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健康)95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详解汇总表(20页汇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42965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健康)95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详解汇总表(20页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学健康)95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详解汇总表(20页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学健康)95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详解汇总表(20页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学健康)95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详解汇总表(20页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学健康)95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详解汇总表(20页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健康)95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详解汇总表(20页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健康)95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详解汇总表(20页汇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学健康)95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详解汇总表(20页汇编)一、血脂类检查项目临床意义(13项)项目名称缩写临床意义总胆固醇CH0参考值:05.2mmolL(90200mgdL)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血液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胆固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低下等。血清胆固醇的测定可用作肝脏功能、胆汁功能、肠吸收功能和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指标。它在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0Inmol/L可考虑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静血症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堵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理性高胆固醇血症见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甲状

2、腺功能减退。胆固静降低常见于:贫血、肝硬化、甲亢、营养不良等。因此,胆固醇的测定对于血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甘油三酯TG参考值:0.71.7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则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低下等。测定甘油三酯的重要意义在于诊断和处理高脂血症。这些疾病可能是原发性的,或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肾病、糖尿病和内分泌失调。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胆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甲减等。甘油三酯降低常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亢。甘油三酯升高已被证实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甘油三酯的测定是对于血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

3、的临床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1.-C参考值:0.77-2.25mmolL(4765mgdl)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糖尿病,慢性贫血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磷脂和胆固醇,它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醉(HDL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临床上以不同种类脂蛋白比例的分析作为不同类型的高脂蛋白症的鉴别诊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常见于:饮酒、长期体力活动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值:L274.13mmolL(8012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静

4、用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沉淀的脂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各类脂质中,LDL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可能起保护作用,血清总胆固醇(TC)大致反映LDL胆固醇(LDL-CHO)水平,但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因此在AS脂类危险因素判别中,TC偏高时,测定LDL-C有重要临床意义。载脂蛋白AlApoA1参考值:女性:l20L90gL;男性:L20L76gLApoAl为HDL的主要结构蛋白,流行学表明以APOAl表示的HDL水平与冠心病的流行率呈负相关。在使用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来过筛冠心病的危险时,除检测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之外,

5、同时检测APoAl能对脂类失调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可以替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除冠心病患者APOAl偏低外,脑血管患者APoAl也明显低下,APoAl缺乏症、家簇性低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l和HDL-C极低。家簇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l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的危险。载脂蛋白BApoB参考值:女性:0.751.50gL:男性:0.60L00gLApoB为LDL的主要结构蛋白,ApoB浓度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在使用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来过筛冠心病的危险时,除检测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Al之外,同时检测ApoB能对各种脂蛋白失调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可以替代

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载脂蛋白EAPOE参考值:2.74.9mgdL升高: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等疾病。载脂蛋白E包含于极低密度、高密度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配体中。APoE的浓度与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载脂蛋白E生理功能有:是LDL受体的配体,也是肝细胞CM残粒受体的配体,它与脂蛋白代谢有密切相关性;APOE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是决定个体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激活水解脂肪的酶类,参与免疫调节及神经组织的再生。脂蛋白aLPa参考值:300mgL脂蛋白a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和其他脂类检测项目结果及外来因素(如饮食)无关,Lpa水平升

7、高,若同时伴有LDLC的升高,则具有冠心病危险的预示价值。检测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冠心病的过筛项目,但是,和LDL-C、HDL-C.ApoAKAPoB比较,检测Lpa是冠心病鉴别诊断的有价值项目。脂蛋白a增高见于: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脂蛋白a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同型半胱氨酸HCY参考值:15molL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HCY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液中增高的HCY因为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血管的损伤,最终引起心脏血流受阻。同型半胱氨酸作为独立的心血管风险指标已被广泛接受,是高血脂、吸烟、糖尿病之外的又一危险因子。升高:

8、见于心血管病、神经管畸形、先天性畸形、先兆子痫、帕金森病、胎儿生长缓慢、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由于严重遗传缺陷影响HCY代谢,造成高HCY血症。轻微的遗传缺陷或B族维生素营养缺乏会伴随中度或轻度的HCY升高,也会增加心脏病的危险。H升高还可引起神经管畸及先天性畸形等出生缺陷类疾病。磷脂PLIP参考值:148250mgdL升高: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症。降低:见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血清磷脂水平与胆固醇有关,正常人胆固醇/磷脂比值平均为0.94。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慢性出血性贫血,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甲减,肝硬变及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血磷脂升高;低色素性贫血,溶血性

9、贫血,恶性贫血及甲亢病人的血磷脂降低。载脂蛋白A2ApoA2参考值:2535mgdL载脂蛋白A2是血浆中脂蛋白的组成成分,它对脂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至关重要。测定它对诊断脂质代谢疾病有价值。ApoA2与APOAI同存于高密度脂蛋白中,抑制卵磷脂胆固醇甲酰转移酶的活性,激活肝脏甘油三脂酶的活性,当患动脉粥样硬化时ApoA2含量下降。载脂蛋白C2ApoC2参考值:L64.2mgdL载脂蛋白C2是血浆中脂蛋白的组成成分,它对脂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至关重要,为诊断脂质代谢疾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APOC2存在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中,ApoC2存在时,脂蛋白脂肪酶(LP

10、L)活性可增加10-15倍,因此ApoC2具有促进乳糜微粒(CM)和VLDL降解的作用,还可抑制HTGL活性。载脂蛋白C3ApoC3参考值:5.610.2mgdL载脂蛋白C3是血浆中脂蛋白的组成成分,它对脂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至关重要,为诊断脂质代谢疾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ApoC3存在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D中,它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的脂肪醐的活性。二、肝功类检查项目临床意义(23项)项目名称缩写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酗ALP参考值:45135U/L碱性磷酸酎几乎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以骨骼、肾脏和肝脏中含量较多。其病理性变化表现在:升高: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

11、、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转移癌等。降低:呆小症、维生素C缺乏症等。ALP还是监测胎盘功能状况的指标。Y-谷氨酰转移酶GGT参考值:男W47U/L;女W32U/LGGT升高是乙醇中毒的敏感指标。Y-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肾、胰、肝脏和前列腺、盲肠、脑中,血清中Y-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因此,当肝胆发生疾病或损伤时,如: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变、胆管炎、胆囊炎时,其活性显著增高;胰腺癌、乏特壶腹癌时,其活性亦显著增高,同时饮酒、服药等亦可引起Y-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升高。因此,Y-谷氨酰转肽酶的测定对于肝胆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值:女性31U/L;男性

12、V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前(AST)又称谷草转氨前(GOT),主要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中,肝、骨胳肌和肾脏含有相似的AST量。AST在心肌细胞中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在发病后6T2h之内显著增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害的程度,并在发作后48h达到最高值,约3-5d后恢复正常。各种肝病时AST可增高,肝病早期和慢肝增高不明显,AST/ALT比值小于1;严重肝病和肝病后期(活动性慢肝)增高,此时AST/ALT比值大于1。其它如心肌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使AST轻度增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死、中毒性肝炎、肝癌、骨骼肌疾病等。因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对心脏

13、、肝脏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值:女性31U/L男性V41U/LALT活性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骨骼肌等组织坏死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在肝脏中有较高的浓度,而在肾、心、骨胳肌、胰、脾、肺脏中则含量较少。通常ALT的升高由某些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引起,包括:肝硬化、肝癌、病毒性或中毒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ALT升高也见于广泛损伤和肌肉疾病,伴有休克、氧不足的循环衰竭,心肌梗死和溶血性疾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对以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总蛋白TP参考值:6088gL浓度升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痛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

14、白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浓度降低:体内水分过多,各种渠道的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消耗增加,如肿瘤;蛋白合成障碍,如肝功能受损等。总蛋白降低,常伴随着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烧伤、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营养不良等。总蛋白增高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脱水、外伤性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白蛋白ALB参考值:3555gL高白蛋白血症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急性降低见于严重烧伤与大量出血;慢性降低见于肝功能受损,结核慢性失血等。白蛋白降低,常伴随着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胃肠道疾病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烧、外伤等可造成蛋白消耗过多。高白蛋白血症则

15、常见于脱水或血液浓缩。总胆红素TBIL参考值:新生儿24h内150UmOI/L;成人:020.0HnloI/L总胆红素增高临床上表现有黄疸,超过20.1mol/L时有临床意义;增高到34.2Hmol/L表现出黄疸体征。血清总胆红素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严重肝衰竭病人等。红细胞大量破坏、胆道阻塞、肝脏疾病,均可导致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引起黄疸。因此,总胆红素的测定对有无黄疸及黄疸深度的鉴别、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的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值:08.8umolL直接胆红素测定是常用肝功能试验之一,直接胆红素增高临床上多见于肝细胞受损、肝内外胆道阻塞、代偿性肝硬化、急性

16、黄疸肝萎缩等疾病。因此,直接胆红素的测定对于对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肝脏疾病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胆碱酯酶CHE参考值:男性:4000-12600U/L;女性:3930-10800U/L酶的活力降低常见于肝脏病及恶病质,是肝实质细胞损害及癌症病程发展的有力指针。胆碱酯酹的临床测定可用于有机磷杀虫剂或战争毒剂急慢性中毒的诊断。在病情严重的肝病患者中,约有4/5的病人胆碱酯酶降低至正常的60%,危重病人可降至正常的10%,甚至完全缺乏。另外,慢性活动性肝病等均可导致胆碱酯醐活力下降,故它的测定对肝脏功能的估计和肝病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胆汁酸TB参考值:020uolL胆汁酸的代谢紊乱可诱

17、致许多消化系统的疾病。急性肝炎时血清TBA显著增高,可达正常人水平10100倍,甚至更高。在慢性肝炎患者中,若TBA水平超过20UnIol/L,可考虑慢性活动性肝炎。当酒精性肝病发生严重肝损伤时,血清TBA明显增高,而轻、中度损伤增高不明显。血清TBA测定对中毒性肝病的诊断优于常规肝功能试验。肝外胆管阻塞及肝内胆汁淤积包括急性肝炎、初期胆管性肝硬化、新生儿胆汁淤积、妊娠性胆汁淤积等均可引起TBA增高。-L-岩藻糖昔酶AFU参考值:040UL增高常见于肝癌,妊娠及卵巢肿瘤等。血清中AFU的活性是肝癌诊断的重要指标,AFU的偏高可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腺昔脱氨酶ADA参考值:4.024UL腺背脱氨酌

18、(ADA)是人体喋吟核甘酸代谢中的重要醐类,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血清中的ADA主要来自肝脏,所以肝细胞损伤或膜通透性增强,均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故可依据该醐活性增高或降低反映肝细胞损伤和恢复程度。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慢性溶血患者红细胞ADA活性显著升高;肿瘤患者血清及组织中ADA活性均升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ADA明显升高。5-核糖核甘酸水解酶5,-NT参考值:0HULo5,-NT是一种特殊的磷酸单酯水解酶,能特异性地将次黄噪吟核甘酸水解为次黄昔和磷酸。此酶广泛地分布在人体和动物的组织中,5-NT经肝细胞膜进入胆汁,随之进入血清中,是检测肝胆

19、疾病的指标之一。肝内外胆管阻塞、肝癌和伴随循环转移的乳房切除术后的病人此酶升高明显。诊断肝胆疾病和肝癌5-NT较肝内其它酶类更敏感。单氨氧化酶MAO参考值:012UL升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严重脂肪肝,慢性右心衰竭伴有肝脏淤血时间较长者,甲亢、糖尿病及各种胶原性疾病等。MAO广泛存在于肝、肾、胃、小肠及脑组织中,在细胞内位于线粒体膜的外侧,血液中的MAO是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单氨氧化醉在脏器纤维化,特别是在肝硬变时明显上升,被认为是对肝纤维化诊断很有意义的指标。甲胎蛋白AFP参考值:020ngmLo升高:常见于原发性肝癌、生殖细胞瘤、胰腺癌、肺癌及肝硬化等疾病。AFP是人体在胚

20、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血清AFP浓度下降,几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极微。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急剧升高,是原发性肝癌的最重要的诊断指标。甲胎蛋白诊断肝细胞肝癌(HCC),不仅要观察它的绝对值,而且要观察其动态变化,AFP的动态变化有:1)持续高浓度型:诊断的特异性高,中晚期肝癌居多;2)马鞍型:较少见,但容易漏诊,当AFP增高在后峰时,往往已出现明显的肝癌表现;3)急剧上升型:多见于肿瘤发生迅速,恶性程度较高的肝癌,但是偶见AFP急剧升高,又迅速下降伴ALT升高的急性肝坏死;4)稳定上升型,

21、定期检查,稳定上升,最有诊断价值;5)反亚波浪型,多见于急慢性良性肝病。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浓度的升降对于病情的发展、疗效的观察、肝癌的复发观察有很大的价值。除肝细胞癌可显著升高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也可升高,但其绝对值不如肝细胞癌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有AFP的分子变异体,亦可有一过性升高。因此血清AFP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超声检查才有诊断意义。氨AMM参考值:10-47molL血液中的氨是由人体中氨基酸和谷胱甘肽代谢而来,极少部分是肠道中的细菌产生、经肠道吸收而来,氨对人体来说是有毒物质,除部分被人体重新利用后,大部分经肝脏合成尿素由尿液排出体外

22、,检测血氨可以反映肝脏的病变情况并可辅助诊断肝昏迷。升高:见于(D肝昏迷、肝性脑病、重症肝炎等;(2)小儿Reyes综合症:该病严重低血糖、大片肝坏死、急性肝衰竭并伴有大面积肝脂肪样变,在肝脏检测酶谱类升高前就可检到血氨升高;(3)对先天性代谢紊乱一一鸟氨酸循环的氨基酸代谢缺陷(高血氨)也有诊断价值。降低:见于低蛋白饮食、贫血等。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参考值:血清2060U/L1.AP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胆、肾、小肠以及子宫肌层内含量最多。肝内外胆淤时,LAP活力显著增高,尤其在恶性胆淤时,其活力随病情进展而持续增高。试剂对肝道梗阻及胰腺癌的诊断有价值。升高:见于胆管癌、胰腺癌、或者胆结

23、石等引起肝外性阻塞、药物性肝损害、病毒性肝炎、肝内胆汁瘀滞、急性肝炎、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痛、妊娠、无黄疸的肝转移癌等。肝坏疽、肝肿瘤、肝炎、乳腺癌、肝癌、胆道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明显增高。肝硬化、传染性肝炎可中度增高,常为参考值的2-4倍。阻塞性黄疸明显增高,常达参考值5倍以上,并出现在胆红素或ALP上升之前。1-酸性糖蛋白AAG参考值:成人50120m人d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中的a1-酸性糖蛋白(AAG)的含量。AAG是一种糖蛋白,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各种组织损伤或炎症、肿瘤时升高。AAG又是多种药物的主要结合蛋白,其浓度的变化将影响药物的代谢,因此,测定AAG对指导临床用

24、药有重要意义。AAG由肝脏合成,肝脏有实质性损伤时,合成减少,导致血中水平的降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胰腺囊肿等所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患者AAG均增高,可用于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1-抗胰蛋白酶AAT参考值:90200mgd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中al-抗胰蛋白酎(AAT)的含量。a1-抗胰蛋白酗是由肝脏合成的含糖10%20%的一种糖蛋白。AAT是血液中最主要的胰蛋臼防抑制剂,对糜蛋白醐、凝血因子XH辅助因子及中性粒细胞的中性蛋白水解前等其他酷也有抑制作用;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性疾患时,a1-抗胰蛋白醐可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在炎症局部往往浓度很高,对急性炎症疾病有一定限制作

25、用。感染性疾病(细菌性、病毒性)、恶性肿瘤、胶原病、妊娠、外科手术、药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肾上腺类固醇、前列腺素等),斑疹伤寒等会导致AAT含量升高;AAT缺乏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肝炎、肾病综合征、蛋白丧失性胃肠病、营养不良、未成熟儿、肾移植早期排斥反应等会导致AAT含量降低。乙静ALC参考值:04.3mmol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尿液中乙醉(ALC)的含量。血液中的乙醉般是饮酒摄入,被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由肝脏以恒定速率代谢清除。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乙醛,其可与蛋白结合,形成的乙醛-蛋白结合物可直接作为细胞毒物质引起细胞损伤,也可作为具有抗原性的刺激物,产生抗体。乙醉对身体也有直接

26、毒性作用,长期过量饮酒容易形成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胰腺炎以及酒依赖性精神障碍等疾病。怀孕妇女饮酒可导致胎儿精神与运动器官发育不良以及胎儿酒精综合症。酒依赖者次性饮酒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其中毒症状与血中乙醉浓度有定相关性,血乙醇浓度越高,中毒症状越深。因此,根据临床症状和血中乙醇浓度可以判断中毒程度。谷氨酸脱氢酶GLDH参考值:012.2U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中谷氨酸脱氢酶(GLDH)的活性。谷氨酸脱氢酶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细胞线粒体基质中的酶,以肝脏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脏、胰腺、脑、小肠粘膜及心脏等器官。正常人血液中GLDH活性很低,在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进入血液,因此肝脏疾病时尤其是

27、涉及肝细胞线粒体损害时其活性升高显著,故常用来检查线粒体的受损程度,是肝实质损害的敏感指标。乙醇中毒伴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卤烷致肝细胞中毒、缺血性肝炎时,血清中GLDH的活性明显升高。GLDH可用于阻塞性黄疸和非阻塞性黄疸鉴别、高血清转氨酶的鉴别诊断、评价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等。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GLDH敏感性优于ALT、ASTo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参考值:44116U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酗(GPDA)的活性。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GPDA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阻塞性黄疸的患者,但是重症肝炎、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中GPDA活性的升高程度

28、大于肝癌病人。肝血管瘤患者血清中GPDA的活性正常。胃癌患者血清中GPDA的活性降低,其它良性胃肠道疾病时,血清中GPDA的活性也略有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mAST参考值:10U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IIIAST)的活性。移酶线粒体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骨骼肌和肾等。AST包括两种受不同基因控制的同工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CAST)和线粒体(mAST)中。InAST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位于线粒体的同工酶,在严重组织损伤时线粒体酶释放较多,可导致血清mAST增高。血清mAST增高可反映亚细胞结构损伤的

29、严重性,是诊断肝细胞损害和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在肝脏疾病中,mAST测定可用于评价肝细胞坏死和判断愈后,诊断患者有无活动性酒精性肝病;在心脏疾病中可判断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和愈后情况。三、心肌酶谱检查项目临床意义(9项)项目名称缩写临床意义乳酸脱氢能LDIl参考值:135225UL乳酸脱氢醐增高:见于心肌梗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肺梗死、某些恶性肿瘤、肾疾病、白血病等;降低无临床意义。一羟丁酸脱氢酶HBDH参考值:72182UL增高见于心肌梗死。-羟丁酸脱氢酶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羟丁酸脱氢酶的测定常用于心肌梗死辅助诊断。肌酸激酶CK参考值:女

30、24170UL;男0190UL肌酸激酶活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进行性肌萎缩,假肥大性肌营养障碍等。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及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骨胳肌损伤、肌营养不良、急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剧烈运动、使用氯丙嗪、青霉素等药物。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对以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参考值:25U/L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CK-MB是诊断及监测AMI病人病情的敏感而特异的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酗常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肌红蛋白MB参考值:70ng/mL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

31、衰竭和长期休克等。MB是人体横纹肌组织所特有的一种蛋白质,在正常人的血清中含量甚微。当心肌和骨骼肌受损时可以从受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由于MB分子量小,所以容易较早被释放入血循环,Am患者在发病后23小时MB即开始升高,在710小时后达到峰值,约24小时恢复至参考值范围,所以MB成为近年来测定AMI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清MB的测定有助于心梗、肌肉营养不良、心肌炎及心肌病的诊断,有助于疾病治疗和预后的评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参考值:12268UL.升高:见于结节病、肺结核、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甲亢、糖尿病、虹膜炎、免疫母细胞肉瘤等疾病;降低:见于哮喘、急性心原性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32、自发性气胸、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ACE可催化血管紧张素1(十肽)水解成八肽的血管紧张素IL使血管进一步收缩,血压升高。也可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因此,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重要成分。ACE还催化具有降压作用的缓激肽水解而失去活性。ACE存在于多种细胞,如神经细胞和肾小管基底细胞,内皮细胞多见,它附着于内皮细胞表面可被分解释放入血循环。ACE活性升高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DD基因型与高血清ACE浓度相关,易导致心梗和心肌病。用ACE抑制剂监测抗高血压药治疗时,检测ACE的浓度有利于抑制剂的用药量监控。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对未治疗的活动期结节病患者是重要的诊

33、断依据ACE活性明显增高时,又可以排除肉状瘤病,大部分可能是高雪氏病。其他如艾滋病、麻风病、糖尿病II型、卡氏肺抱子虫肺炎以及良性前列腺肿大都可能引起ACE水平升高。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l参考值:1565UL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性疾病、恶性贫血、溶血性黄疸、颅脑损伤累及脑干、胚胎细胞瘤病及肌营养不良等疾病。降低:见于肺部疾患如肺结核、慢性肾炎、多发性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等疾病。1.DH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其中以心脏、肾脏、红细胞中含LDH的活性最高。通过测定总LDlkLDHl活性和分析LDH与LDHl活性的比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会有帮助。LDHl/LDH的参考范围为0.1

34、3-0.27。缺血修饰白蛋白IM参考值:65.078.W/m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含量。缺血修饰白蛋白是在缺血时由于自由基等破坏了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而产生的与过渡金属的结合能力改变了的白蛋白。映血修饰白蛋白主要用于急性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对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具有重要意义,是种理想的急性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ITnI参考值:05g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中肌钙蛋白I(Tnl)含量。肌钙蛋白复合物由三个亚单位组成,TnT.TnKTnC,TnI是心肌细胞中的特有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时,TnI被释放入血,在胸痛发生46

35、小时后,血液中Tnl含量超过正常上限,1224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14天之久。由于Tnl释放入血液中是心肌损伤的结果,Tm目前己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的前提条件。临床上其它非AMl也可导致Tnl释放,如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冠状动脉分流术造成的缺血性损伤。四、肾功检查项目临床意义(10项)项目名缩写临床意义称尿素UREA参考值:血清/血浆1.78.3unolL(尿素氮5-23mgdL)浓度升高可引起三类氮质血症:肾前性氮质血症,肾性氮质血症,肾后性氮质血症。浓度降低一般见于婴儿,孕妇等,无意义。尿素氮增高可见下列三种情况:(1)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

36、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尤其是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症期UREA超过9molL,至尿毒症期UREA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2)肾前性增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3)肾后性增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减少:临床意义较小,偶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尿素浓度降低常见于:严重的肝坏死。尿酸UA参考值:血清/血浆女性14036

37、0UmOI/L:男性200480PnK)I/L;尿液:4.76mmol24h浓度升高多见于痛风,白血病等,肾功能受损也会增高,但不作为指标;降低见于剥脱性皮炎等。尿酸增高:血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中尿酸常增高。包括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脏疾病:急性或慢性肾炎时,血中尿酸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较非蛋白氮、尿素氮、肌好更显著,出现更早。由于胃外因素对尿酸的影响较大,故血尿酸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其他: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肥胖、糖尿病等。尿酸减少:遗传性黄嗦岭尿症和剥脱性皮炎等。肌SfCR参

38、考值:苦味酸法:血清/血浆女性5397HmoI/L;男性80115LlnIoI/L;尿液女性97177mol24h;男性124-230mol24h酶法:血清/血浆女性44-106umolL;男性53T23umol/L;首次晨尿:1530-15320Ulnol/L;24小时尿:6.6-15.0mmold肌酊浓度反应肾脏损害、尿路通畅性等肾功能,是一项比尿素尿酸更特异的肾功能指标,受饮食、运动、激素、蛋白质分解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较少,与疾病严重性平行。肾脏代偿与储备能力强,只有肾功能明显受损才使肌肝浓度升高。肌肝增高:肾病初期肌酢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损害,血肌酊值才升高。其值升高35倍提示有尿毒症

39、的可能,升高10倍,常见于尿毒症。如果肌酎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肝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肌酊降低: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尿微量白蛋白MA1.B参考值:尿液V30mgL;血清/血浆3553mgL是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对判断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胱抑素CCYSC参考值:01.03mgLo升高:见于肾病综合症、肾小球漉过功能疾病、高血压病肾损害、肾移植术后功能损害、糖尿病肾病等疾病。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检测肾功能的最直接的指标,在肾病早期就出现GFR的降低。准确的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测能够反映肾病的进程,

40、指导用药从而避免肾脏功能的损伤。目前,常用肌酎清除率的方法来评价肾小球滤过率。血清中的肌酎中度特异,但是灵敏度低,只有当GFR下降到50%或更低时才有显著升高。并且肌酊的升高受肌肉重量,体表面积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和年龄,性别,身高都会影响肌酊量。胱抑素C(CYS-C)是一种小分子量的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所有的有核细胞都能稳定地产生CYS-C。CYS-C儿乎完全被仔小球滤过,然后由肾小管重吸收,并且肾小管不分泌,也不通过肾小管排泄。CYS-C不受炎症反应、性别、肌肉以及年龄变化的影响。所以CYSY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2微量球蛋白BMG参考值:血清O.81.8mgL;尿液0.0

41、30.10mg24h升高:见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增加等。降低:临床偶见于镰状细胞贫血性肾病,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增多。BMG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子量大约为11800。人的血、尿液、脑脊液中都含有BMG。检测血清中的BMG利于肾功能失调、恶性肿瘤的诊断并有利于对疾病治疗、预后的评估。BMG正常时可透过肾小球,在近端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和降解。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因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降低,血清中BMG升高。并比血清肌酊浓度升高更早、更显著。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肾损伤均有血清BMG的升高,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尿中的BMG的浓度主要与肾小管的发育和功能有关

42、。当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尿中的BMG浓度明显增加,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主要见于以下疾病:肾盂肾炎、抗生素中毒性肾病、重金属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等。N乙酰BD氨基葡萄糖昔NAG参考值:0.312U/L升高:见于急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中毒性肾病等。NAG是一种溶酶体酷,又称尿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在前列腺和肾近端小管中含量最高。正常情况下,血清中NAG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泄。尿中NAG的升高是仔脏疾病的早期表现,是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肾移植患者,尿NAG测定可早期发现排斥反应,一般在临床指征前1-3天即有尿NAG增高。目前把mLb和肾小管标记蛋白(NAG等

43、)作为早期发现和监控糖尿病合并症的常规指标。另外,尿NAG的监测在多种肾实质疾患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是肾脏损害的较敏感指标,增高见于急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等。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参考值:血清2570mgL,尿液VO.7mg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尿液中视黄醉结合蛋白(RBP)的含量。RBP是血液中特异结合维生素A的结合蛋白,在维生素A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由肝脏合成,广泛分布于血液、脑脊液、尿液及其他体液中。测定RBP能早期发现肾小管的功能损害,并能灵敏反映肾近曲小管的损害程度,还可作为肝功能早期损害和监护治疗的指标。血清RBP浓度降低常见于维生素A缺乏,或患有肝、

44、胆管疾患,此外,吸收不良综合症、阻塞性黄疸、肝硬化及重症感染、甲亢等时,血清RBP浓度可降低。血清RBP浓度升高常见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肾脏疾病,除此之外,引起血清RBP浓度升高的疾病较少见。尿总蛋白UTP参考值:尿液ri4mgdL;脑脊液15-45mg/dL用于检测人体尿液或脑脊液中总蛋白(UTP)的含量。检测尿液和脑脊液的总蛋白分别对于诊断肾脏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尿液蛋白的明显升高主要见于紧张或剧烈的运动、发烧或体温降低、肾病、糖尿病肾病和尿路感染等。脑脊液总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断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脑溢血等有较大的帮助。1微球蛋白a1MG参考值:血清ll30

45、mgL;尿液012mgL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尿液中a微球蛋白(QbMG)的含量。1-微球蛋白是由肝脏产生的相对分子量较小的一种糖蛋白,在血液中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形式存在。游离型al-MG可以被肾小球滤过,然后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降解。aITIG的产生量恒定,尿中的排出量较少受肾外因素的影响。临床上检测a1-MG主要是用于肾功能评价及用作非特异性肿痛标志物。尿液中含量增高而血清中含量正常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见于肾小管疾病及慢性肾盂肾炎,而膀胱正常;血清中含量增高而尿液含量正常是由于肾小球病变,滤过率降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炎;血清中含量和尿液中含量均升高是由于生成增多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见

46、于恶性肿瘤等疾病。aIfG的稳定性和诊断特异性优于2-微球蛋白,是肾功能损伤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当肝功能重度战伤时,血清a1-MG含量降低;患肝癌时,血清aITIG含量会升高,因此aITIG还可用作肝功能疾病的辅助诊断。五、糖代谢检查项目临床意义(5项)项目名称缩写临床意义葡萄糖GLU参考值:3.96.4mmolL病理性增高常见于胰岛功能低下,脑震荡,脑溢血等;病理性减低见于呆小症,长期营养不良,酒精中毒等。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后或情绪紧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时。病理性高血糖:内分泌腺功能隙碍引起高血糖;颅内压增高刺激血糖中枢使血糖升高;脱水引起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升高);麻醉、感染性疾病、毒血症、抽搐、胰腺炎、胰腺癌等情况下也可出现高血糖。生理性低血糖: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病理性低血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