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二讲讲义.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0097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第二讲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汉语史》第二讲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汉语史》第二讲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汉语史》第二讲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汉语史》第二讲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史》第二讲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史》第二讲讲义.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语史第二讲,音韵学概述,一、现代汉语语音系统,1、语音系统语音系统就是某种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音素: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辅音:凡是声带不振动,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b、p、m等,元音:凡是气流振动声带,但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只受某种节制而形成的音。a、o、e等音位:音位就是人类语音从意义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b霸、p怕,汉语拼音方案就是根据音位学原理设计的。它的辅音和元音都表示音位,而不表示音素。,2、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从音位角度来看,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十个元音音位和四个声调音位。从汉语一个音节构成来看,

2、普通话共有二十一个声母,三十八个韵母,四个声调,组成汉语一千二百多个音节,这就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内容。,普通话的声母,声母:指汉语音节中开头的辅音。1、声母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2、声母的发音方法,可从三个方面来观察。(1)根据阻碍的方式不同,声母可以分为五类:塞音:b、p、d、t、g、k擦音:f、h、x、sh、r、s,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边音:l,(2)根据声带是否颤动,声母可以分为两类: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

3、b、p、f等17个。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m、n、l、r4个。,(3)根据发音时气流强弱的不同,可以把声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分为两类:送气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p、t、k、q、ch、c不送气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b、d、g、j、zh、z,普通话的韵母,韵母,指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按其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类。单韵母: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复韵母:由复元音构成的韵母。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构成的韵母。,普通话的声调,声调:指每一个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的变化。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号:表示调值的符号。调类: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

4、起所建立的类。普通话的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记录声调的方法,1、五度标记法就是用五个刻度表示一个音节高低升降的调值。具体方法又有两种:符号表示法和数字表示法。符号表示法:数字表示法:,2、四角标记法就是在音节四个角的某一角加上一个特定的符号。,二、音韵学基础知识,1、三十六字母是怎么一回事(1)汉字的语音结构在唐代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汉字的字音可以分析为声母和韵母(包括声调)两部分。(2)双声他们把声母相同的字归为一类,叫双声字,有多少群双声字就表示有多少个声母,但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一群群双声字的声母呢?(3)字母音韵学家拿一个含有该声母的字代表该声母。古人专门替这种声母的代表字起

5、了个名称,这就是字母。古人的“字母”,就是指声母的代表字。,(4)字母的最早创立者唐代的和尚舍利唐代的和尚首温唐代的和尚神珙唐代少数民族和尚了义唐末五代和尚守温1923年,刘半农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抄录该馆所藏的我国敦煌写本一个残卷,记有“南梁汉比丘守温述”的三十字母表。,守温三十字母,唇音 不芳並明舌音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牙音 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齿音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喉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敦煌所出唐人写本中有守温关于音韵学著作残卷 还有归三十字母例(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守温参照梵藏字母,创制三十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蓝本。

6、(5)守温为什么能创制三十字母一方面,一般的和尚既无官场之逐,又无百姓之辛苦,可以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各种学问。另一方面,佛教经典都是印度传来的,他们使用的梵文是拼音文字。守温既通晓双声叠韵,又对梵文字母有着深刻的理解。,(6)宋人三十六字母到了宋代,汉语声母又有了新的变化,音韵学家们根据当时语音实际情况,增加了“非、敷、奉、微、床、娘”六个字母,并对原有的个别字母加以调换,重新排列,就成了汉语音韵学上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7)宋人三十六字母的价值宋人三十六字母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掌握三十六字母是学好音韵学的一个关键。它代表了宋代的声母系统,它可上溯上古

7、声母系统,下探近代以至现代普通话和方言的声母系统。其次,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给后代的语音分析和研究语音发展规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拼音字母的制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启发,近代的注音字母和现在的汉语拼音字母都与三十六字母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2、古音标注,古音研究成果分为音类和音值两个层次。用汉字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主要功能是区别音类。用国际音标作为记音工具,既能区别音类,也能表示音值。,(1)音类,1)音类音类指分析出的语音单位。汉语里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析出五种成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以外的其余部分,它又可细分为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官guan,g是声

8、母,uan是韵母。韵母uan中,u是韵头,a是韵腹,n是韵尾。汉语的音节不一定全部具备“声、韵头、韵腹、韵尾、调”这五个部分,但韵腹和声调是任何一个汉语音节必具备。,一个单纯的音位可以是一个音类,两个以上音位的组合也可以是一个音类。齐齿呼:以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韵。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韵。撮口呼:以y/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韵。开口呼:没有韵头或主要元音不是i、u、y的韵。开、齐、合、撮四呼是汉语音位组合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开音节韵。即没有任何辅音韵尾的韵。阳声韵:指以鼻音-n-mng 收尾的韵。入声韵: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韵。,舒声韵:简称舒声

9、、舒调,与促声相对,指读音舒缓的音节,即没有韵尾或有元音、鼻音韵尾的字,阴声韵和阳声韵都是舒声韵。舒声韵读音可以延长。促声韵:简称促声、促调,与舒声韵相对,指读音短促的音节,即有塞音韵尾的字,以-pt-k-?收尾的音节都是促声韵。促声韵的音节在主元音之后紧接塞音,读音必然短促,不能延长。,2)用汉字表示音类的方法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类。主要是声母和声调。把具有某种共同成分的汉字算作一个类别,并给这个类别另起一个名称。,(2)音值,1)音值:音值是语音单位的实际读音。在书面上,音值用国际音标来表示。2)国际音标3)调值:声调的音值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幅度大小,叫做调值。五度标调法四角标圈法,三、音

10、韵学及其内容,(一)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的学科,它适用于各个民族的语言。如果以研究内容为出发点,语音学可以进一步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特点)、试验语音学、应用语音学等。,(二)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是汉民族特有的学问,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古汉语音韵学也称为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语史上语音、特别是汉字字音情况及其发展演变系统的学科。由于古代汉语语音保存在文字中,所以音韵学实际是分析、研究汉字声、韵、调的科学。,(三)音韵学的内容我国传统音韵学包括三部分:今音学、等韵学、古音学。,古音学,古音又称

11、上古音,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用韵为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今音学,今音又称中古音,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唐宋的汉语语音系统。,等韵学,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语发音方法和发音原理。等韵学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韵图和门法。韵图是利用图表形式逐一表示一个个反切的读音。对韵书来说,它把韵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简练明晰地表现出来,对于使用韵图的人来说,韵图是汉语音节拼合的练习表,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准确读出反切读音的目的。等韵学的精华表现在韵图上。,韵镜,韵镜:现存最早的两部等韵

12、书之一(另一部为七音略)。作者不详。南宋张麟之韵镜序说该书原名叫指微韵镜。南宋郑樵通志七音略序说:“臣初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张麟之韵镜序作又说:“旧以翼祖讳敬,故为韵鉴。今迁祧tio庙,复从本名。”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郑樵通志七音略不是用发音器官命名七音,而是借用音阶的名称:羽、徵、商、角、宫、半徵、半商。,七音中的唇音还可以细分为重唇和轻唇两类。舌音还可以细分为舌头和舌上两类。齿音还可以细分为齿头和正齿两类。,切韵指掌图,韵镜成书可能在五代。韵镜于宋代流入日本。清末黎庶昌(18371897)又从日本得到一个本子,是永禄七年(1564)翻刻本,黎庶昌刻入古逸丛书,这才重新流行。,门法

13、:门法是按照韵图查找反切读音的规则和方法,主要讲特例按一般方法查不出准确读音的各种情况。类隔:反切下字跟被切字同韵、同等,但反切上字跟被切字不同声母。例如:桩,都江切。桩是知母字,都是端母字。爹,陟邪切。爹是端母字,陟是知母字。,北音学,另外,学者们还提出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为对象,建立一门“近代语音学”(有人主张称“北音学”。中原音韵:周德清著,是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中原音韵指中原音韵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汉语音韵学就是今音学、等韵学、古音学及北音学这四个部门的总称。,四、音韵学的产生,(一)古代的注音方法1、譬p况譬况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明字的读音。公羊传宣

14、公八年何休注:“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意思是说,发“乃”音时,发音部位靠内并且发音深沉;发“而”音时,发音部位靠外并且发音轻浅。释名释天:“風,兖豫冀横口合唇言之,風泛也,其氣博泛而动物也;青徐開唇推氣言之,風放也,氣放散也。”,2、读若、读如读若或读如,一般是用来注明某字本来的读音的。相当于“读音就好比”的意思。说文解字:“璁,读若葱”。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若屈伸之伸,假借字也。”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序:“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古同音假借说:“许氏书所云读若、云读与同,皆古书假借之例,假其音并假其义,音同而义亦随之,

15、非后世譬况为音者可同日而语也。”洪颐煊xun 说文读例则认为“读若”除释字音、通假借外,还有训字义的作用。读若或读如标示读音的方法比“譬况”准确,但也有缺陷:如果“读若”之后的字也不认识,怎么办?或者,虽然认识,但只会读方言的字音,不会读共同语字音,又怎么办?,3、直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音。周易:“拔茅茹r。”郑玄注:“茅音苗。”尔雅郭璞注:“钊音招。”汉书高帝纪:“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应劭注:“为音无为之为。”“为”有平声、去声两读,应劭认为“为贼”的“为”与“无为”的“为”读音一致,平声。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或有的字虽有同音字,但却是生僻字,比被注字更难认,于是又产生了直音加注声调的方法

16、,如“退”注“推去声”。这样虽避免了生僻字,但要改变声调才能读出应读的音。,4、反切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古人叫“反”,或叫“翻”,也叫做“切”,都是现在的“拼音”的意思。它是把用来拼音的两个汉字分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红,胡笼切。红hong胡H+笼lng。东:德红切用“反切”注音,不但每一个字都能标音,而且能标得比较准确,比起以前几种方法是大大前进了一步。,反切是古代使用最广泛的注音方法,产生于东汉末年。反切的缺陷:一是如果学习的人不能准确地读准反切用字的读音,则无法使用这种方法,例如广韵“为”字的反切为“薳yun支切”,“薳”字比“

17、为”字更冷僻难识,完全失却了充当注音字的价值;二是如果不会反切字的共同语读音,则拼读出来的字音也仅仅是该字的方言读音而不是共同语读音。,三是由於古今字音的不同,我们用现代的读音来“切”,有时并不能得出正确的读音。要全面掌握反切法,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公:古红切。鸡:古奚切(广韵);坚奚切(集韵)。下:匣鱼切;胡雅切;胡驾切。,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二)音韵学的产生,在梵语拼音字母、拼音原理的启发下,汉末以来,学者们对汉语语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其中,反切法和四声说,是

18、为古代音韵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两块主要基石。梵文是拼音文字。梵文的字母叫悉昙siddham,形体近似藏文。古人创制字母也收到了藏文的启发。这种悉曇字母分为两种:一种叫体文vyanjanam,即子音字,32个。一种叫摩多mata,即母之义,又作韵,指母音字,14个。摩多又叫转声(即元音的意思)。这两种字母就是辅音和元音,基本上相当于汉语的声母和韵母。,汉末已有反切注音之法。汉末孙炎作尔雅音义,发明反切法。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反切注音法是时人对汉字声、韵研究的产物。,四声:指元代以前汉语的四种声调,即平、上、去、入四声,四声说起于魏晋。声调是汉语语音中固有的特点,

19、但在南北朝之前,声调之实虽为客观存在,却无人为声调分类、命名。诗经等诗歌作品已采用了有规则押韵创作方法,但运用时并非出于自觉。直到南齐周颙、沈约才明确提出平、上、去、入四声。,南史周颙传:“(颙yng)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南史沈约传:“(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襟,穷妙其旨,自谓人神之作。”南史庾肩吾传:“齐永明中,王融、谢朓tio、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四声调名的分类和确立,说明古人对声调已有了深入、科学的研究。,五、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分期,语音与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都在缓慢地变化着。汉语语音古今差别很大。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窥测到一斑,也可以从读古代诗歌时觉察到。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分期,现代学者对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做了分期,目的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规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时语音系统,作为对语音进行研究的共同基础。汉语语音系统沿革的大势,可以粗分为四个时期。1.上古音时期(又称古音时期),3世纪以前(周秦两汉)2.中古音时期(又称韵书时期),3至13世纪(魏晋南北朝隋唐宋)3.近古音时期(又称北音时期),13至19世纪(元明清)4.现代音时期(也称音标时期),五四运动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