观察有无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行为取向。(3)观察有无正确的健康行为。(4)观察是否情绪稳定、焦虑减轻或消除。(5)医生对患者住院期间的遵医行为评价。八、健康教育效果评价(1) 口头提高法。针对患者对甲状腺肿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尽量使用开放式提问方式。(2)直接观察法观察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生活习惯、情绪管理、睡眠等健康行为的改变。(3)每月对本病患者进行抽样评价,计算普及率、知晓率及合格率,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4)定期收集医生反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