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刺络放血治疗.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08469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刺络放血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刺络放血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医刺络放血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医刺络放血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医刺络放血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刺络放血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刺络放血治疗.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进展,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痛如火燎,名为“蛇串疮”、“缠腰火丹”或“蜘蛛疮”,患者可合并面部神经麻痹、神经痛等后遗症。刺络放血法作为中医独特的疗法,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就将近5年来关于 刺络放血法治疗带状 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1、剌络放血单独应用,巫华俊等用梅花针叩刺加闪火法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结果治愈率明显高于干拢素药物治疗组;张丹阳等用三棱针点刺两侧拇指及两侧足大指爪甲根部内、外侧距指(趾)甲角23 mm处,以自然出血为度,510 min擦去血迹,治愈率100,两者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1

2、0次,平均3.6次,一般针刺1次后即可止痛,针刺2次后,皮损部位的水疤逐渐干涸。,蛇 眼 穴,蛇眼穴,拇指末节微曲,形似蛇头,多数患者指甲角两侧皮肤红肿饱满发亮,貌如眼睛,其一为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取肺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之功,同时可泄肺热,足大趾两侧的隐白、大敦穴分属于脾经、肝经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泄脾经、肝经之热。中医认为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过食辛辣厚味,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时毒,以致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经络而发为疱疹,金孟梓等用七星针沿疱疹皮损带来回叩刺,以水疱破裂,局部出血为度,然后闪火法拔罐1015 min,结果总有效率100,痊愈率956。,“凡十二经者,皮之

3、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用七星针叩刺皮部放血,并加以火罐疗法,可以疏通皮损部的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2、刺络放血配合体针,刘铭等采用先针刺病变对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在疼痛所涉及神经区域,沿神经走向透刺,之后在阿是穴和夹脊穴各上1组电针,30 min;针刺后进行刺络拔罐1520 min,并与单纯电针治疗比较,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治疗。吴永刚等针刺发病侧神经分布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得气后给予电针30 min,再选用三棱针点刺至阳穴出血后拔罐3 min,结果治愈显效率90.3,总有效率93.5,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旁0.5 寸区,浅层有胸或腰

4、部神经后支的皮支部分,深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和胸肋后动脉及腰动脉分支,针刺夹脊穴可以起到阻滞神经、止痛的作用。,黄杰川先从疱疹边缘对向疱疹中心,沿皮平刺或斜刺,针距12cm为宜,留针20min;起针后采用梅花针于疱疹处叩刺出血,再拔罐至35mL血为宜,结果治愈率52.8,明显优于单纯围刺法。,围刺法源于灵枢管针的“豹文刺”,属多针刺法,“豹文刺,左右前后刺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临床实践证明,围刺可逐渐缩小病灶范围,阻止病情的发展,直到病灶完全消失,3、刺络放血加灸,黄学勇采用先疼痛处用梅花针叩刺致局部渗血后拔罐,再局部施以艾盒灸,结果治愈率65,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未施艾

5、灸的对照组。左甲等采用铺棉灸加针刺治疗,结果治愈显效率633,总有效率967,患者皮损结痂和缩短疼痛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疗法。,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在治疗相关免疫疾病过程中,具有抗感染,抗自身免疫、抗过敏反应等作用,这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失衡的免疫功能实现的。故其有较好提高免疫力。破坏细菌和病毒所处的环境和抑制细菌、病毒活动的作用。,一般认为艾灸主要治疗寒症,但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都提及热证灸法,举凡脏腑实热湿热为患,热毒蕴结之证,均可用灸法,认为灸法可以宣泄实热,清化湿热,发散邪火。,李丽春等以三棱针在簇聚疱疹间隙点刺闪火拔罐(出血约5mL),在患侧选取35处华佗夹脊穴针刺,针感偏向同侧肋胁

6、部,在其针柄上加艾卷点燃行温针灸治疗10例患者,结果全部临床治愈。,温针灸疗法具有泄热拔毒行气化瘀通络之功,加之灸可补阳,而“阳生则阴长也”,用灸法以热补气,使脾胃气盛,运化正常,则气阴得补,从而使经络得通,肌肤得养则痛自止。,4、刺络放血配合药物,41配合中药 王慧敏用梅花针先叩刺“蛇头”,再叩“蛇尾”,出血后拔火罐1015 min,再取自制冰黄膏(蜈蚣4条、生大黄12 g、冰片3 g及凡士林)少许,外涂,消毒敷料覆盖、固定,30例患者治疗27次后治愈。,蜈蚣: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 善治风湿顽痹,疮疡生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千金翼方言“景天味苦酸平,无毒。主大

7、热大疮,身热烦,邪恶气,诸蛊毒痂庀,寒热风痹,诸不足,花主女人漏下赤白,清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郭继承等采用蔷薇红景天根水提取物外洗疱疹区,每日3次,再行刺络拔罐(头面部用毫针刺破皮肤放血,不予拔罐)及带状疱疹循行区域所对应的督脉相应位置取穴行点穴疗法,结果治愈率906。,莫黎阳用火针点刺患部后拔罐,再用含黄连、黄柏与青黛同等量混入仙人掌和马齿苋的中药合剂敷于皮损面。结果有效率为96.7,痊愈率83.3。,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可治时行热毒、口疮、痈疽疔毒 药理试验证明,有抑菌及抗病毒的作用,青黛: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外敷治疮疡,马齿苋:李时珍曰所主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肿之功也,4

8、.2 配合西药 贾力用梅花针重叩疱疹区域皮肤后拔罐10min,然后用利多卡因注射液3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VitB12注射液500g,按照疱疹累及的脊神经节段,在背部脊柱外侧约3cm处,将药物注射到脊神经节段内,每次选取2个节段,每节段注射药1.25 ml,结果治愈率96,总有效率100。陈登亮用梅花针依次由内向外广泛性的重叩刺712下后闪火法拔罐1015min,并注射2利多卡因2ml、VitB1注射液0.5 mg、ATP注射液20mg、地塞米松注射液2mg及复方当归注射液2ml的混合液,按毫针刺法呈十字状或环状向病灶中央各点注入12ml,45例患者治疗411d。痊愈率86.7,有效率9

9、7.8。,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穴位注射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此外还有防御作用,5、刺络放血配合红外线照射,欧喜智采用梅花针快速刺破皮疹后拔罐5min,再以红外线照射30min,隔天复诊时疱疹或原疹结痂边缘有鲜红的炎症现象处,再以同法治疗;第3次复诊仅以TDP照射30 min,结果痊愈率842,总有效率100。张丽英等在带状疱疹的龙头龙尾及双侧外关 穴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疼痛剧烈或疱疹范围较大,从病变外围o5 cm处用毫针等距离围刺48针,接6805电疗

10、机,同时红外线照射40 min,皮损区拔罐37 min,GYS26紫外线照射13个生物剂量,总有效率loo。,红外线照射,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6、刺络放血与2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何玉苍等用梅花针将紧张的疱壁叩刺出血,拔 罐510min,取罐后红外线照射30 min;按中医辩证施治肝经郁热型加用龙胆泻肝汤,气滞血瘀型用桃红四物汤,脾虚湿蕴型用除湿胃苓汤;病情轻同时用维生素类对症治疗,病情重用强的松等抗病毒、消炎治疗,结果治愈率 100。徐维等报道,对治疗组在疱疹周围取35处点刺出

11、血、疱疹部位的穴位点刺,病变局部行围刺,留针2030min,期间用红外线照射或艾条温和灸患处,结合弥可保0.5mg穴位注射、口服阿昔洛200mg和维生素B-20mg,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痊愈率治疗组78.9,对照组42.1。,李菊艳将治疗组最先出疱疹部位、最后出疱疹部位和剩余疱疹逐一点刺放血,并用闪火法在此拔罐35min,放血35mL,再取腕踝针针刺。留针30 mini对照组口服病毒灵0.2g和消炎痛50mg,肌注聚肌胞2mg,皮下注射干扰素300万U,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0,无效率2.5,对照组痊愈率31.6,无效率21.1。孟雪芬对治疗组采用皮损及皮损周围对应的同侧夹脊穴围刺法,留针

12、30min,出针时摇大针孔,拔罐5 min,再用氦氖激光照射局部约5 min。对照组选用同样穴位和部位行普通针刺,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9.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痊分别为40、73.3。,7、小结,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不足,风火或湿热之邪蕴结,经络阻隔;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脾经湿热内蕴,搏于肌肤而成。灵枢九针十二原“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灵枢经脉“盛则泻之,热则疾之”;医学源流“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刺络放血使祛湿热、毒邪,使瘀血务尽,邪去正安,气血通畅,壅遏凝滞聚积在肌肤、脉络之湿热瘀毒直接迅速排出体外,疼痛顿释,疱疹迅速结痂。刺络放血虽疗效显著,但临床研究上还存在不足,如缺乏统一的、公认的、规范化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以及盲法的科研设计方案,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欠规范,缺乏随访,近期疗效明显多于远期疗效的观察。在以后的临床设计研究中应注意加强改进,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和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