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第一章)总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2048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第一章)总论.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课程简介,二、教材与参考,三、考试与学习,前 言,會 計,“零星算之爲計,總合算之爲會”,(合+曾)(言+十),一、课程简介,accounting account,安然事件,会计信息是股东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是债权人贷款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部门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是政府部门宏观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工作、学习、生活,二、教材与参考,会计学阎达五,于玉林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部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第1、13章)第二部分:基础会计学(第2章)第三部分:中级财务会计(第3-9章)第四部分:管理会计(第10-12章),教材结构,参考文献 1.初级

2、会计实务,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出版社 3.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杂志,学 分 3 学 时 57性 质 学科基础课考试方式 闭卷常见题型 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账务处理 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 占30%期末考试 占70%,三、考试与学习,学习方法 1、良好的心态 2、上课认真听讲 3、课后适当练习 4、尽可能接触实践,PPT存放邮箱为:密码为njcdkjxy,1.1 会计的含义,1.2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4 会计的程序与方法,1.3 会计的对象、要素、职能与目标,第一章 总 论,1.5

3、会计的规范,1.6 会计的学科体系,1.7 会计的工作组织,本章讲解内容一、会计的对象与要素二、会计的本质与定义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四、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五、会计的程序与方法六、会计的规范和体系七、会计的机构与人员八、会计的假设和原则,财 务 报 表,固定资产,折旧,供应过程,原材料,一、会计的对象与要素(参阅P9-11)(一)会计对象,对外投资,购入,进行新的循环即周转,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支付工资及其他费用,货币,在产品,产成品,货币,退出企业,销售过程,生产过程,生产,完工,销售,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资本运动、价值运动)(参阅P11第3段)。

4、,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 预算资金的收入预算资金的支出,(二)会计要素(也称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报表要素)(参阅P12-15),资产负债表要素(静态会计要素):参阅P268,1.资产(Asset):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P79),特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2.负债(Liability):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P146),特征: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3.所有者权益(Owne

5、rs equity):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在数量上体现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现实中有很多名称,如产权、财产权、净权益、剩余权益、股东权益、业主权益、资本等。(P181),特征:除非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来源(P182):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分为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分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参阅P281现金流量表:参阅P285,会计要素课堂练习,利润表要素(动态要素):参阅P277,4.收入(Revenue):企业在日常活动

6、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P221),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狭义的收入),而不是在非日常活动中产生(利得、营业外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分类(P222):按照企业所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照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5.费用(Expense)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P198),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狭义),而不是从非日常活动中发生(损

7、失、营业外支出)。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和退回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6.利润(Income)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P223)。,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会计要素的比较,二、会计的本质与定义(P4-5),(会计指的是“会计工作”,既有技术 性也有社会性。):,(会计指的是“开展会计工作所运用的方法”,只有技术性。):,(一)会计的本质,1.技术会计观,2.社会会计观,(二)会计的定义,如美国的艺术论、前苏联的管理方法论、管理工具论、美国的信息系统论(AAA1960,葛家澍)。,如我国的

8、管理活动论(杨纪琬、阎达五1980)。本书的观点是管理活动论。,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P5-P9,了解),1.中国:官厅会计,(一)古代会计(西方是奴隶社会至文艺复兴时期,中国是西周至鸦片战争),司会(西周)、四柱清册(宋至明)、龙门帐(明末清初)、天地合帐(清),2.西方:庄园会计等,管家向庄园主呈交的“charge and discharge account”(述职报告或受责与免责报告)孕育了定期会计报告和审计的思想。,1.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二)近代会计(1494年到20世纪初),意大利:1494年 Luca Pacioli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了复式簿记的基本原理。,2

9、.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英国:1854年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源于1721年“南海公司事件”),(三)现代会计(20世纪初至今),1.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美国: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系统中分离出来。,2.会计准则,美国:1939年开始研究和制订,总称为公认会计原则(GAAP),并开始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或称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1.会计核算或会计反映:数量;全过程;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四、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参阅P15-19)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2.会计监督或会计控制:货币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

10、督;依据是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制度和企业单位的合同、计划、定额等。,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谁?2.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需要不同的会计信息?(1)如果主要是投资者受托责任观:提供评估管理当局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2)如果包括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投资者和债权人(目前和潜在)、企业管理当局、职工、客户、供应商、社会福利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利害关系人)决策有用观:提供可供各种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的信息,(二)会计的目标(也称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参阅P20):信息系统论,1.会计确认2.会计计量3.会计记录 4.财务报告,(填制和审核凭证),(货币计价,成本计算)计量尺度:货币(名义货币、不变

11、货币)计量基础: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登记帐簿;设置帐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编制报表;财产清查):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表等,五、会计的程序与方法(参阅P22)会计循环过程,1.会计法律规范:2.会计行政法规:3.会计地方法规 4.会计行政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修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总会计师条例(1999),(一)会计的规范(P28),六、会计的规范和体系,会计核算规范企业会计准则(2006)企业会计制度(2001),按研究内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按应用部门:营利组织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或工业企业会计、

12、商业企业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二)会计的学科体系,P449-477,(一)会计机构:,1.会计机构设置,2.会计工作岗位,3.会计工作领导,(二)会计人员:,1.职责和权限,2.职称(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3.总会计师,4.注册会计师,七、会计的机构与人员,八、会计的假设与原则(补充)(一)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的范围。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案例),1.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

13、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3.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一般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也称为中期。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和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付、预收、待摊、预提等会计处理方法。,4.货币计量是指会

14、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货币计量假设下,企业应当选取其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功能货币)。,(二)会计处理基础:指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或结算期)。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或发生期)。,权责发生制(或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发生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时间依据。,收付实现制(或实收实付制、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时间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使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例

15、如:某企业2月有关业务如下:1、销售商品货款5000元,当月收到现金2000元,其余未收。2、1月份预付全年仓库租金2400元。,答案:1、2月收入应计制下为5000元,现金制下为2000元。2、2月份费用应计制下为200元,现金制下为2400元。,(三)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称会计原则)1.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

16、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明晰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纵向可比)。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横向可比)。,5.实质胜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

17、易或者事项。7.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永不分离是依据持续经营假设;二人组合是依据会计主体假设;婚前婚后是依据会计分期假设;金钱第一是依据货币计量假设;对方生日没有礼物后来双倍受罚是依据权责发生制;近财色远感情是依据客观性原则;禁止对方吸烟是依据相关性原则;支出详细考查是依据明晰性原则;结婚前后受骂和车房必须购置是依据可比性原则;承诺不予兑现是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自己偶尔外遇是依据重要性原则;担心爱人外遇是依据谨

18、慎性原则;工资收入上缴是依据及时性原则。,课堂练习,1.规范了会计工作空间范围的会计假设是()A、持续经营 B、会计分期 C、会计主体 D、货币计量,一、单选题,3.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是指:()A、客观性原则 B、及时性原则C、一致性原则 D、相关性原则,2.在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中,起母法作用的是()A、企业会计制度 B、企业会计准则 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D、会计法,4.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记帐和算帐 B、提供会计信息 C、核算和监督 D、预测和决策,5.只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合理预计提前入帐,对可能发生的收入不予预计,这是遵循下列原则:()A、实

19、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原则C、明晰性原则 D、谨慎性原则,6.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的资源是指:()A、收入 B、利润C、所有者权益 D、资产,7.企业经营亏损,最终会导致()。A、负债增加 B、负债减少 C、所有者权益增加 D、所有者权益减少,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A、权责发生制 B、谨慎性 C、历史成本 D、及时性 E、重要性,二、多选题,3.下列()是我国企业会计要素。A、财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收入 E、利润,2.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E、实质胜于形式,4.

20、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一般包括()A、国家宏观管理部门 B、投资者 C、债权人 D、企业管理当局 E、其他利益相关者,5.流动资产包括以下项目:()A、货币资金 B、存货 C、无形资产 D、固定资产 E、应收账款,6.下列()属于流动负债。A、应付帐款 B、应付职工薪酬 C、预收帐款 D、应交税费 E、预付帐款,3.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一般不得变动资产取得时所记录的价值。(),4.货币量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计量单位。(),1.一般情况下,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一定是法律主体。(),三、判断题,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客观性要求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构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1.某公司5月份有关业务如下:(1)收到上月产品销售货款3000元。(2)销售产品18,000元,其中16,000元已收到现款,存入银行,其余货款尚未收到。(3)本月份大修理支出7200元,本月开始按6个月分摊。(4)估计本月借款利息600元。(5)支付本月份水电费800元。(6)本月提供劳务收入2000元,尚未收款。(7)年初已支付全年财产保险费24000元,按各月平均负担。要求:分别按应计制和现金制计算5月份的收入、费用。,四、计算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