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物理因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91597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物理因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预防医学物理因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预防医学物理因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预防医学物理因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预防医学物理因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物理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物理因素.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气象条件 噪声 振动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一、高温,物理因素一般都多为自然存在,预防措施 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适宜范围”不是设法消除、替代或 是一概而论地降低其水平,(一)高温作业,定义:(1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2)高温车间:一般也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累积前十年中每一年气温最高的一个月

2、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其气温均值为。各地区此温度不同,有表可查。大连地区为27,(二)高温作业的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冶金工业(炼焦.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制造工业(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陶瓷.搪瓷.玻璃.砖瓦制造(炉窑车间)火力发电.轮船轮机舱(锅炉车间)高温+高湿作业:印染.造纸.水产品加工 纺织.屠宰.深矿井作业 桑拿浴夏季露天作业:农田.建筑.搬运等,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小的 干热环境,特点:温度35相对湿度80%高温.高湿.低气流的 湿热环境,特点:高温.强辐射的作业环境,(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机体生理功能调节(1)体温调节:在中枢神经(下丘脑)调节下,散热,皮肤

3、血管扩张,大量血 液流向体表,使皮肤温度上升,汗腺分泌,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中心体温(通常用直肠温度表示)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激体温的上限值 蓄热过量-超出体温调节能力-发生中暑(2)水盐代谢:机体重要散热途径之一。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导致水和电 解质紊乱,甚至引起热痉挛(3)循环系统: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血粘稠度加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皮肤血 管扩张,血压降低,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加大,使心肌负荷加重(4)消化系统:高温作业时,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机体消化功能降低(5)神经系统:运动区出现抑制,肌肉活动减弱而减少产热(6)泌尿系统:汗腺排出,尿液浓缩,肾负荷的加重,尿中

4、可出现蛋白、红细胞 管型,甚至可发生肾功能不全,2.热适应,1热适应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 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2一般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数周时间,机 体可产生热适应,3与未热适应者相比较:热适应者汗量 增加,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却减少,体温和心率较低。,(四)中暑,1定义: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 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 疾病。2致病因素:(1)主要致病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2)诱因: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 未热适应(易诱发中暑)。,3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按发病机制中暑可分为

5、三种类型: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临床上往往难于区分,我国职业病统称它为中暑。(1)热射病:体温极度升高,损伤机体尤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所致。临床特点: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大量出汗,以后则“无汗”而呈“干热”,并伴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热痉挛:多发生在干热型、湿热型高温作业 人体大量出汗造成钠.氯.钾等严重丢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 乱,引起神经肌肉产生自发性冲动,出现肌痉挛 临床特点 肌肉痉挛伴收缩痛,以腓肠肌为多见 患者意识清楚,体温多正常。(3)热衰竭:多发生在高气温、强热辐射的生产环境 发病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因皮肤血流增加,而导致脑部

6、暂时血供减少 临床特点 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现皮肤湿冷 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晕厥,轻度脱水等 体温正常或稍高 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4.诊断 按照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1)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2)轻度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流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3)重症中暑:出现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之一者,或混合型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5.中暑治疗 中暑先兆与轻度中暑:脱离高温

7、作业环境,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补盐,补液,对症处理。可选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丸.片 重症中暑:迅速降低过高的体温(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补液量24小时内不超过3000ml。补液不宜过快,以免引发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补VitC,VitB等积极防治休克和脑水肿,二.噪声,(一)基本概念1.声音与噪声 20000Hz 次声 声频 超声(1)噪声(2)生产性噪声2.声压级、响度级,(二)生产性噪声的特点 声级高,多属宽频带,中、高频噪声的比例大 当强噪声与振动、不良气象条件、有害物质联合 作用人体时,增加了对健康的危害。,1 听觉适应(auditory

8、 adaptation)2 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四)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一)暂时性听阈位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生理性改变),(二)永久性听阈位移(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PTS)(病理性改变)1听力损伤(hearing impairment)2.噪声性耳聋(niose-dnduced deafness),生理性听力下降 病理性听力下降(可恢复)(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恢复)听觉适应 听觉疲劳 听力损失 噪声聋 功能性改变 器质性改变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短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

9、器官敏感性下降,听阈上升10-15dB 耳鸣.听力下降 脱离岗位后数分钟内恢复,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听力明显下降.听阈上升15-30dB 脱离岗位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可恢复,高频听力下降.在4000Hz出现“V”型凹陷,耳蜗病理性损伤加重,语言频段同时受损(5002000Hz),老年性耳聋听力曲线,正常人听力曲线,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deafness)听力曲线,急性听力损伤-亦称暴震性耳聋(explosive deafness)强烈的爆炸产生的振动波-听觉器官急性损伤-听力丧失 原因:发生强烈爆炸时,强大的声压和冲击波作用听觉器官,可出现耳鼓膜破裂,听骨链断裂或错位,内耳组

10、织出血以及柯蒂器的毛细胞损伤。临床表现:耳鸣、耳痛、眩晕、恶心、呕吐、听力严重障碍 或完全丧失。轻症可部分或大部分恢复,重症则致 永久性耳聋。2.听觉外系统的危害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全身乏力等症状.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等 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 消化系统-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胃液分泌减少 噪声环境下工作-人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易烦躁,对工作效率影响-尤其是脑力劳动影响较大,易引发工伤事故,(五)控制噪声危害措施1.控制噪声源(根本措施)改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如无声的液压代替噪声高的锻压、焊接代替铆接、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减少部件的撞击和摩擦、减低振动2.控制噪声传播(1)隔声:将噪声源用隔声罩、隔声墙、隔声门窗等封闭,且尽可能小范围(2)消声:消声器,以降低噪声传播(3)吸声:用吸声的多孔材料,吸收辐射和反射声,以降低工作环境噪声强度3.加强个体防护 合理使用防声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4.预防保健措施 加强对接触噪声工人健康监护 就业前体格检查 定期健康检查(以听力检查为重点),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