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及预算管理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算及预算管理体.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教学重点:国家预算的原则、复式预算;分税制教学难点:分税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一 国家预算的含义、组成、原则 1含义、以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组织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2组成(体系);中央、省、市、县、乡预算 3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法律性,国家预算的组成,国家预算的组成即国家预算的分级管理问题。现代各国大多数实行多级预算,即有一级政府就应有一级预算。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
2、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如下图所示),国家预算组成体系,中央预算 省本级预算 省预算 县(旗)预算乡(镇)预算国家预算 设区的市预算 不设区的市预算 市辖区预算 市本级预算 地方预算 直辖市预算 市辖区预算 县预算乡(镇)预算 自治区本级预算 自治区预算 设区的市预算 县(旗)预算乡(镇)预算 自治州预算,国家预算的原则 预算原则是指预算的编制、批准、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1公开性原则 是指全部预算收支必须经过权力机构审查批准,并以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使政府的预算收支活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2真实性原则 是指国家预算收支数
3、字必须真实、准确,符合实际,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都应以各级政府的情况报告为依据。3完整性原则 是指国家预算应包括全部财政收支,反映全部财政活动。不应有预算以外的财政收支,也不应有预算规定以外的财政活动。,4统一性原则 是指各级预算收支要按照统一的口径、程序来计算和编制,任何机构的收支都要以总额列入预算,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5年度性原则 是指国家预算必须按预算年度编制,不应把本预算年度以外的财政收入列入本年度预算之中。预算年度,又称财政年度或会计年度,是国家预算收支的起止期限,通常为1年。世界各国采取的预算年度有历年制和跨年制两种。6 法律性原则 是指国
4、家预算只有经过国家立法权利机关的审批方能生效,是国家主要的法律文件,一经审批后就具备了法律效力,不能随意修改和调整。,二 国家预算的类型:根据预算的形式不同:单式预算 经费预算 复式预算 资本预算 社会保障基金预算 经常性预算三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预算形式复式预算 建设性预算复式预算改进思路 政府公共预算 经常预算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建设预算 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单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国家财政收支计划汇集编入统一的总预算内,即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国家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进行划分,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预算,即国家的财政
5、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四 我国国家预算的程序: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一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 是规定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收支划分 及财力管理权责的一项根本制度。二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关系 三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演变)5052年 统收统支;5378年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8093年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94年以后 分税制 四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 含义、内容、完善思路,四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含义、内容、完善思路 1含义:分税制是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税种划分财政收入,以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6、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立的,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时普遍实行的一种体制形式。,事权-是指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的职能界限。财权-是指确定与各级政府与事权相对应的税基,以及在统一税政格局中适当安排各地税种的选择权、税率调整权等。分税制是与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相适应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目前各国通行的一种较先进的财政体制。,2分税制的内容(1)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根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控制所必需的支出
7、,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的费用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及其他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经费。(2)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划分 在税制改革基础上,将国家各项财政收入分为三部分 中央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和地方固定收入(3)征税机构分设 与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相联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4)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即中央对地方的无偿转移支付,为适应分税制的要求,全国税务机关分为国家税务局(简称国税)和地方税务局(简称地税),负责征收不同的税种。国税主要负责征收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税主要负责征收地方税,他们之间的征收管理分工一般划分如下:1。
8、国税局系统: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银行、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资源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税(开征之前为对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中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部分,中央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2。地税局系统: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包括上述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的部分),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对银行储蓄存款利息所得
9、征收的部分),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及其地方附加,地方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3分税制完善思路(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职责(2)进一步规范划分财政收入(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以较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取代按基数法确定的税收返还制度和包干制下的各种补助制度;逐步改“基数法”为“因素法”,合理确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数额;合理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以及转移支付的规模.,【摘要】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已有13年,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
10、。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提高,现行税制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对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关键词】分税制税制改革深化完善 一、引言 分税制是指一个国家在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遵循财权和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和支出范围、分级独立编制收支预算、并辅之以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进行转移支付的一种财政体制。其中,事权是指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的职能界限。财权是指确定与各级政府与事权相对应的税基,以及在统一税政格局中适当安排各地税种的选择权、税率调整权、收费权等。分税制是与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相
11、适应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目前各国通行的一种较先进的财政体制。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数次重大改革。建国之初是一种连续实行了20年之久,前苏联模式的统收统支的中央集权体制;1980年开始改行“分灶吃饭”的分权体制;1988年后又改为递增包干、上解递增包干、定额上解、总额分成、定额补助等多种形式的“大包干”等财政体制和财税管理制度。但是这些改革,还是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断加快改革开放进程的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994年,我国对税制进行了改革,由行政性分权改为经济性分权,这是我国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改革借鉴了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结合了我国国情,
12、建立了分税制的基本框架。分税制调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加速了我国经济建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1994年的税制改革显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多,不少方面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经济状况,对税制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二、对1994年税制改革的评价 1、改革的主要内容 1994年税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赋、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税收分配关系,以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我国这次的税制改革,首先是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的国防、外交、武警、重点建设项目,中央政府的运作
13、经费,中央所借外债的还本付息等、地方则负责地方政府机关的运作费用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所需支出等。其次是根据事权范围将现行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其中,把关系到国家利益、实施中央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把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税种划为中央地方共享税;把适合地方征管的划为地方税。再次是确定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数额。最后是分设国税局和地税局。国税局负责征收中央税和共享税,地税局负责征收地方税。相关配套措施有:改革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国库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改进预算编制办法。2、取得的成效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建国以来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进步,是计划
14、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大突破。(1)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国家每年新增财政收入1000亿元左右,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同时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有较大提高(见表1),使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明显提高。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中央财政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5060之间。分税制实行后,2002年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是55,基本上达到了国际水平。(2)有了和事权相适应的税权,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得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总量从1994年的2311.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8523.9亿元,增长了4倍。地方政府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更利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
15、和公共产品的提供。同时,税种的划分,提高了地方政府发展农、林、牧、鱼和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减少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行为。(3)分税制的建立合理划分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支出范围,使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于规范。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初步解决了我国财政的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问题。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使政府有更多的权力和财力来扶持落后地区,促进了西部和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4)分税制取消了地方政府原有的税收减免权,地方政府不能再随意进行税收减免,以扶持符合地方利益的企业,促进了企业公平竞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5)分税制被载入宪法,同时分税制成为全国统一的财税体
16、制,利于我国的法制化建设。3、存在的问题及影响(1)政府职能界定不清,事权划分不明。1994年税制改革遗留了许多旧体制的做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政企不分的现象有所改善,但仍然有政府职能不清,大量“越位”和“缺位”问题的存在:政府不该管的在管,如很多竞争性的行业存在国企处于垄断地位,国家继续对它们实行企业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该管的又管得太少,如卫生保健、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由于政府职能不清,导致政府事权划分不清,上下级政府事权交叉,使得分税制财政体制难以规范运行。(2)新税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重复征税,企业的税收负担较重(目
17、前世界上只有印尼和中国采用这种税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赋重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虚开、伪造现象较严重。消费税对于该限制消费的项目没有开征,一些不该征收的反而征收,限制了合理消费,如汽车。关税水平仍然较高,没达到世贸组织的要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全国一刀切,没有考虑地区差异,不尽合理。扣除项目设计过少,如商业保险的保费应该可以在税前扣除。以家庭为单位缴税应该比以个人为单位缴税更加合理等。(3)国税局与地税局分设导致机构臃肿很多职能部门重复,人员叠加,加大了税收征管成本。由于我国缺少“税收征收管辖权”的有关规定,没有相关法规的保障,国税与地税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引起扯
18、皮事件屡有发生,使纳税人重复缴税,税收征收效率不高。国税局的机构设置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行政上要受地方政府的领导,使国税的征收和中央财政收入的完成受到限制。(4)基层政府财政困难是我国目前存在的较突出问题。1994年税制改革在财权财力的分配上明显偏向中央,许多地方县乡政府的财政陷入困难。原因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划分不清,遗留了许多旧体制的痕迹,事权维持了改革前的状况,而财权确主要划归中央;税收立法权和政策制定权集中于中央,地方政府只享有一些具体措施的制定权,归属地方的税种多数是税源少、难于征管的税种,使地方税收缺乏保证;我国行政管理层次过多,有中央、省、州、市、县、乡五级,在各级政府之间
19、如何确定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是很困难的。(5)转移支付制度不尽完善、规范。我国的转移支付形式种类名目繁多,现有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结算补助、和专项补助等,其中只有增量转移支付属于真正意义的转移支付制度,其他的都不尽合理和规范,如转移支付按照来源地进行分配,使得经济发达的地区返还的多,经济欠发达地区返还的少,不利于缩小各地区的差距,无法实现财政横向平衡;专项支付范围过广,存在职能错位。转移支付办法以“基数法”为依据,随意性过大;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尚未建立,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6)地方税种的改革不到位。1994年税制改革列入地方税改革的方案至今多数没有实施。地方税收入
20、规模过小,税源缺乏增长机制,有的税源还在萎缩,不能随地方经济发展而增加,地方税种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日益突出。(7)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属于行政权力主导型的财政体制,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在财权、事权确定和税种的划分上,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下达指令,而不是与下级地方政府充分商讨,地方政府的发言权不大,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利益,这基本上属于计划经济的做法,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符。三、分税制财政体制深化改革的思路 1、进一步科学合理的依法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范围 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中央财政支出应该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而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适当下方权
21、利给地方政府。为了避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事权交叉,应该由最高权利机关以法律的形式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事权加以规范,使中央政府的事权和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地方政府的事权和地方机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级事权的实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划分进一步清晰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我国的税收管理应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统中有分、分中有统、统分结合”的模式,实行统一税法,合理分权。中央税与共享税的立法权、征收权、管理权应该划归中央,以利于中央实施宏观调控职能。全国统一开征并对宏观经济影响大的地方税应该由中央制定基本政策,具体执行和调整权可交给地方。全国统一开征并对
22、宏观经济影响不大的税种可由中央制定基本办法后,更多的下放给地方。全国不统一开征并对宏观经济影响不大的税种则全权交给地方。适当减少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降低在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使地方财政收入略高与中央财政收入,以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和繁荣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地方文化事业,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服务。2、依法健全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的是消除一国间财政的纵向和横向不平衡,使各级政府能在全国统一的政策框架内履行其职能。国际上通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一纵向的转移支付制度,一种是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制度。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我们今后
23、的发展趋势是采取第二种制度。应加快转移支付制度立法进程,使之有法可依,合法化、规范化,减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确立宏观调控型转移支付制度,更多的考虑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注重经济效率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收入分配。同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合并专项支付。应该逐步完善“因素法”。在计算一般性转移支付时,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公正准确的因素作为测算指标,删除不合理、缺乏代表性的因素。3、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地方政府可以在符合本地区需要的基础上,拥有部分地方税种的立法权和管理权。作为权利制约,必须上报国务院及财政部批准。
24、确立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切实保障,从现有税种看,适合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是营业税;开征不动产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使之成为地方的重要税收收入来源;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税,作为调节性税种可以发展成将来的地方税主体税种;尽快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尽快实行“费改税”,如将排污费改为排污税,将预算外资金加入到地方预算体系,使地方政府预算自求平衡。4、建立民主的财政管理体制 上级政府制定财政预算方案时,要采用价格听证会的模式,在充分听取下级政府意见,了解下级政府的实际情况后再制定各自的财政预算方案,以避免损害地方经济利益,打击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各级政府确定各类公共产品的种类和提供方式
25、时,应采取全民投票的民主方式进行决定,以充分考虑各个公民的实际需求,使公共产品的提供更加高效和有效。5、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减少政府级次,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推进分税制落实 由于政府级次过多,政府事权划分不明,存在着各级政府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现象,降低政府管理效率。应该建立中央、省、市三级架构,这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使政令畅通,也有利于事权划分的更加清晰合理,建立与事权相对应的分级财税体制。6、理顺征收管理关系 首先,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的设置应该是:中央税务机构按照经济区域划分,由中央直接领导;地方税务机构按行政区域设置,由地方政府领导。其次,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明
26、晰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和法律形式明确界定国税与地税两局的职责。在合理划分税种的前提下划分税种和税收管理权限。理顺征收管理关系,明确征收范围,使国税与地税各税各收。地税与国税要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商讨征管配合事宜,建立协调的税收征管关系。7、在税制方面,有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 要对现行税制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如增值税的转型和扩大征收范围、企业所得税的内外两套办法合并(目前已改进)、关税的逐年降低以达到世贸组织的要求、消费税征收范围的进一步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进一步完善等。目前世界上实行分税制的国家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种: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和中央地方兼顾型。像我国这样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市场经济不成
27、熟、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实行中央地方兼顾型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参考文献】1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6).3廖宇波:国外分税制比较及借鉴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4).4扬卫华:分税制改革的改革J.决策,2005(3).5贾康:分税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J.中国改革,2006(2).,财税经典词句1国家预算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法律性2 复式预算改进思路 政府公共预算 经常预算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建设预算 社会保障基金预算3分税制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
28、理论确立的,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时普遍实行的一种体制形式,第十章 财政政策教学重点: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手段;扩张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财政政策本章难点:如何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制定相 应的财政政策第一节 财政政策目标及手段一 宏观调控的定义及重要手段 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全局和整体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改委主任:两大方面衡量中国宏观调控取得成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05年在接受学习时报采访时表示,衡量宏观调控是否取得成功,要同时看两个方面:一是看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是否得到抑制;二是看经济基本面是否受到伤害,经济是否继续保持较快
29、增长。如果只做到一个方面,都不能算成功。目前看来,在这次宏观调控中,这两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明显的成效。马凯说,一方面,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缓解,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这主要表现在“四个遏制”和“一个避免”上。“四个遏制”:一是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大幅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特别是一些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三是信贷货币一度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四是乱征滥占耕地的势头逐步得到了遏制。,“一个避免”,避免了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而造成经济上大的起伏。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时,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受到伤害,国民经济
30、继续保持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头。马凯说,事实证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和有效的。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继续增强,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我们取得的成就确实令人鼓舞,举世瞩目。,温家宝: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政府报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5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时说,我们围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注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连续五年保
31、持平稳快速发展,没有出现大的起落。温家宝说,几年来,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以及农业基础薄弱等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适时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薄弱环节。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多次及时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取消或降低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温家宝 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政府报告 我们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08年在复杂多变的形
32、势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年中,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针对沿海地区出现出口和经济增速下滑苗头,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措施。2009-03-05 09:04:30,温家宝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我们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
33、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争分夺秒地加以落实;接连出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稳定就业等政策措施,加快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03-05 09:06:20 温家宝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03-05 09:07:05,09年坚持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尽快扭转经济
34、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保持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提高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有效扩大了内需,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2010:09:10 09:43,一揽子计划包括四项内容,就是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振兴、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和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四项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体现了我们计划的远近结合和标本兼治。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全面
35、扩大内需,重点加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实行结构性减税,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发展先进生产力。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性技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在全国开展新农保试点,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36、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温家宝:2010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09:43温家宝: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09:43,2010年5月13日至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陪同下,深入天津的企业、社区、科研院所,就经济运行
37、情况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行调研。温家宝强调,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实施一揽子计划成效继续显现,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 财政政策的含义 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措施。三 财政政策目标及工具 1目标:指财政政策所要达到的调控的目的。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经济适度增长;价格相对稳定;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等。2工具:指政府实施财
38、政政策时所选择的、用于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我国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公债、国家预算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等财政部长谢旭人,谢旭人在会上指出,明年我国将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明年我国将积极推动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我国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二节
39、财政政策的类型一 财政政策的类型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 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有拉动或刺激性作用的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有减少或抑制性作用的政策中 性财政政策是指使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性或抑制性影响的政策,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支大于收 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支小于收 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中 性财政政策收等于支 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 扩张性或抑制性影响 二 财政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一般原理 当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
40、,采取扩张(赤字)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取紧缩(结余)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采取 中性 政策,三 财政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我国的实践 实践之一: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98年-04年)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不振及国内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等问题,首次提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措施:1、增发国债2、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3、调整税收政策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6、实行向农村倾斜政策等,1998年以来(98年-04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就:1、加大基本建设支出,推动了
41、经济增长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了经济结构3、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推动了产业升级4、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5、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了就业6、增加农业投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实践之二:2005年以来稳健的财政政策(05年-08年11月之前)稳健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而言的,其实质就是中性的财政政策,一般是在社会供应总量大体平衡、但结构上有矛盾的情况下实施的。,“2005年中国政府之所以实施稳健财政政策,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个不同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新的政策背景。”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张通说。从2003年以来,
42、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地区和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偏紧等问题,对此,社会各界对经济局部过热问题表示担心。张通说,从2004年开始,我国政府逐步调整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在巩固经济发展好的势头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向社会传递出政府合理控制投资的政策信号。,2005年以来,在稳健财政政策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继续向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发展。2007年我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对此,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张通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前夕接受新华社
43、记者采访时说,稳健财政政策的总体思路可以用16个字概括,即“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2008年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撰文表示,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与从紧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要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践之三08年11月-09年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今年国家预算报告说,2009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前面冠以“积极”二字,这在我国是第二次。上一次是在1998年,2008年,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导向几经调整。相应的,财政政策的松紧程度也几经变化。先是上半年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
44、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然后是年中的“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9月之后,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明显加大。11月,中央政府把稳健财政政策转型为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全力保增长。,这次从稳健转为积极,是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的又一次创新,是在特定经济形势下做出的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根据09年的国家预算报告,本次积极财政政策在公共投资的构成以及减税的项目上,明显加大了直接面向民生的比重。同时,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成为这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地标性建筑”,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和消
45、费者的信心。,温家宝09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2009-03-05 09:40:27,温家宝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3%以内,虽然当年赤字增加较多,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
46、赤字,发债空间较大,累计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2009-03-05 09:41:46,温家宝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初步测算,今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2009-03-05 09:43:04,具体说来,0
47、9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 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 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三 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消费需求四 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 是支持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在资金安排上,2009年,中央政府安排9080亿元用于公共投资,其中,1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资金 2081亿元 2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493亿元,3 教育、医疗卫生资金 713亿元,4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1300亿元,5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680亿元,6 自主创新、技改和服务业发展资金 452亿元,7 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3
48、71亿元。,2009年在结构性减税上,包括 1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2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3取消100项事业性收费,4继续执行提高个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5调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6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并改为单边征收、7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个税、8降低住房交易税收等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 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亿元,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温家宝: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09:35,温家宝:从国际看,世
49、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09:37 温家宝: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09:37,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09:38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
50、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09:39,温家宝: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09:40,温家宝: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