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之命名.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0784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绸之路之命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丝绸之路之命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丝绸之路之命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丝绸之路之命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丝绸之路之命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之命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之命名.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丝绸之路之命名及开辟,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 von,18331905年)(图6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1868年9月到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直至1872年5月,将近4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4个省区)。回国之后,从1877年开始,他先后写出并发表了五卷并带有附图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这套巨著是他4年考察的丰富实际资料研究的结晶,对当时及以后的地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一、丝绸之路命名,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n)的称呼,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

2、,联结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这个名称很快得到东西方众多学者的赞同。,1910年德国人赫尔曼(Albert Herrmann)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对此观点进行了完善,“我们应该把这个名称的涵义延伸到通往遥远西方的叙利亚的道路上。现在,古代丝绸之路,即从长安到叙利亚。其实,丝绸之路的概念是有局限性的,讲东西交通和中西交通,即包括交通线,又包括所有的各种交流,例如:文化、艺术、科技、宗教等各个方面。所以,我们一般将丝绸之路定义为: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

3、文化交流之路。(,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括起来有4条:一是汉唐两京长安和洛阳经河西走廊至西域路,这是丝绸之路的主道,包括原、会北道和青海道,它因通过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中亚的若干沙漠地区而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沙漠路线.二是中国北部的草原丝绸之路。三是中国四川、云南和西藏的西南丝绸之路。四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路线,沙漠路线,自长安或洛阳至西域的丝绸之路沙漠路线可分为两大段自西安至敦煌、玉门关、阳关为东段,包括陇右、河西和青海段自敦煌、玉门关、阳关人新疆为西段,可称之为西域段。,丝绸之路沙漠道在新疆境内有三条主要干线。由阿尔金山、昆仑山北麓西行,在今塔什库尔干县翻越帕米尔高原

4、称“南道”,可通达印度,亦可经阿富汗西南行,通达伊朗、伊拉克、地中海周围及阿拉伯半岛。沿天山南麓西行,由今阿克苏、喀什地区翻越天山、帕米尔称“中道”,进入独联体中亚各国,可与南道汇合。经天山北麓,进入伊犁河流域谓之北道,继续西行,可到里海周围,进入欧洲。至于丝路草原道,自蒙古高原进入阿尔泰、准噶尔盆地,西向哈萨克丘陵、图尔盖高原,可达欧洲平原。在这些主要交通干线之间,还有许多支线彼此联络沟通,实质上,从19 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的探险队、考察队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陆续到中亚、我国西部、蒙古高原进行探险考察活动。西从里海起,至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北从西伯利亚南部起,南达伊朗和阿富汗北部 的大

5、中亚(大英百科全书,伦敦,1980 版),本质上是一个历史文化区域。这里是人类最古老的居住地之一,自古以来也是政治、军事和民族、宗教、文化冲突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更是欧亚大陆文明荟萃的地方。这一地区正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西方国家的这些考察探险活动在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达到了高潮,对推动丝绸之路的研究起到极大的影响。,19 世纪中叶后的探险考察与当时国际上的地理学、东方学、中国学(汉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自古希腊以来,地理学一直是欧洲传统的学科。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进一步刺激了欧洲人在世界范围内的地理探险考察,特别是德国地理学界的著名地理学家洪堡、李特尔和李希霍芬等对地理学的研究考察成绩

6、卓著。,其实,自13 世纪末马可波罗游记在全欧洲风行后,中国和东方的神话立刻激起了欧洲人的美丽狂想;寻找 约翰长老国 的传教士大量关于中国的著述,更在欧洲引发了中国热。从公元前流传的赛里斯国、秦尼、摩珂秦尼,到富饶的 桃花石、约翰长老国、契丹国,西方对于中国和通往东方道路的向往从未减退过,19 世纪以来丝绸之路的探险,实际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三、丝绸之路的开辟,李希霍芬为何将时间定格在公元前114年呢?即是西汉使者张骞两次通西域之后,当时,张骞说他访问中亚诸国时“其他皆无漆丝”,而张骞为何通西域呢?张骞是西汉著名外交使馆,是中国第一个中亚地理探险家。汉中成固人。在今陕西成固县西4公里黎河村西有

7、一个汉墓,相传即张骞墓。张骞早年事迹,史无明载,他应招时的身份是“郎”,也就是宫廷侍卫,出使西域不久之后,荣升为“太中大夫”,后来封为“博望侯”。他的宦官生涯不太顺利,随李广出征匈奴时兵败,犯下死罪,将功折罪,赎为庶人。不久,汉武帝让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再获成功,官封“大行”,列入九卿。张骞无缘享受高官厚禄,从西域回来仅一年多便与世长辞,司马迁对其誉为“张骞凿空”。,张骞通西域前,天山南路诸国也已被匈奴所征服,并设“僮仆都尉”(轮台),常驻焉耆,往来诸国征收粮食、羊马。南路诸国实际已成匈奴侵略势力的一个重要补给线;三十多万各族人民遭受着匈奴贵族的压迫和剥削。,葱岭以西,当时有大宛(乌兹别克斯坦境

8、内)、乌孙、大月氏、康居(哈萨克斯坦)、大夏诸国。由于距匈奴较远,尚未直接沦为匈奴的属国。但在张骞出使之前,东方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对它们都还没有什么影响。故匈奴成了唯一有影响的强大力量,它们或多或少也间接地受制于匈奴。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汉武帝就派张骞联合乌孙、大月氏一起打匈奴,原来乌孙和大月氏都在甘肃河西走廊,但是,被匈奴驱逐后迁到了中亚地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一个政治目的。,汉武帝建元3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与甘父率领百余人从

9、长安出发,取道陇西,第一次出使取道天山南麓,也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中道,即楼兰、途径今天库车、阿克苏、温宿等地。在别跌里山口越天山到纳伦河,然后南行费尔干那盆地的大宛国。,这一次,由于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在北方草原匈奴人控制下,张骞被匈奴人扣留。匈奴王给他提供了优厚的生活条件,许配胡女予他为妻。在匈奴过了10余年后,在此期间,他学会了匈奴的语言,终于有机会从匈奴逃脱,西行十日来到大宛国。可能,匈奴控制西域的中心,僮仆都尉,即今天的轮台县。当大宛王得知张骞要出使大月氏,并派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骞取道康居到大月氏。康居是锡尔河北岸的一个斯基泰部落。,当时,大月氏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从伊犁河迁入了中亚,

10、已经在大夏定居下来,不愿再于匈奴厮杀,张骞在大夏住了一年多,未能说服大月氏与汉共攻匈奴。回来的时候,为了避开匈奴,张骞选择了昆仑山 北路的丝绸之路南道,打算从瓦罕走廊、塔什库尔干、于阗、扜弥(克里雅),不幸在青海羌人地区又落入匈奴之手,一年之后,匈奴单于去世,张骞趁匈奴大乱,携妻子和仆堂邑父回到长安。尽管,张骞没能说服大月氏和汉朝共同攻打匈奴,但他的中亚之行有许多意外收获。,张骞第一次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不仅亲自访问了位处新疆的各小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里海、咸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

11、朗)、条支(又称大食,今伊拉克一带)、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国的许多情况。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保存下来。这是我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翔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这次回来,张骞被封为“太中大夫”,4年后,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征匈奴,张骞以校尉的官职从军,因他“知水草,军得以不乏”,又被封为“博望侯,张骞虽未说服大月氏,又向汉武帝献计派使团和伊犁河流域的乌孙联盟。公元前116年,

12、张骞率领一个由三百人组成的使团出访伊犁河流域的乌孙。这次是“断匈奴右臂”著名战争。而这次,张骞走了丝绸之路北道,即从长安出发,经敦煌和楼兰,向北到吐鲁番盆地,然后眼天山北路西行,经伊犁河谷,昭苏草原,最后抵达乌孙首都赤古城。,张骞受到乌孙国王的热情招待,但是,乌孙依然不敢和汉朝联盟,只派使者随张骞回长安答谢汉武帝。张骞本人第二次出使,最远只到乌孙,但是张骞的副使分别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条支、奄蔡、身毒、于阗、弥等西方国家。张骞第一次出访西域时了解到中亚诸国“其他无漆、丝”.,Luolan,“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

13、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北去都护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墨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ji)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率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tu)它。能作兵,与婼(ru)羌同,楼兰,这是一个被记载在史书里的名字,一个在传说中被提及的名字。它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根据史记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

14、,楼兰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楼兰受月氏的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管辖。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在西汉时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有居民14000多居民,士兵将近3000人。这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在汉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第一个闯进楼兰历史中的汉人,恐怕就是张骞。,在先王遗孀一位来自匈奴的女人的挑拨下,新楼兰王安归与汉朝渐行渐远,转而亲附匈奴。由于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朝的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各国,每次都要经过楼兰境内一个名叫白龙堆的沙漠。这个沙漠的气候非常恶劣,经常刮起狂风阵阵,将流沙裹挟到空中,形状如龙如蛇,行人常常会因为迷

15、了方向而走失。于是,汉朝廷不断命令楼兰王国给这些使者提供向导和饮用水。这些汉朝使者屡次虐待向导,并且向楼兰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楼兰人愤怒之下杀掉了这些汉使。汉和楼兰之间的关系因此陷入恶化。当时的消息是很不灵通的。楼兰悄悄杀掉几个汉使,远在中原的西汉王朝并不知道。然而,安归的弟弟尉屠耆一直亲附汉朝,在国内政策变为仇汉亲匈的情况下,逃到了汉朝,将国内的形势如实上奏。,西汉大将军霍光得知后,并不发动大军,只在向汉武帝做了汇报后派傅介子去刺杀楼兰王。傅介子同100多名将士携带着金帛,扬言奉皇帝谕旨,要给西域各国国王赏赐。他们很快到了楼兰国,安归却不愿意接见傅介子。傅介子并不着急,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离

16、开楼兰国都,到了楼兰的西部边界,然后让负责接待的官吏捎话给楼兰王:“我们汉朝使臣拿着黄金、绸缎赏赐西域诸国,楼兰王不来接受,那么我就去西面的国家了,你可不要后悔!”说着,把带着的金帛拿出来给那些人看。安归很快就得到了报告,对所谓的赏赐起了贪念,立即主动跑去面见傅介子。,傅介子在帐外设宴款待,同安归坐在一起饮酒,并把所带的黄金、绸缎摆出给他看。安归目眩神迷,畅怀痛饮,不一会便喝醉了。傅介子对安归说:“天子此次派我来,有几句话让我转达给陛下。请您跟我入帐内详谈,这些话只能让您一个人听到。”醉醺醺的安归糊里糊涂地就跟着傅介子走入帐内。这时,有两名藏在帐中的壮士持刀从安归身后刺入。刀尖穿胸而出,一代楼

17、兰王未吭一声便倒地而死。跟着安归来的官吏都吓得四散奔逃,场面一片混乱。,傅介子拦住楼兰官吏,对他们说:“楼兰国杀大汉使臣,背叛汉朝,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天子派我来诛杀楼兰王。现在应该立安归的弟弟尉屠耆当国王。尉屠耆跟着汉军大队人马就要来了,你们谁敢妄动?谁要图谋不轨,大汉军队就立即灭掉楼兰,到时候玉石俱焚,别怪我没告诉你们!”傅介子以区区百人,竟敢在楼兰国谈笑间取国王首级,干净利落得如拾草芥,过人的胆略和高超的智谋已经让楼兰畏服,又听说大汉军队就要到了,楼兰臣民生怕惹来杀身之祸,立即请回尉屠耆,立为国王。西汉朝廷命楼兰改名为鄯善,重重赏赐了尉屠耆,并应尉屠耆的请求,派遣汉军到楼兰,震慑匈奴。,

18、心插柳柳成荫楼兰惊现 新疆的沙漠地带,是史书中记载的众多西域国家曾经定居的地方。千百年后,茫茫沙漠仍在,传说中的国度已荡然无存。在中国人尚未对这片沙漠发生兴趣的时候。西方人的考古热情却空前高涨起来。在经历了一个个考察队伍打着考古旗号行强盗之实的掠夺之后,20世纪初的某一个阳春三月,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又出现了一只步履蹒跚的探险队伍。为了考察罗布泊的游移问题,一路上,这只来自瑞典的科学考察队伍马不停蹄地寻找着那片神奇的罗布泊荒原。一天,天色渐晚,探险队伍决定停下宿营,明天再进发。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身边丢失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东西用来挖水的铁铲。在茫茫的沙海之中,这是一个性命攸关的宝贝,没有铁铲就

19、意味着没有水,就意味着面临生存危机。铁铲一定是丢在了前一夜的宿营地,领队斯文赫定立即让熟悉地形的向导去寻找,赫定首先调查了奥尔德克发现木雕残片的那个废墟,发掘了其中的佛塔以及周围三个殿堂,发现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木雕建筑构件、木雕塔刹、刻有带翼兽的木雕板、莲花纹木雕板、金刚像木浮雕、小陶碗、五铢钱以及一封佉(q)卢文书信。这所寺院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大寺院群中的一所。赫定在这个佛寺遗址附近接连发现三座寺院遗迹,发掘出更多的文物。,1901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在古城内13个地点大肆发掘,获取了大批汉魏古钱、一枚罗马钱币、一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

20、。其中一件带有木雕小佛像的佛殿建筑饰件,十分精美,迄今仍是中国境内发现得最早的佛像艺术品。最重要的文物当属那些魏晋木简残纸。魏晋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而赫定在遗迹里一次发掘所获就达150余件。英国的斯坦因和日本的橘瑞超又在赫定发掘的同一地点挖出数百件文书,包括现藏日本的“李柏文书”。20世纪70年代,新疆考古研究所考察队在这里再次发现魏晋木简残纸,这已是外国探险队的劫后之余。,那么,这座埋藏着如此之多的文物的古城究竟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来历呢?赫定不知道。对这片土地,对中国的历史,他了解的太少了,他是个地理学家,不是历史学家。1902年,赫定回到瑞典,将考察资料和在罗

21、布泊发现的一些木简、残纸交给专家辨认。德国语言学家们经过仔细的研究和确认,得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结论这片被流沙掩埋了长达十几个世纪之久的方圆10多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荒漠,就是中国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后来又莫名消失了的丝绸之路重镇楼兰!,沉睡千年的楼兰姑娘,1980年春天,新疆考古队同丝绸之路拍摄组一起来到罗布泊,探索古国楼兰。十分偶然的,在一个寸草不生的土埠顶上,他们看到了一些干枯的树枝和芦苇杆。考古队估计这里可能有古人活动的遗迹,于是将上层的浮土小心地清除。果然,他们发现下边显现出一座古代楼兰人的墓葬!考古队员们又惊又喜,并马上着手挖掘,他们用了一天的时间,先将古墓周围的积土

22、清楚掉,接着小心翼翼地将填压在死者身上的树枝和芦苇杆取了下来。当将墓穴清理的差不多后,眼前的发现将所有人都惊呆了!中那是一具完整的古代楼兰女性的尸体,一具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干尸!,墓穴之中发现尸体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但是这位楼兰姑娘脸面清秀,鼻梁尖高,眼大窝深,甚至连长长的睫毛都清晰可见,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毛发、皮肤、指甲都保存完好,发长一尺有余,肌肤尚富有弹性。这具女尸的头上戴着尖顶毡帽,帽插数支翎,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仿佛刚刚睡去。她那健壮的骨骼、古铜色的皮肤让人相信她随时会站起来奔跑,甚至她的头发和皮鞋里

23、的虱子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在场的人都亲眼目睹了古楼兰人的风采,发现者更是激动不已,斯坦因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说”的最先提出者。20世纪初,他从楼兰考察回国之后,就发表了冰山退缩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土地被沙漠化,而楼兰就是这么被废弃掉的。楼兰所在之地本身就气候恶劣,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有100多天,夏季高温可达50多度,冬季寒冷可至零下30多度,楼兰古城周围是广阔的雅丹地貌。雅丹是一种长期强烈风蚀和水蚀形成的像海中礁石一样的土堆群,地表沟壑纵横,起伏不平,连汽车都很难行驶。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楼兰、焉耆

24、、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说”则认为:是丝绸之路使得楼兰日益兴盛,同时也是它使楼兰日渐衰落。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人类活动破坏自然说”则认为,楼兰人在创造高度发达的文明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制造着沙漠。由于楼兰人违背了自然规律,盲目滥砍乱伐,从而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王国的

25、必然消亡。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这些同样是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都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楼兰亦是如此。,但也有人认为,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传说在沙漠中有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哪里能活命,就往拿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国就这样消逝了,这种“瘟疫说”是有道理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楼兰古城是突然间被废弃的古城里。没有战争的痕迹,也不像是举止的人类渐渐迁移之后留下的遗迹。无论是珍贵的文献,还是各种财物,在楼兰古城的废墟中都曾被大量发掘。这不同于在墓葬中发现的陪葬品。如果是因干旱等原因,楼兰人怎么会如此仓猝地离开家园,抛弃下如此之多的财物?也许,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让人不顾一切地逃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