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发展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08244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的发展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个体的发展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个体的发展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个体的发展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个体的发展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体的发展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的发展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 个体的发展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概念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第三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特性第四节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2,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概念,内容提要:一、个体发展的含义二、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3,一、个体发展的含义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生物学:个体的发展,指自出生到死亡的一生期间,在个体遗传的限度内,身心状况因年龄与学得经验的增加所产生的顺序性改变的历程。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发展包括个体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的变化;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年龄、学习经验等;个体身心发展是顺序性的,顺序只是由幼稚到成

2、熟的单向性,而无可逆性.,4,二、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一)“最近发展区”理论(二)“一般发展”理论(三)“发生认识论”(四)“心理社会阶段论”,5,(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两种心理机能(2)心理发展的过程(3)心理发展的本质(4)最近发展区(5)对教学的影响,6,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生物进化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心理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7,(2)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8,(3)心理发展的本质,群体

3、的心理受文化历史的制约个体的心理是以语言为中介,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9,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言语的发展在内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借助语言符号,儿童心理活动的内化得以实现。,10,维果斯基认为,至少应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发展的潜在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4)最近发展区,11,12,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

4、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并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同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13,(5)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他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他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他的思想启发了建构主义者进行着大量的学习和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14,另外,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影响着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1学习者是积极自主的“学徒式学习者”

5、。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有能动性的。他通过参与指向一定目标的、共同协作的活动来进行学习。2学生的学习受背景影响。教学是一个依赖于先前知识和过去经验的累积过程。学生的学习要受他们在特定情境下所激活的经验的影响。,15,(二)“一般发展”理论“一般发展”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来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 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 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不仅发展学生的智 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 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可见赞科夫所要 研究的一般发展是指儿童心理的一般发展,即指其整个个性的发展。,16,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教学这个外因与学生自我运动的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调动学生学

6、习的内因是关键,是重点。要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必须从培养他们的精神需要入手。五大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17,(三)“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根据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其他学科有关认识论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理论。两个基本特点: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是传统的认识论,而是要对各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因此,发生认识论是跨学科的理论。,18,发

7、生认识论的结论:人的认识起源于活动及活动内化成为可逆的运算活动(内心活动)。在活动和具体运算之间有一个表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过渡阶段,其中符号化活动起了重要作用,它使儿童种种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并且学会了语言。儿童在没有掌握语言以前,通过同化和顺应以及同化过程的逐步复杂化,掌握了类和关系。思维并非起源于语言,但智力越发展,语言的重要性也越大。儿童最初概念是前概念和前关系,以后发展到能稳定地区别个体和类。,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0,(1)对认知发展的认识,认知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认知心理发展涉及四个重要概念:即图式、同化、顺应、平衡。,21,图式个体为应付某一特

8、定情境 而产生的认知结构。,22,同化根据自己已有的图式来理 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23,顺应有时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就叫做顺应。,24,25,26,(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37岁)具体运算阶段(811岁)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27,主要特点(1)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探索。(2)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3)不能用语言和符号描述事物,但能够 模仿人或动物的动作。,感知运动阶段(0-2岁),28,前运算阶段(37岁),主要特点(1)开始用语

9、言和符号描述事物。(2)知觉集中倾向,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4)自我中心主义,29,具体运算阶段(811岁),主要特点(1)能对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推理和集合运算。(2)思维具有可逆性。(已具备守恒概念)(3)思维具有去集中化的特征。(4)具备分类的能力。,30,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主要特点 能够解决逻辑形式上的抽象问题;思维发展水平与成人接近;,31,(3)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为认知发展提供可能性)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和逻辑经验)社会经验(认知发展的重要,而非 决定性因素)平衡(认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2,课后思考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对教学的启示。,3

10、3,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启示,a.提供活动b.创设最佳的难度 c.了解儿童如何思考 d.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e.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34,(四)“心理社会阶段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35,(1)个体心理发展的本质(2)心理发展经历连续的 八个发展阶段(3)理论的主要特点,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36,发展是一个生物人在 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的适应。,(1)个体心理发展的本质,37,(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理论,38,39,(3)

11、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的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40,41,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内容提要:一、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二、环境三、教育,42,一、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一)先天因素的含义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和其他胎内环境因素。,43,遗传决定论:,44,(二)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遗传素质是

12、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45,二、环境(一)环境的含义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较大的是社会环境。,46,代表人物及观点英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于经验”美华生 行为主义创始人:否认遗传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47,“请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之特定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

13、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一个乞丐或窃贼。”华生,48,(二)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49,思考:学校教育通过哪些方面会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呢?,50,三、教育(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

14、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1,(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它能对各种文化和因素加以选择和控制,截取其中符合社会要求和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排除那些不符合需要的文化因素;这种影响是教师引导的,是有目的的、有意识进行的;这种影响是有组织的、系统化的,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易于被他们吸收和内化。,52,第三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特性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六、

15、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53,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头尾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跑 跳 攀登,54,近远律:即身体的发展从中部开始,从中央到四周,头和躯干发展在先,然后是四肢的发展,最后是手指和脚趾的发展。,55,大小律:即即大肌肉的活动发展先于小肌肉的活动发展。,56,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连续发展模型(growth model)发展由外部环境所决定,发展的变化是感知、运动、认知技能与操作上的平稳的、连续性的量的增加。,57,阶段发展模型(stage model)发展主要是由内部成熟或遗传所决定的,发展不仅是连续性的、而且会跳跃式地产生新的行为模式,在前后不同的发展阶段

16、,发展具有质的差异。,58,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59,资料: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岁)阅读敏感期(岁)文化敏感期(6-9岁),60,例:010岁儿童发展的关键期,61,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指不同个体各种心理机能出现的年龄、发展的速度、达到的水平,以及各种心理成分在某一个体身上的结合模式都会有所不同。,发

17、展优势发展速度发展高度,62,第四节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认知-智能因素的特点(一)感知与观察的特点感受性提高;观察的自觉性和持久性显著发展;观察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提高。,63,(二)记忆力的发展逐步进入记忆的最佳期;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显著发展;意义识记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对有情绪体验的事物的记忆水平提高。,64,(三)注意力的发展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稳定性增强并达到成熟水平;转移能力增强并达到成熟水平:初中阶段达到高峰;分配能力逐步发展但未达到成熟水平。,65,(四)想象力的发展有意想象迅速发展;想象的现实性增强;想象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66,(五)思维的发展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明显提高;辨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67,二、人格-情志因素的特征(一)情感、情绪的特点情绪情感更加丰富;情感倾向趋于定型;情绪强烈,易动激情;情绪仍不稳定,两极性明显;表情曲折,开始文饰。,68,(二)意志发展的特点行动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减少;近景性动机占主导地位;决心大于行动,计划较难维持;挫折承受力和调节力不强。,69,(三)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关注自己的体态、容貌和内心世界;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自尊心得到高度发展;中学生自我意识具有一定的闭锁性;自我控制力明显提高;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意识中有两个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