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0936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4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我们将围绕中西方的宗教如何回答这三大问题来对比中西方在宗教文化上的异同。,第三节 儒家是哲学还是宗教?一、杜维明的定义,1、对儒学的定义:“儒学既被视为是一种哲学,也被视为是一种宗教。儒学是一种无所不包的人文主义,既不否认“上天”,也不轻视“上天”。它不仅是中国学者们的信念和信条,也是东亚的一种生活方式。(杜维明著,陈静译,儒教 Confucianis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6,第17页),2、儒家的意义:儒家的字面意义是“学者之家”,它意味着一个系谱、一个学派或一个学术传统。(杜维明著,陈静译,儒教 Confucianis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6,

2、第14-15页),3、儒教的定义 儒教是一种世界观,一套社会伦理,一种政治的意识形态,一个学术传统,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从来就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宗教,也不是一个以宗教礼拜活动为核心的宗教。(杜维明著,陈静译,儒教 Confucianis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6,第13-14页),二、我们的看法:儒学不是宗教,但是它在中国被放到准宗教的地位来信奉,与道家和佛教并称为儒释道,第四节 儒家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一、儒家的旨趣是此世,是修身,是治国,是止于至善,是成为圣人,所以对于人从哪里来,人要去哪里,对于神鬼等问题不太关注,它关注的此世,是当下,至于前身和后世都不是儒学的重点。所以,儒学

3、是入世之学,不是出世之学。,二、孔子不重视鬼神、生和死的问题,即生命的来源、去向和主宰问题。证据: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十一,现在 过程,儒家的着力点,?,?,三、儒家对“人从哪里来?生命的源起”的看法同学分享,三、儒家对“人从哪里来?生命的源起”的看法1、孔子信不信世界上有个最高的主宰呢?2、是否认为万物都来自这个最高的主宰呢?,孔子没有明确讨论人的生命的起源问题,但是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可以推出他相信有一个至高的主宰-天,在统治着万物。证据如下:,1、牌位天、地、君、亲、师天是最大的、最高的主宰,被放在最高、最重要的地位,2、祭祀祭如在

4、,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第三祭祀祖先就应像祖先真的在面前一样,祭神就应像神真的在面前一样。孔子说:“我如果没亲自参加祭祀,就和不祭祀没有什么两样。”,思考与讨论题:孔子对祭祀的态度,表现了儒家的什么修身内容?诚意(内和外、表和里,形式与内容要一致),3、祈祷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lei)曰:祷尔于上下神祗(qi)。”子曰:“丘之祷久矣。”论语述而第七诔,祷文篇名,4、安全感和信心子曰: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第七桓魋:魋,音,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故事背景:公元

5、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何的。,5、感叹爱徒之死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第十一,为什么颜回去世时,孔子如此悲伤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

6、品质是多么高尚啊!”。,6、敬畏之心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xia大人,侮wu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因果,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言教。小人不懂得天命因果,所以不知道怕,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的言教。”,(1)“畏天命”: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无所怕,就成为最可怕的人。(2)“畏大人”: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敬畏,才能听取他人的教诲和忠告。,(3)“畏圣人之言”,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基督教徒看圣经,佛教徒看佛经,这些都是圣人之

7、言,怕违反圣人之言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严重性,也知道该如何为人和做事。,7、顺应天意(1)“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8、深藏不露、大智慧不着痕迹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第十七天虽然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却主宰着人间的生死福祸,操纵着自然界四时的变化和万物的生灭。,总结:孔子对生命来源(天)的态度敬畏顺应依靠不知不言,四、儒家对人生的目的的看法内圣外王 具体的内容是:“三纲领”与“八条目”。,1、“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2、“八条目”,就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8、天下”。,3、请把这些归入内圣和外王的类别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内圣和外王之间是什么关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这表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等内圣功夫是达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外王事功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只有按照这些处世之道去做人,方可以利人、利家

9、、利国,达至个人的心灵平和、家庭的和睦团结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张树骅,儒学与做人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张树骅,宋焕新 主编,第2页,济南:齐鲁书社,2007),5、实现这个宗旨的核心和起点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6、修身和明明德的内容是什么?,(1)仁:仁者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pi,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义: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1)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论语里仁第四(2)子曰:“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第七(3)“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第十四,(3)礼:道

10、德规范、制度、原则(1)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第十二(2)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第二十,(4)智: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2)知(智)者不惑,讨论:儒家所说的“智”和现代人所说的“智”有什么区别?,(5)信:诚实,讲信用,不虚伪(1)子曰:“言必信,行必果”(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軏 yu:古代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销钉,輗: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6)忠(7)恕,7、请用简笔画表示内圣外王的内容和关系,内圣,外 王,平天下,8:思考与讨论:1、儒家如何看待个人修行(诚信、公正、仁爱、慷慨等美德的修养)与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发展、国家的管理以及天意之间的关系?,总结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