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50001能源管理程序文件汇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9895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8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50001能源管理程序文件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ISO50001能源管理程序文件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ISO50001能源管理程序文件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ISO50001能源管理程序文件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ISO50001能源管理程序文件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SO50001能源管理程序文件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50001能源管理程序文件汇编.docx(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S050001能源管理程序文件汇编程序编制:程序审核:程序批准:是否受控:批准日期:XXXX有限公司目录1文件控制程序32记录控制程序63信息沟通程序74设备设施配置与能源控制程序95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购买.使用、维护和处置程序116能源评审控制程序177能源服务.产品和能源采购控制程序198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229能源绩效参数.基准、目标.指标控制程序2310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控制程序2511监视、测量与分析控制程序2712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程序2813能力、培训和意识控制程序3014内部审核控制程序3215管理评审控制程序3516设计控制程序3817运行过程控制程序4018合规性

2、评价控制程序4119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控制程序421文件控制程序对文件进行控制,确保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有关场所及时获得和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2范围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的控制。3职责3.1 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发布能源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及能源管理手册。3.2 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审核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并负责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3.3 企管办是公司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号、发放、存档;建立公司受控文件清单;各相关部门建立本部门的受控文件清单。3.4 企管办负责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更改、定期评审、作废回收管理。3.5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能源管理体系

3、文件的编制、使用、收集、整理、归档管理。3.6 节能办负责组织编写能源管理手册和能源管理方案。4控制要求4.1 文件分类a)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简称能源管理手册阐述公司能源管理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及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b)能源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简称程序文件GB/T23331-2012标准要求的程序文件及记录;能源基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C)其他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是除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外,具体指导管理体系工作的详细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主要包括作业指导书、管理性规章、技术性规程、标准及适用的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标准、合理用能评估报告、设备说明书

4、以及相关方文件等)。4.2 文件编号4.2.1 文件编号按下述规则要求执行:a)能源管理手册的编号:DXC-DXe-版次;b)程序文件编号:DXe-CX-版次;C)作业指导书等其他文件编号:部门代号-XX-年代号;d)记录编号:部门代号-N条款号-XX说明:DXC-DXC有限公司缩写;SC管理手册的缩写;N一分别代表能源管理体系;CX一程序文件的缩写;版次一用A、B、C表示;XX一文件、记录的顺序号。4.2.2 各部门代号规定如下:企管办QG供应科GY催化车间CH沥青车间LQ安全环保科AH生产科SC销售科XS化工车间HG电仪车间DY质监科ZJ技术科JS设备科SB加氢车间JQ储运车间CY项目办X

5、M43文件的编制.审批1.1.1 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员编写。能源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理者批准;程序文件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1.1.2 其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作业指导书、管理规章等文件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经理准。1.1.3 审核和批准要在原文件上留有审核人和批准人的签字,以便存档备查。4.4 文件的发放及控制4.4.1 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按拟定批准的发放范围由企管办统一发放,文件使用者在文件发放、回收审批记录上签名领取文件,文件加盖受控印章,每份文件都有唯一的分发号,以便于追溯和管理。4.4.2 各部门

6、编制的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作业指导书等其他文件由各部门负责编号、标识,拟定发放范围,经分管领导批准,加盖受控印章和分发号后发放。各部门建立本部门的受控文件清单,并到企管办备受控文件清单每年修订一次。4.4.3 为确保用于办公场所和生产现场的文件为有效版本,各级文件管理人员在接收或发放文件时要做好登记,借阅文彳牛要做好借阅登记。4.4.4 文件不准随意复印,若需要时,须经本部门负责人或文件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发放部门进行复印并登记。4.4.5 文件损坏或丢失,按规定程序办理领用手续,文件管理员在补发文件时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4.4.6 文件分为受控与非受控文件。凡是与

7、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由各部门按有关规定执行。企管办负责编制公司受控文件清单(包括外来文件),便于管理各类文件。受控文件应在文件首页的右上角加盖受控专用章,公司级行政性管理文件以公章为受控标识。4.5 文件的更改4.5.1 文件更改时,由申请更改单位填写文件更改申请说明理由,对重要的更改内容(如技术参数)还应附有理论依据。更改后的文件由原审批人审批,原审批人有变化时,由接替其岗位或其授权人审批。4.5.2 文件更改批准后,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企管办实施更改,其他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规章等)的更改由文件发放部门实施。4.5.3 文件的更改方式:划改或换页。4.6 文件的换版与

8、作废4.6.1 文件经多次或大幅度修改时应换版,原文件作废,立即停止使用,由原发放部门收回后加盖作废印章;需作资料保留的作废文件,在文件首页上加盖作废保留资料印章。4.6.2 对有使用期限的受控文件,自超期之日起自行作废,各单位可作资料保留,不需收回,由各使用单位自行处置。4.6.3 确定无保留价值的作废文件,经分管领导批准后销毁处理,做好文件销毁记录。4.7 外来文件的管理4.7.1 收到外来文件的部门,需识别其适用性,并控制分发以确保其有效。4.7.2 对外来文件,属受控文件要加盖受控章,记入受控文件清单,编号仍采用原有编号,若需要下发时编制分发号。4.7.3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件按法

9、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控制程序执行。4.8 文件的评审管理者代表组织企管办、生产科、安全环保科、技术科、质监科、设备科等有关部门对体系文件定期评审,每年至少一次,各部门结合平时的使用情况可进行适时评审,评价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根据评审情况提出改进意见。4.9 文件的管理4.9.1 各部门的文件由本部门妥善保管,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4.9.2 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划改,不准私自外借,确保文件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5记录受控文件清单文件发放、回收审批记录文件更改申请文件评审记录文件借阅、复印记录文件销毁记录2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对能源管理体系运行记录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

10、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绩效成果。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各项活动所建立的记录的控制和管理。3职责3.1 企管办是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公司记录清单。3.2 各职能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记录的填写、整理、归档保管工作。3.3 管理者代表负责记录样本的批准及变更的签准。4控制要求4.1 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本部门与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4.2 记录的标识、编号记录的编号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记录以编号为标识。4.3 记录的填写4.3.1 记录填写要准确、及时、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负责人签字的栏目不允许空白。4.3.2 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

11、更改原内容,采用杠改方式,在其上方或附近写上更改后的内容,签上更改人的姓名及日期。4.4 记录的收集、编目、归档、保护与保存。4.4.1 各部门把记录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记录应保持清洁,字迹清晰。4.4.2 各部门根据管理体系的运行、生产周期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归档管理。4.4.3 各部门编制部门记录清单,每年修订一次。4.5 记录的借阅与复印各部门保管的记录应便于检索,需借阅或复印时要经保存部门负责人批准。4.6 记录表格编制、审批、更改的控制4.6.1 各部门编制的记录格式,由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使用。4.6.2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记录格式进行更改

12、,更改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4.6.3 特殊媒体形式记录的控制记录的形式除通常下的表格、图表、卡片等形式外,在特定的条件或场合下,也可以其他形式呈现,如电子版记录等,对该类记录的控制原则同上,对电子版记录要及时备份,防止丢失。4.7 记录的处置对超过保存期的记录,各部门负责处理并作处置记录。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6.记录记录清单文件借阅、复印记录记录处置单3信息沟通程序1目的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使公司管理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和应用。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以及公司与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沟通。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与认证机构的联络,通报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有关

13、内容。各分管经理负责批转处理外部相关的投诉,监督责任部门完成。3.2 节能办负责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有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归档,负责有关能源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归档。3.3 企管办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向外来学习、参观人员传达公司管理的有关要求。3.4 供应科、销售科分别负责供方及顾客的信息收集、传递。3.5 其他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应用。3.6 员工参与能源管理方针的制订、评审;负责本岗位有关信息的应用和传递。4控制要求4.1 工作程序信息收集T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一信息反馈4.2 依据信息来源渠道将能源方面的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确保信息内容准确可靠,

14、传递迅速无误。4.2.1 内部信息指公司管理体系运行产生的所有信息,在公司内部传递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信息:a)能源绩效及能源管理体系的信息;b)能源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检查、监测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管理体系运行的其他记录;C)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信息;d)出现重大能源管理事故的信息及记录;e)能源应急准备和响应情况;f)培训情况;g)各单位之间的日常联络、报表及其他信息沟通等;h)相关方对方针的获取。4.2.2 外部信息指有关的法律法规,上级部门、顾客、供方及其他相关方的信息,由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在公司内部及外部相关方之间进行传递和沟通,主要包括:a)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

15、效有关的信息;b)来源于认证机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及能源监测机构监督、检查或监测的结果及反馈的有关信息;C)法律法规、标准类信息;d)来源于顾客、供方及其他相关方的信息。4.3 信息交流与沟通包括纵向和横向信息沟通:a)纵向信息沟通,指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上级领导传递给下属的信息包括指示、命令、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要求等;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传递给上级领导的信息,包括请示、汇报、报表、意见等;b)横向信息沟通,指组织内部各级领导与领导、部门与部门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4.4 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方式:a)各种会议的传达和交流;b)书面文件、报表;C)口头报告或传达、汇报、通报;d)

16、电话、联盟报、广播、宣传栏;e)来函及来信回复;f)对外宣传及媒体广告。4.5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4.5.1 生产技术部负责能源管理体系内审、管理评审、认证机构有关信息的收集,根据需要传递到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4.5.2 生产技术部负责与生产能源有关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如:收集装置生产能源消耗等信息,根据需要传递到相关部门。4.5.3 工程保障部负责与助剂、设备及备品备件的供方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对其施加影响,确保其活动符合管理体系要求。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执行能源服务、产品和能源采购控制程序要求。454营销中心负责与煤炭、原料供方及顾客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对其施加影响,确保其活动符合管理体系

17、要求。4.6 内部沟通4.6.1 最高管理者确保在不同层次和部门之间,就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包括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实施的有效性和能源绩效进行沟通,实现全员参与的效果。4.6.2 员工参与能源管理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评审。并通过班前班后会、合理化建议、领导座谈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员工充分理解方针,了解管理体系要求,并付诸实施。4.6.3 各部门的内部沟通,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根据工作进展和目标实现情况进行。464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除进行日常的报告、报表的传递和电话联络外,还通过生产调度会及各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组织的协调会,进行沟通和交流。4.7 外部沟通管理者代表应决定是否与

18、外界开展沟通,沟通的内容包括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并将此决定形成文件。4.7.1 生产技术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时到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专业刊物、互联网上获取国家、地方制定的,适用于公司的能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确认后,提出发放申请,分管领导审批后发放到有关使用部门,并在必要时及时更新。4.7.2 生产技术部按要求通过网络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交能源利用状况报告。4.8 最高管理者要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对发现的问题,必要时按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整改。5相关文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能源服务、产品和能源采购控制程序

19、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记录各种会议记录、报表、报告信息联络处理单信息联络处理单信息联络处理单编号:ZG-8.3-014设备设施配置与能源控制程序1目的对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能源利用效率等,保持设备持续的过程能力,实现连续稳定生产,提高能源绩效水平。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用能设备的配置与管理。3职责3.1 设备科是生产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关键工序设备的确认。3.2 设备科负责组织制定设备的维护检修规程。3.3 各使用部门负责用能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保养,设备科负责监督、检查各用能设备的运转情况。4工作程序4.1 设备的选型及购置4.1.1 设备在

20、选型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生产能力、技术性、安全性、节能性和环保性等性能,由责任单位对需购设备进行考察、论证,严禁选用淘汰型产品。4.1.2 凡属扩改工程(项目)及新增的设备,由项目办负责;针对影响能源绩效较为显著的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生产过程中需更换的设备,由设备科负责;凡属基建、环保、电器、仪表、计量设备,由归口单位负责。4.1.3 新增或更换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在考察论证结束后,需经分管经理、总经理批准后,交归口部门按选型要求落实采购。4.2 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移交4.2.1 在确保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设备使用单位一般只负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设备的安装及调试,由项目办或设备科负责

21、联系有资格的安装单位进行。外来人员施工时,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批件,并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4.2.2 安装过程中,有关基础的制作、装酿电气线路和自动控制等项施工时,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执行。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控制等要按相关规定执行。4.2.3 设备安装竣工后,由工程施工主管单位组织公司领导和设备安装、使用部门及有关技术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验收与移交,具体按设计指标和有关施工规范执行。4.3 设备的使用与维修4.3.1 设备科定期对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通报有关单位。4.3.2 设备实行以操作工为主的机械、电器、仪表维修工四结合的包机制

22、,重点由操作工和机械维修工组成的双包机制,达到台台设备都有人负责。a)操作工要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正确的启动、运行和停止等操作;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保持设备的清洁,及时消除(或回收)跑、冒、滴、漏;认真进行交接班;备用转动设备要每班盘车,保证处于完好状态。发现设备故障时,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若不能处理时,要向车间领导报告;b)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一般性故障的排除。每天对设备各部位运行情况、泄漏点、润滑部位等进行检查(检修),产生的废油、废液进行回收,其它固体废弃物按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程序执行;C)电器设备的维修及操作人员必须熟悉、

23、遵守相关电气作业的安全规程,执行公司安全环保制度汇编中有关规定;认真办理和严格执行工作票与操作票制度。4.3.3 设备的检修a)设备检修分日常维修、大(中)修、系统(装置)停工大检修和事后维修。检修中各施工单位要按计划节约使用各种维修材料,尽量节俭费用。检修完毕后,检修现场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b)检修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环保制度汇编中的相关规定,确保检修安全。设备检修时,认真执行设备维护检修规程提高检修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周期;C)各车间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编制设备检修计划,设备科负责审核汇总后上报分管经理批准,具体由生产车间组织实施,设备科负责关键工序设备的验收;d)系统(装置)停工

24、大检修公司成立大修领导小组,负责搞好检修项目的落实、物资准备、施工准备和开停工置换方案的拟订等工作;切实抓好停工SJ奂、检修、试压和开工四个环节;停工大修需要制定大修方案,由分管经理或总经理确定后,有关部门要做好材料供应和劳动力的准备等工作,确保大修工作顺利完成;大修完毕后,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验收,由设备科组织有关经理和施工、使用单位及相关部门参加;e)锅炉、压力容器的检修,除按检修规程或方案验收外,还必须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检测周期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对不合格(或监护运行)的要按规定报废(或更换);f)要不断学习先进的设备检修经验,在做好计划性检修的同时,推行预防性检修。4.3.4

25、设备事故的处理发生设备事故后,由分管经理或设备科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并由车间安全员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报设备科,设备科填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单后一并报安全环保科,按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控制程序执行。4.4 闲置设备的管理连续停用3个月以上的设备,由设备使用部门填写设备封存、闲置申请单,经设备科审核批准后,原地封存。封存一年以上及已确定不需用的设备,由设备使用单位填写设备封存、闲置申请单报设备科审核,经分管经理批准后列入闲置设备清单。4.5 设备的报废设备科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对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报废申请进行核实后报分管经理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办理报废手续。由供应科等部门对报废设备按处

26、理意见及材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4.6 设备更新管理4.6.1 设备科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提出更新计划。4.6.2 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设备更新计划具体实施工作,如无能力承担,可向设备科提出申请,由设备科协调有关车间或外委施工。5相关文件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密封管理制度设备润滑管理制度6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巡回检查记录设备日常维修记录设备大(中)修检查检修验收记录5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购买.使用.维护和处置程序1目的为了对公司用能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和处置进行有效控制,以此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3职责3

27、.1 电仪车间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及本公司标准计量器具的管理、校准、监督,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已知,并满足对过程控制、能源利用监褥口测量的要求;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及相关制度的落实,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使用和运行。3.2 供应科执行采购计划及定期检查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库存情况。3.3 质监科及各生产车间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管理制度的落实,在使用中发现有异常和不合格时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电仪车间。3.4 技术科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4控制要求4.1 监视和测量设备流转管理包括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采购、验收、仓储、发放、封存、启用、降级和报废

28、管理。4.1.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a)配置监褥口测量设备的原则,拟选用的监褥口测量设备的性能、型号及精度应依据被测物的属性和被测参数的量值范围、允许误差、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相适应;b)新建、改建、扩建等有明确设计方案的项目,所需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应由项目办和专业技术设计部门负责,拟定监视和测量设备图纸,经电仪车间审核,分管领导批准;C)凡新增的、备用的或维修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各使用单位根据设置要求拟定计划,报电仪车间审核,由分管领导批准;d)生产控制、质量检验、环境检测所需的化学分析仪器及标准物质由质监科拟定计划,分管领导批准;e)标准器及其配套设备的选型,由电仪车间提报计划

29、,分管领导批准;f)配置监视和测量设备时,供应科应根据库存闲置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合理调剂货源,避免重复配置,防止库存积压。4.1.2 采购a)各部门编制的监诩口测量设备采购计划,经电仪车间或其它职能部门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后,由供应科进货;4.1.3 验收a)新购置的监褥口测量设备经计量检定人员检验后方可入库,检验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做好校验记录,开入库验收单,仓库入库;不合格的由电仪车间写出不合格验收单,供应科办理退货;b)新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公司不具备检验条件时,经使用单位同意后,可根据供方质量证明、测试报告、出厂检定合格证、CMC标志等组织验收。c)DCS控制微机由电仪车

30、间与安装单位在使用前进行单通道校验,并与现场一次仪表、自控设备进行联动调试,合格后办理入库。4.1.4 入库仓库保管员根据入库验收单对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入库,并保持库房清洁、干燥。禁止监视和测量设备与其他物品或腐蚀性物品混放,要分类存放、明显标识、妥善保管,确保监褥口测量设备性能稳定、良好。4.1.5 发放a)各单位领用监视和测量设备时,须持电仪车间签发的计量器具发放通知单到仓库领取,电仪车间转入测量设备台帐,否则库房管理人员拒绝发放;b)对于夜间或其他情况急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可先到仓库领用,事后补办领用发放手续;C)监视和测量设备如果库存时间超出检验标识上的有效期,在使用前须重新校准

31、后,方可投入使用;4.1.6 封存与启用a)因停产或其他原因造成一年以上不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电仪车间作封存处理;b)封存时张贴专用封存标识,以与在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相区分。封存期间不能使;C)封存的监视和测量设备重新启用时,应重新校准;d)封存的标准器和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启用时,须经上级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4.1.7 降级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如果监视和测量设备经检定达不到规定技术要求,而高于下一级或符合下一级标准时,由电仪车间审核后,可作降级使用。4.1.8 报废a)如系使用频繁、年久磨损、低值易损或因设备更新而淘汰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属自然报废;b)如人为造成

32、的损伤及设备维修时损坏的,经维修人员确认不能维修的,应属责任报废,由责任部门写明原因,电仪车间进行考核;C)报废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维修单位写出报废原因,电仪车间审核后作报废处理,凡列入固定资产台账或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测量设备,需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作报废处理,同时电仪车间做好台帐、资料、记录的清理工作。4.2 监视和测量设备标准器的管理a)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结合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情况,报上级计量行政管理部门考核通过,建立本企业最高计量标准;b)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器及其它配套设备,使用环境、检定人员资格必须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要求;C)标准及配套设施由分管检定人员保管、使用和维护

33、。标准器必须按检定计划由电仪车间按期送上一级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确保量值的准确、可靠、统一。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4.3.1 测量设备可按下列要求进行分类,实行A、B、C分类管理A类测量设备:1)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及配套测量设备;2)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列入国家强检目录的测量设备);3)用于产品质量检验的测量设备;4)一级能源计量检测用测量设备(指进出厂能源)。B类测量设备:1)用于公司内部能源供、耗,物料转移等内部核算用的测量设备;2)用于生产过程中重要工艺参数(原材料、半成品检验或参与控制的测量参数等)检测的测量设备;3)固定安装在生产线或装置上

34、,计量数据要求较高的测量设备;4)用于实验室和现场精密测试的测量设备;5)用于安全防护、环境监测但未列入强检目录的测量设备;6)用于企业内部比较重要的其它测量设备C类测量设备:C类是指准确度等级较低、无须实行周期检定、采取简约管理的测量设备。1)国家规定允许一次性检定使用的测量设备;2)无须记录测量数据,作为一般指示用,起参考作用的测量设备;3)作为一般测量,使用环境恶劣、寿命短、低值易耗、性能稳定的测量设备;4)生产设备上自带的、不易拆卸的仅起定性观察和粗略定量判别起指示作用的测量设备;5)作为工具使用的测量设备。43.2A类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1)建立台帐、档案,定期核实帐、物一致性。2用J

35、定周期检定计划,依据检定规程,实行周期检定,周期检定率100%,检定合格率100%o3)强制检验测量设备检定周期应严格按照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年初制定送检计划,并按计划定期向上级计量部门送检。4)自检测量设备的检定周期,参考国家检定规程,结合公司的实际使用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能超过规程规定周期的二倍。5)有些A类测量设备,虽然很重要,因其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也可以只在入厂时一次性检验,以后定期更换,如两器、提升管测温度用热电偶,因平时不能拆卸,且一经使用容易结焦,难以拆卸,可在入厂时一次性检验,之后随大修检查情况进行更换;锅炉用耐磨热电偶,因其套管使用寿命短,一般不超过一年,因此也只在入厂

36、时一次性检验。6)设专人对其使用状况进行监督,严禁超有效期使用。7)现场粘贴相应的计量确认标志。4.3.3B类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1)建立台帐、档案,定期核实帐、物一致性。2胺照设备检修或系统大修制定检定计划,依据有效的国家检定规程、行业检定规程或自制校准方法,实行周期校准。参考国家检定规程中建议的校准间隔,结合公司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适宜的校准间隔。周检率100%,检定合格率大于等于90%,如果合格率达不到规定指标,应及时调整校准间隔。3)有专人负责对此类测量设备在有效期内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不应超有效期使用。4)有专业人员对此类测量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检、维护、保养以及所需要的准确性

37、检查。5)现场粘贴相应的计量确认标志。4.3.4C类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1)按一般测量兼顾管理,远传电动测量设备及工具类测量设备要建立台帐,定期核实帐、物一致性。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洗涮用水表等现场就地指示的测量设备可不建立台帐,只登记各岗位的数量。2)计量人员可从入厂检定或验收把关,进行质量控制。新入厂的测量设备实行全部检3佥,不可抽检。3)由使用部门或保管人负责对此类测量设备的完好性进行自查,发现有异常时,可随时通知维修部门和校准部门进行检查和确认。4)维修人员根据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要求,对固定安装又不易拆装的测量设备,可按使用要求进行检查、比对和专业维护。5)初次入厂

38、检验后粘贴检验合格标识。4.4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修保养a)对于监视和测量设备维修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的零点、阻尼及其他调整等,不涉及影响其计量性能、精度的,由各单位维修人员自行调整。凡涉及精度要求的调整及修理时,应作出维修记录,并由检定人员进行校准后,才能使用;b)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搬运、防护及贮存期间,应防雨、防晒、防震、防强磁场,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完好无损,防止其各项技术指标及精确度发生变化;C)当发现不合格监视和测量设备(包括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显示不正常、功能出了可疑等),使用人员应马上记录,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排除不合格因素,并由检定人员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d)对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

39、备,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修理调整保养重新校准限制(量程,功能)使用降级使用报废等纠正措施,维修人员应作好维修记录或校准记录,以备跟踪检查;e)失准状态下,监视和测量设备测量结果的处理失准监视和测量设备一经发现,电仪车间要对失准设备的相应项目进行确认。化验室要对监视、测量设备失准期间的产品进行追踪检验,并按有关规定处理。4.5 监视、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4.5.1 检定(校准)的依据对于有国家检定规程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应执行国家检定规程,对于在检测过程中有精度要求而无国家、行业部门及地方检定规程可依的监视、测量设备,企业应自制定校验方法,以满足生产需要,校验内容应包括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技

40、术要求、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校准结果处理等。45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初次确定后,投入体系中使用。之后由检定/校准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具体使用情况,编制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表,由电仪车间批准后实施。4.5.2.1属强制检定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应严格按使用情况、强制检定目录及检定规程的要求由实施强制检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评定,并纳入台帐管理,不得变更;4.522自行检定/校准和其他非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由电仪车间依据检定规程、以往的计量确认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评定,纳入台帐管理;452.3对于没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而由

41、公司自己校验的测量设备,由电仪车间依据产品说明书的技术要求、测量设备的稳定性、使用频率、使用环境、经济性等因素评定测量设备的校验间隔,并编入台帐;4.524不易拆卸的测量设备可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与该设备的检修期或大修期相结合,合理的评定计量确认间隔;4.5.2.5对于闲置或待用的测量设备,可暂不评定计量确认间隔,启用时,根据上述程序评定计量确认间隔。4.6 计量确认间隔的调整计量确认间隔必要时可进行调整(强检除外),以确保测量设备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根据以往检定/校准记录的历史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得出趋向性数据;多次计量确认合格率低于95%的,确认间隔应适当缩短;多次计量确认合格率

42、为100%的,确认间隔可适当放宽。应对调整后的确认间隔进行评定。4.7 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调整、维修和修改后,应重新进行计量确认,并进行记录,每年对合格率进行统计,根据4.6条对计量确认间隔进行调整。4.8 电仪车间每年应对检定/校准记录作年度评定分析,以确定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的适宜性。4.9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调整步骤4.9.1 电仪车间每年对计量确认合格率进行统计,作为评审计量确认间隔的依据。调整计量确认间隔时由电仪车间提出申请,由生产经理批准后变更。4.9.2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放宽宜走小步,半年周期可放宽到9个月,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一年周期可放宽到I年半,不得超过2年;4.9

43、.3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作放宽调整的,必须做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测量设备名称、编号、使用部门或安装部位,前两个周期检定/校准结果,调整计量确认间隔的时间及审批人签字等。4.10 计量检定室环境条件的确认计量检定室的环境条件应根据所有开展确认项目的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比对方法、测试范围及测量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等要求来确定。若在一间检定室内有多个确认项目,应按最高环境条件建立检定室的环境条件。4.11 计量检定或校准时的环境条件4.11.1 测量设备的确认在规定环境条件下进行,在具体开展某个确认项目时,可根据该项目确认条件控制检定室的环境条件。4.11.2 计量检定和校准工作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

44、下进行。若超出此范围,应采取必要的修正措施或停止校准。4.11.3 凡是同种测量设备应在统一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检定、校准或比对,确保其结果可比性。4.11.4 对于无法采用控制环境条件的现场校准工作,可利用最佳自然环境条件,一般安排在春秋两季进行。4.11.5 应连续控制计量检定或校准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并作好相应的环境条件记录。4.12 测量过程的实施、控制和数据修正4.12.1 测量设备使用的现场环境条件应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使用环境条件来确定。4.12.2 测量设备应在规定的使用环境条件范围内使用。若超出规定范围,应改善环境条件,加以控制。4.12.3 应监视或记录测

45、量设备现场使用过程的相关环境数据。4.12.4 若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测量结果的变化时,应对其影响量加以修正。4.12.5 电仪车间应指导现场工作人员对精密测量设备给出的测量结果按温、湿度修正表数据,对现场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换算。4.13 计量检定室的管理规定4.13.1 非计量检定室的工作人员未经检定室领导的批准不得入内。不得在室内从事与确认、溯源无关的活动。4.13.2 凡进入检定室的工作人员应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品。4.13.3 检定室的测量设备安装地点应相对固定,由专人管理。4.13.4 严格执行计量标准器的维护保养制度。4.13.5 工作环境条件的记录由专人负责填写,计量检定室管理人员应每周

46、检查检定室环境监控情况及标准器使用情况。5相关文件计量检定规程、企业校验规程、计量管理手册6记录材料计划表监褥口测量设备管理台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计量器具抽检计划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记录计量器具抽检记录计量器具入库验收记录计量器具发放通知单6能源评审控制程序1目的本程序旨在识别公司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初始能源评审,评价出主要能源使用,并确定控制次序,为制定控制方案提供依据。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能源利用全过程的能源评审与控制活动。3职责3.1 总经理负责能源评审报告、主要能源使用的批准。3.2 生产经理负责能源评审报告、主要能源使用的审核。3.3 节能办组织进行公司能源评审活动。3.

47、4 各单位负责本部门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能源评审活动。4工作程序4.1 能源评审的时机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前期,节能办首先组织全公司进行能源评审。在能源管理体系正常运行过程中,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时,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4.2 能源评审的内容和步骤:4.2.1 数据收集节能办应结合本公司的能源种类和能源管理特点,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能源数据的收集:1)利用能源审计的结果;2)综合能耗计算结果;3)现场能耗监测;4)查阅原有的能源资料;或者其他方法。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初期阶段,能源初始评审内容详见能源初始评审报告编制说明。4.2.2 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运用能流图、设备清单、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