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99117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6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的公示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结合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浙江省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临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临海市城市停车场专项规划(2020-2035年)和临海市“十四五”配电网规划等规划要求,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特编制本规划。现将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予以公示。公示期自

2、发布之日起7个工作日(2023年8月8日2023年8月17日),如有异议,可以在公示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出。联系人:市发改局能源科联系电话:0576-85310130附件: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临海市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8月8日临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2023年8月一、前言7(一)规划目的及意义8(二)规划范围及年限8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9(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9(二)发展规划情况12三、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现状分析16(一)电动汽车发展现状16(二)充电设施现状17(三)电力需求预测21(四)现状问题分析21四

3、、充电设施发展需求预测22(一)临海市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22(二)充电基础设施需求预测24五、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25(一)目标策略25(二)规划原则25(三)规划重点26六、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8(一)城市地区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8(二)乡村地区充电设施布局规划31七、品牌项目44(一)尤溪镇“新能源小镇”44(二)临海高铁站“充电微社区”46(三)“平急两用”综合能源服务模式47八、投资及成效评估48(一)建设和投资规模48(二)规划方案评估48九、结论及建议49(一)加强组织领导49(二)加强要素保障50(三)发挥产业协同效应50(四)加强宣传引导50(五)加强安全监管51附件:临

4、海市公共充电规划布局站点52图目录图12013年-2022年临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9图22013年-2022年临海市户籍人口总量10图3临海市主体功能区分布图13图4临海市公路图14图5临海市公共停车场总体规划图15图6临海市已投运充电桩分布图18图7城区已投运充电桩图19图8城市公共充电规划布局站点分布图31图9中心镇公共充电规划布局站点分布图36图10临海市村级公共充电规划布局站点分布图43表目录表1景区充电桩现状20表2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23表3临海市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车桩情况测算24表4城市公共充电规划布局站点29表5中心镇公共充电规划布局站点32表6中心村、未来乡村公共充电

5、规划布局站点37一、前言(一)规划目的及意义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基础和保障,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聚焦临海市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充电桩基础设施网点城乡地区充电设施分布不均、乡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结合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浙江省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临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临海市城市停车场专项规划(2020-2035年)和临海市“十四五”配电网规划,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撑

6、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特编制本规划。(二)规划范围及年限本次充电设施规划范围覆盖临海市全市,包括5个街道办事处(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和14个建制镇(杜桥镇、上盘镇、桃渚镇、小芝镇、涌泉镇、沿江镇、尤溪镇、汛桥镇、东藤镇、汇溪镇、永丰镇、河头镇、白水洋镇、括苍镇),总面积2250.5平方公里。规划基准年为2022年,规划年限为2023年2025年。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行政区划】临海市共设5个街道: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14个建

7、制镇:杜桥镇、上盘镇、桃渚镇、小芝镇、涌泉镇、沿江镇、尤溪镇、汛桥镇、东藤镇、汇溪镇、永丰镇、河头镇、白水洋镇、括苍镇,628个行政村。全市共有7个中心镇、56个中心村,3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和1个核心景区(台州府城)。【经济社会】202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78.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2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96.1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423.12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5:45.0:48.5调整为6.7:45.1:48.2。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8756元,比上年增长3

8、.6%。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图1 2013年2022年临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户籍人口】2022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37.04万户,比上年末净增加568户,户籍总人口119.5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34人。其中男性人口61.89万人,女性人口57.6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7.3:100o全年共出生6418人,死亡7894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36%o和6.59%o,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3%。,比上年降幅扩大0.73个千分点。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2.50万人,乡村人口67.06万人。根据测算,全市年

9、末常住人口111.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6%。PBgl(万人)140118.5119119.6120120.4120.5120.5120.3119.9119.6Iiiiiiiiii20B2014201S2016201?20182019202020212022图22013年2022年临海市户籍人口总量【乡村振兴】城乡风貌持续提升。持续开展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百日攻坚”行动,谢里王、花街、桑园、塘里、大田桥、杜东等一批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破解。灵湖“临海客厅”成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大洋社区、南门社区创成省级未来社区。小芝镇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括苍镇创成省4A级景区镇,上盘镇、河头镇创成

10、省3A级景区镇,新增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3个、基本达标镇4个。“江南溪望谷”精品示范带成为省“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典型案例,沿江镇新兴村等3个未来乡村通过省级创建验收,汇溪镇浚头村获评省美丽庭院特色村。【道路交通】成功入选浙江交通强国试点市,104国道江南至尤溪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伏龙大桥、城市快速路南区段等项目加快推进,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双林北路、临江大道西接线等6条“断头路”顺利打通,50座“桥头跳完成治理。新改建农村公路21.2公里,创建美丽乡村路200公里,小芝镇溪胜线成为省级“双精品”之路。全市6条国省道、40条县道共700公里已采取3年期市场化养护。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得到全

11、面提升,出行环境进一步优化,于2022年6月成功获评浙江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供电布局和电网】临海市全社会用电量6141亿kWh,全社会最大负荷1055.9MW,供电可靠率99.969%,综合电压合格率99.935%,总用户53.85万户,户均配变容量3.86kVA/户。临海公司供电面积373.12平方公里,共划分为B、C、D三类供电区域,其中:B类供区:供电面积177.05平方公里。包括中心城区(古城街道、大洋街道、大田街道、江南街道)以及东部的杜桥镇镇东、头门港经济开发区。C类供区:供电面积163.61平方公里。包括邵家渡街道以及城镇规模较大的综合型、工业型、旅游服务型城镇(白水洋

12、镇镇区、永丰镇、东藤镇、汛桥镇、沿江镇、涌泉镇、桃渚镇镇区、杜桥镇镇西、上盘镇、汇溪镇)。D类供区:供电面积32.46平方公里。包括负荷密度低、位置偏远的小城镇(括苍镇、河头镇、尤溪镇、小芝镇)以及人口分布较为零散的山区。截至2021年底,临海有地方发电装机容量31.27万千瓦,其中水电6.0万千瓦,热火电6万千瓦,风电2.13万千瓦,太阳能18.49万千瓦。(二)发展规划情况【“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临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三引齐驱、五提并进”三引齐驱”是解放思想强引领,开放融入重招引,改革创新增牵引。“五提并进遥以港口开发开放提升湾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提升民营经济发

13、展水平,以美丽临海系列建设提升城乡统筹水平,以社会事业重塑优势提升民生福祉水平,以平安建设永恒坚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三引齐驱是战略的方法论,主要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格局、发展活力三个层面来明确战略方向。“五提并进”是战略的支撑点,主要是从湾区经济、民营经济、城乡统筹、社会民生、社会治理等区域发展的重点内容层面明确战略路径。实施“三引齐驱、五提并进”发展战略,就是要建设开放融入、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绿色生态、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临海市构建“三山区一江海,两带两环双城两节点”的国土空间开发

14、保护总体格局。“三山三区一江海”是生态农业空间基底。“两带两环双城”是城乡发展空间。三山三区一江海:西部大雷山、北部兰田山、南部括苍山及三个山体生态保育区,东中西三个平原农业区,灵江和远岸海洋生态保育区。重点通过生态修复、农田优化提升生态功能和农业发展质量。两带:灵江综合开发保护带和沿海综合开发保护带。其中“两带”是形成的市域生态廊道和沿江向海开放主廊道。两环:沿古航道和古驿道串联的市域历史文化特色环,是沿古航道和古驿道串联的市域历史文化特色环。整合现有文化资源,集中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发展,串联带动沿线镇、村发展。双城:中心城区和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和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双城带动

15、市域建设用地发展效率提升,着眼城镇综合竞争力提升突出文化和城市特色,提升产业用地效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图3临海市主体功能区分布图【综合交通规划】到2035年,城区道路网(含主要街巷路)密度达到8千米/平方千米。城区绿色交通方式分担率不小于80%,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小于20%。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100%,300米半径覆盖率大于85%o加强停车差别化管理,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建立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和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应结构,新建建筑物严格按配建要求配建停车位。图4临海市公路图【道路停车规划】至2025年,临海市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

16、求量为12万个,其中古城街道3.91万个,大洋街道5.17万个,江南街道1.06万个,大田街道1.44万个,邵家渡街道0.42万个;至2035年临海市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量为16.7万个。其中古城街道4.17万个,大洋街道7.03万个,江南街道2.35万个,大田街道2.00万个,邵家渡街道1.15万个。图5临海市公共停车场总体规划图【电网规划】临海电网的发展将在现有电网的基础上,以“安全、经济、可靠”为基本原则,加强电网建设,完善电网结构。至规划远期,形成以大电网为依托,在增加22OkV电源点的基础上,着力加强IIOkV电网的建设,形成以IlOkV电网为主干网架的配电网络体系;彻底消除供电瓶颈

17、现象,努力把临海电网建设成为“电源容量充足、系统安全稳定、网络坚强可靠、电网运行灵活、设备先进规范”的现代化电网。高压电网规划目标和原则。目标:电源容量充足,系统安全稳定,网架坚强可靠,电网运行灵活,设备先进规范。原则:11OkV变电所的设计必须符合浙江省IIokV变电所设计技术原则的规定,采用双侧电源进线,对于负荷密度较小、分布较为分散或不具备双电源供电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单座220kV变电站(可接入不同段母线)供电的方式,IOkV供区新建110/1OkV主变容量选取50MVA,20kV供区新建11020kV主变容量选取80MVAo中压电网规划目标和原则。目标:供电能力充裕,主配网协调发展;改

18、善电能质量,消除低电压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降低网损,提高经济性;提高电网的灵活性;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和智能化。原则:根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107382020)要求同时结合临海电网实际情况,B类供区目标网架主要采取电缆双环网、架空多分段单联络或适度联络接线,C类供区目标网架主要采取电缆双环网、架空多分段单联络接线,D类供区目标网架主要采取架空多分段单联络接线。低压电网规划原则。低压配电网坚持分区供电原则,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单电源辐射接线。台区不得跨越铁路、通航河道、县级及以上公路,不宜跨越其他河流和城乡主干道路。三、电动汽车及充电设

19、施现状分析(一)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截至2022年底,全市汽车保有量约31万辆,电动汽车保有量约1.3万辆,占比4%。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目前,临海市有1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以及50多家规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具规模。2023年汽车产业成功入选省首批“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协同区,并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依托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的产业优势着力发展动力电池,推进永太新能源及联化(临海)的电解液、福瑞达的隔膜等一批锂电池材料项目建设。出台关于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降低补助门槛、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力

20、度,助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充电设施现状全市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15个,接入“一键找桩”平台充电桩962个,其中直流桩848个,占比88%,交流桩114个占比12%;中心镇205个,中心村52个,未来乡村24个;专用充电桩17个,公用充电桩316个,电桩数量总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平衡发展,基本实现城乡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图6临海市已投运充电桩分布图19图7A级景区共18个,7个景区设置充电桩,其中台州府城景区最多有35个充电桩。表1景区充电桩现状序号景区名充电桃详情1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5A)有4个桩,8个充电位2临海灵湖景区(4A)有18个3临海市江南大峡谷景

21、区(3A)无/4临海羊岩山茶文化园(3A)有1个5浙东休闲家居城(3A)有1个6临海下涨景区(3A)有6个(4个快充,2个慢充)7临海丁公园景区(3A)无/8临海牛头山景区(3A)有3个充电桩,6个充电位9临海上江景区(3A)无/10临海市黄石坦景区(3A)有1个11临海市岭根景区(3A)无/12临海延恩景区(3A)无/13小芝碧水湾(2A)无/14临海市国华珠算博物馆(2A)无/15临海市黄土岭景区(2A)无/16临海龙门景区龙家园(2A)无/17安基山景区(2A)无/18临海市桃渚龙湾海滨景区(2A)无/充电基础设施主要由台州特来电、台州宏能、特斯拉、国网临海供电、卓一新能源、浙江台运等单

22、位建设,充电设施的分布和运行状态统一通过“一键找桩”平台及时发布位置和实时使用情况,各个主体均建立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三)电力需求预测根据临海市域总体规划、14个乡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头门港新区总规中的用地性质平衡表,进行空间负荷预测。根据地块饱和负荷预测结果,远期临海市总负荷将达到2917.97MW,负荷密度8.66MWkm2o近期新增负荷点主要集中在大田分区和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的南洋片区,即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快速的B类供区。头门港分区近期大用户报装容量达到305.25MVA,新增负荷供电压力大;大田分区近期大用户报装容量超过50MVA,负荷增长也较为迅速。(四)现状问题分析一是农村配套

23、和服务不完善。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少,新建充电桩的回收周期较长。投资不足,公共充电设施在农村覆盖率偏低。缺少专业的人员和机构定期维护管理。虽然电动汽车技术进步,续航里程已大幅提高,城市内里程焦虑问题已逐渐缓解,但新能源车主乡村旅游等“续航焦虑”依旧存在。二是充电基础设施利用率低。城市热门区域重复建设,偏远城郊建设缺失,导致充电桩利用率低。同时,场地租赁成本高、配电设备成本高、运营维护成本高,使部分企业和个人承担困难。政府提供资金补助只能减轻部分负担,高速公路服务区场站由于场地租赁费高、运维成本高等原因,导致社会投资主体意愿低下。随着峰谷电价的进一步调整,公交等刚性公共运营充电桩成本高的问

24、题也显现。三是充电设施建设周期普遍较长。区域电力存在不稳定情况,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又涉及到公共电网、用户侧电力设施、道路管线等改造,导致充电桩建设完成后电网联通环节多,从建设到投运的时间长。同时,私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协调困难、个人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充电设施发展需求预测按照车桩相随、适度超前的思路预测临海市充电基础建设需求及配套投资。一是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根据人均拥有率和新能源渗透率预测新能源汽车增量;二是预测2025年临海市各乡镇充电桩需求,根据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车桩比指标等初步确定充电桩总需求,并根据各乡镇重点建桩场景的数量、人/车流量和停车位情况,推算可建的充电桩

25、数量,综合分析预测全省2025年乡村充电桩数量。(一)临海市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根据临海市未来人均汽车拥有率预测2025年全省总体保有量,并推算20232025年汽车上牌量;根据全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I预测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年增量);最后根据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现状和未来上牌量预测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一是根据人均拥有率预测汽车保有量。截至2022年底,临海市常住人口111.4万人,汽车保有量31.32万辆,临海市人均汽车拥有率为14.06%,相对全省数据(31.15%)较低。对标发达国家汽车拥有率50%70%(美国87%,德国62%,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指新能源汽车年上牌量占全部

26、汽车年上牌量的比重。日本62%,韩国48%),结合近三年汽车增长情况,在常住人口数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预计2025年临海市汽车人均拥有率可达到30%-40%,临海市汽车保有量突破40万辆。二是根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测其保有量。从汽车上牌数据来看,2022年临海市汽车上牌量1.85万辆,新能源汽车上牌量7225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9%,略高于全省数据(37%),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较好。从目前趋势来看,汽车上牌量数据整体逐年下滑,但考虑到后续新能源汽车促销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逐渐回暖,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仍将进一步释放。据此测算,若2025年临海市汽车保有量超过40万辆,则2023-202

27、5年上牌量将按照年均9%增长,预计2023和2024年将分别上牌1.13万辆、1.23万辆和1.34万辆。结合渗透率上升趋势,按照2025年上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0%测算,预计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临海市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分别为1.1、1.2及L3万辆,可推算到2025年临海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详见下表。表2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年份汽车年上牌量(辆)新能源汽车年上牌量(辆)渗透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辆)2020年214916903%24132021年21155326715%56802022年18477722539%129052023年281881127540%241

28、802024年307251229040%364702025年334901339640%49866(二)充电基础设施需求预测根据全省现状以及规划目标,测算2025年临海市公共充电桩需求;根据临海市乡村加油站、景区、景区村、民宿、农家乐、公路沿线及村社中心等重点建桩场景的数量、人/车流量和停车位情况,重点推算乡村可建的公共充电桩数量;通过综合校验需求数据、可建设充电桩数量以及摸底调查建设数据,明确临海市2025年公共充电桩建设需求及目标。一是预测临海市公共充电桩需求。2022年临海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L3万辆,已投运公用充电桩总量为1015个,公共车桩比现状约为13:1,优于全省数据(10:1)o

29、考虑到未来营运车辆增长有限,新增私家车以家庭自用充电桩需求为主,按全省规划中提出的公共车桩比30:1计算,到2025年临海市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667个以上,仍需新建公共充电桩652个,详见下表。表3临海市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车桩情况测算类别2022年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万辆)1.35公共车桩比13:130:1公共充电桩(个)10151667二是推算乡村可建公共充电桩数量。2022年临海市公共充电桩数量为1015个,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建成区。未来城市公桩建设主要在“三区两中心”,从现状来看,面积较小的城市建成区不仅自用充电桩建设较为完善,公共桩资源也较为丰富,而乡村公共桩占比不足50%,乡村

30、公共桩建设是薄弱点。按照乡村景区、景区村、村社中心、民宿、农家乐、公路沿线等场景的可建桩数量预测,乡村可建公共充电桩453个左右。五、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一)目标策略基于临海市充电设施发展需求预测结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原则,以标准化、柔性化、智能化为导向,加快形成协调多设施布局现状、符合多场景应用要求、兼顾多类型补能需求的“充电+”综合服务网络。到2025年,新建公共充电桩652个左右,其中城市建成区约占30%,农村地区约占70%o(二)规划原则规划引领、综合统筹。充电桩布局应符合临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等相关规定,并充分考虑临海市配电网发展现状

31、、公共交通系统布局、社会停车场资源分布等支撑性基础设施实际情况。需求导向、科学布局。充电桩布局应符合充电站服务半径要求,结合电动汽车自身的运行特点以及电池配置等因素,根据区域交通密度的差异性合理确定充电站服务半径,形成以使用者居住地、驻地停车位(基本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辅助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模式创新、助力共富。基于临海市丰富的风光发电、文化旅游等在地资源,在开展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时注重与相关资源协同布局,灵活利用“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桩的能源综合服务能力,支撑打造若干重点品牌项目,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和分配机制创新,促进共同富裕。(三)规划重点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

32、。积极响应“绿行浙江有桩等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临海样板”,以“快、省、优导向推进充电桩规划建设及相关配套工作。一是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先在农村地区、交通枢纽、乡镇中心区域规划充电桩,缓解新能源车主的“续航焦虑”,助力新能源车渗透率较低的乡村地区快速推广新能源汽车。二是创新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维护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运营、集体协调的管理模式,深挖充电桩服务对象实际需求,以充电服务为核心拓展充电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内涵,鼓励专业运营商参与运营维护。三是以充电桩为核心打造应用场景,优先以交通枢纽、农村景区和公用设施打造关键支撑性应用场景,进一步以场景化思维探索新能

33、源汽车下乡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协同推进,如开展车友会活动、试驾、露营、露天音乐会等专题乡村新能源充电设施体验活动,打造新能源汽车游玩新业态。聚力打造一个示范镇。以尤溪镇打造“新能源小镇”为抓手,依托充电桩建设增强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带动新能源交通、旅游业等当地产业发展,争取创建省级示范乡镇。一是充分考虑尤溪镇的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打造多层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布局充电桩时,依托尤溪镇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古迹资源,优先考虑在主要景区、景点、古村落等重点区域布置充电桩,方便游客的绿色出行。选择镇中心、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重要节点布置充电桩,实现充电服务能力广泛覆盖。在工业园区和企业

34、集中区布置充电设备,推进工业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二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管理机制。在充电桩的规划设计中,以建设源网荷储微网生态新高地为目标,融合光伏站、储能站、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实现“多站合一”,实现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融合互动,打造数字新基建的典型项目。统一充电桩的规划标准、界面风格、指示标识等,实现品牌化管理。采取统一的投资运营模式,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益。制定完善的价格体系、优惠政策,提高充电服务的吸引力。三是依托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广“低碳生活在充电桩建设和服务中融入低碳公益宣传内容,创新与景区、民宿、交通运营商等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鼓励开发与充电桩布局相协调的低碳旅游线

35、路和方案,打造低碳旅游模式。开展各类低碳活动,激励低碳出行和充电桩使用,可考虑和镇内各类特色农业产品供应商联合建立碳积分奖励机制,在强化低碳生活理念引导的同时提升相关品牌显示度。探索构建三大场景。场景一:交通枢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桩。以高铁站、长途客运站、立体停车场等交通枢纽为核心,在周边停车场建设光充储一体化停车棚,面向新能源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车辆司机的充电、停车、休憩等现实需求,建立健全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周边社区作用,探索构建一站式服务的“充电微社区”场景,推动改善新能源运营车辆司机工作环境、生存状况。场景二:乡村景区+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桩。以乡村景区的民宿聚集区、观光景点等重要节点

36、为核心,完善乡村充电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利用谷电补贴和充电桩综合能源服务功能,在强化游客充电服务保障的同时为当地居民利用新能源汽车进行峰谷电套利收益机会,引导形成“游客白天充、居民晚上充”的新能源汽车分时充电模式,实现游客服务质量和村民生活质量的协同提升,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停车场的空间资源利用率和充电桩的使用率。场景三:公用设施+光充储放一体化充电桩。以医院、信号塔、数据中心等具有应急用电保障需求的公用基础设施为核心,在周边适宜停车场建设光充储放一体化充电桩,依托储能网、虚拟电厂、车联网等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平急两用”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引导新能源汽车相应紧急电力调度需求,在电网出现供电缺

37、口或突发停电事故时,在充电站组成移动电池组提供电力支持,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与临海市公用设施体系融合发展。六、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一)城市地区充电设施布局规划按照既有建筑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停车场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的停车位比例提升至10%o新建建筑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不少于总停车位20%的比例配建或预留充电设施原则,重点在大田街道、大洋街道、古城街道、江南街道、邵家渡街道布局19个点位,站点设备均为直流桩,根据实际建设能力,总计配置直流枪219个。表4城市公共充电规划布局站点序号站点名称街道站点地址站点设备类型直流桩数量(个)计划投运时间1台州临海景莲家园充电站大田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渡北路34

38、号直流桩62023年12月31日2台州临海市大田刘充电站大田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大田刘直流桩103台州临海公安局充电站大洋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清化路200直流枢64台州临海六角井小区充电站大洋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协成路423号直流桩105台州临海林桥社区充电站大洋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曹家路与柏叶中路交叉口西北220米直流桩106台州临海市彪马集团充电站大洋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彪马集团北侧直流桩107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文体广场停车场充电站大洋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灵湖体育馆直流桩248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北固山停车场充电站古城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北固山停车场直流桩249浙江省台州市临海

39、市巾山广场停车场充电站古城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巾山广场地下停车场直流枢1110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兴善门停车场充电站古城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兴善门停车场直流桩1211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朝天门停车场充电站古城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朝天门停车场直流桩1212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银泰西地下停车场充电站古城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银泰城西地下停车场直流桩16序号站点名称街道站点地址站点设备类型直流桩数量(个)计划投运时间13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人民影剧院停车场充电站古城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人民影剧院停车场直流桩122023年12月31日14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两水村办公大楼停车场充电站古城街道浙江省台州市

40、临海市两水村办公大楼门口直流桩1015台州临海长城俱乐部充电站古城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人民路402号直流桩1016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江南街道荣庄酒店公共充电站江南街道临海市江南大道157号直流桩1017浙江省台州临海市江南街道台运汽车城公共充电站江南街道临海市江南大道595号直流桩1018台州临海邵家渡街道充电站邵家渡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邵家渡街道直流桩1019台州临海邵家渡中心校充电站邵家渡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邵家渡中心校直流桩6图8城市公共充电规划布局站点分布图(绿点:已投运,蓝点:规划点)(二)乡村地区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中心镇按照不少于10个公共桩布置。高人口密度中心镇,在中心镇要求

41、基础上,再增加10个公共桩布置。临海市共有东滕镇(高人口密度)、白水洋镇、永丰镇、涌泉镇、杜桥镇(高人口密度)、上盘镇、桃渚镇(高人口密度)等7个中心镇。站点设备均为直流桩,根据实际建设能力,总计配置直流枪169个,平均24个。表5中心镇公共充电规划布局站点序号站点名称镇(街道)站点地址直流枪数量(根)总计数量(根)计划投运时间1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乐安村白水洋镇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乐安村4242023年12月31日2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上宅村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上宅村43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桃源村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桃源村村民委员会44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上峰村浙江省

42、临海市白水洋镇上峰村45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楼村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楼村46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店前村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店前村47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新潘村村(市场办事处)充电站杜桥镇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新潘村村(市场办事处)内121028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西岸村(川南办事处)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西岸村(川南办事处)内129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溪口村(溪口办事处)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溪口村(溪口办事处)内1210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杜南村(杜街办事处)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杜南村(杜街办事处)内611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杜

43、下浦村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杜下浦村内6序号站点名称镇(街道)站点地址直流枪数量(根)总计数量(根)计划投运时间12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东葛村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东葛村内122023年12月31日13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小田村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小田村内1214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朝南屋村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朝南屋村内1215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南溪村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南溪村内1216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斜禾村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斜忝村内617浙江省台州临海市上盘镇如宝村停车场充电站上盘镇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上盘镇如

44、宝村102018台州临海市上盘镇老塘岸村停车场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上盘镇老塘岸村1019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桃渚大酒店充电站桃渚镇临海市桃渚镇桃渚大酒店104520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小峙村充电站临海市桃渚镇远洋宾馆921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北涧充电站临海市桃渚镇涧三村文化礼堂422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芙蓉充电站临海市桃渚镇芙蓉村文化礼堂423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城里充电站临海市桃渚镇城里村文化礼堂4序号站点名称镇(街道)站点地址直流枪数量(根)总计数量(根)计划投运时间24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中城充电站临海市桃渚镇中城村文化礼堂42023年12月31日25浙江省台

45、州市临海市桃渚镇连盘充电站临海市桃渚镇连盘村文化礼堂426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龙头充电站临海市桃渚镇龙头村文化礼堂427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兴农果蔬合作社充电站临海市桃渚镇兴农果蔬合作社228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永丰镇更楼村国家电网充电站永丰镇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永丰镇更楼村永丰供电服务站门口81429台州临海市永丰镇沿岸村充电站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永丰镇沿岸村630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前坊村文化礼堂广场充电站涌泉镇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前坊村文化礼堂广场41831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管眷村充电站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管恭村铁路桥下632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延恩景区充电站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延恩景区433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玉觇平安驿站充电站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后泾村村民委员会434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麻山村充电站1东睦镇浙江省临海市东鹿镇麻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