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答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4380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答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诗歌鉴赏答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代诗歌鉴赏答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代诗歌鉴赏答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代诗歌鉴赏答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答案.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贫,女,(唐)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懒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请简要分析诗中“贫女”的形象和寓意。,答案:形象:贫女是一位家境贫寒、风流自赏、操守高尚、女红精巧,待嫁之年无人做媒、亲事茫然,只得年复一年为别人做嫁衣的、内心痛苦的女子。寓意:流露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抑郁惆怅之感。,唐多令,(南宋)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

2、、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请简析词中诗人形象。,2(鉴赏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答案:诗人是一位年光过尽、青春暗逝、客居他乡、无法回归,因此思乡怀亲、孤独痛苦的羁旅游子形象。作者借“离人心上秋”、“雨打芭蕉”、“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等景物和细节描写,鲜明地表现出怀乡思亲之愁。,3.(鉴赏景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释】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地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上片描

3、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述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派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答出烘托或铺垫即可),4(鉴赏物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雁,(唐)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注释】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统治者南侵,大肆掳掠。请赏析诗中“早雁”的形象。,答案:早雁实际是战乱之中背井离乡、无法回归、只得在南方客居的北方人民的形象。作者用象征、托物寓意

4、的方法,表达了对北方人民四散他乡的苦难的同情。,训练二,鉴赏语言,1(鉴赏关键词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 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诗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首联中的“转”、“日”进行分析。,答案: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便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

5、画面。,答案:“拂”和“侵”都运用了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注释】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其实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五、六句中“拂”和“侵”字在运用上的特点或表达效果。,2.(鉴赏关键词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官舍竹(北宋)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3(

6、鉴赏语言风格)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游曲,(唐)韩,愈,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请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有:注意炼字,“万”和“一”对举,突出地表现了万树杏花一齐盛开异常灿烂的美景。映衬。“满园”杏花的“深浅色”,和一池“绿波”相互映衬,景色分外明艳。整首诗语言明快而绚丽。,4(鉴赏语言风格)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齿落,(南宋)辛弃疾,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和蕴涵的义理。答案:语言特色:口语化,如“不信张开口角看,舌

7、在牙先堕”、“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是典型的口语,显得通俗直白;风趣幽默,如“狗窦从君过”,说牙豁得像狗洞,你们可以从中钻过。义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刚直者为世俗所不容,奸佞奉承者却活得很好。,训练三,鉴赏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苏幕遮草(北宋)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释,(2)欧阳修认为梅尧臣的诗词在艺术上常常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六一诗话),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这一特点。,答案:(1)绘形绘色。这首词用“平”、“烟

8、”、“萋萋”,描写出草的形态;用“碧”、“嫩”、“翠”,描写出草的颜色。对比、衬托的手法。词人在上下阕分别写草色的“碧”、“嫩”,与“翠色和烟老”形成鲜明的对比。,(2)词中抒写了作者初仕时的得意情态和后来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心情,但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绘的意境中(或:在上下阕景物的对比描写中;或:寓情于景,以草喻人、以草衬人的写法中)微微透出,让读者于言外得之。,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笼莺,(清)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释】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

9、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答案: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如果多次跌断胳膊,就可以做个好医生,因为他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1)著名诗人张耒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如何理解张耒,的评价?,(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用“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造成了短时间相聚之乐与长时间分离之苦的强烈对照。句法上,不用一个动词,两句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画面,形成意境,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2)用典。对黄几复的深切思念之情,

10、对黄几复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而不能受到重用的怜惜和不平。,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冬,柳,(唐)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诗的前两句写冬柳的环境和形态,是静景;后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惊飞,是动景。诗歌描绘了冬日早晨野外寒冷萧条的景象,勾勒出一幅寒冽、冷清的江景图。,训练四,鉴赏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答案:诗人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备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

11、君”。然而都无由得见,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注释】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于是发出“最羡渔竿客”的感叹,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中归去!,

12、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而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

13、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示例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而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北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

14、清霜。(1)这两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答案:(1)李诗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也表达了自悲之情;曾诗通过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表达了对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的贬抑与嘲讽之情。,(2)李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曾诗把柳树人格化,通过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不知天地有清霜”,对柳树的愚蛮可笑进行了嘲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唐)李,益,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

15、鬓,恐惊憔悴入新年。(1)“绿杨著水草如烟”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两句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表现了五原的原野上,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诗人踏上这块土地后喜悦的心情。,(2)这胡儿饮马泉,何尝不是一面反映唐朝政治紊乱、国家衰弱的历史的镜子?诗人不愿再用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失去的青春,不愿回顾已往。面对眼前国力犹弱、边防未固的现实,他更担心再度出现过去那样的悲凉景象。,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南宋)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16、。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1)词中的“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2)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答案:(1)花态度:指一般的花的鲜艳娇嫩的姿容;雪精神:特指梅花傲雪耐寒的精神品格。(2)不同意。此“醉”并非酒醉,而是观梅时的心醉。在梅花前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已向晚,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浓。,【注释】縠(h)皱:即绉纱,喻水的波纹。棹:船桨,代指船。浮生:指漂浮不定的短暂人生。肯爱:怎肯吝啬。(1)历代词人和词论家对“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多有评说,争论不休,你认为“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这首词体现

17、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用得好。它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渲染出了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景象。(2)这首词赞颂明媚的春光,抒发了词人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人生如梦,时光稍纵即逝,应及时寻乐的感悟。,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词人写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是想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2)有人说读王安石的词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政治家的气魄和,情感,结合这首词,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是为了借伊、吕之事,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2)词人敬仰伊、吕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充满了建立功业的激情,并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流露出欲与伊、吕比肩的豪情,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气魄和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