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之脾与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0847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4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之脾与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之脾与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之脾与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之脾与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之脾与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之脾与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之脾与肾.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脏的关系之脾与肾,1.脾与肾五行的生克乘侮之间的关系2.脾与肾先后天关系方面的关系3.脾与肾在水液代谢方面的关系,脾与肾五行的生克乘侮之间的关系,五行之中:肾为水,脾为土 土能乘水,水能侮土 脾制约肾即土克水,如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脾与肾先后天关系方面的关系:,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由于“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全赖于脾之阳气的作用,但脾阳须依赖于肾阳的温煦才能强盛。肾藏精,但肾精必须得到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不断资生化育,才能充盛不衰,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在病理情况下,脾肾之间相

2、互影响:,1.两脏精虚2.两脏气虚3.脾肾阳虚4.脾肾阴虚,脾与肾在水液代谢方面:,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尤以脾肾的作用更加重要。脾主运化水液,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肾主水液,气化作用贯彻在水液代谢始终,故曰“其本在肾,其制在脾”。概括了脾肾两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特点。,病理:脾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例如:五更肾泄,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失命火的温养,脾阳亦虚,出现火不生土,五更泄泻的病变。正如华佗神医秘传所说:“肾泄者,五更溏泄也。其原为肾阳亏虚,既不能温养于脾,又不能禁锢于下,故遇子后阳生之时,其气不振,阴寒反胜,则腹鸣奔响作胀,泻去一,二乃安。此病藏于肾,宜治下,而不宜治中”。又如:肾虚水肿,肾主水i,司关门的开合,使水液正常的吸收和排泄。但肾司关门开合的作用,有赖于气加以制约。若脾阳肾衰,失去对肾的制约作用,则关门开合不利,水液的吸收和排泄障碍,以至于水液潴留,泛滥为患,出现水肿,腹水小便不利等阳虚水肿的症候,称为“土不制水”,治宜健脾温阳利水,即尊土制水法。,OV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