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写作手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9726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写作手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古代诗歌写作手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古代诗歌写作手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古代诗歌写作手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古代诗歌写作手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写作手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写作手法》.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抒情方式,4.表现手法,5.行文结构,表达技巧的分类,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用典 对比衬托等,结构技巧,卒章显志层层铺垫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先景后情,其他表现手法,其它写作技巧:象征 烘托 渲染 联想 想象 点面结合 欲扬先抑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细节描写,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

2、,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比较鉴赏角度:,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一)对意象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注】凤城:京城。,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

3、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萃于笔端,俱由这“古今情”三字含蕴了。,1.详细捕捉关键词语,小结解题要领:,(送、望,流尽年光),1.详细捕捉关键词语,小结解题要领:,2.善于联想类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逝者如斯,不舍昼夜。”,(送、望,流尽年光),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二)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

4、是有所不同的。,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希望“京华亲故”作为援手(帮自己一把,使不至于葬身瘴疠之地)的急切期待。,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三)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三)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前人评价这两首诗,说前者表达的是“迟暮之伤,沉沦之痛,触物皆悲”,后者表达的则是“咏柳而贬美人”。请指出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点,并简要分析。,柳:对比

5、,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垂柳:拟人,“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垂柳有意撩逗着春风;反问,“世间谁敢斗轻盈?”显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用典,“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楚王江畔种柳,随意为之,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嫔妃们饿饭以使腰肢如垂柳般纤细轻盈,以此讽喻竟相争宠的大臣们。,小结解题要领:,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小结解题要领:,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小结解题要领:,结合诗句阐释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小结解题要领:,结合诗句阐释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对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同一

6、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四)对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夜游宫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书愤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小结解题要领:,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小结解题要领:,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小结解题要领:,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

7、鉴赏。,小结解题要领:,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3.恰当使用思想感情鉴赏术语。,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小结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

8、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小结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小结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1.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小结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

9、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你同意吗?,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小结解答要领:,1.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

10、小结解答要领:,1.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小结解答要领:,2.从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1.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小结解答要领:,2.从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3.抓具体诗句,从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课堂小结:,注意掌握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

11、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