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23913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吉林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和中共白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精神,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大格局初步呈现,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群众健身意识显著增强,全民健身在“大健康”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全

2、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不少于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形成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特色。二、主要任务(一)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理念融合。1 .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宣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媒体宣传、普及健身健康知识,将“运动健身治未病”“运动是良医”“体育锻炼让寿命更长”等理念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健康教育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体

3、育健康观。(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文明办、市卫健委、市教育局)2 .积极倡导健身健康生活方式。把全民健身作为各部门各行业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切入点,借助全民健身日及各类重大节庆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健身活动中享受快乐生活,发挥全民健身促健康作用,从注重“治己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形成“全民健身计划就是全民幸福计划”“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社会共识,营造体育生活化的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二)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机制融合。3 .建立政府统筹推动机制。综合运用规划制定、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等手段,切实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4、,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纳入财政预算。推动健身与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联动、部门联合、组织联手”的融合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体育、卫生健康、教育、民政、文化旅游、工会、妇联、老龄等跨部门协调、协同推进机制。立足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主要目标,明确各部门职责,推动实现部门资源共享,提高协同工作推进效率。(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市妇联)5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社会组织建设,整

5、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制度环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文广旅局)(三)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活动融合。6 .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冰雪、电子竞技、赛车、瑜伽、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棋牌、秋千、跳板、陀螺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民委、市农业农村局

6、,各县市、区)人民政府)7 .推进全民健身“六进”活动。引导各类健身活动向促进人的全面健康转化,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与卫生健康、教育、文化旅游、养老、精神文明等相关活动的融合。利用开展夏(冬)令营、重阳登高、健康义诊等活动,积极推进健身健康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学校定期举行体育节、艺术节,丰富校园体育艺术活动,宣传体育艺术、卫生健康知识,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区运动会和乡村运动会的开展,丰富社区和村镇的体育活动,加强健康知识和移风易俗等内容的宣传。(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总工会)8 .加强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加强对青少年、

7、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健康干预。推动体教融合,以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滑冰、滑雪、武术、游泳等为重点项目,建立联赛制度,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技能,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实行工间操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文广旅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9 .以重大赛事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普及。积极承办国际、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定期举办市级、县(市、区)级全民健身运动会。以协会为主体,开展单

8、项体育活动和联赛。以全民健身日和特色节庆日为节点,开展“全民健身月”等主题系列活动。做精做专一批体现白山特色的品牌赛事,加强赛事品牌策划营销。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打造户外、骑行、定向越野、马拉松等自主品牌精品系列赛事。(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0 .发动各类社会主体兴办赛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兴办体育赛事,充分发挥协会和俱乐部各自的优势和领军作用,服务社会,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平台,组织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形成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调动社会各界各个年龄层次人群健身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组织融合。11 .探索建立“

9、大体育”“大健康”社会组织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各类健身组织与卫生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等社会组织对接,推动健身与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12 .建立健全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网络。将国民体质监测逐步纳入各级医疗机构健康体检项目,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各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基层体医结合健康促进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3 .加快健身与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培训,推动其由健身指导向健康指导转变,重点培训社区和农村医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好医疗处方和运动处方,鼓励

10、街道、社区培训并聘用社会公益志愿者、退役运动员、健身达人等从事群众健身健康指导工作。(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4 .健全基层全民健身组织。建立完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体育总(分)会、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健身活动站(点)等。发动社区居民、单位职工自发组建健身兴趣小组和俱乐部等,使其成为组织和开展全民健身的主力军。(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文广旅局、市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设施融合。15 .促进规划融合。把全民健身项目融入各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健康发展规划以及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环保、教育、农业、园林、文化旅游

11、、卫生等部门发展规划,探索全民健身规划纳入政府“多规合一”,构建融合工作发展规划体系,重点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建设、绿化、文化旅游休闲设施相融合。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的要求,对不达标的新建社区和住宅区不予通过验收。未达标的已建成居住区,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建和增设体育设施。在城市公园升级改造、城市广场和道路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因地制宜建设、增加体育设施,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旅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6 .加强设施融合,推进共

12、建共享。鼓励社会和市场力量建设一批共享健身服务平台。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充分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兴建公共体育场馆。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现有场地设施资源,提高体育健身设施使用率,引导各部门与社区、村开展共建共联,扶持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六)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产业融合。17 .发挥全民健身的产业动力源作用。加大招商

13、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体育旅游、运动康复、体育会展、体育传媒、体育产品的文化创意与研发等相关业态。将卫生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信息、农业等产业与体育产业有机整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运动休闲小镇、产业综合体为代表的健身健康产业项目。利用旧商场、旧厂房、景区、营地、体育小镇、森林小镇、美丽乡村等,打造体育运动休闲综合体,为百姓提供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消费基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8 .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

14、指导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引导群众科学健身。推动智慧健身广场、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场馆等智慧健身场地建设,与竞赛、旅游、休闲、教育、文化等进行深度融合,打造融合型健身基础设施,实现资源融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文广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做好政策制定、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和监督评估等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将融合发展纳入重要工作内容。体育部门要在融合工作中发挥主体和纽带作用,宣传、卫健、教育、民政、文旅等有关部

15、门要各司其责,共同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加大经费投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相关经费,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推动落实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群众健身消费。(三)切实推进落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依照本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完成时限,纳入综合考核,确保与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各项工作相衔接,同部署、同落实。(四)强化监督评估。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