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第.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35350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第.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课标: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贱民”,京都 名义首脑、无实权,江户(今东京)掌握实权,藩主 全国各地200多,将军、大名的家兵 幕府的统治基础,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将军掌握实权,政府设在江户(东京),天皇为名义上国家元首,朝廷设京都,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幕府,掌握政权,组成幕府,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新兴地主、商人,农民、城市平民,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经济实力增强对政治无权不满,生活日益贫困,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西南强藩的崛起,进行反抗斗争,一、幕

2、府统治的危机,1、内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威胁了幕府的统治。,对内实行封建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幕府统治,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什么的社会?与同期的中国社会有何异同?,新兴资产阶级:19世纪中期,日本国内出现了一些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和富农,他们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 18世纪中期,日本商业资本开始首先渗入农村的纺织业形成以分工为基础的手工工场。19世纪前半期,手工工场从纺织业扩展到油、酒、纸、糖、陶瓷、蜡烛、采矿、海产加工等生产部门,数量也不断增加。1854年,日本全国雇用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有300所。186

3、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纺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2、外患:民族危机,有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19世纪中期,哪个国家首先打开日本国门?,美国(1853年),中国与日本的相同点,比一比: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相同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都面临着严重阶级矛盾,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不同点: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日本的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和分化日益激烈,而中国守旧势力非常强大。,在如此内忧外患的状况下,日本人将如何面对?,将军与大名的家臣。武士从将军或大名

4、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属于职业军人,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基础。,日本武士,将军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这就是“武士道精神”。,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新兴地主商人,城市平民农民,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形成改革力量倒幕派,明治天皇,拥立明治天皇发布讨幕冤诏,幕府挑起战争,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 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消灭幕府残余势力,想一想:日本明治时期的改革派与中国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明治时期的改革派指倒幕派,他们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部分大名支持,建

5、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指维新派,他们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没有基地,也无兵权和财权,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1868年),幕府覆亡后,明治天皇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间进行的,史称“明治维新”。(明治:年号,维新:改革),1、目的:“富国强兵,变法图强”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2、内容:,(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2)经济上:向西方学习,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

6、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3)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建立警察制度。,(4)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减轻了改革的阻力,培养了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明治政府于1872年颂布“学制令”,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近代学校体制;规定送儿童入小学受教育是每个家长的义务。,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日本对小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一八七一年日本派大型考察团,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状况,19世

7、纪7080年代明治政府在全国开展“文明开放”运动,提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吃西餐,穿西服,理分发,跳交际舞,盖洋楼。欧化风靡一时。,日本纺织厂,1872 年的东京街头,1905 年日本的有轨电车,3、影响:(1)积极的: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2)消极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中国的侵略(1)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中国赔白银50万,承认日本吞并琉球.(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赔白银23亿,割台湾和澎湖列岛.(3

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军充当先锋、主力,连赔带抢3580万.(4)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南部.(5)1914年,趁一战之机,日本占领中国山东和胶东半岛,逼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妄图独霸中国.(6)1931年1945年,日本侵华,中国死难3700万人,损失无法统计.,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4、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

9、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性质:资产阶级改革。()、但这次改革不彻底,因为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必然与封建势力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为了赶超列强,日本实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总揽统治权行使立法权掌握军队统帅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直接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协助天皇,服务于天皇,天皇,议会,内阁,枢密院,(绝对权力),(最高决策机关),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的天皇制度,3世纪中期,日本奈良地区兴起了一个叫“大和”的国家,大和的最高首脑称”天皇”。

10、按日本传统的说法,日本皇室是公元前660年由天照大神直系后裔神武天皇开创的。8世纪日本确立了天皇的集权统治。以后,日本天皇制逐渐走向衰落。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统治,天皇沦为傀儡。1868年明治维新后,建立天皇为统一象征的中央集权国家,实际权力落在武士改革派手中,天皇从此成为日本国家的象征。,力量对比: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强大,推翻了幕府统治并掌握实权,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历史潮流: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改革者素质: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

11、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明治维新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课堂小结,课堂检测,2、1853年,谁打开了日本的大门?,1、明治维新前,谁的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1868年,明治政府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4、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化”,向 学习。,幕府,美国,明治维新,西方,3、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的主力是()A、新兴地主 B、资本家C、大名 D、中下级武士,2、1853年,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1、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的反抗 B、西方的入侵C、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2、 D、幕府的腐朽统治及影响,自我测评,4、明治维新的性质是()A地主阶级性质 B资产阶级性质 C进步性质 D封建性质,、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时,中国正在进行()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运动,、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C实行征兵制D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7与大化改新相比,日本明治维新的“新”主要体现在()。A向中国学习先进制度 B向欧美学习先进制度C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D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8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源于()。A废藩置县 B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提

13、倡文明开化,C,D,9 距今140多年的日本,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改革后的史实?()。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接受义务教育向西方学习,天皇和英国国王一样只是徒有虚名,没有实权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建设仍保持自古以来的“皇军”保卫日本A B C D10下列国家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是()。A日本、俄国 B美国、日本 C英国、俄国 D俄国、法国,A,A,2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14、)反映的是哪方面的举措?(2分)(2)除上述内容外,这一历史事件还有哪些内容?(举一例)(2分),日本明治维新。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3)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4分)1下列哪个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日本B、美国 C、英国 D、法国2十九世纪中期,最先敲开日本大门、强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 C、俄国D、法国,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

15、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等。,A,A,3为了向西方学习,明治政府派出了以为首的使团出使美国和欧洲,学习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治国方略()A、岩仓俱视B、大平正芳 C、阿倍仲麻吕 D、德川庆喜4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A、资产阶级改革B、奴隶主改革 C、封建主改革 D、民族解放运动5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中推行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中没有()A、废藩置县B、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C、废除封建身份制度D、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A,A,D,6之所以说明治维新使日本开始了有限的宪政统治,主要是因为()A、使日本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保留了天皇,天皇拥有至高无

16、上的权力C、国家的权力控制在武士改革派手中D、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武士特权被取消7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影响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并组织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的是()A、新兴地主B、中下级武士C、大名D、商人,C,B,二填空题8美国舰队第一次进入日本,并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在_年。9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开始在日本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_。10明治政府实行改革的目的是“”“”111889年,日本颁布了,开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53年,明治维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大日本帝国宪法,7、19世纪中期,一座巨大的冰山阻碍了日本

17、资本主义这艘航船的前进。这座“冰山”是()A、西方列强侵略 B、殖民统治C、国家分裂 D、幕府统治8、19世纪中期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依据是()A、都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改良 B、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9、日本渡边任藩知事刚到任不久,就被中央改任为县知事。据所学知识判断,你认为这件事最早发生于()A、1868年 B、1869年C、1870年 D、1871年14、首先敲开日本闭关锁国的西方列强是A.法国 B.英国C.德国 D.美国15、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影响的做法,转而接

18、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并组织倒幕力量的是A.新兴地主 B.部分大名C.商人 D.中下级武士,D,D,16、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幕府掌权 B.武装倒幕C.迁都东京 D.明治维新17、明治维新改革土地制度,允许买卖土地,对下列哪一阶层最有利A.广大农民 B.高利贷商人C.中下级武士 D.新兴地主18、日本明治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C.文明开化 D.发展近代工业,D,D,A,19、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努力发展教育C.文明开化 D.发展近代工业20、日本明治维新的最主要作用是A.改变了日本

19、闭关锁国的政策 B.使日本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C.加强了日本政府的中央集权 D.使日本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D,B,1、从时间、性质、方式、作用、局限性等方面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23.时间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方式相同: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颁布改革措施;作用相同: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局限性相同: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9世纪下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请简答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中国发生的一场同样性质的改革被称为什么?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

20、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1)主要内容: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同时,还建立了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2)戊戌变法。(3)启示: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坚持对外开放;倡导科教兴国,努力发展教育等,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从国际环境上: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尚不深入,而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从改革阻力上:日本阻碍改革的幕府统治在改革前已被推翻;而中国玩固派掌握着国家实权,力量强大。3、从群众基础上:日本重视、利用人民力量,社会基础坚实;而中国维新派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脱离了群众,社会基础薄弱。4、从领导力量上:日本倒幕实力派领袖进入了政权核心,握有实权;而中国维新派则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限皇帝身上。,难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维新变法的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