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发展心理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0906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4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发展心理学.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生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1、12岁15、16岁),第一单元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一、生理发育高峰(一)身体外型的变化(第二加速期)身高、体重、头面部(二)生理机能的变化(三)性的发育和成熟 发展加速现象: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作为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的现象,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第二单元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记忆容量(11)超出成人。(二)记忆的主要特点 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多

2、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二、思维的发展,形式运算水平:抽象逻辑性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第三单元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把自己想像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的观众”,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中心倾向。,二、情绪变化特点,(一)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二)青春期躁动,三、第二反抗期,两个

3、反抗期的不同点:第一反抗期: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的,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一)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硬抵抗。2软抵抗。3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二)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生理方面:成人感但知识经验的不成熟心理方面:自我意识的成长与心理能力的滞后社会因素:学习的责任感,渴望得到朋友的接纳和尊重,四、人际关系的发展,(一)同伴关系 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二)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

4、点 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反抗性情绪增加。能够对父母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评价。(三)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 开始对老师评头论足。对所喜爱的教师所讲授的科目,他们会努力地学习;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所讲授的科目则持排斥态度。,第四单元 青春期的心理卫生,一、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一)父母需要正视少年儿童的反抗期 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二)父母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三、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虽然农民希望收获粮食

5、,但他们不会在寒冬腊月撒下麦种;虽然林场主人渴望赚钱,但他们不会在树木成材之前进行采伐;既然可以守侯一个季节吃到甜甜的红苹果,何必要在不合适宜的季节,摘下那涩涩的青苹果呢?,“恋爱的季节”还没到,心动可别行动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大大方方地接近,堂堂正正地交往。男女同学在交往中既要无拘无束,坦诚相待,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又要注意男女有别,适当把握异性之间交往的“度”,才能使异性交往健康顺畅地进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健康的完整概念,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已。世界卫生组织(H),国内外现状,12-22%美国儿童有精神障碍7.5百万-1400万5

6、-9%有明显的功能损害20%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甚至很少能看儿童精神科医生而很多孩子是可以各种治疗中(药物及其行为治)得到帮助 美国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期的一般心理特点,敏感批判力不足处在独立意识逐渐形成和最后完成过程中好胜韧性差自控力尚未成熟涉世不足,人际关系简单化,中学生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学习障碍 行为障碍情绪障碍 人际交往障碍青春期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个性障碍),一、学习障碍,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

7、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残缺。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学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成的。,一位高中生的自诉“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琐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不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

8、比较。都以像敌人的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中学生学习障碍的评估,是否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某方面的认知能力较差/某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知识结构有很多漏洞/情感和意志的缺陷/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等等。是否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体质弱/神经衰弱/视、听、发音器官发育不全等。是否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情感及语言交流,家长

9、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等。,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学习困难是中学生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成因,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1、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肯定进步。2、配合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心理素质薄弱的方面。4、试试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创设成功情景(降低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悦。5、克罗华特的“角色地位改变”法(帮助低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生产生责任感并改进方法。,二、行为障碍(含品行障碍),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

10、、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后者也称之为“少年品行障碍”、“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等)。行为偏差又可以分为三类:1、过失行为 2、不道德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1、过失行为 说谎行为 课堂违纪行为 考试作弊行为(怕失败、保全面子:要与学生商定一个既改正错误又照顾其面子的学业评价办法,如只考查不计分,或让学生选择与自己现实水平相应的考试内容,再作纵向评价)青少年吸烟行为(替代反应法)厌学、逃学行为,1、过失行为 网络迷恋行为 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依赖行为(任务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激惹行为(任性行为)逆反行为,2、不道德行为 攻击行为 偷窃行为 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酒、敲诈勒

11、索等)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暴虐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自残自伤行为 自杀,“少年品行障碍”的识别界限,1、年龄低于18岁,超过18岁则可确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2、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偶然的、短暂的不良行为(如恶作剧、偶尔旷课、打架、调皮捣蛋等)不能确定为“品行障碍”。3、至少应具备下列行为问题中的3条:,不止一次地偷窃并伪造不在场证据。在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期间,离家出走,至少达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回家。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而说假话)。敲诈勒索。经常逃学或旷课。不止一次地在打架斗殴中使用凶器。蓄意破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残忍地虐待动物。虐待他人。经常主动挑起斗殴,

12、故意寻衅。不负责任地多次发生性行为。,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1、生理因素:精神发育不全、脑损伤等可能造成心理活动异常 青春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导致生理和心理的矛盾状态,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2、心理因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 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等 异常心态的影响,如情绪波动、缺少理智感、好冲动 耐挫力低引起的极端行为 持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心理定势并不断得到强化,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3、家庭、社会因素:单亲家庭造成的情感匮缺 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 家庭暴力 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 媒体渲染暴力与色情,报道过细,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13、,4、学校教育的缺失:能力分班的负面影响 师生关系的不良 辅导功能不佳,三、情绪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例如:考试焦虑、挫折体验、自卑感。中学生出现的某些神经症不带有终极性,因此学校心理学不采用精神病学的标准,不称“神经症”,而称为“情绪障碍”。,焦虑,一种与担心或害怕不良的预期结果有关的体验考试焦虑学校恐惧强迫症状癔症,焦虑的表现,担心最坏的事情可能要发生躯体不适注意力不集中,运动不安成绩下降,或不愿上学行为问题,焦虑的处理原则,几乎所有儿童都有过

14、不应当故意化解或忽视应当鼓励表达和讨论父母的焦虑需要处理可以通过提供准确的信息处理大年龄儿童的焦虑,6-16岁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总体患病率:1.2重性抑郁:0.63抑郁障碍(NOS):0.57,抑郁的特点,悲伤和不愉快体验食欲和睡眠的改变无助,无望,自责注意力不集中精力缺乏易激惹,攻击兴趣变化迅速冒险活动忽视友谊,抑郁的临床表现,情绪低落情绪易激惹,烦,疯了,忧伤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不增青少年内疚,无望快感缺失,妄想,精神运动性迟滞,节律变化儿童躯体主诉,听幻觉,自我评价过低,忧伤表情,抑郁的处理原则,倾听鼓励倾述早期发现转诊,青少年自杀,在美国每17分钟就有1人自杀每天有84人自杀每年

15、有4212个(15-24岁)青少年死于自杀自杀是10-14岁第三大主要死因,青少年自杀的信号(一),吃/睡得太多/少躯体不适物质滥用(酒精,烟,毒品)蓄意自伤自杀的观念,青少年自杀的信号(二),言语减少哭泣,悲伤愤怒无聊,精力缺乏注意力不集中躯体不适突然的行为改变自我评价低下,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应对策略 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技能训练父母培训学校心理健康监测网,如何减少学生对你说“不”,“我知道这段时间对你来说很艰难,我希望你能跟我去找一个能够帮助你的人谈谈”“我很愿意跟你在一起度过这一段对你来说很艰难的时间”“我希望你能让其他人知道你的这个想法,你看可以告诉谁?”,危险不

16、能保密,“我不想你把这事告诉任何人!”“我理解你的这个想法,但因为我关心你、在乎你,所以我将尽力保证你的安全;也就是说我会为你联系其他成年人来帮助你,因为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重要的人。”,青少年自杀的其他危险因素,认同自己患抑郁症或自杀的亲属因离婚、家庭问题感到内疚摆脱长期受虐待、受欺负寻找一个更美好/幸福的地方复仇无望媒体公众人物的自杀,如何知道青少年正处于自杀的危险中?,念头计划手段目标,当孩子开口说话时,预速则不达沟通的重要性遭遇阻抗同情、分享沉默是合理的,把孩子带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人那里,危险不能保密成人/父母/监护人其他亲属校医老师儿童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儿童保护,不能将儿童独自留下父母/

17、监护人介入学校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预约儿童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分享信息,如何与父母谈?,联系父母是必要的保持冷静不责难陈述事实和问题沟通,关心和共情对儿童积极和肯定的态度提供当地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四、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等原因引发的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或退缩,当事人大多伴有持续、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五、青春期性心理障碍,中小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在对自我身体发育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以及对待异性交往需求及交往行为方式等方面明显地偏离同龄人群体的正常发展水平,而带来的持续的心理失衡及行

18、为偏差。,常见种类:1、异性交往障碍 2、异性交往失当(交往过密、失恋)3、自慰(性幻想、性梦、手淫)焦虑 4、青春期发育(体像体貌、性器发育、遗精初潮)焦虑 5、性角色认同障碍 6、性代偿(看黄色书刊、录像、影视等性代偿行为)7、性过失与性罪错 8、性偏离(双性恋、同性恋、恋物癖、窥淫癖等),青春期性心理障碍的主动干预,1、增进青春期中学生对性成熟过程的知识,强调这时期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只是暂时性的,不必过分忧虑。2、鼓励学生适当地装扮自己,以改善体态上自己不满意的特征,从而变得快乐起来,并学习适当的性别角色。3、引导家长、有关教师了解此时的青少年学生难免有疲倦、乏力、功能失调的情况,对学生在

19、学习、生活中暂时的退步不加责备,并适当减轻其负担,以免产生不愉快或挫败的感觉,进而诱导其发展潜能。,青春期性心理障碍的主动干预,4、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必要的异性交往,多组织集体交往活动,以满足中学生向往与异性交流的情感需求,并引导他们把握异性交往分寸,防止学习期间交往过密。5、宽容学生出现暂时性的忧郁,减少其受排斥、不受关爱的感觉。只有当青少年学生觉得快乐时,才可能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并可能愿意来学习成人的行为模式。6、对已经出现“青春期恋情”的学生,一要理解,二要通过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来引导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六、人格障碍(个性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正常人格与精神疾病之间的行为特征

20、,是指因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而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模式和对环境的适应不良。生活中有少数人长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长期不能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均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就是人格障碍(即个性障碍)的表现。,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1、一般始于青春期。往往从儿童期就有发端,到青春期开始显著。2、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最主要的行为特征。3、常常把自己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错误,从不感到自己有缺点需要改正。4、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辩解,从不考虑他人的心情和状态。,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5、走到哪里就把自己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任何一个接收他的新群体的气氛无不受其行为特点的不良影响。6、自己行为的后果经常伤及他人,使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但自己毫无知觉。7、总要等到别人告发或埋怨自己时,才知道自己有怪僻或不良行为,而不会自己首先感到不安并主动求助于他人。总之,人格障碍者往往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与他较接近的人很快便可领教其怪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