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侵犯我的隐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96296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要侵犯我的隐私》.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同学们好,235,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335,1、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习惯。2、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435,自学指导:1、默读课本P54P57。2、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3、自学时间:4分钟。思考探究的问题:1.有人说,隐私就是个人不光彩的事情。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什么是隐私?隐私的内容:3.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4.怎样对待隐私?,535,引言: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但青少年的隐私权常常得不到尊重。从“没有秘密长不大”过渡到保护中学生的隐私权,这是从心理、生理问题过渡到法律问题。体现了法律对青少年健康

2、成长的保护。,635,一天,李黎发现父母正在看她的日记本。她一把夺过日记本,委屈地责问:“为什么偷看我的日记?”父亲不以为然地说:“我们是你的父母,当然有权利看你的日记。”“日记是私有物品,父母也没有权利看!这是我的隐私!:”,“隐私?难道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李黎被激怒了,一页一页地把日记翻给父母看,日记里记的都是每天发生的一些小事和感想。父母无话可说了,李黎却伤心地哭了。,735,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一为“隐”,二为“私”。“隐”即隐藏,是当事人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的事情。“私”即个人之事,与“公”相对应,是指纯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

3、利益无关的事情。,835,1、隐私的概述,(1)什么是隐私?,(2)什么是隐私权?,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他人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935,2、隐私的内容:,(1)个人活动:指与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如个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朋友交际等。(2)个人信息:也称个人情报资料,如个人的财产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婚恋情况、家庭资料、社会关系、电话号码、个人习惯、兴趣爱好,电子邮件地址、QQ号码等。(2)个人领域:也称私人空间,是指个人的隐秘范围,如个人居所,学生的书包、日记本、通信,衣服口袋、个人通讯器材

4、等也属于私人空间等。,1035,隐私就是丑事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丑事一般指违反道德或触犯法律的事,它们涉及公共利益,不属于隐私。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1135,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3、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打探、调查个人情报、资讯或者秘密,包括一切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情报和资讯。干涉、监视私人活动。如监视私人活动,准许或不准他人从事某种私人活动等。侵入、窥视私人领域等。例如偷看日记,私拆信件擅自公布、非法利用他人隐私。,1235,1335,漫画欣赏,1

5、435,4、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和技巧,(1)管理好自己含有隐私的物品;(2)不随意向别人泄露自己的秘密;(3)机警面对别人监听、窥探自己的隐私。,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1535,(提示:保管好自己含有个人隐私的物品;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个人及家庭的隐私;,1635,自我保护法:一真一假“烟幕弹”高度警惕“防窃听”电话改为网络聊天日记搬到网上写短信看过就删除用密码设置阅读障碍,1735,我有隐私权,父母偷看我的日记是错误的,是对我的隐私权的侵犯。,1835,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你的法定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1935,谁对?谁错?,大家讨论一下:,2035,老师之见:,在家庭中,孩

6、子隐私权的保护与父母监护权的履行之间是容易发生冲突的。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非常重要。作为子女有自己的隐私权,作为父母是我们的法定监护人,我们在懂得保护自身隐私权的同时也要能理解、尊重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2135,1、当发现父母或其他人想窥探自己的秘密或侵犯自己的隐私时,应该有礼貌地告诉对方这是自己的隐私,自己有权保守这些秘密;2、如果父母或其他人不经允许擅自窥探,那么就违反了法律,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对方不听,可以向相关机构反映,请求这些机构对对方进行批评教育;3、如果父母或其他人侵犯自己的隐私给自己造成很大伤害,未成年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停止侵害、陪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7、5、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2235,保护隐私权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开拆。,2335,侵害公民隐私权应承担什么责任,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2435,怎样对待隐私?1.树立隐私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2.树立法

8、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隐私。3.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2535,探讨隐私,隐私与秘密有什么联系?秘密和隐私有一定联系 秘密和隐私都具有相对性 秘密不都是隐私,隐私也不都是秘密 秘密是生活概念,没有保障性;隐 私是法律概念,受法律保护,2635,讨 论,公民有隐私权,所以个人的私生活任何人都无权过问?答:当隐私权的保护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在一定范围内就不能为隐私,如涉嫌贪污、受贿等财产犯罪的,个人的财产、收入状况就必须接受调查;当进行征兵、招聘模特、特殊招工等活动时,个人身体状况、隐私器官等必须接受检查。,2735,请你判断:下列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A.最近一些媒体为宣传捐献

9、骨髓意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事业作贡献,公布了供患双方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肖像等个人信息。B.进他人房间先敲门。C.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D.我们的习惯用语:你多重?谈恋爱了吗?每月收入是多少?,2835,关于分数的小讨论,你认为分数属于隐私吗?为什么?你比较赞成哪种观点?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处理分数问题?,2935,不是,有考试就有成绩,有成绩就有好与坏,毕竟人不是完美的,既然有胆量考试就应该有胆量面对成绩,只有每一次考试后排出成绩,我们才能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才知道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否则我们就没了方向和动力,随之就没了竟争的意识,只有排出成绩,才能让我们与同学相互了解

10、,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所以我认为分数不是隐私。,3035,是,也许有人会说不排出成绩,我们就会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也就失去了考试的意义,但我认为考试在于自我检测学习的好坏,自己跟自己比好了,知道自己不足后努力学习,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行了,不是说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吗?如果连自己都能超越还怕不能超越别人吗。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排出成绩就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容易恶化同学之间的关系,无形中就在我们心里产生了自卑或是自负的心理。所以,同学之间没了分数这层障碍,交往起来不是更加自然吗。,3135,我们希望别人不要侵犯我们的隐私,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这样大家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安宁和

11、惬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人说:,3235,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3335,课堂检测,1、2010年9月30日人民网载文指出,艺人以及普通人被偷拍似乎有越发猖獗之势。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受害者选择对簿公堂。这表明()A尊重隐私仅仅是道德的期盼 B人们的依法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C对违法行为的纵容是一种犯罪 D对簿公堂的受害者小题大作,B,3435,2、阿芳进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往来频繁。班主任老师怀疑她“早恋”,便私拆了她的多封信件,责令她在班会上交待“早恋”问题。班主任的做法()A有利于阿芳放下包袱,努力把学习搞好B是对学生负责

12、,对工作极端认真的表现C虽然不违法。但方式方法与社会道德相悖D侵害了阿芳的隐私权和人格权,D,课堂检测,3535,3、你觉得漫画中的这种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看了不传播,不会影响他人名誉的不要随意打听他人的私事 不要将他人的私生活进行传播 只有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隐私 A B C D,C,课堂检测,3635,要不要开门?,夜深了,天气很冷,小隐一家人睡的正香。这时,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现在他们要求小隐家开门接受检查。小隐爸爸要不要开门?说一说你的理由!,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私人生活安宁权),课堂检测,3735,派出所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隐私权的内容包括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而该故事中,派出所虽然是有搜查权,但是只有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搜查才是合法的,没有搜查证的搜查是违反法定程序的,所以是不合法的。,3835,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提示:保管好自己含有个人隐私的物品;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个人及家庭的隐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3935,谢谢合作,40,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