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33013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沃建中(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100875)电话:01062207612(O)010 62208814(O),一、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位成长中的个体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2、在学科中渗透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3、二者的绝佳结合:在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二、学科渗透的内涵,1、涵义: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利用各门学科的内容与材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某些成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与手段。2、特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在正常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门学科的知识,以学科知

2、识为载体。,三、学生知识、技能与思维能力,(一)知识的涵义 知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知识:广义的知识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它既可以用语言文字、数字、图形符号等记载,也可以用计算机磁盘、光盘、音像制品等媒体贮存(物质性的),又以概念、命题、表象等心理表征形式保存在个体的头脑中(意识性的)。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就是这一类知识。,2、狭义的知识:狭义的知识是指个体知识,它是指人脑对客观外界信息的组织、加工后的贮存信息。其特点:(1)个体知识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2)个体知识是经过主体的加工、改组的信息。(3)个体知识是以命题、图形、情景等形式贮存的。,(二)技能

3、的涵义1、定义: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或操作系统。2、特点:首先,技能是一套动作方式或操作系统,它要按一定练习而形成的规则进行操作,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程序;,其次,这一套动作系统是自动化的动作系统,不需要太多的有意注意,它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活动,输入某个相同的情景,就会相应的进行动作;最后,这一套动作系统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反复练习而获得的。,(三)思维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三者之间的区别思维的涵义:思维是人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加工、重组、转换、再贮存的一系列操作,思维能力是个体利用原有知识对新的问题情景进行编码、加工、重组、转换、再贮存的一系列操作的效率和质量。

4、,三者的不同:思维能力一定是要利用原有已积累的信息(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而不是原来熟悉的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绝对不是一种题海战术,反复练习,这充其量是一种技能训练。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不一定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然而,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2、三者的联系 首先,思维能力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前提。如果个体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技能。研究表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其次,思维能力要通过学科知识表现出来,学科知识是思维能力的载体。具体说,思维能力是一种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要通过具体材料的操作才能表现出来。我们把作为思维

5、能力载体的材料大致分成五类:即文字符号,数字符号,图形符号,实物操作和日常问题解决。,最后,对已熟悉的知识,进行反复操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是一种技能训练。思维技能也是如此,当然,思维技能一旦形成,有利于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人类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提高思维效率。,四、在学科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优点,1、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2、可以直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3、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4、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5、可以继承以往训练方法的优点,同时弥补以往单项训练计划的不足。,五、教师为心理素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需做的准备工作,1、教材处理

6、 每一册教材,甚至每一单元,教师要根据训练思维的项目作适当的调整和安排。,2、制定计划 训练计划要与平时的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思维品质训练计划主要包括目标确定、内容安排、教学环节、时间按排、以及学生的作业量等。首先,要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其次,根据教师自己的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再次,确定目标时务必考虑学科知识是否都囊括在训练中了。,3、收集资料 一方面,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训练任务,收集有关资料,主要是一些有一定水平差异的练习题,除去那些机械重复性的题目。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根据需要,对所选择的题目作一些改变,以适合学生,或者自己制作一些题目,自己有计划地建立一些题库,以便备

7、用。,4、撰写教案 思维品质训练教案与平时的教案有很大差异,主要差异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思维品质训练教案在结构上有其固定程序。思维品质不同的层次的训练具有不同的程序。其次,教案是弹性教案。所谓弹性教案,是指教案具有伸缩性。,再次,教案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皆要精心设计加缜密策划。尽管上课时有的问题可随机应变,但是,把握总体思路不能随心所欲,而且务必要有计划性。最后,在每一问题的设计中,特别是对学生的回答结果不甚了解的前提下,教师至少得考虑三种可能性情形:、有可能一个学生也回答不了;、有可能少数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也可能大多数学生能回答。,六、心理素质培养例举,以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

8、质为例(一)思维深刻性的训练模式,共同特征,具体事物,具体事物,具体事物,思维的概括性模式,具体事物,(二)思维深刻性的操作模式,教师可使用的策略:、提供变式策略,指的是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水平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难度或不同水平的问题。,、表征,是指信息的记载或表达方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改变表征策略就是改变问题的表达方式。教师不仅仅是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要把问题通过其它的形式加以呈现出来,如,举例分析,列表分析,进行图示等。、进行比较策略,是指教师把具有相同特征或类似的事物放到一起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找相同点或相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去概括出事物的特征或发现规律。,例如,在讲比例的意义时,教

9、师呈现的问题是:每本页数10 20 30 40.装订本数60 30 20 15.问:每本页数和装订本数是一组相关联的量吗?页数的变化和本数的变化有没有相关规律?当学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时,教师就呈现另一组数据:装订本数1 2 3 4.总页数30 60 90 120.这一组数据的变化仅和前一组数据的变化有类似之处,这一组数据是正比例关系,利用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数据比较,就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反比例数据的变化规律。,、引导假设策略的特点,是学生在解决概括性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举出的样例。这一策略仅只在学生找不到共同特征的情况下使用。当学生难以概括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假设某个特征的正确性,然后,再进

10、行下一步的验证。检验假设的特征是否具有一般性。如果是则说明正确,如果不是则说明不具有一般性。,、组织讨论,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对某一有争论的问题,而组织学生进行相互启发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课堂讨论。首先,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太易或太难的问题都不列入讨论范围;其次,问题必须具有可争论性,如学生对某个数学概念、法则进行概括时都只考虑了一方面的特征,这样就有争议性,可组织讨论;再次,每次的讨论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不能少于分钟,具体时间可根据题目的难易而定;最后,每次组织讨论要有序,最好以小组为单位按竞赛的方式进行。,(三)思维深刻性训练的操作方式 第一步,调节课堂气氛

11、。每一节思维品质训练课的要求:是充分利用课堂的分钟,使学生要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要做到这一点,上课的第一环节非常重要。使用的手段多种多样,老师可以采用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简短活动,选择什么活动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所授课学生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第二步,设置问题。如前所述,在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具有双重任务。因此,所要学的新知识就作为学生要解决的新问题,我们仍以数学中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为例,教师呈现一个数:,且问,你是否能很快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整除?并说明判断的根据。,第三步,学生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始思考回答,当学生只有一种想法,或两种想法,不管想法对或

12、错,教师千万不要过早下结论,一定要继续追问,因为,一、两个学生回答,即使回答正确,毕竟是少数人,并不能代表其他学生的水平。在我们平时的上课,一旦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予以肯定,马上进行下一个环节,这样做掩盖了许多事实,使教师发生一种错觉,认为学生都懂了,实际上,还有许多学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所以,把学生的操作部层层分解开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初步开始思维训练时,教师很容易忽视这个环节,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第四步,教师对学生概括水平的理解。这一步是进入下一个环节的中间桥梁,也可以反应出教师的认知水平。在此,教师要很快把学生的不同概括分成不同的水平,然后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训练。第五步,教师选择相应的有效策略。对在第二步到第五步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反馈,再加以说明。能否快速获得正确反馈信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第六步,概括小结或转入另一种思维品质训练。讨论概括小结,这是上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概括性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教师课上到哪一个环节,教师必须在最后留出三分钟进行小结。这一小结,最好让学生自己概括,然后教师再补充完整或强调。,精诚合作,金石为开。,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