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渠水力设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8722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6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水管渠水力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雨水管渠水力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雨水管渠水力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雨水管渠水力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雨水管渠水力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水管渠水力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管渠水力设计.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雨水管渠的设计,因雨水泵站投资、用电量都很大,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因明渠造价低,考虑采用明渠。在建筑物密度较高、交通繁忙的地区,可采用加盖明渠。,利用地形,就近排放地面水体,降低造价。,尽量利用池塘、河浜受纳地面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管道的设置。,雨水管渠设计的原则,雨水管渠系统的平面布置,管道按满流设计,明渠应留超高,不小于0.2m。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渠为0.4 m/s。管道可不考虑最大流速,明渠的最大流速按下页表采用。最小管径300mm,最小坡度0.003;雨水口连接管管径200mm,最小坡度0.01。雨水沟道流速公式。V=?管段衔接一般用管顶平接,当条件不利时也

2、可用管底平接。最小覆土厚度,在车行道下时,一般不小于0.7m,基础应设在冰冻线以下。在直线管段上窨井的最大间距见下表。,雨水管渠水力学设计的准则,明渠最大设计流速,雨水管渠水力学设计步骤,步骤1:划分流域与管渠定线,确定雨水流向,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示例,原始规划图,划分排水流域、管道定线和设计管段,划分并设计各管段的汇水面积,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径流系数,确定设计重现期P、地面集水时间t1,1.重现期采用1年,2.相应降雨强度公式:,3.地面集水时间t1:10 min,t1一般在515min,=q,本例中地形比较平坦,所以各管段设计流速不能用得过大,以减少管道埋深。首先假定各设计管段流速,根据各管段

3、的假定流速,算出集流时间t,比流量q0(q0=166.7i),设计流量Qs。而后从水力学算图上选定管径D与坡度I,并确定相应的流速v,当所确定的流速与假定流速有出入时,再调假定流速并作重新计算,最终使假定流速与确定的流速一致。,水力计算见表,步骤1:从管道系统图中量得各管段的长度L列入第2项,步骤2:根据排水面积的划分,将各管段的沿线面积列入第3项,步骤3:各管段的排水面积列入第4项,步骤4:从图中读出数据列入第14、15项,步骤5:根据各管段的假定流速,算出集流时间t,比流量q0,设计流量qv,而后从水力学算图上选定管径D与坡度I,并确定相应的流速v,当所确定的流速v与假定流速有出入时,再调

4、假定流速并进行重新计算,最终使假定流速与确定的流速两者一致,步骤6:计算各管底高程,并填入表格,列表计算及步骤,划分并设计各管段的汇水面积,具体计算过程,6-5管段1、长度:167m2、排水面积:1.0ha3、流速:,【设计计算】计算部分,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之比,m,3、流速:设计降雨历时t 降雨强度,设计流量,q0=167i,管径、管底坡度,高程,3、流速:假定流速为最小流速0.75m/s,4、设计降雨历时:,式中,地面集水时间t1取10min,折减系数m取2,t=10+23.71=17.42 min,5、降雨强度,代入t=17.42min,i=1.252mm/min,7、本段雨水

5、管段的设计流量,6、本段雨水管段的比流量,q0=1670.611.252=127.5(L/sha),8、查图 P237已知设计流量Q=127.5L/s,最小流速v=0.75m/s,查图得:管径D=400mm 流速v=0.92m/s 管底坡度i=0.003,由图得流速0.92m/s与设计流速0.75m/s相差太多,需进行调整,9、流速v取0.92m/s计算降雨历时和设计流量,t=10+23.025=16.05min,降雨强度,本段雨水管段的比流量,q0=1670.611.3=133.0(L/sha),本段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再查图,验证,再查图,验证,Q=133 L/s管径D=400 mm流速v

6、=0.92 m/s管底坡度i=0.0031,计算7-5段,3、流速:假定流速为最小流速0.75 m/s,4、设计降雨历时:,式中,地面集水时间t1取10min,折减系数m取2,t=10+23.22=16.44min,5、降雨强度,代入t=16.44min,i=1.292mm/min,7、本段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6、本段雨水管段的比流量,q0=1670.611.292=131.6(L/sha),8、查图 已知设计流量qv=78.96L/s,最小流速v=0.75m/s,查图得:管径D=300mm 流速v=0.90 m/s 管底坡度i=0.0032,由图得流速0.90 m/s与设计流速0.75m/s

7、相差的多,需进行调整,9、流速v取0.90 m/s计算降雨历时和设计流量,t2=145/(0.960)=3.22 mint=10+23.22=16.44 min,降雨强度i=1.29 mm/min,本段雨水管段的比流量,q0=1670.611.29=131.4(L/sha),本段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 Q=131.40.6=78.9 L/s,再查图,验证,再查图,验证,管径D=300mm流速v=0.90 m/s管底坡度i=0.0032,计算85段,3、流速:假定流速为最小流速0.75m/s,4、设计降雨历时:,式中,地面集水时间t1取10min,折减系数m取2,t=10+23.33=16.66mi

8、n,5、降雨强度,代入t=16.66min,i=1.283mm/min,7、本段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6、本段雨水管段的比流量,q0=1670.611.283=130.7(L/sha),8、查图 已知设计流量qv=130.7L/s,最小流速v=0.75m/s,查图得:管径D=400mm 流速v=0.95m/s 管底坡度i=0.0032,由图得流速0.95m/s与设计流速0.75m/s相差不是太多,但仍需进行调整。,9、流速v取0.95m/s计算降雨历时和设计流量,t=10+22.38=14.75min,降雨强度,本段雨水管段的比流量,q0=1670.611.37=138.5(L/sha),本段雨

9、水管段的设计流量,再查图,验证,再查图,验证,管径D=400mm流速v=0.97m/s管底坡度i=0.0033,5-4管段1、长度:200m(上游排水面积)2、排水面积:0.9(沿线排水面积)+1.0+0.6+1.0=3.53、流速:,【设计计算】计算部分,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之比,m,流速:假定一个流速 设计降雨历时t 降雨强度,设计流量,管径、管底坡度,高程,3、流速:假定流速为最小流速0.75m/s,4、设计降雨历时:,式中,地面集水时间t1取10min,折减系数m取2,t=10+14.93=24.93min,本段雨水流行时间,总流行时间,5、降雨强度,代入t=24.93min,

10、i=1.021mm/min,7、本段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6、本段雨水管段的比流量,q0=1670.611.021=104.0(L/sha),8、查图 已知设计流量qv=364L/s,查图得:管径D=700mm 流速v=0.95m/s i=0.0013,由图得流速0.95m/s与设计流速0.75m/s相差太多,需进行调整,9、流速v取0.95m/s计算降雨历时和设计流量,t=10+13.07=23.07min,降雨强度,本段雨水管段的比流量,q0=1670.611.07=109.0(L/sha),本段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再查图,验证qV=381.5时,管径D为700mm,流速0.95m/s,管道

11、坡度为0.0016,比较管段43和32,为什么下游管段3-2的设计流量qv=607.2L/s)反而比上游管段4-3的设计流量qv=627.2L/s)小?,窨井5处计算集水点t2的集水时间时有3个值,为什么选择最大的?,Questions,10、坡降(表格里13列)=iL=0.0016200=0.32m,11、高程先确定起点埋深,6-5,5-4,2.98,?,5-4管段起端的管底高程:5-4管段终端的管底高程:,5-4管段起端的管底高程:2.980.40.72.68 m5-4管段终端的管底高程:2.68-iL=2.68-0.00165200=2.35 m,65段 起点管底高程 3.50m iL=

12、1670.0031=0.52 末端管底高程3.500.522.9875段 起点管底高程 3.40m iL=1450.0026=0.38 末端管底高程3.400.383.0285段起点管底高程 3.60m iL=1500.0030=0.45 末端管底高程3.600.453.15采用管顶平接,计算管段5-4的上端的管底高程时可得3个数值,为什么要采用最小的?,4.60,2.68,?,5-4管段起端的覆土厚度:d5-4(起)=4.60-2.68-0.7=1.22 m5-4管段终端的覆土厚度:d5-4(终)4.502.350.71.45 m,作业,1.P132 第19题2.预习合流管道系统:合流系统适用场合及布置特点?合流系统溢流井上下游设计流量的计算有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