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4403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庐山,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潘阳湖,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庐山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你知道是什么诗吗?,初读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

2、、多诵读,悟诗情,学习古诗三步法:,解诗题,题西林壁,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题壁诗,作者介绍,(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被称为,知诗人,苏轼,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

3、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作品写作背景,明背景,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诗句,有节奏,有重音,有感情,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解诗意,题:不识:只缘:身:此:面目:,书、写,看不清、认不清,只因为,自己,这,面貌,这里这庐山的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高耸入云的山峰,横看庐山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庐山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远,近,低,高,各不同,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的

4、样子都不同。,放飞想象:横着看,庐山;侧着看,庐山;从远处望,庐山;从近处看,庐山;从高处俯视,庐山;从低处仰望,庐山,放飞想象:横着看,庐山 连绵起伏;侧着看,庐山 高耸入云;从远处望,庐山 云雾缭绕;从近处看,庐山 悬崖峭壁;从高处俯视,庐山 深谷幽潭;从低处仰望,庐山 瀑布飞流直下,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背一背:,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各不同。不识 真面目,身在。,背古诗,思考: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这一只钢笔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何不同?,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

5、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盲人摸象,画杨桃,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诗句运用:,测一测:,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的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悟诗情,学了古诗,同学们认为庐山怎样?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写景,明理,题西林壁,横 看成岭,寄意深远,只 缘此山中,变幻莫测,侧 看成峰,不 识真面目,远近高低不同,赞美庐山奇景,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