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仇.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00399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仇.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题解:,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题意:用梦游天姥山的诗向朋友话别。本诗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浪漫主义)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

2、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幻想来表现激情。,以奇文取称 元稹才大语终奇 钱起才矣奇矣 白居易,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奇,对联颂李白:,1)盛唐诗酒无

3、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2)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3)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文章背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踌躇满志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

4、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又因醉中命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怀着“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离开京城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

5、兖(yn)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故地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这首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表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脚著 谢公屐 倚石 澹澹石扉 訇然 鸾 魂悸长嗟 觉时,读准字音,yn,m,shn,l,zhu,j,y,dn,fi,hn,lun,j,ji,ju,检查预习(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的确、实在,拔,超出压倒,凭借,或许,向东南,作状语,虎鼓瑟兮鸾回车栗深

6、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失向来之烟霞古来万事东流水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颤栗;使惊,用作动词,下雨,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名词作动词 弹奏,向东,作状语,舒展,原来,低头;名作动 侍奉,课文朗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课文朗读,课文朗读,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

7、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对它象要拜倒,向东南方向倾斜。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电闪雷鸣,山峦崩塌。,翻 译,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

8、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老虎鼓瑟啊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整 体 感 知,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填 空:入梦的原因是:由现

9、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信:语:或:,确实,谈到、说起。,有时,瀛 洲天姥山,虚,实,联想对比以虚衬实,一、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衬托,以虚衬实。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二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五岳、赤城、天台。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

10、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横:拔:东南:,遮断超过 向东南。名状。,对比 夸张 衬托,意境(天姥):峻拔雄伟,感情:热情向往,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第一段写入梦缘由,鉴赏梦境,思考:梦境中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剡溪美景,天姥奇景,洞天仙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剡溪

11、美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点明了“梦游”,(浪漫之笔),由现实转入梦境,因:飞:尚:,依据像飞一样还,意境(山脚):凄清幽静,感情:心驰神往,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天姥奇景,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脚著

12、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明确:手法夸张,特点高峻,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意境(山上):壮美雄奇,千岩:万转:迷花:暝:,重叠的岩 山路弯曲不断 被花迷住天色昏暗,策扶老已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感情:流连忘返,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殷:栗:惊:,动词,震响。“殷岩泉”为主谓倒置句,即“岩泉殷”。使战栗,形容词作使动词。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意境(山上):壮美雄奇,夸张,云青青兮欲雨,水澹

13、澹兮生烟。,青青:澹澹:,黑沉沉的。,水波摇动的样子。,蓄势,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明确:恐怖、奇险,天姥山景有什么特点?,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洞天仙境,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霹雳闪电大作,山恋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想象夸张,意境:神奇壮丽,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14、。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服,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鸟在拉车,排列的仙人像麻一样数不清。,他们在干什么?,也许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意境:和穆陆离瑰丽奇幻,感情:向往自由追求乐土,想象夸张,鼓:,演奏。名动。,场面:群仙相聚,作者描绘洞天一个什么场面?有什么特点?,特点:辉煌、神奇、热闹非凡。,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

15、恶,对自由的追求。,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风格?,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像,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悸:以:嗟:向来:,心惊“而”,表并列感叹 原来,忽然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霞云雾却消失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了低音,使听者的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感情:憎恨现实痛苦惆怅,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世间赏心乐事也像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

16、你们东鲁诸君,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追求乐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我不能够心情愉快呢!,思想感情: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留别。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梦游天姥,直抒胸臆,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神仙世界,诗人之所以向

17、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句话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思考:“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明确: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积极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题,显示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消极面:“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对人生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消极面。,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傲视权贵,追求自由。,局限性,进步性,中心思想,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

18、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总 结,一.全诗脉络:,现实(梦由)梦幻(梦中)现实(梦后)二.感情基调:消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中.,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一、梦游之 由 叙述,二、梦游之 景 描写,三、梦游之 慨 议论、抒情,思 路,梦游天姥吟留别,入梦缘由:,梦中见闻:,梦后感慨,特点:雄峻巍峨,手法:夸张、衬托,想象奇特,进步性,局限性,艺术特色:,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

19、强的表现力。,天姥仙山,天姥风光欣赏,天姥远眺,天姥风光欣赏,天姥入梦,天姥风光欣赏,湖月梦景,静美 清幽,云海漫漫,天姥风光欣赏,镜湖,剡溪,清幽寂静,镜湖风光,天姥风光欣赏,美丽镜湖,天姥风光欣赏,镜湖扬波,天姥风光欣赏,古驿道,天姥风光欣赏,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天鸡 岩,半壁见海日,天姥风光欣赏,千岩万转,天姥风光欣赏,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迷花倚石,流连忘返,天姥风光欣赏,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岩泉龙吟,天姥风光欣赏,栗深林兮惊层巅,阴森恐怖,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青青:澹澹:,黑沉沉的。

20、,水波摇动的样子。,仙雾弥漫,天姥风光欣赏,仙界云宇,天姥风光欣赏,列缺霹雳,金银台,辉煌绚丽,神奇壮美,梦中仙境,梦醒了,!,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构思,瑰丽的境界,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洛阳宜阳县)人,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18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有“诗鬼”之称。,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犯家讳,依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参试。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

21、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27岁,就病卒家中。,李贺诗歌大多抒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出人意表的想象,奇特不凡的构思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

22、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701762),盛唐诗仙。,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文献通考,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压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陌香。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首联: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老兔寒蟾泣天色,-月宫-下雨-天色阴沉,云楼半开壁斜白,-月宫,仙人住处。王琦、姚文燮、方扶南评注李长吉歌诗-雨停了,云渐渐散开-斜挂天空的月宫,屋壁呈现一片雪白。,天色阴沉,天空飘下一阵冷雨,似是月宫里玉兔和蟾蜍在哭泣。,雨停了,乌云逐渐化开,月亮从云缝中跃出,斜挂天

23、空,月宫中屋壁呈现一片白色。,颔联: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玉轮似的月亮仿佛在露水中碾过,月周的圆晕朦朦胧胧,好像沾上了水雾。,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月亮-像在露水中碾过,沾着湿气。-月周的圆晕朦朦潮湿。,-佩戴(雕着鸾凤的)玉佩的仙女。-我和仙女相遇。-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我遇到了带着鸾佩的仙女,来来往往,宁静平和。,颈联: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从天上遥望人间;三座仙山下的陆地和海洋。(时而陆地变海洋,时而海洋变陆地),人间的沧桑变化,快得就像骏马奔驰。,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陆地-海洋-三座仙山,-大地上千百年的沧桑变化。

24、-像骏马奔驰一样快。,尾联: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从天上遥望中国九州,小得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也只不过像从杯子里倒出来的一汪清水。,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远看中国九洲-如九点烟尘。,-大地上浩瀚的海洋-像从杯子里倒出来的一汪清水。,在这首梦天中,诗人梦游月宫,感宇宙之博大,时空之永恒,察地球之渺小,人生之短暂,一瞬千年,沧海桑田。九州大地,自天外观之,不过是烟尘九点;大海汪洋,从高处俯察,不过是杯中之水。诗中显示的这种雄浑博大、超然物外的气魄和胸襟,确乎是前无古人的。诗中揭示的永恒与短暂,伟大与渺小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极富哲理的。,主题:凡写梦者,皆与现实有联系。

25、李贺梦天开篇就很压抑(天色阴沉,景象凄冷),梦中逢着仙女体现现实中渴望知己,梦中的平和宁静反衬现实中的苦闷失意。天上俯视大地,陆地海洋沧桑变化折射人生的短促与渺小,以上种种困扰诗人的心灵,让他的心那样沉重苦闷。这首诗是李贺沉重压抑的苦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李白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写照。,意境:李白的诗:明朗、豪爽、率直;李贺的诗:幽深、朦胧、神秘。李白的诗是刚直率性,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是细腻纤柔,透出阴柔之美。,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6、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贺在京城所作,诗中刻画了名噪一时的梨园弟子李凭弹奏箜篌的绝妙声音,想象丰富,设色瑰丽。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吴丝蜀桐张高秋诗的起句开门见山,用“吴丝蜀桐”四字写箜篌制作工艺精良。“高秋”二字点明了弹奏时间是在深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诗的二、三句则是从侧面写美妙动人的箜篌声。那悦耳动听的箜篌声,使得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为

27、之停步,似乎在俯首聆听;亦勾起了善于鼓瑟的湘娥和素女的满腹愁绪,不禁为之潸然泪下。,李凭中国弹箜篌第四句点出演奏者的姓名。层次安排井然,先写琴的材料、再写声,最后写人,具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五、六句从正面写绝妙的乐声。“昆山玉碎凤凰叫”着重表现声音的起伏变化,尤其突出了气势和高音。箜篌声起,众弦齐响,如山崩玉碎一般,气势宏大;有时又一弦独鸣,如凤凰之声,声振云霄。,“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一句侧重用通感、拟人的手法,写音乐的感人至深。低沉的乐声犹如带露的芙蓉花哭泣似的;欢快的乐声好像盛开的兰花的笑颜。,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28、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几句写箜篌声的艺术感染力。,先写近处,“十二门前融冷光”,用夸张的手法写李凭的箜篌声,消融了城门前的冷气,使人们忘却了深秋的寒意。“二十三丝动紫皇”,动人的箜篌声使人间的帝王和天帝也受到了感染,在侧耳倾听。,以下诗歌的感染力由人寰延伸到仙境。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以上六句,诗人用大胆诡谲的想象,显示了乐声对仙境的魅力影响。,“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是说,恢弘的乐声传到天上,感动了正在补天的女娲,她忘记了补天,导致石破天惊,秋雨磅礴。,“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又将视角转到仙山,写教令神妪听到这美妙的乐声,感动非凡;就连行动迟缓的老鱼、瘦蛟也随之翩翩起舞。用这三个意象的动作充分显示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以上都是写乐声的磅礴气势,写动态美。最后两句写乐声的舒缓,写静态美。整天伐桂的吴刚闻之,忘记了疲惫,不觉倚着桂树聆听着;寂寞的玉兔也被迷住了,任凭深夜的露水打湿了身体。衬托出音乐的幽深绵渺的境界。,李贺将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人间仙境的神奇想象,将之转化为可感的物象,充分展示了李凭高超的箜篌演奏技巧。此诗想象丰富,意象奇特,显示了李贺诗歌浪漫主义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