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41005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施工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量施工方案5.Ll施工测量准备1.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1)人员组织:安排具有多年施工经验并取证上岗测量工负责现场测量工作。(2)设备配置:仪器名称数量用途设备性能Topcon601全站仪1台导线测量及定位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2PPMSl电子水准仪1台高程控制及精密水准测量精度:每公里往返测0.3mmDJD5-G激光经纬仪1台轴线竖向传递及轴线投测精度:1/20000测角精度:2ZL-7水准仪1台标高测量与传递精度:每公里往返测Imnl无线对讲机2部通讯联络5公里台式计算机1台内业计算及资料Pnl处理器2、将用于本工,隹施工测量的仪器设备送上海市技术监督局计量检测所进行检定,保证所有仪器

2、设备都处于正常状态。3、详细勘察现场的场容场貌和周边环境特点,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测量控制的影响,优化设计测量线路和控制网的布设。4、仔细审阅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高程和平面相对定位关系。5、复核检校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并与基坑开挖施工单位进行平面和高程的交接,复核基坑尺寸与高程,确认无误后,布设测量控制网。5.L2控制网的布网原则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2)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轴线的布设;3)控制点要选在拘束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件良好,分布均匀;4)依据主轴线进行轴线加密和细部放线,形成平面测量控制网。5.L3施工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定位测量根甲方提供

3、的上海市城市导线网点,向施工现场作符合导线(或闭合导线)一条,导线合格后,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建筑物定位,定位仪器采用ToPCon601全站仪,角度测量采用一测回法,边长采用两测回测边,取其平均值,然后自检定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符合规范要求,报请总包、监理部门进行定位校核,校核符合精度要求后,定位成果可用。5.1.3地下室施工测量地下室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重点为基础轴线和底板标高的控制。拟采用外控法进行基础平面轴线的控制,利用地面上轴线控制点,向基坑内投测各条轴线。标高传递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同一水平面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并作相互校核,闭合差不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

4、面的标高基准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5.L4地上部分施工测量1 .该工程地上部分平面控制拟采用内控接力法进行轴线投测,平面控制点埋设在0.000底板上,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11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预埋件作法:预埋件由IlOXlloXllmm钢板制作而成,在孔洞下面焊接Ilmm钢筋作为锚爪,且与底板钢筋焊接后浇筑舲。控制点的设置: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由测量员负责将各控制点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经校核无误后在每块埋件控制点相应位置镶嵌一个2mm铜芯,铜芯即为控制点平面位置。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用作接收投测后的激光束,接收靶由

5、300X300X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轴线投测方法:每层楼板浇筑后,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开启电源,使仪器发射光束,并穿过楼板预留洞口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然后用对讲机通知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光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投测后将激光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与相应控制点间夹角相符,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施加拉力,经过尺长改正后,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边、角相匹配,证明

6、投测的控制点无误,否则说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再用激光经纬仪,根据控制点施测出各条轴线,并墨线于楼板面上,以后各层轴线竖向投测方法均相同,最后根据各条轴线放出门、窗洞口线及300Inm控制线。2 .竖向控制测量施工用水准点埋设在施工现场需埋设一组施工用水准点,为了不影响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埋设后用Sl电子水准仪及配套使用的2m锢钢尺同当地城市高程网点进行联测,成果及资料采用微机处理,成果合格后,施工用水准点在施工阶段供结构施工以及对毗邻建筑物变形观测用,以后作为该建筑物沉降观测用水准点。1)标高固定标志的设置首层柱浇筑后,将建筑物+50Cnl建筑标高线抄在混凝土柱上

7、,然后用红色油漆涂抹三角(至少三处),作为以后施工标高传递用的固定标志,标志形式为红色,o2)标高向上传递方法用检定过的钢尺,经尺长改正后,将始端“0”位对准固定三角标志,垂直向上丈量出施工层所需标高值(注意丈量时须在同一铅直面上),丈量后再用检定过的ZL-7水准仪检查丈量过的三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在同一水平面上,说明丈量无误,可作为施工用标高,否则需重新校核,以后各层的竖向控制均用同样方法从固定标志点丈量,以免造成误差的积累。5. 1.4沉降观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5-93)的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测量技术,特制定使用以下方法:1 .观测方法

8、沉降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观测仪器采用Sl电子水准仪,以及配套使用的条码钢尺作业。测设路线为闭合水准,方法为后后、前前,工作基点采用场区内埋置的半永久性水准点。首次观测点高程数据,取二次观测往返的平均值。沉降观测必须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且相对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作业。2.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二等1.00.50.60,n注:n:为观测过程的测站数3 .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变形观测点是直接反映建筑物变形的参照点,应与变形体固结为一体,布设在能敏感

9、反映变形的位置。沉降观测应按图纸上设置的观测点进行,高度为外墙0.00处。观测点标志采用内藏式。标志埋设时,采用32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7mm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其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旋上外保护盖,即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观测中一定保证;“三定(定人、定仪,定时)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以免影响观测结果。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4 .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沉降观测周期按每层荷载完成后观测一次,直至结构封顶,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验收。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施工期间因故停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l三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封顶后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lmm110d)为止。5 .有关资料的提交垂直位移量成果表;观测点平面布置图;荷载、时间、位移量曲线图;变形分析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