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诊断标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20936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诊断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诊断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诊断标准.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诊断标准2,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急传科,内容索引,手足口病,1,伤寒和副伤寒,2,细菌性痢疾,疟疾,2,3,4,阿米巴痢疾,5,6,4,感染性腹泻,流行性乙型脑炎,7,7,8,9,10,百日咳,淋病,麻风病,11,丝虫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

2、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 年版,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3.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细菌

3、性痢疾(WS 287-2008),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1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3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 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临床诊断病例+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阿米巴痢疾(WS 287-2008),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起病较缓,腹泻,大便带血或黏液便有腥臭,难以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1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3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夏科-雷登结晶或抗阿米巴治疗有效,1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3粪便涂片检查可见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

4、体和(或)包囊,伤寒和副伤寒(WS 280-2008),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带菌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从粪便中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符合下列任一项1 流行病学史+不明原因持续发热2流行病学史+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中任何一项体征3不明原因持续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符合下列任一项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中任何一项+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2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中任何一项

5、+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符合下列任一项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4 倍以上2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疟疾(WS 259-2006),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带虫者,无任何临床表现、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流行病学史+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符合下列任一项1流行病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

6、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2疑似病例+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d 内症状得到控制,符合下列任一项1流行病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2流行病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3流行病学史+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4流行病学史+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

7、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感染性腹泻(WS 271-2007),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1每日大便次数3 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2已排除由O1 血清群和O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届、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3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

8、细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泻。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1临床诊断病例2病原学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 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流行性乙型脑炎(WS 214-2008),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1流行病学史2临床症状和体征3白细胞总数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可达80%以上,疑似病例+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50-5

9、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临床诊断病例+1个月内未接种乙脑疫苗者,血液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 抗体阳性;或 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 抗体阳转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 倍或4 倍以上升高;或 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G 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或早期感染者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或检测出乙脑病毒的特异性核酸,百日咳(WS 274-2008),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典型病例: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咳嗽2 周者。不典型病例: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青紫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

10、;青少年和成人具有不典型较轻症状,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症状都缩短或无明显的阶段性,而只表现持续两周以上的长期咳嗽。或伴有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明显增高,临床诊断病例+从痰、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鲍特菌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急性期呈4 倍增长,淋病(WS 268-2007),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疑似病例+涂片革兰染色阳性或淋球菌分离培养阳性,麻风病(WS 291-2008),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具备任意1条临床表现或皮肤涂片检查AFB 阳性1 浅色斑、红斑、丘疹、斑块、结节或弥漫浸润等皮损,病程大多慢性,同时不具备其他皮肤病

11、的特点;2 皮损或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明确的浅感觉障碍(减退或丧失)或闭汗;3 明确的周围浅神经粗大。,符合上述临床表现中的2项,1 1项临床表现+皮肤涂片检查AFB 阳性2 疑似病例+病理学检查阳性,丝虫病(WS 2602006),微丝蚴血症,急性丝虫病,慢性丝虫病,传播季节流行区居住史+血液检查微丝蚴阳性(确诊依据),临床诊断:传播季节流行区居住史+有非细菌感染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和/或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等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病因。或者兼具快速免疫色谱实验(ICT)检测班氏丝虫抗原阳性或ELESA 检测丝虫特异IgG4抗体阳性。,有符合丝虫病发病特点和规律的淋巴水肿/象皮肿、鞘膜积液或乳糜尿等临床表现,确诊病例:临床病例+血液检查微丝蚴阳性或微丝蚴阳性史,Thank You!,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急传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