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木兰诗》.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95876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木兰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木兰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木兰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木兰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木兰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木兰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木兰诗》.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木兰诗,教学设想:1、木兰诗是北朝乐府中篇幅较长的叙事歌辞,诗中有多处涉及历史背景,所以应该课前给予恰当介绍。2、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指出来帮助学生记忆背诵课文,补充讲解修辞知识(如“互文”)。3、要讲得精当、简练,分析内容但求具体、贴切,不用空洞赞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指导学生记诵课文 2、复述故事情节,分析木兰形象 3、理解民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 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由此引入课文内容。,二、介绍相关文学知识 1、作品简介

2、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双璧”。2、背景资料介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正音解词,诵读课文 1、让学生预习课文时,解决本课生字生词的音、义。2、诵读指导:(1)前两段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一些(2)第三段的出发前准备要节奏加快,后面则变为抒情的语气,节奏变慢(3)第四段的基调是悲壮(4)第五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朴实(5)第六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节奏有变化:快慢快(6)第七段是歌者的赞语,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3、学生自读后齐读课文,

3、体味文章内容,四、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1、参考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2、小组解决不了的句子,写到黑板上,由师生共同解决 3、请几位学生依次展示各段的翻译五、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同时明确:课文是以时间顺序来写的)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齐背课文,回顾上节课内容二、讨论本文民歌特色 1、语言口语化,如“阿爷无大儿”2句,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2、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以铺排,铺排的方法很多,如排比、复沓、顶真等。3、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节,偶尔也有六句一节的。4、民歌有三种基本手法:叙述,称“赋”;比喻,称“比”;由同 一事

4、物(往往有具体的形象)引出本题,称“兴”。可让学生分析开头两句和结尾四句,提出“兴”和“比”,再说中间这就是“赋”,三、分析木兰形象 问题导入: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 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英雄,她代父从军、不畏 艰苦、勇敢作战;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 望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四、总结民歌中叙事常用的修辞手法 1、复沓 2、排比 3、顶真 4、对偶 5、互文,五、从文章详略的安排看主题 1、叙事有详有略:课文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出发行军、返家后的欢乐都是详写,对她十年征战、辞官还乡只作简略介绍。2、主题:不在于表现木兰怎样打仗,怎样取胜,而在于突出木兰的性格和品质,客观上反映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沉重负担。,六、课堂练笔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编一段故事 木兰在战场上 木兰在回故乡的途中 木兰到家的第二天 七、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木兰“的小故事,抄在作业本上,讲给学生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