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97688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二章 饮食篇,主要内容,一、博采众长的“桂菜”二、广西各族饮食习惯三、饮食与礼仪,一、博采众长的“桂菜”,八大菜系之中无桂菜 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汉族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饮食的“八大菜系”。,桂菜为什么不能进入八大菜系之一,广西,桂北以湘

2、菜系为主,百色河池偏云南贵州菜,桂东梧州偏正宗粤菜,桂东南是名副其实的粤西菜系,没有一个统一的菜系。所以,中国的八大菜系里没有广西菜。桂菜要想发展成为与八大菜系齐头并进的菜系,必须将种类繁多的桂菜进行一个整合,进行大量的宣传工作。,正在形成中的“桂菜”,何逸奎,男,1943年6月出生,广西烹饪协会副会长、高级烹饪技师,精通粤菜、广西桂菜及面点,旁通其他菜系及西餐、西点,技术全面。1999年国家内贸部授予全国餐饮业首届国家一级评委,并当选为中国烹饪协会第三届理事;2001年10月当选为中国名厨联谊会执委,同年11月中商联、中烹授予中国烹饪大师荣誉称号;2002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全国餐饮业地方社团

3、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与广西有关技师编写桂菜精选“广西菜味选集(一)”。,广西烹饪第一人何逸奎,桂菜“三名工程”,为振兴广西“桂菜”品牌,广西商务厅于2011年委托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组织首届桂菜“三名工程”(名店、名师、名菜)评定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评选桂菜典范,希望以此确定“桂菜”制作的行业标准,提升“桂菜”的知名度。活动于当年10月在南宁启动,历时数月,评审结果在2012年8月出炉。最终评定出10家广西桂菜示范店(广西桂菜名店),11名广西桂菜大师,9名广西桂菜名师,20个广西桂菜名菜,20个广西桂菜名点(名小吃)。,1、桂菜的特点,自古以来广西就是官宦商旅云集之地,因而桂菜兼收并蓄了

4、粤、川、湘、浙、赣、闽等地方菜肴的特点,利用广西山川江河的天然产品为主料,通过扣、蒸、炖、酿、焖、炸等方式,成菜讲究粗物细作,色彩清丽,口味特色以清甜、鲜香、微辣、脆嫩为主。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小吃、点心非常有特色,菜肴取料奇特,制作也极有个性。桂菜刀功精细,制作考究,讲究原料鲜活,烹调方法受粤菜影响,口味清淡爽嫩而又喜好辣味。因此,广西的菜肴特色独具,且容易被外地人所接受。可以说,正是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文化性构成了广西菜“城乡有别,风味不同,清甜、微辣、鲜香、脆嫩”的地方饮食特色。,2、桂菜四大体系,在明确的总体风格之下,依据广西各地菜色所呈现出来的明显的地域特点,桂菜又可以分为四大体系

5、:桂北风味菜,以桂林、柳州的地方菜组成,口味醇厚,色泽浓重,善炖扣,嗜辛辣,尤长于山珍野味入菜(当然,如今入菜的都是非国家保护动物);桂东南风味菜,包括南宁、梧州、玉林一带的地方菜,讲究鲜嫩滑爽,用料多样化,能选择当地良种禽畜,蔬果风味菜色;滨海风味菜,以北海、钦州、防城地方菜组成。讲究调味,注重配色,擅长海产品制作,河鲜、家禽的菜式也有独到之处;少数民族风味菜,由各少数民族菜组成,擅长用源头原料制作菜肴,尤其对江河中的野生鱼种,高山蔬菜,山间珍菌,田埂野菜,乡村土鸡、土鸭情有独钟又特别强调节期、成熟期,突出味鲜、味纯的特点。,(1)桂北地区名菜,阳朔田螺酿全州黄焖禾花鱼荔浦芋扣肉灵川狗肉桂林

6、荷叶鸭白果炖老鸭龙城铁锅鱼,阳朔田螺酿,全州黄焖禾花鱼,荔浦芋扣肉,灵川狗肉,桂林荷叶鸭,白果炖老鸭,龙城铁锅鱼,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现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变。,(2)桂南地区名菜,南宁烧鸭合浦珍珠螺肉汤北海清蒸西施舌龙州芝麻鸡邕城脆皮鸡,邕城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乾隆皇帝锅烧牛杂粉,爽记鱼生及第粥、曾某绿豆大肉棕、李子凡的糯米水圆、成香园茶居并称邕城五虎将。到新疆吃

7、烤羊肉串,来南宁不忘逛酸野滩夸的是南宁的酸野;久闻荷叶饭,吃后口留香,今日特来品,果然不虚传,赞的是荷香园的荷叶米饭;游邕不吃谟觞粥,神仙返去也顿足说的是美味的粥品。,八仙粉,相传是清宫食谱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时鲜八味以上,味道相异相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故而得名。八仙粉以鲜滑清爽为特点。,干捞粉,把米浆蒸熟后切成条形,拌以调制好的叉烧、肉末、葱花、炸花生、酱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点是香、酸、脆、甜、咸适度,食而不腻。,卷筒粉,用磨成的民浆放进托盘摊成一张薄饼,撒一些肉末、葱花在上面,蒸熟后卷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酱料、香油等拌以食用。特点是软滑爽,八宝饭,将糯米泡湿,拌以食用油、绿豆、

8、百合、莲子、白果、蜜枣、山黄皮、冬瓜糖等近十种清补原料,蒸熟即成。以其香溢软滑,甜而不腻著称。,粥品,南宁人早餐爱吃粥,粥也有十几个品种之多,有瘦肉粥、猪红粥、鱼片粥、红豆粥、皮蛋粥、田鸡粥等。特点是香热鲜美。,酸品,南宁方言叫酸野。南宁有句俗话称行人难过酸野摊,即将酸野描述得维妙维俏。制作是采用当地物产木瓜、萝卜、黄瓜、莲藕、椰菜、菠萝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吃起来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开胃。,柠檬鸭,是武鸣县一带的特色菜肴。其做法是将宰后洗净的鸭切成块,入锅炒至六分熟再放入切成丝的酸辣椒、酸芥头、酸姜、酸柠檬、酸梅、生姜及蒜泥,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盐豉

9、,炒熟后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其味酸辣适宜,鲜香可口,极其开,(3)桂东地区名菜,梧州纸包鸡陆川烤乳猪玉林牛巴容县红烧豆腐西山乳泉鸡梧州煎嘉鱼玉林牛丸子,(4)桂西地区名菜,环江腊香猪魔芋豆腐靖西腊鸭油鱼,二、广西各族饮食习惯,广西各民族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薯类次之(缺少水田的少数民族山区也有以玉米作为主食的)。广西少数民族大多爱吃糯米饭,节日还作成五色花饭或把米、麦、木薯等加工成粉、做成糍粑等食品。大多喜爱饮酒,有的民族家家户户会酿酒,甚至每日离不开酒。苗、侗、麽佬、毛南、水等民族都喜酸食,爱腌制各种酸菜、酸肉、酸鱼。各地各民族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1、壮族饮食习惯,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

10、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壮族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桂西壮族地区的活血食品颇具风味。宰羊时,将羊血置于洗净的瓦盆中,撒些盐,使之凝结。然后将血切成小块,佐以上好米酒、姜、蒜,以除去其腥味,便可食用了。这种食法,说是可活络补身。另外,杀鸭时,先置上好米酸水一碗,将鸭血倒入拌匀,鸭血变成灰黑色。拌些姜、蒜、紫苏等佐

11、料,蘸伴鸭肉吃用,会觉得昧酸而清爽,并无肉腻感。,活血食品,2、侗族饮食习惯,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饭以米饭为主体。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蔬菜大多制成酸莱。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作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野味包括鼠、蛇、

12、蝌蚪、四脚蛇、幼蝉、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等。,打油茶油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饮料。他们用侗乡盛产的糯米、茶油和茶叶,制成甘甜清香的油茶,饮用后可以提神醒脑,焕发精神,解除疲劳,而且还有祛寒暖胃,治疗感冒、腹泻珠功效。侗族人每天都喝油茶,而客人来到,必定要热情地打油茶接待。侗家打油茶非常讲究,先将糯米蒸成饭,阴干备用,叫做阴米。打油茶时将阴米放进烧沸的菜油锅内,炸成香甜爽脆的米花,然后将一把粘米放进锅里炒焦,再伴上茶叶混炒片刻,加水煮水,过滤之后即成茶水,加进米花、黄豆、花生或者猪肝、瘦肉等配料,就是色、香、味俱全的可口油茶了。,3、瑶族饮食习惯,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过去,

13、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

14、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瑶家“鸟酢”,“鸟酢”是一种著名的风味小吃。每年立冬前后,瑶家将在深山老林捕来的雪鸟(一种候鸟)去毛除脏,用炒米粉和食盐伴匀置入罐中封存,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宋人周去非在岭外对答中说:“凡亲戚赠遗悉用酒鲜,唯以老鲜为至爱。”这里的“老鲜”就是指“鸟酢”。,4、苗族的饮食习惯,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

15、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5、仫佬族饮食习惯,仫佬族大都习惯日食三餐,早餐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饭和比较丰富的菜肴。农忙季节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为饭。红薯是仫佬族主要辅助粮之一。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饭菜煮熟之后,晾凉了才吃

16、,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热。平时一般都喝生水。仫佬族烹调肉类习惯于“白氽”,即把大块猪肉或宰净的整个鸡鸭放入水中白煮,然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再加盐,或蘸盐水。鱼类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单炒。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备有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有腌豆角、蒜头等。民间早、中两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饭。蔬菜习惯先用水煮,鸭酱,鸭酱是仫佬山乡味美色鲜的调味佳品,杀鸭时留下鸭血(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坛内的酸水,用筷子拌匀,以血液变成略为乌黑为适度,然后加入少许食盐和姜末。有的不煮,认为这样保留血鲜;大多略煮一下,一滚即得。用鸭酱调味而吃。,6、彝族饮食习惯,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午餐以粑粑做

17、为主食,备有酒菜。在所有粑粑中,以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据说荞面粑粑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功效,并可以久存不变质。贵州女宁荞酥已成为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主要是做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两种,,7、京族的饮食习惯,京族大部分地区习惯日食三餐,居住在万尾的京族一般习惯日食两餐,早餐多选在上午十一点左右,直到入夜后才吃晚餐。过去京族常以玉米、红薯、芋头混着少量的大米煮粥

18、作为主食,只有出海捕鱼或秋收,劳动量大时才吃干饭。如今稻米已成为京族最为常见的主食了。日常菜肴,以鱼虾为主,常用鱼虾做成鱼汁,作为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家庭饲养的猪、鸡,也是日常主要肉类来源。京族人家普遍喜吃糖食,特别喜欢用糯米糖粥来招待客人。无论在哪一家作客,主人总要把客人视为良朋贵宾光临而喜气洋溢。在茶余饭后之际,给客人捧出甜润润、香喷喷的糯米糖粥;要不就是绿豆糖水、糖汤粉丝或红薯糖汤等等。,鲶汁(鱼露),京族渔家平时以小鱼腌制的一种调味汁,叫鲶汁,是京族地区独特的产品之一。鲶汁在市场上一般叫鱼露,是用小鱼腌制的一种调味汁,每年3至6月间,渔民家家腌制鲶汁:在一个洗净的大瓦缸内底垫上稻草和沙包

19、当过滤层,过滤层下的缸底脚边凿一小孔,安装上塞子及漏管。将清洗好的小鱼及盐一层一层铺在缸里。缸装满后,上压重石,加盖密封。一星期后,打开漏管,鲶汁不断流出,其色如浓澄汁,清香四溢,吊人胃口。待到漏管中已流不出鲶汁,头漏汁便告取尽。然后向缸内再添冷却了的盐开水,过数日接取二漏汁;最后压滤三漏汁。就其质量来说,一次比一次差点。因而头漏汁多出口东南亚各国,二漏汁多在国内市场销售,三漏汁通常自家食用。,鱼露,风吹(米乙),风吹(米乙)是大米制成的食品,当点心吃。用热水浸泡大米后磨成粉浆,舀入直径40公分的铝制托盘,将盘漂浮放在开水锅里蒸熟成一张张薄粉膜,撒上芝麻,以炭火烘干即成。因其轻而薄,似乎可迎风

20、而起,故称风吹(米乙)。其味香脆可口,旅行出海或居家待客,都很方便。,8、回族的饮食习惯,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鲜明的特点: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据统计,回族饮食中,面食品种达60%多,而其他品种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到面粉。拉面、馓子、饸饹、长面、麻食、馄饨、油茶、馄馍等等,经过回族人的制作,都会成为待客的美味佳品。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和阿拉伯穆斯林喜欢吃甜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常见的甜食有凉糕、切糕、八宝甜盘子、甜麻花、甜馓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饼、糊托等。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回族特别喜爱吃牛羊肉,这和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有关。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鸡鸭鱼等肉,禁戒猪驴骡及凶禽猛兽

21、之肉。刘智在天方典礼中说“饮食,所以养性情也”,“凡禽之食谷者,兽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又说“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回族油茶,油茶是回民群众中最常见亦最受欢迎的一种普通饮汤,但在做法和味道上则有南北之分。即北方回民食咸油茶,南方回民喜喝甜油茶。回民喝油茶,古已有之。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明朝养生家黄正一食物绀珠两书均对回民油茶作过介绍:“羊油又作油茶,以油煎滚,用面粉炒黄搅之,佐以椒盐葱桂之类,以凝冷成团。每摘少许,煎汤饮之,冬日最宜,体温而适口。”这与现在制油茶的方法大同小异。即先将适量羊油切碎熬化,把面粉炒成桔黄色后搅入熬化的羊油中,拌匀入碗待凝结成油坨以

22、备食用。食用时,将“油坨”削成碎末倒入开水中,调以盐、醋、味精、芫荽、葱花、姜粉等,煮成汤状便成油茶。这“油坨”可短期保存,且便于携带,可随吃随削,冲水即喝,昔日船工、脚夫、窖工皆常备用。,回族麻花油茶,三、饮食与礼仪,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1、敬老,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中有很多明细的礼仪条文,

23、规定在饮食礼仪中要特别敬重老人。比如:陪伴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座席面向长者拜而受之。长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侍食年长位尊的人,少者还得记住要先吃几口饭,谓之“尝饭”。虽先尝食,却又不得自己先吃饱完事,必得等尊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吃饭时还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随时要准备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发生喷饭的事。,古代的许多家庭,少不了以食礼作为家训的训条,教导子孙谨守。清人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引屠羲英童子礼,就提到这样的训条:凡进馔于长,先将几案拂试,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

24、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食毕,则进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视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先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广西各少数民族也都有敬老的传统。用餐时老人往往受到特别的尊重,晚辈要夹好菜给长辈吃,让好的凳子给长辈坐;给老人盛饭要双手从老人侧背把碗递上;民族节日入席时,年轻人要让老人坐上席;老人吃菜后,年轻人才能举筷夹菜;当老人碗里的饭快吃光时,年轻人要起来主动添饭;老人饭毕,饭后要给老人递上茶水,递毛巾给老人揩嘴擦手。,2、社交,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

25、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壮族“喝交杯”,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侗族“苦酒酸茶”待贵客,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

26、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一两块,以表示“有吃有余”。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吃相思”,在没有战争、灾荒和严重压迫的条件下使侗族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好客的侗家人在丰收的年景里势必不间断地现结盟友邻村寨往来,形成了“吃相思”习俗。这种频繁的交往极大地丰富了侗族的民间文化。特别是侗族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吃相思俗称“为客”(也有译作月也),是促进情谊的一种社交活动,有结盟村寨集体作客的含义,时间多在正月、二月或秋后。,水族“肝胆酒”,水族人民素以肝胆酒招待客人,表示肝胆相

27、照,苦乐与共。他们在杀猪时,一般都把猪胆留了下来。当客人入席,酒过三巡,主人便取出猪胆,剪开管口把胆汁注入酒壶,给在座的人各斟一杯,由客人先喝,然后才轮到主人。喝酒高潮时,往往要喝交杯酒,即宾主联臂举杯,同时将对方递来的酒饮下,表示心诚。,瑶族的待客之道,瑶族人待客很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彝族“打羊”、“打牛”待客,彝族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

28、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3、祭祀,无论是汉族还是各少数民族都有用食物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习俗,祈祷祖先和神灵能够飨用这些食物并保佑他们平安幸福。这里,食物成为沟通凡世与神秘世界的媒介。,壮族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传统的有名美食。每年“三月三”歌节、清明节、四月八等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他们选好优质糯米,采来

29、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草,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又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祭祀祖宗,祈求祖宗保佑五谷丰登。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瑶族习惯在进餐前念祖先姓名,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京族祭海,京族民间每逢新网下海,或海产品欠收,都要置办各种祭品,到海边进行祭拜,祈保下海的人平安归来,渔业丰收。,谢谢听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