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王艳妮》2能量环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9763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态学-王艳妮》2能量环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基础生态学-王艳妮》2能量环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基础生态学-王艳妮》2能量环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基础生态学-王艳妮》2能量环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基础生态学-王艳妮》2能量环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生态学-王艳妮》2能量环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态学-王艳妮》2能量环境.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2 能量环境,主要内容,2.1 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2.2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2.3 风对生物的作用2.4 火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2,2.1.1 地球上光的分布2.1.2 光质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2.1.3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2.1.4 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3,2.1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2.1.1 地球上光的分布,紫外光:波长760nm,46%,500 1000 2000 3000 4000,太阳辐射光谱组成,4,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圈;太阳高度角;纬度和季节;海拔、坡度和坡向。,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5,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6,光质(

2、光谱成分)低海拔、高纬度长波光多,高海拔、低纬度短波光多夏季、中午短波光多,冬季、早晚长波光多日照时间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纬度升高、变化加大,两极有极昼、极夜光照强度低海拔、高纬度光照强度弱,高海拔、低纬度光照强度大夏季、中午光照强度大,冬季、早晚光照强度弱(北半球)南坡光照强度大,北坡光照强度弱,光的分布,7,不同季节各纬度的日照长度,10203035404550,10203035404550,50454035302010,1817161514131211109,6789101112131415,光期 hr,暗期 hr,2 4 6 8 10 12M,8,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不同光质的作用蓝

3、紫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红光:促进糖的合成过量的青光、蓝紫光和紫外线等短波光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紫外线能杀菌,对生物体造成损伤,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红外线是地表的基本热源,对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有决定性作用,光质的生态作用,9,2.1.2 光质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太阳鱼视力的灵敏峰值为500530nm(较透明水层的光波长,利于摄食);绿色植物和绿藻(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红藻(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褐藻和硅藻(叶黄素)光合色素的差异,反映了对不同生境中光质的适应;高山植物含花青素、叶面缩小、毛绒发达(紫外线抑制茎的生长,是一种保护适应)。,生物对光质的适应,10,影响

4、动物的生长发育(蛙卵)影响动物的体色(蛱蝶体色)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形成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的现象影响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裂、组织器官的生长和分化影响植物花果的数量和质量,11,2.1.3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果园的果树为何要定期修剪?,植物的向光性(仙人掌)植物秋季落叶光合能力C3植物和C4植物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耐阴植物生理差异形态差异,12,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依活动时间的动物分类动物开始活动的时间,13,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生物的昼夜节律光的周期性生物的昼夜节律外源性周期和内源性周期生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的

5、光周期现象 开花对日照长短的反应: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日中性植物动物的光周期现象动物繁殖的光周期:长日照和短日照动物,春夏产子的意义昆虫滞育、动物换毛换羽和迁徙的光周期,14,2.1.4 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长日照植物:萝卜、菠菜、小麦、凤仙花、牛蒡等短日照植物: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中日照植物:甘蔗等少数热带植物日中性植物:蒲公英、四季豆、黄瓜、番茄,15,实验室恒定条件下生物的节律,16,鸟类节律,17,2.2.1 地球上温度的分布2.2.2 温度与动物类型2.2.3 生物对温度的反应2.2.4 生物对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2.2.5 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

6、应2.2.6 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18,2.2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2.2.1 地球上温度的分布,19,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空间分布与变化纬度升高1,气温降低0.5 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地区变化大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海拔升高100m,气温降低0.61时间变化日较差:随纬度增高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增大,大陆性气候越强越大,20,土壤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土壤温度与气温相关土壤温度变化与深度有关(1m以下无昼夜变化,30m以下无季节性变化)土壤温度变化时间较气温滞后,且与深度有关 温度变化周期与深度相关(短周期出现在土壤上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纬度、海拔有关,21,水体温度的分布

7、与变化,水温的时间变化变化幅度较气温小不同深度水体的日变化(15m以下无日变化)不同深度水体的年变化(140m以下无年变化)水温的成层现象水温分层:上湖层、斜温层(温梯层)和下湖层春季环流和秋季环流低纬度地区:雨季引起表面水温降低,干季相反海洋:低纬度水域、中纬度水域有成层现象,温带深水湖水温垂直变化,22,12,常温动物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内温动物,23,2.2.2 温度与动物类型,酶反应速率与温度域 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 驯化和气候驯化,24,2.2.3 生物对温度的反应,酶反应速率与温度域,温度系数Q10(温度每升高10度,酶催化反应增加的倍数)高温对生物的伤害高温的伤害:蛋白质(酶)变性、有

8、机体脱水不同物种对高温的耐受性不同低温对生物的伤害低温的伤害:冻害(freeze injury)、冷害(chilling injury)不同物种对低温的耐受性不同生物的抗寒锻炼,25,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发育阈温度(生物学零度)总积温(有效积温):K=N(T-C)发育历期(N)和发育速率(1/N),26,发育速率/d-1,驯化和气候驯化,春化(vernalization):植物在发芽前需要一个寒冷期,由低温诱导开花。驯化(acclimation)(也叫实验驯化)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27,植物形态结构:油脂、鳞片、密毛、短小、匍匐状,厚皮生理适应:细胞内物质含量变化(糖类

9、、脂肪)动物形态:贝格曼规律、阿仑规律、毛、皮结构、脂肪层生理:产热依靠基础代谢和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身体异温等行为:迁徙、冬眠、冬睡、滞育、集群,28,2.2.4 生物对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生物对低温的适应,植物形态适应:叶片毛、鳞片、颜色、排列生理适应:降低细胞含水量(糖/盐浓度);旺盛的蒸腾作用;适当放松恒温性动物形态适应:毛皮性质和颜色生理适应:体温过热行为适应:栖居地点、活动时间,29,生物对高温的适应,2.2.5 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生物与昼夜变温昆虫的发育历期(加拿大黑蝗虫,恒温发育慢,变温发育快)植物的产量与品质(白天适当高温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降低呼吸作用,利于光合产

10、物的积累)动物的活动规律(昼行、夜行、晨昏行)生物与季节变温植物春花秋实动物休眠、换毛换羽、迁徙、回游、繁殖季节,30,2.2.6 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地球上主要生物群系的分布成为主要温度带的反映;低温的限制作用,例如橡胶、甘蔗、椰子只能在南方生长高温的限制作用,例如黄山松受高温限制只能生长在海拔1000-1200m以上的高山上。温度与其它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水生生物而言,温度与溶氧量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31,叶绿素的吸收光谱,蓝,紫,绿,橙,紅,红外线,400 500 600 700波长nm,相对吸收,32,蓝紫光:430450nm 红光:640660nm,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0

11、1 2 3 4 5 6 7 8 9,5040302010,C4,C3,光强度/Jm-1g-1,CO2摄取/mgco2dm-2h-1,高粱,玉米,小麦,阳草,水青冈,阴草,33,阴地植物与阳地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34,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小时,35,不同物种对高温的耐受性,水生植物:3040旱生植物:5060兽类:42鸟类:4648爬行类:45,36,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RULE),内容: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原因:一般认为,动物个体大则相同质量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是

12、有利的。,37,阿仑规律(ALLENS RULE),内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部分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38,北极狐,赤狐,大耳狐,2.3.1 风对生物生长及形态的影响2.3.2 风是传播运输工具(风媒植物)2.3.3 风的破坏作用2.3.4 防风林,39,2.3 风对生物的作用,强风能使植物矮化;强风能使树木形成畸形树冠(旗形树);强风常使树木形成树皮厚,叶小而坚硬和强大的根系;对鸟兽体表形态特征的影响,例如羽或毛较短,紧贴体表(例如,荒漠中的沙鸡、苔原上的雷鸟)。

13、,40,2.3.1 风对生物生长及形态的影响,风是“风媒植物”花粉和种子的主要传播者;风影响能飞行动物的地理分布;风是一些动物物种传播及运输的工具;风传播化学信息。,41,2.3.2 风是传播运输的工具,对植物的机械性破坏;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42,2.3.3 风的破坏作用,3种:紧密林带、疏透林带、通风林带3个作用:削弱风力;固沙护田;美化环境,2.3.4 防风林,2.4.1 火对生物的作用2.4.2 防火管理,43,2.4 火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把枯枝叶烧成灰,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形成物质再循环的无机肥料;对于抗火的物种或适应于火的自然更新物种,火是必须的生态因子;可以减少与耐火树种竞争的物种。,44,2.4.1 火对生物的作用,有益作用,45,有害作用,破坏了生物群和他们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土地表面受到侵蚀,降低了土壤吸水和保水的能力;植被燃烧时,大量的肥料丧失;火灾使人类文明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开展生物工程防火,建立火灾阻隔系统;开展计划烧除,加强可燃物质管理,46,2.4.2 防火管理,思考题,概念:外温动物、发育阈温度、有效积温法则、春花、黄化现象生物对极端高温和低温会有哪些适应?极端高温:植物(形态和生理);动物(形态、生理和行为)极端低温:植物;动物风的生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