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28133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61110,公民與社會研習資料,刑法與生活 僑光技術學院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20061110,刑法與生活-1,罪刑法定原則(認識刑法指導原則)犯罪構成要件(如何判斷犯罪)犯罪樣態(認識各種犯罪)刑罰論(認識刑罰的種類)刑事訴訟程序(如何進行犯罪的處罰),大綱,20061110,刑法與生活-2,認識刑法,刑法者,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刑法是規定何種行為被評價為犯罪法律。刑法是規定犯罪行為如何刑罰的法律。刑法規範有二大部分:犯罪論與刑罰論。犯罪論在討論犯罪的構成要件。刑罰論在討論刑罰的類型。,20061110,刑法與生活-3,罪刑法定原則,刑法定期刑,刑法禁止類推,刑法不溯既往,刑法禁止習慣

2、,行為之處罰,行為時法律明文規定。法律指的是立法院通過的法律。,刑法適用刑法生效施行之後的行為。不能追溯刑法施行前的過去行為。,刑法禁止援引其他類似事項的規定。不能以類推方式定罪論刑。,刑法的刑罰禁止不定期刑。,20061110,刑法與生活-4,禁止習慣法,刑法第一條之規定: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法律明文指的是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刑事法律。是否成立犯罪的判斷標準在法律。舉例:鰥翁與寡媳間的姦情亂倫,但並不構成犯罪。,20061110,刑法與生活-5,不溯既往,刑法第二條: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行為時該

3、行為如非法律明文規定的犯罪,則不能因事後刑法增定該行為為犯罪。現行刑法不能追訴刑法公布前的過去事。舉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於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公布施行,某甲於民國七十年七月間攜帶武士刀及扁鑽,並不構成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20061110,刑法與生活-6,禁止類推,罪刑法定主義,犯罪與刑罰均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行為人的行為,法律無明文處罰時,自不能比附援引相類似的法律規定論罪科刑。舉例:以暫時借用腳踏車為目的的竊盜,欠缺不法意圖,但並不構成竊盜罪。,20061110,刑法與生活-7,不定期刑,罪刑法定主義,犯罪與刑罰均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刑法的量刑,法官採取絕對量刑,禁止以不定其

4、刑,違反人民對於刑期的信賴。舉例:法官對於竊盜者,判處N年徒刑。,20061110,刑法與生活-8,深入思考,禁止習慣法原則。有無適用習慣的可能?不溯既往原則。何種情況例外溯及既往?禁止類推原則。有無適用類推的可能?不定期刑原則。何種情況例外定期刑?,20061110,刑法與生活-9,刑法體系,刑罰論,犯罪論,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犯罪型態:侵害國家、社會、個人法益犯罪,犯罪型態,構成要件,刑罰,保安處分,刑罰種類:剝奪生命、身體、自由與財產等,保安處分種類:感化、勒戒、治療與驅逐等,20061110,刑法與生活-10,犯罪判斷,有責性,該當性,內心活動:故意、過失、意圖。,

5、主觀要件,違法性,客觀要件,外部行為:主體、行為、結果。,阻卻違法,可罰違法,責任能力,期待可能,正當行為:法令、自衛、避難。,侵害法益達到足以處罰。,刑罰適格:限制、無責任能力。,合於法律期待,不為違法。,20061110,刑法與生活-11,犯罪該當,主觀要件,明知故犯:直接與間接故意。,故意,客觀要件,過失,疏於注意:認識與不認識過失。,意圖,主體與客體,行為與結果,因果關係,犯罪目的。,犯罪行為人與犯罪對象。,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行為與結果的關聯性。,20061110,刑法與生活-12,主觀要件,故意:行為人認識行為並決意使其發生的心理狀態(刑法13)。直接故意:明知事實並有意使事實發

6、生。舉例:為復仇以槍將他人擊斃。復仇為犯罪動機,明知槍能殺人並決意將人殺死為直接故意。間接故意:預見事實發生且事實的發生不違背本意。舉例:向群眾開槍,雖不確定殺死群眾中的任何人,但造成他人死亡時,顯然與行為人明知開槍必然造成他人死亡的本意不相違背。,20061110,刑法與生活-13,主觀要件,過失:行為人因為疏忽而使意外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刑法14)。無認識過失:行為人疏於注意導致事實的發生。舉例:開車因超速造成失控而傷人,係疏於注意的過失行為造成犯罪結果。認識過失:行為人事實,雖然預見其發生但內心確信不會發生,卻還是發生事實。舉例:自信射擊技術高超,以兒子的頭頂木瓜為標靶,射擊不中木瓜而

7、擊斃兒子。,20061110,刑法與生活-14,主觀要件,意圖:行為人將內心慾望表現在行為的心理狀態。表現行為人內心的行為慾望,始構成犯罪。舉例:竊盜罪除須有竊盜故意外,尚必須有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的犯罪意圖。如僅不告知而竊取別人的動產,若無占為己有的目的,不構成竊盜罪。,20061110,刑法與生活-15,客觀要件,行為主體:犯罪行為人。任何犯罪行為必然存在行為人。舉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的殺人罪,指的是任意的自然人。犯罪主體規定必須具有特定身分,稱為身分犯。舉例: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的殺直系血親尊親屬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20061110,刑法與生活-16,客觀要件,行為客體:犯罪行為所

8、侵害或所攻擊的具體對象。舉例: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項規定: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客體為他人的身體或健康。,20061110,刑法與生活-17,客觀要件,行為:犯罪行為為行為人表現於外,為刑法評價為犯罪者。舉例:刑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偽造或變造行為。,20061110,刑法與生活-18,客觀要件,行為情狀:某些犯罪經立法者考量,必須在特定之情狀下所為才成立,則情狀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要素。舉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意圖供人觀覽,公然為猥褻之行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

9、金。的公然情況。,20061110,刑法與生活-19,客觀要件,結果:結果犯:犯罪行為,有必須發生結果,才論罪。例如,殺人罪。舉動犯:行為人只要單純地實施構成要件所描述的行為,不必有結果的發生,即可以成立犯罪。例如,公然侮辱罪。,20061110,刑法與生活-20,客觀要件,因果關係:行為與結果作為犯罪構成要件要素。相當因果關係,係指依經驗法則,綜合行為當時所存在之一切事實,為客觀之事後審查,認為在一般情形下,有此環境、有此行為之同一條件,均可發生同一之結果者,則該條件即為發生結果之相當條件,行為與結果即有相當之因果關係。(民國76年最高法院台上字第192號判例)教師罵A,A跳樓自殺,教師不必

10、為A自殺負責。,20061110,刑法與生活-21,犯罪違法,阻卻違法,符合犯罪要件:推定違法。,實質違法,可罰違法,法規阻卻,法令規定的正當行為。,超法規阻卻,違法可罰,非法令規定的正當行為。,法益侵害輕微得不處罰。,20061110,刑法與生活-22,違法性,實質違法:判斷犯罪除了考量形式上是否符合法條規定要件,尚必須衡量實質上是否具有不被社會所容許的本質,如果具有正當理由,即使符合犯罪要件,仍然阻卻行為違法而不犯罪,該正當理由稱為阻卻違法事由。甲因為依法行使公權力執行死刑,而具有依法令之阻卻違法事由,因此阻卻犯罪。,20061110,刑法與生活-23,法規阻卻,法令行為(刑法21)現行犯

11、逮捕阻卻妨害自由罪。上級職務命令行為(刑法21)如奉命拆除違章建築阻卻毀損罪。但明知命令違法者,不在此限。,20061110,刑法與生活-24,法規阻卻,業務正當行為(刑法22)醫生正常開刀阻卻傷害罪。正當防衛行為(刑法23)擊斃來犯搶匪阻卻殺人罪。,20061110,刑法與生活-25,法規阻卻,緊急避難行為(刑法24)毀人門窗為逃離火災現場阻卻毀損罪。但公務上或業務上有特別義務者,不適用。可罰違法性如果行為違反刑罰,但侵害的質或量未達一定程度時,則違法行為不處罰也不違反刑法的目的。竊取信紙一張或香煙一根,不罰。,20061110,刑法與生活-26,犯罪責任,責任能力,有獨立完全的判斷能力。,

12、完全責任,期待可能,限制責任,不完全有判斷犯罪的意思,減輕。,無責任,違法可能,無法有判斷犯罪的意思,不罰。,可能犯法而犯法,才處罰。,20061110,刑法與生活-27,責任能力,有責性:在評價犯罪是否具備一定精神狀態,具有接受刑罰的資格。責任能力者,犯罪人精神狀態良好,能判斷是非,具有接受刑事責任的資格。,20061110,刑法與生活-28,責任能力,限制責任能力: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與滿八十歲,減輕其刑。(刑法18)瘖啞人,無法對外界事務作正常判斷,應減輕其刑。(刑法20)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辨識力降低。(刑法19),20061110,刑法與生活-29,責任能力,無責任能力:未滿十四

13、歲,不罰。(刑法18)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無法辨識。(刑法19)期待可能性國家可以期待行為人會實施合於刑法規範的行為,以代替其現在所實施違法行為的可能性。收受後方知為偽造、變造之通用貨幣、紙幣、銀行券,而仍行使,處五百元以下罰金。,20061110,刑法與生活-30,犯罪型態,侵害個人,侵害國家,內亂、外患等。,侵害國家,侵害社會,侵害機關,妨害公務、偽證、誣告等。,破壞秩序,破壞風俗,侵害身體,侵害財產,放火、恐嚇、偽造文書等。,妨害家庭、婚姻、性自主等。,殺人、傷害、妨害自由或名譽。,強盜、竊盜、強奪、詐欺等。,20061110,刑法與生活-31,法益侵害,犯罪是破壞法益的行為法益是法

14、律所保護的利益。誣告他人是破壞司法的公正性(侵害國家法益)。偽造文書是破壞公共的信用(侵害社會法益)。傷害是破壞私人身體權(侵害個人法益)。竊盜是破壞個人財產權(侵害個人法益)。,20061110,刑法與生活-32,偽造文書,偽造私文書罪刑法第二百十條之偽造私文書罪,以無制作權人而捏造他人名義制作該文書。在保護私人之間(公共)的信用。妨害性自主罪刑法第二百十一條之妨害性自主罪,違反他人意願而為性交的行為。(猥褻的行為)在保護被害人性的自我決定權。,20061110,刑法與生活-33,侵害個人,恐嚇罪刑法第三百零五條之恐嚇罪,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全。在保護

15、個人身體安全。竊盜罪刑法第三百二十條之竊盜罪,不法所有的意圖,為不告而取的竊取行為。在保護被害人財產權。,20061110,刑法與生活-34,刑罰論,刑罰,古典(應報)與近代(教育)學派。,刑罰理論,保安處分,主刑,獨立刑罰,制裁犯罪。,從刑,理論,特質,內容,獨立刑罰,制裁犯罪。,雙軌制。,危險犯罪的預防。,感化教育等。,20061110,刑法與生活-35,刑罰理論,古典學派刑罰屬於對犯罪行為的報應,透過刑罰威嚇犯罪,使人預知犯罪將受刑罰的痛苦,而不犯罪。透過報復,防止犯罪。近代學派主張刑罰應該在預防犯罪的發生,刑罰亦應採取教育刑,使犯罪者能重返社會生活。透過保護方式,防止犯罪。,20061

16、110,刑法與生活-36,刑罰,主刑主刑分為剝奪生命權的死刑、永久剝奪自由權的無期徒刑、剝奪一定時間自由權的有期徒刑與拘役與剝奪財產權的罰金。從刑從刑的種類為褫奪公權、沒收與追徵、追繳或抵償。,20061110,刑法與生活-36,保安處分,保安處分法院認為犯罪或類似反社會行為有特殊危險者,為防止其危險,並預防侵害社會秩序,得透過刑罰以外的方式,如教育方法,防止犯人再犯的處分。與刑罰的區別:刑罰係制裁威嚇罪犯的方式,而保安處分則重矯正與預防的手段。種類:感化教育、監護、禁戒、強制工作、強制治療、保護管束與驅逐出境。,20061110,刑法與生活-37,刑事訴訟犯罪進行追訴與處罰的程序(刑事訴訟法

17、1)程序,偵查(檢察官),不起訴,公訴(檢察官),自訴(被害人),審判(法官),無罪判決,有罪(法官),檢執察行官判 決,20061110,刑法與生活-38,偵查程序,偵查程序調查犯罪及犯人,並調查證據,為起訴的準備。偵查權由代表國家追訴犯罪的檢察官,指揮司法警察發動。檢察官因告訴、告發、自首或其他情事知有犯罪嫌疑者,應即開始偵查(刑事訴訟法228)。,20061110,刑法與生活-38,起訴程序,起訴程序公訴:檢察官依偵查所得的證據,認為被告有犯罪嫌疑,請求法院審判的程序。自訴:被害人也可以請求法院審判。,20061110,刑法與生活-38,審判執行,審判程序依審判及偵查中所得的證據,由法院法官依據證法則判決被告是否犯罪?應否科刑?執行程序檢察官對於法院所為的科刑裁判,依照法官裁判宣告的刑責,對受刑人剝奪生命、自由或財產權的執行。,20061110,公民與社會研習資料,課程的結束!思考的開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