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dna病毒.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96856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dna病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dna病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dna病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dna病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dna病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dna病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dna病毒.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7章 双股DNA病毒,痘病毒科疱疹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科,第一节 痘病毒科(Poxviridae),本科为病毒粒子最大的一类DNA病毒,结构复杂。病毒粒呈砖形或椭圆形,大小400nm300nm100n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本科病毒可引起人和许多动物的痘病,由持续较长时间的轻症至严重症状的致死性感染。(“Pox”来自英语,意“痘”或“脓疱”),重要意义,牛痘病毒防天花:病毒免疫里程碑 基因工程疫苗作为载体:痘苗病毒及禽痘病毒 鸡痘、羊痘等较为严重,天花病人,根据病毒的特征、自然宿主和特异性抗原,痘病毒科可分为2个亚科:,分 类,主要特征,砖形,副痘病毒为纺锤形,核衣壳为复合对称病毒粒子外层

2、结构由管状物组成,之内是哑铃样的芯髓,凹陷为侧体;芯髓内含病毒DNA及若干蛋白质;有囊膜。,单分子的线状双股DNA200多种蛋白质,100种结构蛋白痘病毒在胞浆复制(DNA病毒中独特)对热抵抗力不强,冷及干燥有抵抗力;光线、化学消毒剂敏感病灶脱落的干痘痂中,毒力可保持几个月,痘病毒的结构及基因组,痘病毒的复制,培 养,1012日龄鸡胚绒尿膜接种;多数在膜上可形成痘斑,痘病毒的种类不同,痘斑的形态、颜色、大小以及形成时间也不同。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产生CPE,并形成空斑。,鸡痘病毒,(1)禽痘病毒属成员。(2)某些毒株具有血凝素:鸡、其它禽类、绵羊等的红细胞。(3)主要以吸血昆虫为机械传播媒介,

3、也可经皮肤伤口感染。(4)致病性:可分为三种病型,即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皮肤型:在鸡冠、肉髯和眼皮等处,产生一种特殊的痘疱。白喉型:主要在口腔和咽喉部分,先在粘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小结节,后逐渐融合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防 制,目前主要采用鸡痘疫苗进行预防:鸡痘活疫苗:用于35日龄以上的幼鸡,对雏鸡有一定的毒力。鸽痘活疫苗:毒力比鸡痘疫苗弱,用于1日龄雏鸡和产蛋母鸡,一般采用毛囊接种法。鸡痘鹌鹑化活疫苗:毒力很低,雏鸡使用安全,效果良好。,平时做好卫生消毒、保持禽舍通风换气、尽量消灭禽群中的外寄生虫和环境中的蚊蝇等对控制该病具有重要作用。新引进的家禽,要经过隔离观察,证明无病方可合群

4、,一旦发生本病,应隔离病禽,病重者淘汰,死者深埋或焚烧。治疗:用镊子除去痘痂,涂上碘甘油,一日二次。此外口服或肌注一些抗菌药,抑制继发感染。,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猪与野猪对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其它动物不易感;以急性高热为特征,全身出血,病程短,死亡率可达100%;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传播媒介,非洲和西班牙半岛有几种软蜱是ASFV的

5、贮藏宿主和媒介。一般认为,ASFV传入无病地区都与来自国际机场和港口的未经煮过的感染猪制品或残羹喂猪有关,或由于接触了感染的家猪的污染物,胎儿,粪便,病猪组织,并喂了污染饲料而发生。,是唯一已知的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血细胞吸附现象:,白细胞感染ASFV后,表面有一种病毒特异抗原,能吸附正常猪的红细胞,这种可被抗本病毒的免疫血清所抑制。,细胞培养,(1)初始分离的ASFV仅在猪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2)适应后可在猪肾细胞(PK15)、Vero细胞等生长。,OIE推荐的诊断方法,(1)病毒分离和鉴定;(2)血细胞吸附实验:可区别非洲猪瘟与猪瘟;(3)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抗原;(4)病毒基

6、因的PCR检测,免疫,本病毒各个毒株之间免疫原性很低,对同株的免疫力也是短暂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用。注意:我国目前没有非洲猪瘟,必须严加防范!,第二节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一组具有包膜的DNA病毒。现有70多种。因代表种单纯疱疹病毒能引起匐行性疱疹而得名。疱疹病毒可引起多种动物的疾病,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昆虫以及软体动物。,线状双股DNA,直径150nm,162个壳粒组成的二十面体对称,有囊膜,囊膜上有糖蛋白的纤突。,与养殖业密切相关的几个疱疹病毒,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l

7、aryngotracheitis virus)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1)分类地位:为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猪疱疹病毒1型。(2)致病性 猪为原始宿主,也可感染马、牛、绵羊、山羊及多种野生动物。,主要症状,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少数出现轻微发热和神经症状;幼猪感染后呈发热、麻痹、昏迷等症状,死亡率很高,无母源抗体的新生仔猪死亡率可达100%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特征症状为体躯某部奇痒。,病毒分布与动物排毒情况,病毒分布:最初位于扁桃体,感染24h

8、r内可从头部神经节、脊髓及桥脑中分离到病毒 排毒:康复猪可通过鼻腔分泌物及唾液持续排毒,但粪、尿不带毒。最主要传播途径是食入污染病毒的饲料或死猪肉,舔咬、气雾为可能传播途径。,病毒培养,易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接种后3-4d能形成大小不一的隆起的白色痘斑 可在细胞培养中生长:兔、猪和仓鼠的肾细胞(可产生CPE和空斑,形成包涵体);兔和豚鼠睾丸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微生物学诊断,动物试验:12mL适当稀释的病脑组织悬液皮下接种兔;25d后于接种部位出现奇痒症状,最后麻痹致死。,病毒分离:常用猪肾细胞系(PK-15),病毒接种后2472h,出现CPE 病毒鉴定:可用特异性抗血清做中和试验、免疫

9、荧光试验鉴定病毒;ELISA(国际贸易指定试验):能迅速检测大量样品;PCR技术:鉴定伪狂犬病毒,多用于隐性感染。,预 防,灭活苗弱毒苗基因缺失苗 基因工程疫苗用于猪伪狂犬病的预防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该疫苗为毒力基因TK的天然缺失株,再去除不影响免疫原性的某个糖蛋白基因(gE),作为分子标记区别于野毒株的感染,已商品化普遍应用。,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分类地位:为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禽疱疹病毒1型,仅1个血清型。致病性 自然感染对象为鸡;各种年龄鸡均可被感染,仅以成年鸡的症状最典型。康复鸡可部分成为带毒鸡,成为传染的来源。主要症状:病鸡呈现呼吸困难、流涕、咳出血性渗出物;产蛋下降,蛋壳褪色,

10、产软壳蛋。,主要病变:主要发生在喉头和气管部分,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坏死和形成糜烂,气管内的血样或黄白色渗出物,病毒培养,能在鸡胚复制:绒尿膜接种,在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痘斑 能在鸡胚肝、肾和肺细胞上繁殖,并引起CPE,防治,疫苗接种(从未发生过本病的地区,不宜进行疫苗接种):中等毒力疫苗:泄殖腔黏膜涂擦 弱毒疫苗:滴鼻或滴眼 油乳剂灭活苗,80-100日龄接种1次即可,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禽疱疹病毒2型。主要侵害鸡的外周神经系统及脏器,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毒株分类:分为血清1、2、3型 血清

11、1型:包括所有致瘤强弱不同的致瘤毒株 致弱株荷兰CVI988/Rispens株、英国HRPS-16/att株、美国Md11/75C株、我国的“814”株等。低毒力株Cu-2株、K株等;中等毒力株B14株等;高毒力株JM株、GA株、HPRS-16株、北京-1株等;超强毒株Md/5株、RB1/B株等;特超强毒株如584A株等。血清2型:包括所有的不致瘤毒株,SB1,301 B/1,Z4 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如:FC-126,LS等。,致病性,MDV的靶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感染鸡和火鸡,鹌鹑、稚鸡、鹧鸪也能感染。以淋巴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潜伏期较长。一般以23月龄的鸡发病最为严重

12、。隐性感染鸡可终生带毒并排毒,其羽囊角化层上皮细胞含病毒,为传染源。,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和临诊症状,可分为4种致病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皮肤型,坐骨神经受损,一侧腿麻痹,内脏多种器官出现结节性肿瘤,病鸡瞳孔缩小,虹膜边缘不整齐,呈环状或斑点状。,毛囊肿大或皮肤出现结节,微生物学诊断,采集病料与病毒分离:用病鸡的肿瘤组织或抗凝血作为接种材料;细胞培养病毒。血清学试验:常用琼扩试验;流行期,常用高免血清检测病鸡羽囊上皮中的病毒,流行后期,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查病鸡血清中的抗体。荧光抗体试验,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鸭疱疹病毒1型,仅1个血清型,引

13、致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致病性 以消化道感染为主。主要引起1月龄以上成年鸭的鸭瘟;也可感染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病鸭肝、脾、脑、食道和泄殖腔等组织含毒量高。主要症状:高热,两脚麻痹,腹泻,排出绿色稀粪,流泪和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病鸭表现为肠炎、脉管炎、广泛的局灶性坏死,产蛋率下降2540%,发病率5100%,死亡率很高(病鸭多数死亡)。,第28章 单股DNA病毒,细小病毒科圆环病毒科,第1节 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概述,共同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无囊膜,直径约1826 nm,二十面体对称,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单股DNA,大小约5200 nt。病毒颗粒每个5重对称轴上有一中空

14、圆柱体,每个3重对称轴上有突起(spike),,每个2重对称轴上有一凹窝(dimple),突起决定了宿主嗜性。猫细小病毒和犬细小病毒二者在突起的两个氨基酸有差异。,本科病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外界因素具有强大的抵抗力,能耐受脂溶剂和较高温度的处理,而不丧失其感染性。,病毒在细胞核内增殖。某些细小病毒需要有辅助病毒的协助才能增殖,另一些细小病毒虽能自行复制,但需依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些功能。,根据病毒的宿主不同,该科分成两个亚科:即细小病毒亚科(Parvovirinae)和浓核病毒亚科(Densovirinae)前者的宿主是脊椎动物,后者的是节肢动物。,结构蛋白,由60个VP2及少量VP1蛋白

15、组成。VP1和VP2是由相同的mRNA经不同剪接的编码产物,VP2序列完全包括在VP1内。结构蛋白VP3只存在于含DNA核心的衣壳中,是VP2的N端降解15-20个氨基酸的产物。VP2形成8股与折叠反向平行的结构,每股折叠转角与4个大环连接,构成病毒颗粒的外缘框架,决定了细小病毒对环境的高度稳定性。,致病性,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需要细胞分裂周期的S期或G2期的功能。病毒感染新生崽时遍及全身,破坏脑组织或引起心肌的损伤。病毒感染持续分裂的淋巴组织及肠上皮细胞,导致泛白细胞减少及肠炎,动物细小病毒及所致疾病,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幼

16、犬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型,出血性肠炎型以剧烈的呕吐、出血性肠炎和白细胞显著减少为主要特征;心肌炎型则以突然死亡为特征。无论那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均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传染性强为特点 病毒具有高度稳定性,可经粪-口途径有效地传播,同时存在着大量易感犬群。,1977年,美国学者Eugster和Nairn最先从患出血性肠炎的犬粪便中分离得到该病毒 随后在全世界流行,所有的犬科动物(犬、狼等)均易感,并具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CPV-2发现20多年来,出现了抗原性漂移,目前有a、b、c三个亚型。,CP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酒精、乙醚、氯仿有抵抗性。37 存活2周,56 存活24小

17、时,80 存活15 分钟,在室温下保存3 个月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对CPV最有效的消毒剂有福尔马林、-丙内酯、次氯酸钠、氧化剂等。此外,紫外线也能使其失活,病毒抵抗力,CPV主要感染犬,尤其断奶前后的幼犬,常以同窝爆发为特征,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易感,但幼犬的易感性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发。饲养管理条件骤变,长途运输,寒冷,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流行病学,病犬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呕吐物、唾液、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垫料、食具和周围环境。康复犬仍可长期带毒。有证据表明人,虱,苍蝇和蟑螂可成为CPV的机械携带者。健康犬与病犬或带毒犬

18、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机理,健康犬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后,病毒主要攻击两种细胞,一种是肠上皮细胞,一种是心肌细胞,分别表现胃肠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心肌炎以幼犬多见。,临床表现有两种病型:出血性肠炎急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出血性肠炎型,潜伏期714天。各种年龄的犬均可发生,34月龄乳幼犬最为多发。主要变现为急性出血性腹泻、呕吐、沉郁、发热、白细胞显著减少的综合症状。病犬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呕吐,体质迅速衰弱。不久突生腹泻,起初粪便呈灰色,黄色或乳白色,带果冻状粘液,其后排出酱油样或番茄汁样血便,带有特别难闻的腥臭味。,病犬迅速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病犬因

19、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酸中毒等,常于腹泻后的13天内死亡。有的病犬腹泻可持续1周多。血液学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尤其在发病后的第56天最为明显,常在3000以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100%和10%50%。,病理变化:在小肠下段,特别是空肠回肠的粘膜严重脱落,呈暗红色;肠内容物中常混有多量血液。肠淋巴结肿大,由于充血、出血而变成暗红色。组织作检查可见小肠粘膜上皮坏死和脱落,绒毛萎缩,隐窝萎缩或扩张,数目减少。肠上皮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此型多见于46周龄的幼犬。发病初期精神尚好,或仅有轻度腹泻,个别病例有呕吐。常突然发病,可视粘膜苍白,病犬迅速衰弱,呼吸困难,心区听诊有心内杂音,常

20、因急性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死亡率为60%100%。,心肌炎型,人类也可发生细小病毒感染(感染性红斑),诊断在该病流行区,根据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呕吐、出血性肠炎、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以及幼犬急性心肌炎等),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的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HA-HI试验:用猪或恒河猴红细胞做血凝试验(pH6.5,4),检测犬粪悬液。利用后段小肠和心肌病料作组织切片,在肠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核内查到包涵体即可确诊。如有必要,也可作病毒分离、鉴定、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及PCR检测等。,治疗早期应用抗体: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二联高免血清等特异性疗法进行治疗,临床应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21、。及时大量、快速、多途径补液,结合抗感染、解毒、抗休克等疗法。,防疫措施CPV对外界的抵抗力强,存活时间长。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病犬,对病犬污染的犬舍饲具、用具、运输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剂可采用2%的NaOH、漂白粉、次氯酸钾等。反复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并停用2周。对饲养员应该严格消毒,并限制流动,避免间接感染。预防犬细小病毒感染的根本措施在于免疫接种,近年来,国内广泛进行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接种,已取得明显成效。防疫程序为仔犬在30日龄期进行首次免疫,以后以2周的间隔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免疫,以后每隔半年再以2周的间隔进行二次免疫,经此免疫程序后基本不再发生该病。,猪细小病毒(PPV)可引

22、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本病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现已遍布全世界。是世界养猪业面临的一大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PV可提高PCV-2感染猪的发病率。,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约为20nm,基因组为单股DNA。病毒在猪原代细胞如猪肾、猪睾丸细胞及传代细胞如PK15、ST、IBRS2等细胞上都能生长繁殖,并出现细胞病理变化。能凝集人、猴、豚鼠、小鼠及鸡的红细胞。,病原,PPV分为强毒株和弱毒株,例如NADL

23、-8是强毒株,血清阴性怀孕母猪感染后将导致病毒血症,并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使胎儿死亡;NADL-2是一种细胞适应后弱毒株,怀孕母猪感染后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而被用作弱毒疫苗株。PPV耐热性强,5648h,80 5 min才失去感染力和血凝活性。对乙醚、氯仿不敏感,pH适应范围很广。,猪是已知的唯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本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感染公猪的精细胞、精索、附睾和副性腺均可分离出病毒,配种时易传给易感母猪。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能终生带毒和排毒。本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

24、方流行性或散发。一旦发生本病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流行病学,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都表现为亚临床病例,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可发现病毒。对胎儿的危害程度与胎龄有一定相关性,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本病还可引起产仔瘦小、弱胎,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症状。对公猪的受精率或性欲没有明显影响。,临诊症状,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临诊症状。在怀孕30-50d之间感染时,主要是产木乃伊胎。怀孕50-60d感染时多出现死产。怀孕60-70d感染的母猪则常出现流产。在怀孕期70d后,大多数胎儿能

25、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意义的免疫应答而存活,但此时胎儿常常能在子宫内存活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这些仔猪常带有抗体和病毒。,在同一窝中所见不同孕期死亡的异常胎儿,子宫中的死亡胎儿和木乃伊胎儿,感染母猪所产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病毒主要分布于猪体内一些生长旺盛的组织,如淋巴生发中心等。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病毒后能被感染并破坏。与其他细小病毒相比,猪细小病毒更易引起慢性排毒的持续性感染。猪感染1-6d后可产生病毒血症,1-2周后随粪便排出病毒,污染环境。7-9d后可测出血凝抑制抗体,21d内抗体效价可达115000,且能持续数年。,快速诊断可用标准化的荧光抗体检测胎儿冰冻切片

26、。也可用豚鼠红细胞做HA-HI检测胎儿组织悬液中的病毒。最后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检验方法可进行病毒的细胞培养和鉴定,应用PCR方法可快速诊断。,诊 断,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的下列措施:控制带毒猪传入猪场。在引进猪时应加强检疫,当HI抗体滴度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方可准许引进。引进猪应隔离饲养2周后,再进行一次HI抗体测定,证实是阴性者,方可与本场猪混饲。免疫接种目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常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对初产母猪在配种前进行两次疫苗接种,每次间隔23周,可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灭活苗免疫期可达4个月以上。,防 制,一旦发病,应将发病母猪、仔猪隔离或淘汰。所有猪场环

27、境、用具应严密消毒,并用血清学方法对全群猪进行检查,对阳性猪应采取隔离或淘汰,以防疫情进一步扩大。仔猪的母源抗体可持续1424周,在HI抗体效价180时可抵抗猪细小病毒感染,因此,在断奶时将仔猪从污染猪群转移到没有本病污染的地区饲养,可以培育出血清阴性猪群。,第2节 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概述,成员有猪、禽及植物的圆环病毒,是已知最小的动植物病毒。分为圆环病毒属和圆圈病毒属 病毒粒子无囊膜,20面体对称,PCV直径17 nm,基因组为单股环状单链DNA,大小1.72.3kb,细胞核内复制,在环境中抵抗力强,60 30min、pH39 稳定,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

28、ovirus,PCV),PCV1:首先由Tischer于1974年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分离获得。该病毒可长期持续感染PK-15细胞,不表现CPE。开始认为是一种污染的病毒,没有致病性。但近来从死产的仔猪分离到该病毒,表明可能并非如此。PCV-2: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体。分布于感染猪中全身的巨噬细胞,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血清学调查发现,欧洲和加拿大等国的家养和野生猪群中PCV抗体阳性率最高可达95%。免疫荧光和免疫酶组化法也证明,PCV抗原广泛存在于不同代次的PK-15传代、猪源原代、继代细胞以及1日到19日龄的猪体内。然而,PCV在细胞培养物和猪体内广泛存在的

29、生物学作用至今尚未搞清楚。,致病机理,PCV-2的靶细胞为淋巴细胞,主要是B细胞,病毒感染后引起CD4+T细胞和B细胞减少,使机体免疫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包括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链球菌等,引起更严重的疾病。,诊断,剖检病变特点:内脏淋巴结高度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串珠状;脾脏肿大;肺脏膨大、表面散在大小不一的褐色病灶;肾脏肿大、苍白等。实验室诊断:主要是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1)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的PCV;2)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PCV抗体,检出率99以上,主要用于PCV抗体的大规模检测;3)PCR法:简单、快速、特异的检测法;4)核酸探针杂交及原位杂交试验(ISH):用于(PCV)在机体组织器官中的精确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