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与预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3399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与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与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与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与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与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与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与预防.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与预防,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姚火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传染源,发病猪发病猪的排泄物如粪便、污染垫料、器具隐性感染或者带毒猪带毒不发病的异种动物,如麻雀携带的流感病毒,进出饲养场的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运输工具往来的非本场人员,传播途径,直接接触,同圈发病猪或者隐性带毒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途径感染易感猪。注射途径,如注射疫苗、补铁等不更换针头造成隐性带毒猪感染健康的易感猪场外传染源通过运输途径或者麻雀、老鼠等进入场内。,易感动物(猪),未免疫的猪免疫失败的猪免疫空白期的猪,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加强饲养场的管理。隔离发病猪,

2、杜绝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注射疫苗时尽量避免同一针头连续注射;设立专用的物流通道入场的外来人员和车辆须经过消毒处理,猪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消灭传染源:定期消毒,杀灭养殖小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隔离发病猪,设立单独隔离圈;定期检测猪群的抗体水平淘汰多次免疫免疫不合格隐性带毒猪;加强场区的人流、物流管理;圈舍增设防鸟防护网,加强灭鼠工作;总之尽一切可能将传染源拒之门外,减少易感猪的数量 提高猪群免疫力,个体免疫 包括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群体免疫 免疫密度、免疫压力、抗体水平 整齐度,T细胞依赖的免疫应答与非T细胞依赖的免疫应答的区别非T细胞依赖的免疫应答不能诱导再次免疫应答,抗

3、体水平,T细胞依赖的免疫应答,时间,抗体水平,非T细胞依赖的免疫应答,时间,以抗体产生规律指导免疫程序的建立,体表免疫(IMMUNE IN BODY SURFACE),尽管动物的组织具有很强的防御机制,但其表面组织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场所,担负着非常重要的防御功能。皮肤是最直观的体表组织,实际上它只是整个体表组织的很小的一个部分,而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比皮肤至少大100倍,承担着及其重要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防御功能。,病原微生物,正常菌群,竞争性菌群,抗菌分子,病原微生物,入侵,免疫失败,免疫失败的原因营养因素传染性疫病(猪瘟、圆环病毒感染、呼吸与繁殖综合征、霉菌毒素等)疫苗接种(疫苗质量、

4、免疫途径、免疫程序、疫苗干扰等)其他,过度应答,正常应答,应答缺陷,肿瘤发生率提高,感染发生率提高,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淋巴肿瘤,免疫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时出现的多种情况,免疫耐受与免疫麻痹,免疫耐受和免疫麻痹都表现为动物机体对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的现象。但机理不同。,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低剂量,中等剂量,免疫麻痹,超剂量,不同剂量抗原对免疫应答的影响低剂量和超剂量都能导致免疫耐受,细菌,内化,发热酸中毒补体活化内皮细胞损伤,多器官损伤,多系统衰竭,死亡,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休克综合症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过量IL2和IL4,产生过量IL1和TNF,发热、酮症,死亡,毒素休克综合症,OIE全球牛瘟消灭计划,目标:2010年前过去若干年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监控不力步骤:消灭流行消灭疾病消灭感染,无临床病例,随机样本调查包括临床样本和血清样本,停止免疫,群体免疫接种,有效的报告制度,监测和疫病调查体系,OIE 策略,暂时性宣布无疫情,OIE宣布消除感染,OIE宣布消灭疫病,至少2年,至少3年取决于OIE与各国间的交流结果,2年,针对性采样,包括血清监控或监测,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