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2354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全面反应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容易高估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象。,GDP是最重要的经济核算指标,但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绿色GDP作为新的国民经济的核算标准。将国民经济

2、发展中的能源耗竭、矿产品耗竭和二氧化碳的排量折合成美元,再对GDP进行核减,形成绿色GDP,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绿色GDP占GDP比重越高,表示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绿色GDP,三.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3、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社会的进步,就不是全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还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

4、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保持协调发展(“五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尽可能少的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在不牺牲

5、未来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知识拓展: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拓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为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人类必须将其生产和生活强度规范

6、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降低经济社会的环境影响。,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系统进入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通量强度,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物质解耦或减量化;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则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反馈机制,特别是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建设资源节约

7、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二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量、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召开的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既要有长远的规划和部署,又要做好近期安排。近两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大力节约能源。抓紧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二)大力节约用水。加大城市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继续抓好农业节

8、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三)大力节约原材料。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推行木材节约代用,节约包装材料,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和用品过度包装问题。(四)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严格限制毁田烧砖。(五)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矿产资源和工业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6月发出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

9、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要求,公共建筑内所有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广东省开平市政府非法批地案。据查,2002年月至2005年月,开平市政府采取将集体农用地视作国有未利用地和化整为零等手法非法审批土地,面积达2978505亩,其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2839377亩。在全国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期间,该市政府不但没有纠正其违法行为,反而继续违法审批土地;在接受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调查和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检查时,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提出以下处理意见:责成开平市政府撤销违法审批用地的批文;将仍保持原

10、貌的2258513亩土地退回原集体经济组织;将已填土而没有建设项目的489957亩土地退回原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复耕复绿;对在建或已建且符合建设用地报批条件的230035亩用地,由开平市国土资源局依法处罚后,重新申请办理农地转用审批手续。广东省纪委、监察厅提出以下处理意见:给予开平市市委书记赵瑞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施昭平(开平市市委原副书记、市长)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给予开平市常务副市长梁和平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开平市原副市长李学明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李因涉嫌经济问题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给予开平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科员杨广忠(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留

11、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处分,给予开平市农业局党支部书记梁子贤(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三)着力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1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选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四)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知识拓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

13、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侵入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非常来生。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14、将会使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来生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效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严重缺乏,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原材料和

15、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总体经济规模扩张的“瓶颈”,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发展循环经济。,最后,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0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问题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七大水系干流中,只有57.7%的断面达到或优于国家地面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城市河段、沿海河口地区及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排放量3186万吨,其中近200万吨危险废弃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

16、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2、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两坚持、三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