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03553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1,人格心理学,1,第二篇 本论,2023/9/1,人格心理学,2,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 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论第三节 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第四节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原理及特点,第三章 古典精神分析,2023/9/1,人格心理学,3,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起源,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精神分析的历史背景,2023/9/1,人格心理学,4,(一)弗洛伊德的历史作用,弗洛伊德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格理论的心理学家.有人把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并列称为改变20世纪的三大伟人。之所以给弗洛伊德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他发现了人的潜意识,并建构了精神分

2、析学说。,2023/9/1,人格心理学,5,(二)弗洛伊德的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 18561939)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1、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洲(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2023/9/1,人格心理学,6,2、17岁那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可是他足足花了近8年的时间,才学完4年的医学和科学研究课程,主要是他有许多医学之外的兴趣和爱好。3、是第一个发现可卡因止痛效能的人。4、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因重整旗鼓问题而开始私人营业。1882年弗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

3、她们才最后完婚。,2023/9/1,人格心理学,7,5、1880年与布雷尔交往,1885年从学于沙可。1896除名于医学会。谈话法 自由联想法 自我分析 梦的解析6、弗洛伊德向心理分析学的发明迈出的第一步不是靠预先设计,而是针对其中一个病人的需要作出的反应。7、从1900年到1910年。在这一段时间内他连续发表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少女杜拉的故事和性学三论三部重要著作,使弗洛伊德的学说逐步地在世界各地的学术界中发生影响。,2023/9/1,人格心理学,8,8、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几位年轻的同事和学生定期碰头,对他当时正在从事的研究进行探讨。他们谦虚地称这个小团体为“星期三心理学研究组”。9、

4、1909到克拉克大学生讲座受到国际承认。10、1938年不愿离开被纳粹占领的维也纳11、1939年12月23日,弗洛伊德死于伦敦。33,2023/9/1,人格心理学,9,(三)弗洛伊德工作三个阶段:,1.开端:95癔病研究沙可。让内。布鲁尔2.扩展:1900年梦的解析,1908心理学星期三讨论会 维精学会,1909霍尔,19103.发展、修改、运用 超越快乐原则,2023/9/1,人格心理学,10,(四)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1900年)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年)性学三论少女杜拉的故事(1905年)精神分析引论(1910)图腾与禁忌(1913)论无意识(1915)超越快乐原则(192

5、0)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1926)文明及其缺陷(1930)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2023/9/1,人格心理学,11,二、精神分析的历史背景,(一)精神分析的社会背景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叶,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整个社会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以致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二)精神分析的思想背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小觉 统觉,2023/9/1,人格心理学,12,(三)精神分析的医学背景,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在古

6、代被认为是妖魔附体,随着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神经病的机体病因观取代了神经病的迷信观,认为精神病学必须从生理的临床的基础出发,并主张精神病理学必须归结为脑子病理学。,2023/9/1,人格心理学,13,一、二部人格说:(人格结构中的潜意识假说)(地形观)(1)二部说的心理结构:(2)无意识的特点:(3)无意识的真实性的理由:二、三部人格学说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第二节 无意识本我为核心人格结构论,2023/9/1,人格心理学,14,二部人格说,意 识 前 意 识(可 以 回 忆 起 来 的 经 验)无 意 识(被 压 抑 的 欲 望),壁垒分明,严密的防守,2023/9/1,人格心理学,1

7、5,(二)无意识的特点:,(1)无矛盾性,这是说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2 无时间性,即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也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先后次序。(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即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5)能量大,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观念的能量大。,2023/9/1,人格心理学,16,(三)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的真实性六点理由,(1)人在催眠状态下,往往能回想起早已经遗忘的儿童期经验。(2)做梦是无意识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3)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错误如失言、笔误、遗忘与丢失等表面上是偶然的,没有

8、任何有意识的动机。,2023/9/1,人格心理学,17,(4)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中的心理现象说明在意识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未知的领域,即无意识领域。(5)精神分析发现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为基础。比如,一个新兵在要上战场时突然手瘫痪了,(6)依据无意识假设而建立起来的精神分析技术对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性,间接说明无意识的真实性。,2023/9/1,人格心理学,18,(,自我(ego),超我(supergo),人格结构,二、三部人格学说:人格结构的三种成分(结构观)(一)人格结构的组成,2023/9/1,人格心理学,19,1、本我,在三部人格说中,本我概念与二部人格说中的无意识概念接近,

9、但不完全等同。本我(id)这个词从德文es而来,意指它(it)。用拉丁文翻译为id,用中文则一般翻译为本我,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人的动物性。,2023/9/1,人格心理学,20,2023/9/1,人格心理学,21,本我满足自己欲望、获得快乐的方式,一种是反射动作,如一个婴儿可以通过打喷嚏来反应鼻中的刺激,或者反射式地移动受限制的肢体来消除自己的紧张和不适感。另一种方式是想象实现。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非理智的,它不能区别现实和对现实事物的想象。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弗洛伊德把利用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称为原始过程。自我,2023/9/1,人格心理学,22,2、自我,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

10、。它派生于本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2023/9/1,人格心理学,23,作为理性化身的自我则是按照“现实原则”办事,即是说自我总是根据现实情况来满足本我的欲求。许可 不许可自我活动过程具有逻辑性、符合现实的特点。弗洛伊德把自我根据现实情况来调整本我无节制的欲求的过程称为继发过程。继发过程是相对于原始过程而言的,一个人出生时就具有了原始过程,而继发过程是后天形成的。,2023/9/1,人格心理学,24,3、超我,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是超我,它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内容:自我理想-儿童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 良心-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的经验,2023/9/1,人格心理学,25,本我(Id

11、)与无意识相一致,是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内容包含了个体的一切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其中 最重要的是性欲望、攻击欲望;作用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活动方式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ego)与理智相一致,-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自我把世界分成主观的、内部的世界和客观的外部的世界。自我的内容自我的活动一部分是意识的,一部分是潜意识 自我的作用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对本我起监督作用;自我活动的方式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小结:,2023/9/1,人格心理学,26,超我-与良心道德相一致,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

12、后形成而且是最文明的部分。是一定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内化的结果。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自我理想和良心 作用社会规范的执行者 对自我进行监督和调控 活动方式按照“道德原则”行事 突出特点为至善至美而奋斗,不顾及现实,任何与自我理想和良心相背离、相冲突的经验都不能被超我所容忍。,2023/9/1,人格心理学,27,弗洛伊德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2023/9/1,人格心理学,28,超 我 自 我,外在力量的内化惩罚:责任心、道德感奖励:社会理想,采取行动 满足需要,本能能量 制造

13、需要 愿望式满足,最高法官,奴 隶,最高司令,本 我,(二)人格结构的动态平衡,2023/9/1,人格心理学,29,三、冲突、焦虑、自我防御机制,(一)冲突,2023/9/1,人格心理学,30,(二)焦虑,现实焦虑,它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神经质焦虑,它是担忧被本我战胜的恐惧;道德焦虑,它是违反超我中内化的价值观时体验到的恐惧。,2023/9/1,人格心理学,31,1、定义:防御机制首先由弗洛伊德提出,后由安娜弗洛伊德详细描写。在心理学词典里自我防御机制是这样定义: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的压力的手段,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挫折感时,

14、焦虑挫折感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痛苦。,能量遵循守恒的原则,焦虑问题(1926)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三)防御机制,Anna Freud,2023/9/1,人格心理学,32,2、自我防御机制两个共同点:,(1)它们是无意识的,即是说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采用它们。(2 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相脱离的特性。,2023/9/1,人格心理学,33,3、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1)压抑:是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只有压抑发生,其它的精神防御机制才能发生。弗洛伊德把压抑称为是“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是因为

15、他认为压抑是一种最重要的防御机制。,2023/9/1,人格心理学,34,(2)自居:(3)合理化文饰:(4)反向:(5)投射:,自我试图把环境中的对象和事件与本我的主观愿望相配对。,即用看来合理的思想去解释令人不安的事实。常见有“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两种形式。,是用与他所希望相反的行为来表达其思想的机制。,是一种对某事的压抑并把它们转嫁给他人的机制,我见,2023/9/1,人格心理学,35,(6)升华:(7)理智化:(8)补偿:(9)幻想:,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允许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抹去意识中的情感内容,用严格的理智检查意识,并加以强调。,心理学有所谓“拿破仑情结”或

16、“矮人综合症”,就是指一个像拿破仑那样身材矮小的人,因自卑感通过自我补偿机制发展成为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实际处理这些问题,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心理上的困难,以达到内心的满足。,2023/9/1,人格心理学,36,小结: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2023/9/1,人格心理学,37,学习与思考,1.防御的心理作用是什么?2.了解防御对了解自我、了解人性有什么作用?3.哪些因素会使人频繁使用防御?4.知识使人倾向使

17、用防御还是不使用防御?5.频繁使用防御会怎样影响人与人的关系?,2023/9/1,人格心理学,38,第三节 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一、性、里比多、动欲区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2023/9/1,人格心理学,39,一、性、利比多和动欲区,1、性本能冲动对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科学文化都极端重要。2、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利比多,主要指性本能的能量3、动欲区,2023/9/1,人格心理学,40,一、性、里比多、动欲区,(一)性本能生存本能要求迅速满足,其满足过程相对简单,满足方式也很直接,其变化范围很小。而性本能的满足过程和方式就复杂得多

18、,其变化也很大。,2023/9/1,人格心理学,41,(二)里比多,他主张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生殖活动是狭义的性,而广义的性不仅包括直接的生殖活动,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弗洛伊德称为里比多。,2023/9/1,人格心理学,42,(三)动欲区,弗洛伊德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其不同的主要动欲区。根据动欲区在身体上的不同定位,人的性心理发展也即人格发展有五个不同的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2023/9/1,人格心理学,43,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2023/9/1,人格心理学,44,1 口腔期:(0-1岁)性冲动发泄的区域是口腔08个月,性快感来源于吸吮和吞咽活动。

19、812个月,性快感来源于咬、咀嚼和吞咽活动。,2023/9/1,人格心理学,45,口腔期可以分为两个亚期:,前口腔期从出生到8个月,这段时间内,婴儿的性快感主要来自于吸吮和吞咽活动,唇和舌成了主要的动欲带。目标后口腔期大约是出生后第8个月到1周岁。随着牙的长生,里比多倾注的动欲区集中在牙、牙龋和咽部。性快感主要来自于吞咽、咀嚼和吞食活动。,2023/9/1,人格心理学,46,2肛门期(anal stage),这一阶段大约从出生后第二年起到3岁末。在肛门朔,幼儿的主要动欲区,从口腔转移到肛门。肛门的排泄活动成为里比多发泄的主要途径,而肛门期的经验对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3/9/1,

20、人格心理学,47,肛门期的两个亚期,前肛门期里比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肛门排泄粪便解除内包压力以获得快感体验。后肛门期(又称保持期),里比多快感主要来自于保持粪便而不是排泄粪便。,2023/9/1,人格心理学,48,3性蕾期(Phallic stage),这个阶段发生在生命的第三年至第五年左右,性敏感区在生殖器区域。它是弗洛伊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最复杂和争议最大的阶段。男孩出现欧底帕斯情结:恋母妒父女孩出现爱莉克拉情结:恋父妒母,2023/9/1,人格心理学,49,4.潜伏期(latencypehod),潜伏阶段(5岁至青春期前)。在此阶段几乎没有明显的性发展表现,此阶段时间很长,几乎是前三个阶段总和

21、的两倍。,2023/9/1,人格心理学,50,5.生殖期(genital stage),洛伊德把前几个性心理发展阶段统称为 前生殖期(pre-genital)。进入青春时期后,他们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喜欢参加由两性组成的集体活动。这时儿童的心理发生了根本的转折,从 自恋转变为异性恋。,2023/9/1,人格心理学,51,每一人格感区都与一个特殊的冲突相联系,必须解决这一冲突,儿童才能迸入下一阶段。如果当前的需要没有得到适当的满足,儿童就会产生挫折感,因而仍突出地存在于人格结构中。,2023/9/1,人格心理学,52,前期吸吮吞咽 后期吞咽咀嚼吞食 前期排泄快感后期保持快感恋母 恋父 性别认同学

22、习、活动青春期开始,异性恋。,现实原则、自我形成,发展控制能力,开始形成超我,男女互不来往超我继续发展,人格趋向完善,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二、性心理发展五个阶段,2023/9/1,人格心理学,53,心理发展阶段,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2023/9/1,人格心理学,54,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一)停滞、倒退从低级阶段进入到较高级的阶段,其首要条件是顺利解决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或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fixation)。,2023/9/1,人格心理学

23、,55,(二)人格特征1.口腔型特征(oralcharacter),口腔期发生过停滞的人,会有口腔型特征:只对自己感兴趣,而对他人的看法则完全从 他能给(喂)我什么着眼,总要求别人给他什么东西(不论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不论采取乞求或是攻击性的方式索取,总离不开口腔期 吸吮的本质。,2023/9/1,人格心理学,56,2.肛门型特征(anal character),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过程,使他们的功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接受在厕所中大小便的训练。,2023/9/1,人格心理学,57,肛门性格分为两类:,一类是肛门保护型,此类型的人一般表现为整洁、小气、做事有

24、条理;另一类是肛门驱逐型,此类型的人一般表现为不整洁、大方、做事缺乏条理。,2023/9/1,人格心理学,58,3.性器型特征(Phallic character),性器型特征是性蕾期没有解决好欧底帕斯情结或爱莉克拉情结所导致的。具有性器型特征的人,行为轻率、果断和自信,这些行为特征主要是对“阉割”焦虑的反抗。,2023/9/1,人格心理学,59,3.性器型特征(Phdliccharacter),弗洛伊德认为,在男女的性器阶段如果出现固着,就会出现不同的人格特征,形成性器型性格。,2023/9/1,人格心理学,60,4、潜伏期,在潜伏期中新的兴趣取代了婴孩式的性冲动,社会化开始了,孩童將注意力

25、转到广大的世界。,2023/9/1,人格心理学,61,5.生殖型特征(genital character),弗洛伊德认为极少有人真正达到了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生殖阶段,因为人们很难顺利地、彻底地解决早期发展阶段所存在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而不至于产生停滞和倒退。,2023/9/1,人格心理学,62,常见障碍口腔型:依赖被动,自私肛门型:便秘型、排泄型性器型:阉割恐惧,勇敢 冒险 轻率 自信生殖型:理想人格,在性、心理及社会方 面达到完美境界,2023/9/1,人格心理学,63,第四节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一、自由联想法谈话疗法,心理决定论二、梦的分析感觉刺激、所思所想、本我冲动;压缩、替换三、日

26、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口误、笔误、遗忘、遗失、误置与误取、误听与误读、多种错误的混合。四、幽默人们喜欢的幽默类型多半是攻击型与性幽默:被压抑的无意识表现,2023/9/1,人格心理学,64,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第一,在研究中,弗洛伊德着重了解有关心理的非常态现象和特殊现象。第二,弗洛伊德着重从整体出发研究人格,而不重视对人格的个别方面和特殊机能的考察。第三,弗洛伊德的方法既是一种研究方法,又是一种精神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第四,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2023/9/1,人格心理学,65,第五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原理及特点 1、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

27、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2023/9/1,人格心理学,66,2、治疗目标 改进来访者对于现实的心理适应方式,最终目标在于促进来访者自身人格的成熟与完善。3、治疗对象:歇斯底里、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严重的抑郁症、边缘性人格障碍 罗伯特.厄萨诺在精神分析治疗指南中概括出适合做精神分析的来访者的个人特质:患有神经症障碍 有心理学头脑 能够体察自己的情感 能够应用理解而使症状缓解 有环境支持 良好的医患配对,2023/9/1,人格心理学,67,4、治疗的基本规则 真实规则、禁欲规则 5、治疗的方法 自由联想

28、、阻抗分析、梦的解析、移情与反移情、解释 6、治疗时间 时间叫持久,一般是618个月,至少每周一次,费用高昂。,2023/9/1,人格心理学,68,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不仅影响了心理学,而且影响了哲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和宗教等社会科学。我们可以在西方的许多性格理论中看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弗洛伊德和冯特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史上两位重要的人物。,第六节 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2023/9/1,人格心理学,69,一、积极意义与贡献:,第一,弗洛伊德在人格及其变态这个前人所忽视的领域中,建立起现代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第二,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

29、进作用。第三,弗洛伊德体系在人格心理的研究方法上有重要的贡献。,2023/9/1,人格心理学,70,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体系的局限性:,第一,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弗洛伊德体系过分强调无意识过程,而贬低意识过程。第二,弗洛伊德把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当成是人的行为与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弗洛伊德的概念、理论与假设往往是不精确的和缺乏操作性的,因而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来加以验证。第四,弗洛伊德理论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心理现象的材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特别是健康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与研究。,2023/9/1,人格心理学,71,思考,1、比照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自我防御机制,看看自己平时是否不自觉地运用了一些方法?2、你如何评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2023/9/1,人格心理学,72,后续思考:,弗氏理论的影响是广阔而深远的,但为什么其理论虽不能称为科学理论却具有超凡的价值?,2023/9/1,人格心理学,73,更多地了解弗洛依德,访问以下网站,尝试完成以下任务:第一、了解弗洛依德的生平;第二、了解弗洛依德与精神分析运动其它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链接:UR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