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与心理疾病.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8697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障碍与心理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障碍与心理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障碍与心理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障碍与心理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障碍与心理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障碍与心理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障碍与心理疾病.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常见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第一节 常见心理疾病的病因和分类,导致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只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太复杂,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远远不能对其进行完满的解释而已。下面将从生物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人因素三大方面探讨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一、遗传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 当代的大量调查数据表明,在心理疾病中,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癫痫发作、精神发育不全、脑神经萎缩、性情乖僻等等,遗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海市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做了普查,发现其家属中血缘关系从远到近,则患病率有由少到多的趋势。精神病人的亲属中得精神病的可能

2、性比正常人的亲属高出6倍。,2、生物因素 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等,以及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均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机能,引起心理疾病。从胚胎时期起,官内、官外环境中的生物性致病因素,如孕妇患风疹、梅毒、艾滋病等,孕妇酗酒、吸食麻醉剂毒品或依赖安眠药物,孕妇有严重营养不良、贫血、缺氧、尿毒症、癫痫以及分娩时的胎儿颅脑损伤,早产与新生儿窒息等,都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或导致严重发育障碍、人格发展异常以及心理疾病。婴儿时期的营养缺乏,流行性脑膜炎、白喉、百日咳、猩红热等传染病以及病毒性脑炎的感染,药物、食

3、品或煤气中毒、颅脑损伤等,都可能引起心理发育迟滞、人格发展异常与心理疾病。另外,大脑的外伤,如因摔伤、碰伤或战争时的战伤造成的脑震荡、脑挫伤等也都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如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二、个人因素,1、人格特征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这不仅指人的外表,更主要提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人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是造成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资料表明,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特征为其发病基础。例如强迫性神经症,其相应的特殊人格特征称为强迫性人格,其具体表一是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

4、、拘谨呆板、敏感多疑、心胸狭窄、事后易后悔、责任心过重和苛求自己等。又如,与癔病相联系的特殊人格特征是富于暗示性、情绪多变、容易激动、耽于幻想、自我中心和爱自我表现等。如果与癔病相联系的人格特征越明显,则只要有较轻微的精神刺激因素即可致病;相反,与宿病相联系的特殊人格特征越不明显,则需要有较强烈的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才能致病。此外,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与孤僻离群、多疑敏感、情感内向、胆小怯懦、较爱幻想等特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2、躯体的机能状态个体的躯体机能状态是指个体发生心理疾病时所处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它本身不是发病原因,但是不良的机能状态可能诱使疾病发生,例如饥饿、长途跋涉、日夜工作、分娩难产

5、造成体力耗遏、睡眠缺乏、精神持续紧张的机能状态,或酗酒、药物依赖状态下被削弱的机能状态,均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儿童期大脑发育尚未成熟的机能状态;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心理与生理功能急剧变化的机能状态,女性经期、妊娠、分娩期因为内分泌功能变化,生理功能明显改变的机能状态;更年期性腺功能衰退、植物神功能不稳定的机能状态与老年期各种躯体机能逐渐衰退、防御与代谢机能明显削弱的机能状态,都成为某些潜在的精神障碍开始显现的时机,儿童神经症、青年期的癔症、经前期紧张与月经周期性精神病、产褥期精神病、更年期神经症与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等的发生,与不同性别,年龄的特殊机能状态密切有关。,三、社会心理因素,1

6、、家庭因素 家庭是每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港口,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个体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早期的母婴依恋关系以至稍后的儿童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对个体以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的另一方面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根据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究室岳冬梅等对神经症病人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发现神经症病人的父母对他们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即冷漠型、严厉型、以及过分保护型。在这样的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其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2、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

7、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如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生活事件是预测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发现,即使是中等紧张水平的生活事件,如果持续发生,它们对个体抵抗力的影响就可以累加.因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很严重。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溃疡、癌症、神经症、事故、体育活动中的损伤,以及学习成绩的下降都与生活事件的明显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经验和研究结果都说明,生活事件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个体遭受更大的心理紧张。而心理紧张水平的增加则会破坏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平衡,从而对个体的躯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3、性创伤 人既具有社会属性,也具有生物属性,

8、性对于人来说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据调查发现人类的性启蒙大大早于性生理成熟,占相当比例的人从幼年、儿童时期就出现了性启蒙。性启蒙后,较表面化的性行为就相应出现,比如游戏性性交,异性问及同性问相互观察或触摸等。对于他们中的一部分来说,这些早年的性经历在他们成年以后仍遗留一些较严重的心理阴影,由此影响心理安宁、与他人交往,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婚姻生活,导致心理疾病。部分心理疾病患者在幼年、少年及青年阶段,由于种种意外曾遭受过某种性伤害。严重的性伤害给当事者后来的学习、生活、社交、自我发展,甚至个性造成相当程度的恶性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失常。,心理疾病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为不

9、同种类。根据心理疾病的异常程度根据疾病的异常程度可以将心理疾病分为神经症和精神病两大类,前者于程度较轻的心理障碍,后者则属于严重的心理疾病。两者又分别包括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类型。根据心理疾病的性质根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内容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人格障碍、性心理障、行为障碍、药物或酒精依赖等。,根据心理疾病的表现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可以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为以下五大类(见张伯源、陈伯庚编著的变态心理学)。1.严重的心理异常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瓦解;2.轻度的心理异常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3.心身障碍是指在身体某个器官系统的病变表现出来的心理异常现象;4.大脑疾

10、患及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这里又包括器质性损害、发育不、躯体缺陷等三种原因所导致的心理异常。5.特殊条件下,如药物作用、催眠、梦境、人格偏离等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还很多。如根据年龄段划分为儿童、成、老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在这就不一一列举。,第二节 神经症及典型病例,神经症,全称是神经官能症,是指由于各种精神因素引起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致使大脑机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一种疾病的总称。神经症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甚至可以现得非常严重不过病人对自己的病态有充分的自知力,并能主动求医;病一般不会像重性精神病病人那样把自己的病态主观体验与幻想

11、跟外在现实同起来;而且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基本没有缺损。,按照上述定义,神经症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意识的心理冲突神经症病人觉察到他处于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2.适应性差由于受疾病的影响,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减弱,易引起人际关系冲突。3.心因性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神经症是由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这条阳性标准也是目前诊断神经症的重要指标之一。4.躯体不适感神经症病人总是诉说其身体或其中一部分有不适感。总之,神经症是一组复杂的疾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ICD9),神经病包括神经衰弱、歇斯底里、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以及其它未确定的其他神经症。

12、,一、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症病,其特征是易兴奋、易激惹,同时又易疲劳、易衰竭,常有失眠、头痛、抑郁、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弱和情感脆弱等,病人多为青壮年,绝大多数发病于1640岁之间,男女两性无明显差别,脑力劳动者居多,尤其是青年学生中间更常见。1、产生原因 本症状易于发生在性格不开朗、儿胸狭窄、敏感、多疑、急躁和过分主观的人中。长期持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生活环境不良,精神创伤或负性情绪体验,以及躯体性疾病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成为本症状病的产生原因。神经衰弱主要的病理和生理基础是大脑皮质的内抑制过程减弱,此时,神经细胞的刺激阈降低,便产生了兴奋性增高的表现。由于对外

13、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强而迅速,大大增加了神经细胞的能量消耗,内抑制过程减弱又使神经细胞的恢复能力减低,造成了神经细胞的能量减少和衰竭性增高,故表现为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易于兴奋也易于疲劳和衰竭。,2、表现神经衰弱主要有如下表现:衰弱性症状: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工作或学习不能持久,效力下降。易兴奋,回忆脑联想多且难自控,对声光刺激敏感。情绪症状:易激惹、烦恼、焦急、苦恼。但无广泛性焦虑或原因不明的心境低落。紧张性头痛和肌肉痛。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易醒,醒后仍不解困乏甚至更难受。神经衰弱多数呈缓慢起病,病知长短不等。病程的结局主要取决于生活处境和人格。,例一:家境不

14、好心难宁,白某,男,20岁,其工科大学大一学生。自进入大学以来,情绪常不稳定。自本期开学以来常忧郁、苦闷、孤闷、孤独。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下降,成绩不理想。近半年来,夜间盗汗,难入睡,易惊醒。白天头昏,四肢元力,常感胸闷、心悸。主诉:我来自贫困山区。父亲在我几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将我们三个孩子养大。为了我多读些书,哥姐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哥哥近三十岁才成家。姐姐出嫁了,但去年又患了重病,借了几千元医药费,病还未痊愈。现在家中只有60多岁的多病的老母亲。有好多事她不干了,经济状况更不好了。我上大学后,除了亲戚和哥给点资助外,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每月只能靠30元贷款维持学习生活。有时要

15、交一些费用时,我就得苦苦地考虑怎么才能文够这份钱,时常被经济问题弄得心神不安。所以,这一年多,我基本上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很多时间学不进去。这样,我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成绩不理想,又觉得很对不起亲人和家乡父老。由于我是解放以来全村唯一的考上大学的学生,所以在来上大学之前,老乡们特意凑钱给我放了庆祝电影。当时,心里很激动,决心好好学习,还想争取考上研究生。我为如今这种学习状况内疚,优虑,有时感到自己简直是个低能儿。为了不幸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能完成学业,我下决心节衣缩食度过经济难关。我一周只吃一份菜;进大学后没买过新衣服,人长高了,衣服穿上又小又短;班上开展的要花钱的活动,如郊游、生日宴会等,

16、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平时尽量节约几角钱甚至几分钱。可这样一来,有的同学嘲笑我,讥讽我,说我“农村来的就是小家子气”,“吝啬”,“没有小伙子的潇洒气度”。每当这时,我就只能用苦笑来回答他们。但我感到这是对我的自尊的伤害,人格的侮辱。我心里很气,但也只能苦涩地咽下去。由于我的经济条件差,参加集体活动少,有些同学又指责我不关心集体。我委屈、苦恼、孤独、自卑,常常叹息命运对我不公平。,诊断分析从白某的病症来看,明显是思有神经衰弱,他的病因源于家境不好,经济拮据,窘困导致生活,学习困难井并生了心理上的烦恼,再加上父老乡亲的重负产生的压力和自尊受伤害产生的委屈感、受辱感、不公平感而形成的综合反应。,二、歇斯

17、底里,歇斯底里,或称癔症,是由于心理因素或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如感觉和运动机能障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期,年龄以1635岁为多。且以女性患病为多。,1、产生原因第一,心理因素 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惊恐,羞惭,窘怕,悲伤等精神刺激,往往是宿症患者的直接致病因素,或为第一次发病的因素。患者对于精神刺激或创伤体验较深而起病,有一部分患者多次发病后则无明显的诱发因素,可能通过触景生情,或联想,或自我暗示而发病。第二,遗传。据英国的统计,癔症患者的家族中,男性患病率为2.4,女性患病率为 6.4,可能高于一般居民中

18、的患病率。但根据孪生子的研究不支持遗传的假说,因为在单卵双生子中未发现相同的发病者。第三,性格特征 一般认为具有癔症性格特点的人,在精神因素的影响下,较易发生癔症。(1)情感丰富:情感鲜明强烈但极不稳定,往往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对事物的判断完全凭一时情感出发,常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即所谓癔症患者的情感逻辑。(2)暗示性强:癔症患者具有高度暗示性,基于某种环境气氛和在情感的基础上,对外界某种影响和观念易于接受,称暗示,如癔症患者在医生言语诱导下进行催眠状态,另外,易对自身感觉或某种观念无条件的接受,称自我暗示,如一大学生参加运动会后很疲乏,腿软,不慎跌倒,则认为瘫痪了,而不能站立。即发

19、病。,(3)自我中心:即处处吸引他人对她(或他)的注目,爱炫耀自己。甚至不惜当众表演。对病情的表达常有表演色彩,或夸张,目的在于博得人们的同情与重视。(4)富于幻想:系在情感的基础上,想象丰富、生动、活泼,给人以难以分辨现实与虑幻,可有幻想性说谎的现象。第四,器性因素 某种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量,可伴癔症发作,往往是躯体疾病为癔症提供了发病的条件,使脑器质性疾病与癔症同时存在。如癫痫患者常同时有癔症发作。,2、特征及表现 歇斯底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颇为复杂。既可有精神异常和类似神经病的各种症状,又可有内脏机能失调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的症状。1.身体障碍(1)瘫痪(运动麻痹):表现类似各种麻痹或

20、不全麻痹,如偏瘫、截瘫或单瘫等各种形式。(2)感觉缺失:表现为躯体感觉缺乏或视听机能障碍,而且这种障碍很难找到其神经病理的基础。如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失明、弱视、同心性视野缩小、官窥等。(3)感觉过敏:表现为某些皮肤过敏区的存在,此时,即使轻微的触摸亦可引起剧烈疼痛。有的病人在咽部有梗阻感,但用喉镜检查无阳性所见,此称“歇斯底里球”。有的患者尚可诉说头部紧压感,皮肤感觉异常或各种内感受性不适。(4)痉挛发作(抽搐):这是癔病发作最常见的形式。表现为类似于癫痫样的抽搐。发作以前可有头痛、胸闷、心烦、委屈等表现。发作时四肢抽动或挺直,两眼球上翻,在发作过程中常常有各种活动,如撕衣服、扯头发、捶胸,抓周

21、围的人或发出怪声等。同时面部可有各种表现,显得夸张与做作。发作的持续时间也大大超过癫痢的发作时间。痉挛发作后往往哭泣或不语,病人感到全身酸痛、疲乏无力。,2.情感障碍(1)情感爆发:是本病常见的发作形式。病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精神失常、哭笑、狂怒、叫喊、打人、打自己、毁物等。有时表现委屈、悲伤、痛哭流涕,或又突然兴高采烈,又唱又舞,且常伴随幼稚、做作、撒娇或演戏样的动作表现。共发作更为频繁。一般发作时间较短,发作过程中病人心里大致明白,但直觉控制不住。(2)意识障碍:可为意识朦胧状态,或为昏睡,后者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四肢发硬,僵卧于床,仅见眼睑颤动,或为癔症性木僵,动其肢体则有抗力。意识

22、朦胧状态,则患者情感丰富,表情生动,行为夸张,富于表演色彩,谈话常以歌谣式,说出内容多与精神创伤有关、有的病人可出现假性痴呆的表现,如有问必答,答案近似正确,如问几个耳朵则答3个耳朵等。(3)遗忘:患者常不能回忆某一段期间的生活经历,甚至否认既往的生活和身分,有一种连整个生活经历被遗忘称全部遗忘。持续时间可长可短。(4)神游症:不仅记忆丧失,而且从原地出走,当发现,则否认全部经历,甚至否认他的身份。除癔症外,尚可见于癫痫。,例一:晴天转多云,患者张某,21岁,某省市中专生,张某从小好胜心强,对生活和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高考两次落榜,对她的打击很大,第三次虽然勉强榜上有名,但看到那些昔日

23、不如自己的同学很多都考上了比自己好的学校,内心又深受刺激,起而是愤愤不平,继而郁郁寡欢,因此,虽然踏进了中等学府,但她的内心深处极及不平衡,感觉到很压抑、行为逐渐变得很让人费解,让人无所适从。例如有一次。她的一位好友责怪她两句,她就把那位同学的书抛到地下,宣称与之绝交,气消之后,她又主动要求与之和好,弄得那位同学哭笑不得。还有一次,她高高兴兴地帮一位男同乡洗被子,因为一件小事,她又发雷霆,抓起洗好的被子,一下子扔到了楼底。其时正值五楼停水,她又抓起那位同乡辛辛苦苦从三楼提上来的水泼个底朝天,令在场的人无不诧异。近来,每逢她感到压抑、心情不爽时,晚上就发出惊恐的喃喃声,把同寝室的同学吓醒,喊她摇

24、她都不起作用,嚷嚷说,“胸闷”、“憋气”;若不拉她,她就四肢打挺,自己无法坐起,继续发出梦呓。,诊断分析张某患的是轻度情感爆发型歇斯底里,情感上突然爆发和喜怒无常是这类病人的最大特点。“飞得越高,摔得越痛”,高考的落榜和学校不理想,使张某失去内心的平衡,心里的苦闷无法发泄,于是就冲着同学和老乡“出 气”,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内心冲突和外部压力两方面就直接导致疾 病产生。,三、强迫症,强迫症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上的存在。病人认识到,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断的观念或穷思竭虑,都是不恰当的或毫无意义的;病人也认识到那些强迫性欲望或观念是同他

25、的人格不相容的,但又是被迫地出于自己内心的;为了排除这些令人不快的思想、观念或欲望会导致严重的内心斗争并传伴随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有时可以是为了减轻焦虑而做出一些近似于仪式性的动作,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因而感到痛苦。,1、产生原因第一,社会心理因素是一种诱发因素,正常偶尔有强迫观念,并不持续,往往在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被强化则持续存在,此种社会心理因素常见的有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要求过分严格,或处境困难,担心意外,或由于家庭不和,性生活困难,怀孕,分娩等造成的紧张,或由于亲人的丧亡,突然惊吓,遭受政治上的冲击,频于破产等均给患者带来了沉重打击。使患者谨小慎微,遇事

26、犹豫不决,反复思考,优心忡忡,容易促发强迫症状。第二,人格因素 强迫症与一定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认为强迫症患者具有“肛门性格”倾向。强迫人格的特征可能概括为“不完善感”、“不安全感”,“不确定感”。“三不”之中只要有一个非常突出。就是典型的强迫人格。这种人一般具有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或胆小怕事、优柔寡断、遇事过于谨慎、缺乏自信心、墨守成规、生活习惯比较呆板、喜欢仔细地思考问题等特点。,2、表现 第一,强迫观念(1)强迫回忆:患者对刚做过的或早已过去的事;经历,那怕是无关紧要的也要进行反复回忆,虽然明知无意义,却无法克制。(2)强迫怀疑:这种病人自己做过的事情经

27、反复的考虑和检查以后仍不能放心。如写好信后老怀疑自己写错或漏掉了字,投信后怀疑自己是否把信投进信箱去了,锁门后怀疑是否真把门锁好了,洗手后耽心没有洗干净等等。(3)强迫联想:这时病人听见或看见某一事物,就会出现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联想。如见一幼儿园的儿童就立即想起自己夭折了孩子而无法摆脱;有一个病人当看见树枝树叶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森林、熊、豺狼虎豹等咬伤人的情境,因而表现情绪紧张和恐惧。(4)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反复无效的思考,患者本人虽感到荒谬,但却难以控制。如“人为什么长两条腿?长三条腿成不成?”“人为什么要小便?坐飞机、上课小便怎么办?”“什么叫规律?

28、什么是定理?”“无穷大有多大,无穷小有多小?永远有乡长?”等等。,第二,强迫意向和动作(1)强迫意向:患者在作某事时总出现相反的意愿如一个外科医生,双手已清洁准备上手术台时、则出现要解大便的想法,无法克制,但决不采取行动,因此有这种想法的外科医生总想回避上台做手术以免引起恐惧和焦虑不安。(2)强迫性洗涤:怕不清洁而罹患某种传染病,患者接触了某物。则要反复洗手,明知已清洁,无须再洗,但无法控制。并扩展为洗衣服及洗澡,否则心情不宁。(3)强迫计数:患者不可克制的计数,与强迫性联想有关,如见到电杆,计数;见到窗子,也要计数。不计数则感到烦躁,难以克制。(4)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是要做一定动作,以此

29、象征着吉凶祸福,如一患者进门时先进二步,再后退一步,表示他父亲的病就能逢凶化吉,如果没有完成这样的动作,则必须重复。明知这是毫无意义,但不做此动作,则焦虑不安。,例一:强迫搬车,患者,男,52岁,小学教师,患强迫症多年。事业心强,做事特别认真,对什么事都要求做得尽善尽美。在居室外,只要邻居的自行车放在走道上,自己看到了,心里就忐忑不安。难过异常,总希望把它搬走。否则,脑中始终想着这车的事。情绪烦躁,从头到脚感到气胀,肠子蠕动。如果强迫自己继续在这种环境呆下去,那就睡不着觉,甚至浑身直冒冷汗,心跳加快,头的左侧疼痛,并伴随腰的左侧隐痛。倘苦能立即把自行车搬走,则会感到心情舒畅,浑身轻松,放屁,气

30、肿也逐步消退,各种不适症状也就自行消失,还能睡一个安稳觉。为此,以前也曾试图采取“回避法”对付。如为了摆脱这种环境,经常异地睡觉,甚至在回家或出门时干脆闭上眼不去看那辆自行车,但终究没有根除这种强迫的念头。自己也感到这种想法是可笑的、无聊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就是克服不了。由于外界情况的出现(自行车)不是按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当外界情况反复出现时,自己的内心矛盾也就一再加剧,各种不适的病症反复出现,在长时间里精神沮丧,情绪忧郁不堪,头脑昏昏沉沉,工作效率降低,内心十分痛既往病史约在27年前(当时是青年时代),受过比较强烈的精神刺激。当时因自己的右肘部关节脱臼复位后,留下右手不能完全伸直的

31、后遗症,因此,当时做广播操时就感到不好意思,怕人笑话。一听到放广播体操的音乐和看到广播体操喇叭,就不安害怕起来,思想上受到强烈的刺激,内心烦躁,浑身气肿,夜间不能入睡。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好久,后来发展到甚至只要自己的居外室安装有大喇叭时,就非要把它搬走,否则就不愿再在那个环境里呆下去。如果再呆下去,就浑身不舒服、睡不着觉。,诊断分析 从患者的症状不难看出他患典型的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青年时代的强烈精神刺激作为外因,其自身的人格特征:做事特别认真,要求尽善尽美,遇事多疑,敏感是发病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诱发强迫症的发生。,四、焦虑症,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有头晕、

32、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行性不安,但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即是一种无明显原因的恐惧紧张,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行性紧张。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病,在一般居民中的发病率为 5,占精神门诊的 626,占有心脏科门诊的 1014。,1、产生原因第一,人格因素患者性格多有些自卑、易于紧张、恐惧、对困难估计过分,患得患失、惶惶不安、依赖性强,对自身躯体和内脏情况过分关注。第二,内心冲突精神分析学派,焦虑来源是精神内在冲突,包括本能冲动与现实原则,本能冲动和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第三,遗传据统计焦虑症在患者的亲族中发病率为 14,而一般居民为 5。

33、单卵双生子的焦虑同病率为41,而双卵双生于的同病率仅为6。故认为焦虑可能与遗传素质有关。第四,生化因素在焦虑发作时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量的增加,但可能是伴发而非诱因,有研究发现在运动后焦虑症者其乳酸分泌远较正常者多,而同时灌注乳酸也可激发焦虑。,2、表现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 第一,慢性焦虑症(1)焦虑情绪:表现对客观上并不存在某种威胁或危险和坏的结局,患者总是担心,不安和害怕,只管也知道这是一种主观的过虑,然常常不能控制,使患者颇为苦恼。此外尚有易激惹。对声音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2)躯体症状:以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为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胸紧,吸气困难,或

34、呼吸迫促,心悸,胸痛,心动过速,尿频尿急,阳痿,性感缺乏,月经时不适或痛经。此外有昏晕,出汗,面色潮红等。(3)运动症状:与肌肉紧张有关,有紧张性头痛,在顶、枕区,有一种紧压感。肌肉是张痛和强直,特别在背部和肩部,手有轻微震颤,做精细动作更明显。第二,急性焦虑症(1)在躯体症状方面: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常会伴随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病人感到“心跳得像要爆炸似的”,觉得“心脏快要跳出来了”,不时地出现心悸、心慌,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厥。由于过度的呼吸,导致血中碱性成分增加而发生手足麻木、头部发胀,以至出现肌肉押动。病人也可以有胃肠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感、腹痛、大小便紧迫感、腹泻或便秘等。此外,病人

35、还可以出现震颤、多汗、阳痿、早泄、月经失调和性欲缺乏等症状。(2)睡眠障碍:思者几乎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睡眠障碍,大多表现为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醒时不安宁、常诉有恶梦、醒后很恐惧。,例一:女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患者,女,16岁,中学生。患焦虑病两年。她父母说,孩子常常感到疲劳、焦虑,进入重点中学后,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孤僻,并伴有记忆力下降的现象,学习成绩也退步了。最怕考试,最怕将成绩给别人看。大凡考前食欲不振,睡眠不足,坐卧不安,心情惶乱,不能集中注意,记忆效果不佳,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智力活动效果下降。随着焦虑反应的持续往往引起生理的心悸,多汗,呼吸急促,肌肉紧张,头昏,恶心,食欲不振,手脚发

36、冷等症状。而生理上的症状又可导致健忘,失去学习兴趣和生活情趣,进而更加焦虑起来。诊断分析考试焦虑是一种固定性焦虑,在学生中极为常见,有调查表明,1/3 多的学生在高考前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它是学生在考试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处于失助状态下或处于阻断威胁中而不能采取变式行为去对付的时候产生的情绪。,例二:中年男子的晋升忧虑,患者男性,最近几个月来,常常感到心里发慌,无缘无故地紧张且害怕。追朔其不安状态的产生,发觉症状开始于3个月前,当他接到上级任命,被调派到一个新单位负责领导工作时。他是一位好强、工作认真的同志,数年来一直渴望能得到现在的职位,但当他一旦真的得到此机

37、会时,精神上又不安起来。在家中他排行老二,自小常与比他大几岁的哥哥相比较和竞争。一方面很羡慕哥哥比他经验多且能干,常与之竞争,想超过哥哥;但另一方面又害怕,假如一旦真的比哥哥好,会惹哥哥生气,会被哥哥欺负,心理总是战战兢兢的。这一次,在他原来工作的单位,有一位比他年资高的同事,原来被大家认为是晋升的对象。但由于病人平时工作认真,表现好,乃被领导重用,被提拔晋升。这样一来,就触发了他小时与哥哥竞争而唯恐哥哥欺负的心理症结,潜意识中害怕那位年资较他高的同事可能会暗地里向他报复,做一些对他不利的事情。由于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就一直感到坐立不安,心情焦虑。患者的疾病是来自于幼年的心中结下的症结,当目

38、前的情形和幼年相雷同时,自然而然就激发其内心的焦虑,消除焦虑的最佳方法便是去解开他心中的小”疙瘩”。,五、疑病症,疑病症是以过分关心自身的健康,不切实际地解释体象或感觉异常,因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中焦虑不安为特点的一种神经症。女性发病稍多于男性。1、产生原因第一,人格因素患疑病症病人,男性多具强迫性人格,女性则与癔病个性有关。个性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独者多见。本病在有过度执拗、要求过度精确、过分坚持以及无力性的人格中较常见。半数病人发病前有诱因,如重大生活刺激事件,躯体疾病之后,自我暗示和条件联想,尤其是不当的过多检查和解释的医源性暗示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

39、用。第二,社会心理因素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有一部分病人系医源性的,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做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则易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躯体疾病之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疑病。,2、表现患者的症状表现可概括为疑病性烦恼,疑病性不适感和感觉过敏、疑病观念,对自身健康过分关注。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疑病的心理障碍病人相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疾病或不治之症,并往往坚信不疑,为此到处求治,跑过许多医院和找过许多医生。但仅复检查均无阳性特征,或有小毛病

40、但与本人感觉不相称。在病人诉说时,常以迫切心情详细描述症状,连一点细节也不遗漏,把病史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熟练应用医学术语世,并出现许多无法解释的感觉,如喉部某种东西堵塞,肠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动,小虫在某个器官组织或系统中爬行。第二,疼痛是本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约有2/3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为头部、下腰部或右腋窝。这种疼痛描述清楚,有时甚至诉全身痛,但查无实据。患者常四处求医,展转于内外各科,毫无结果,最后才到精神科。,例一:没病疑病也是病,患者,女性,37岁,高小文化,工人。患者追述病吏如下:24岁结婚,因无生育于婚后四年领养一女孩。活泼可爱,但该女孩10岁时因车祸丧身,患者悲痛不已。

41、丈夫又不仅因肺癌夺去生命,悲伤孤独加深。大夫死后两年再婚。夫妻尚感温暖,但好景不长,后夫也因肺癌去世。患者伤心致极,乡亲舆论说她是丧门星,克子克夫。病人感到压力很大,终日抑郁,少与外界交往。患者于前年因发热干咳、头昏头痛、服中药三天无效,咳嗽加重、吐痰、胸部隐痛,胸透发现“右心隔角区有小斑片模糊阴影”,经青霉素治疗十余天,热退、咳嗽吐痰好转,但感胸痛加重,自认患了肺癌,谓活不久了,终日哭泣,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到处求医。某天遇一游医说她确是肺癌,花费三百元钱买了十剂草药,服后仍无好转。期间曾赴省城、北京、上海等地均未做肺癌诊断。但病人自觉症状加重,后经介绍来精神病院就诊。诊断分析家庭的不幸:养

42、女,两任丈夫先后去世,使患者悲痛欲绝,再加上外界的封建迷信说法,造成患者内心的矛盾冲突,尤其是前后两任丈夫均死于肺癌,使患者对肺癌症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另外又由于近年的胸部不适,偶得肺炎,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也得了肺癌,越是去医院诊断不了,越是加重其疑心.进而怀疑大夫是在隐瞒病情。,例二:身体不适需放松,患者,男,19岁,某农业大学二年级学生。近一年常感心跳快,心慌,尤其是中午、晚上,稍一紧张更加快。查了许多医学书籍,怀疑得了心脏病。为此情绪消沉,平时经常注意心跳情况,稍微加速就很害怕,不敢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中午睡不着觉,更不敢对同学老师讲,怕让其退学。曾经到医院看专家门诊,开的药吃完后仍

43、无改观,认为这本身就说明医生的治疗错误,随之更加确信为心脏病,并产生恐惧心理。对心跳的变化很敏感,以至正常的心跳加快如跑步后的加快、上课回答问题时紧张所致的加快都被认为是“病态”的。中午常因心跳加快而难以入睡,可一到老师家就没事。既往病史:他在家排行老小,父母没文化,大嫂对他很好,但却在他读高中时去世时,对他打击很大。在高考的第二天晚上复习功课时突然心跳剧烈,躺下休息一会儿后好了,但睡不好觉。他没对任何人讲。从此后干什么都特别小心,不敢干体力活。已这样提心吊胆地过了两年。诊断分析患者在面临大嫂去世的悲痛和高考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导致身体不适,而且性格胆小,内向,不敢向人倾诉内心的苦闷和抑郁,长期

44、的压抑,使得身体不适心跳加速得不到缓解,于是导致患者的恐惧心理,怀疑自己患上了心脏病。,六、恐怖症,恐怖症是指恐怖性神经症又称是转对于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这种强烈的恐惧与引起恐惧的情境通常都很不相称、难以理解。由于不能自我控制而极力回避引起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患者常常明知自己的害怕是不切实行的,因为引起恐怖反应的事物或情境实际上对个人往往并无伤害或威胁;也知道别人并不会因这些事物或情境引起恐惧,因此,这种恐怖是不合理的,是一种异常的表现。一般来说,恐怖症女性多于男性,多发生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而且起病较急,往往在某一事物或情境面前引起一次焦虑和恐惧发作以后,该事物或情境就可能

45、成为恐怖的对象。,1、产生原因第一,性格特点常偏于胆小、怕事、害羞、依赖性强及高度内向。第二,遗传因素根据国外调查,恐怖病症人的父母和同胞中患神经症的较多。第三,心理因素强烈的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如夫妻分离、亲人死亡、意外事件、恐吓事件。,2、表现第一,社交恐怖主要是害怕在众人面前出现,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尤为敏感。(1)赤颜恐怖:只要出现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而怕自己脸红,而很不自然,内心忐忑不安。(2)见人恐怖:主要表现为患者害怕见人。有的人表现为害怕会见陌生人,有的男病人怕见到女人,而女病人怕见到男人,以致不敢出门、不敢上街。甚至有的病人为了避免看见人,不管什么时候出门都要戴上一付深色的墨镜

46、。2.空间恐怖(1)旷野恐怖:患者在经过空旷的地方时就发生恐怖发作,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因此,病人怕过旷野,严重时甚至害怕越过任何空间。例如,害怕越过街道,害怕过桥,害怕穿过庭院和走廊等。(2)闭窒恐怖:病人表现出恐惧封闭的空间。如怕独自呆在一间房子,怕乘电梯、怕乘地铁、怕进电影院、怕乘船乘车等。(3)高空恐怖:病人表现出害怕登高,如上楼,过天桥,坐飞机等。3.动物恐怖病人表现出害怕看见或接触某种常人可以接近的动物,如狗、猫、蝴蝶等。动物恐怖应和怕蛇,怕毛毛虫等让常人都感到恶心、害怕的动物恐惧区分开。4.疾病恐怖表现为病人害怕得某种可怕的疾病,如麻疯、结核、性病、癌症等,为了防止“感染”以

47、至于在与别人握手前都要戴上手套,或根本不敢与人接触。恐怖症除上面的四大类外,还有利器恐怖、不洁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例一:害怕雷雨夜的女子,孙,女,55岁,是某服装公司资料保管员。由于职业的关系,常年坐办公室,养成了好静的性格。五年前,她所住的宿舍楼房附近开始建造一幢大饭店,施工昼夜进行。晚上打桩声特别响,使她心跳不止,整夜难于入睡。就是白天,听到敲打声,也感到心烦意乱。一日雷雨交加,透过七层楼上的窗户,她看到下面一幢二层旧楼房将要倾倒,许多人正在冒雨搬木料进行支撑。此时孙突然感到自己的宿舍晃动,心想:这下完了,楼倒了那还能活命呢!立时感到非常恐惧。赶紧钻到床底下进行躲避,直到两小时后

48、雨停了,才出来。此后,每逢雷雨,她就逃至楼梯底下藏匿,听到气象预报有阴雨时,即惶惶不安。她自己也觉得这样害怕不应该,但无法控制。有时其爱人看到她那种狼狈相,好心痛又好笑,对她说:“我在家里,你不用怕,我可以保护你。再说我们住的楼房很结实,是不会倒塌的。”但妻子听不进,还是照样害怕。丈夫担心妻子发生意外,曾多次带她去医院求治。二年来虽服氯丙咪嗪(一种冶疗强迫与抑郁症的药物),但雷雨时她的逃避行为未能消除,对其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苦恼。孙某患的是雷雨恐怖症、性格胆小、好静使得她对周围的噪音产生厌恶心情,雷雨中的情景房屋倒塌使她产生恐惧心理,回避行为躲避使她感放松,两者一结合,久而久之便形成条件反射,

49、一旦雷雨天气出现,就感到恐怖,就必须去躲藏起来,心情才能放松。,例二:怕见目光的少年,患者,男性,8 岁,中学生。患病三年三年来目光不敢与人相对,否则就惊恐万状而来咨询。原患者在三年前发现有近视,因而去配了付眼镜,但配后迟迟不敢戴,怕别人见了笑话。某日上课时,因感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模糊看不清,而试着第一次戴上了眼镜,谁知这时老师正好回转身,无意中看了病人一眼,患者在与老师目光相对的一瞬间,突感内心一阵莫明莫妙的恐惧,因而赶快低头,但仍心跳不已。此后再也不敢与这老师对视。为了回避老师的目光,他由前排座位调到后排,但仍不敢抬头看黑板,总觉得一抬头会与老师目光相对。其后一进教室,内心即感忐忑不安,

50、自己形容“简直象在法庭受审判一样”。不久,他扩大到怕见其他老师、同学、以致所有人的目光,继而又发展到怕与电视、电影荧幕上的人相视,最后竟连回想起与别人目光相视时的情景,都会感到心惊肉跳。他想控制自己不看别人,如走路、吃饭都低着头,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但在他思想中却愈是想要与别人对视。偶而真的与别人目光对视了,他就紧张害怕到浑身发抖,面部肌肉抽搐,为此他痛苦不已,曾想弄瞎自己的双眼,也曾想轻生,但却下不了决心。,诊断分析 很明显,该生患有严重的对视恐怖症,这是社交恐怖症中的一种,一般起因于患者自身的人格特点、敏感、多疑、胆小,担心别人能从其目光、眼睛里看出其内心的秘密,故不敢和人对视,咨询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