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23554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文山学院.李稳根,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促进派,“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内容提要,民族理论,政治现实,云南民族概况,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理论,1.西方社会的民族观念2.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3.近代中国的民族观念4.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念,回总目录,1.西方社会的民族观念,在古希腊时期,“民族”一词就开始使用。意大利学者马奇(1851)就说:“民族是具有土地、起源(即有血统)、习惯、语言的统一。”瑞士-德国布伦奇里(1852)认为:“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要的特质有八:(一)其始也同属一地

2、;(二)其始也同一血统;(三)同其肢体形状;(四)同其语言;(五)同其文字;(六)同其宗教;(七)同其风俗;(八)同其生计,由这八种因素相结合,并传之子孙,久而久之,则成为民族”。(梁启超饮冰室全集卷五说二),民族与国家,英文辞书中,民族(nation)一词,既可解释为民族,又解释为国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欧美国家都形成了单一民族国家。“民族自决”原则:传统帝国统治下的任何一个群体,如果自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某种承认,都存在通过“民族自决”获得政治上独立建国的可能性。(例:东帝汶,2002),2.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3、臣。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北狄,东夷,南蛮,西戎”)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2.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古代使用的“族类”概念,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国古代的民族概念。南朝宋齐时期,道士顾欢在夏夷论提出:“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云于剪落之徙,全是胡人,国有旧风,法不可变。”这是最早使用“民族”一词的文献。这里的“民族”一词与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其义相近。,3.近代中国的民族观念,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是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受到日

4、本文汉字“民族”一词的影响而出现的。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中国民族、东方民族等概念杨度、章炳麟(太炎)等使用“中华民族”的概念,汪兆铭民报第一号提出民族“六要素”一,同血系 二,同语言文字 三,同住所(自然之地域)四,同习惯 五,同宗教(近世宗教信仰自由,略减其例)六,同精神体质 这个是中国人对民族下的最早定义。,孙中山三民主义:“我们研究许多不相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五种力。这五种力,是天然进化而成的,不是用武力征服得来的。”(孙中山选集1981年版)1937年辞海“民族”词条:“以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

5、等相同而结合之人群曰民族。”,4.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创者。“必须在运用民族自决权原则的基础上,并通过在民主和社会主义基础上恢复波兰的办法,来消除俄国佬在欧洲的影响”(马克思,1878)“谁不承认和不维护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一切民族压迫或不平等现象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这是毫无疑义的。”(列宁),4.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念,列宁:“承认国内各民族都有自决权”(1902年)斯大林: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1913年,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斯

6、大林“民族”定义包含三层意思: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有“四大要素”或“四大特征”;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发展历程,(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四者关系,民族基本特征,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应用,在斯大林民族观念的主导下,苏联包含了俄罗斯联邦等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8个边疆区或州,每个单元都以“民族”来命名,拥有自决权和独立建国的权利,从此苏联的每个“民族”都有了自己的法定“领土”。,客观看待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总的来看,苏联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不成功的,民族自决权、大民族要“

7、补偿”少数民族等理论与实践没有促进民族的接近与融合,反而招致了普遍的不满。在经济发生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下,这种不满引发了民族分离主义,最后摧毁了联盟的大厦。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内实现各民族的平等、互利,培养国家认同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苏联的教训值得借鉴。(中央党校教授左凤荣,2013),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影响,在苏联和南斯拉夫等部分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普遍采用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斯大林民族定义在20世纪20年代末翻译介绍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沿用这个定义。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2005年 中央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新的定义。,中央民

8、族宗教工作会议的定义(2005年),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其一,共同历史渊源。其二,共同生产方式。其三,共同语言。其四,共同文化。其五,共同风俗习惯。其六,共同心理认同。另外,宗教因素。,政治现实,1.中华民族2.民族识别3.民族概况4.民族政策5.民族交融6.民族工作,回总目录,1.中华民族,以大海、高山、沙漠等为屏障,亿万人口在亚洲东部大陆及沿海岛屿繁衍生息,靠着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的滋养,绵延了数十个王朝,近两千多年间车

9、同轨、书同文(“百代犹行秦法政”),历经种种灾难的洗礼,屹立于21世纪的东方。交错杂居、不可分离,修德抚远、因俗而治,你来我往、和亲通婚,学习先进,共创和谐这一人群以中华文明为依归,与其他古老文明相隔,与西方现代文明相对,形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独特一员。,“中华民族”概念流变,第一批使用“中华民族”概念的人:梁启超、杨度、章炳麟(太炎)孙中山:“民族主义论”(从“驱除鞑虏”、“五族共和”到“民族主义”)蒋介石(1943年):“中华民族宗支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傅斯年(1935):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我们中华民族,说一种话,写一种字,据同一的文化,行同一伦理,俨然是一个家族。)顾颉刚(1939

10、年):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我们中国的历史里,只有民族的伟大胸怀而没有种族的狭隘观念。)费孝通(1989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2.民族识别,民族识别是各族人民的正当要求和意愿,也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需要。1、民族识别是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需要。2、民族识别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3、民族识别是增强民族内部凝聚力,推动各民族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民族识别的基础,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工作实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相结合。归类法则:1、民族特征;2、历史依据;3、民族意愿;4、就近认同,民族识别的实践,大规模的民族识别

11、:第一阶段(19501954),既定少数民族11各,新识别民族27个第二阶段(19541965),新识别民族16个第三阶段(19781987),新识别民族1个(基诺族),民族识别的实践,群体化的民族更改:一个村或者街道的相当用户,集体要求恢复或更改民族成分的,由地区(自治州、地级市)的民族工作部门审批;一个较大范围内的群众要求恢复或更改民族成分的,由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凡带有一定群众性的要求恢复或更改民族成分的,必须具有作为某一个民族的明显特点,如语言,文化或风俗习惯等,特点已经消失,一般不再变更民族成分。个人民族成分的更改:,

12、未识别的民族群体,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确定的未识别民族,包括土生葡人、夏尔巴人、中国犹太人、摩梭人、克木人、图瓦人等,你知道吗,中国共有 个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少数民族 个,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3.民族概况,你知道吗?,少数民族人口,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民族分布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_部和_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_、_、_部等地区。,东,中,东北,西北,西南,大杂居 小聚居,4.民族政策,(1)各民族一律平等;(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佥权利和利益,维 护和发展各民

13、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反分裂国家法,支援扶持,创制文字利用汉语拼音,我国政府已经帮助12个少数民族创制出16种文字。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2010年)对口支援西藏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对口支援新疆,5.民族交融,政治交流融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共同维护国

14、家统一经济交往互惠发展分工合作,产业承接转移文化沟通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大杂居,大沟通)教育融会贯通发展民族教育,开展“民、汉”双语教学修改歧视性名称:“猓猓”彝族,独龙江的“俅人”独龙族;平彝富源县,镇越县勐腊县,彝族,维吾尔族,回族,藏族,钱币上的知识,蒙 古 族的马头琴,邮票上的知识,壮族的合欢萧,邮票上的知识,藏族神鼓,邮票上的知识,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允许各少数民族有民族自治的权利”(中共七大)建立有156个自治地方,具体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1个自治县(包括3个自治旗)。还有1272个民族乡。三类民族自治地方:1个民族1个区域

15、、多个民族1个区域、1个民族多个区域形成原因:人口迁徙,民族通婚等,哈萨克族的冬不拉,邮票上的知识,苗族侗族的芦笙,邮票上的知识,6.民族工作,核心: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机构:国家民族委员会,各地民族工作委员会队伍:民族理论研究系统,民族教育系统,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系统,民族旅游发展系统,云南民族概况,1.民族种类繁多2.跨境民族不少3.民族、宗教问题相互影响,回总目录,你知道吗?,1.民族种类繁多,云南除汉族外,还有25个民族的人口在4000人以上: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全省少数民族

16、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傣族泼水节,白族、彝族的火把节,既有多个民族一个节日,又有一个民族多个节日,2.跨境民族不少,当前,有3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蒙古、回、藏、水、壮、傣、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朝鲜、赫哲、鄂温克、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门巴、珞巴、仡佬、布依、景颇、京等民族。,你知道吗?,蒙古包,3.民族、宗教问题相互影响,云南宗教的特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齐全,其中佛教是三大部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俱全,南传上座部佛教为云南省独有。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民族民间宗教和原始宗

17、教。宗教问题“三自五性”:自传、自教、自养,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伊斯兰教:回族,上座部佛教:傣族。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错杂交叉,相互影响。(例:武定县小石桥村.苗族的小众教),你知道吗?,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1.多措并举,促进民族地区发展2.多位一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3.落实民族平等权利,消除民族团结障碍4.维护国家统一,保证政令畅通5.维护国法尊严,尊重民族意愿6.维护共同利益,反对国家分裂,回总目录,民族团结内容,各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循理的前提下)独立的思考,(守法的前提下)自由的

18、表达。,1.多措并举,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平等、团结并重,支持各民族共同发展,把“三个离不开”引向深入输血、造血并举,帮扶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主、法制并进,保证民族地区发展航向,维护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民族地区的充分发展将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平等互助创造更优越的条件,2.多位一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继承和发扬“民为贵”、“和为贵”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共同的历史渊源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立和健全“统一、高效”的全国大市场,以共同的生产方式增强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坚持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相通的语言文字促进中华民族内部的沟通联系,提高中华民族的生命

19、力和凝聚力,2.多位一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借鉴和吸收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人权等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发展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以共同的文化家园增强中华民族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的认同,核心的问题是价值的认同。振奋民族精神,强化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力量,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的广泛权利,均由国家立法和政府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实现:1)政治权利,即平等权、参政权、民族区域自治权;2)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即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权,宗教信仰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社会保障权,保持、改革、发展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国家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

20、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3.落实民族平等权利,消除民族团结障碍,4.维护国家统一,保证政令畅通,少数民族处于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沿,汉族是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中坚。70%的少数民族分布于边疆,如果边疆不得安宁,中国也就不安宁。分裂分子、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因此,教育引导青年一代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是攸关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重大事项。,5.维护国法尊严,尊重民族意愿,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庆祝成立20周年,6.维护共同利益,反对国家分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同为一家,振兴中华,符合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独立民族意识、“领土”、群体领袖,是民族主义独立运动发动和取得成功的三个基本前提条件。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分子,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骨干力量,青年大学生“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促进派”,应当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的高度自觉。,思考题,1、怎样理解促进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石?2、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民族团结?,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国家分裂。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回总目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本专题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