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经济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49402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经济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国际贸易理论(经济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国际贸易理论(经济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国际贸易理论(经济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国际贸易理论(经济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经济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经济班).ppt(1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本章要点 1.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穆勒的相互需求说,一、早期的国际贸易学说(国际贸易理论的渊源)1.起源“一个铜制的三角鼎等于20头公牛,一个女奴隶等于4头公牛”古罗马、古希腊时代荷马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最早提出分工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2.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1)早期:货币差额论(货币平衡论)重金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W.Staffor,15541612)主张:只有货币才是财富,禁止货币的输出,积累财富的主

2、要途径就是对外贸易顺差,所以要保证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都顺差,并将顺差中流入的货币窖藏起来。同时国家要严禁货币外流。(2)晚期: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Mun,15711641)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重商主义的圣经”主张:提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要把货币投入贸易中,但要保持总体贸易顺差,而不必保证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都顺差。Sum:重商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只有货币(金银)才是唯一的财富,除了开采金矿银矿以外,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所拥有的金银量;因此,国家应干预经济生活,大力发展出口贸易,限制外国商品进口。通过限制货币输出和扩大贸易顺差的方法积累财富

3、。,3.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17世纪下半期开始,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形成重农学派。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杜尔阁(ARJTurgot,17271781)。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二、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是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也是正确评价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内在规律,提出国际价值的概念,阐明了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关于国际贸易的专门著述,

4、其观点主要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资本论当中。1.关于国际分工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机器的发明,直接影响着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国际分工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利润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建立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而这种分工对落后国家的作用是双重的。,2.关于世界市场 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又是其发展的结果。世界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比国内市场更为巨大的需求,促进了国内生产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3.

5、关于国际贸易 马克思认为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市场紧密相连,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贸易的形成必须具备分工、私有制、国家这三个条件。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他对资本主义利润有双重影响,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也是双重的。,4.关于国际价值 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和“国际价值”等概念,并指出,在世界市场上,各国劳动的中等强度不同,衡量各国具体劳动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都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但经济发达的国家比经济落后的国家可获得更大的利益。5.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

6、 马克思指出自由贸易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民族障碍,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自由贸易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对立达到了顶点,但也有优越性。对于保护贸易,马克思从社会作用和经济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经济上讲,保护贸易的作用是双重的。,三、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三个方面,即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结果。国际贸易的原因要说明,一国为什么要参与国际贸易,它的动力是什么?国际贸易的结构所要回答的是,国际贸易的生产结构或分工结构是什么?从而要回答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出口或进口的商品结构是什么。国际贸易的结果所要回答问题的是,国际贸易能否给参加国带来经济利益,能

7、带来什么以及多少利益。要回答这三个基本问题还有待于国际贸易理论前提的确立。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前提所得出国际贸易理论是不同的。国际贸易理论大体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进而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简介理论的假设条件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推导理论的简评,一、亚当斯密简介,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1.221模型,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用1种同质投入要素2.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在国内可以

8、自由移动(The supply of labor is fixed in each country)3.资源充分利用(充分就业状态)4.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Perfect competition prevails in all markets)5.规模报酬不变(生产技术保持不变)(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 in each good is fixed)6.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7.贸易平衡(自由贸易条件下,市场出清,即供求平衡。产品在各国间可以自由流动,进出口的价值相等),三、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贸易的分析基

9、础 绝对优势来源于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进而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和商品价格的差异。几个概念(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所要求的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为aL,工资率为W,产品价格为P,则:(1)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也可以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aL来表示。(2)生产成本(为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aL/Q表示。(3)产品价格(工人工资与生产成本的乘积),W

10、 aL/Q,2.基本内容(1)批评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等同于金银货币(一国财富应用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衡量);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力量(自由放任的政策可合理配置资源,使物质财富产出最大);持续贸易顺差可以增强国力(贸易顺差会限制各国按照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商品)。(2)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集中到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上,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去与其它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交换,则各国资源都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贸易双方都能获利。(3)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

11、分工的发展,进而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而保护本国产业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4)劳动价值论是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完全由劳动生产率来决定。,四、理论推导(一)生活中的例子 首次从消费者(裁缝)的角度强调进口(从鞋匠那里购买鞋子)的利益(比自己在家生产便宜),并从分工交换的好处来分析贸易所得。(二)由生活例子引向国际贸易 1.认为适用于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同样适应于国家之间 2.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由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而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有利条件,如果进行交换就可以获利。3.分析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差别的原因:一是自然

12、禀赋的优势,二是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三)论证,1.实例论证(1)理论假设:世界上只有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两个国家都只生产小麦和布两种产品,劳动L是唯一的同质投入要素,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为20单位。,Sum: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分工后英国和美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相互贸易后英国和美国的国内消费量,注:英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Q2/L2)为20;美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Q1/L1)为24。,注: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24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2)按绝对优势理论分工后的贸易总体利益 第一,两种产品的总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 第二,两国

13、的消费水平提高 第三,专业化分工导致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降低。Sum:按照绝对成本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发挥生产中的绝对优势而获得贸易利益,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和原因。,2.模型的几何描述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为什么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即向外突出)?,Y,X,0,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用于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其特点为: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

14、无差异曲线,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0,10,20,30,40,40,60,100,200,X2,X1,无差异曲线,A,B,C,D,两种商品的效用无差异组合,0,10,20,30,40,40,60,100,200,X2,X1,同一座标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0,10,20,30,40,40,60,100,200,X2,X1,在同一座标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可能相交,0,10,20,30,40,40,60,100,200,X2,X1,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小麦,英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400,O,布,PPF1,200,160,120,480,240,100,PPF2,

15、E1,E2,CIC1,CIC2,(2)图形描述,对英国而言,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60/400)/1=0.4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400/160)/12.5,小麦,英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400,O,布,PPF1,200,160,120,480,240,100,PPF2,E1,E2,CIC1,CIC2,小麦,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400,O,布,PPF1,200,133,120,480,240,100,PPF2,E1,E2,CIC1,CIC2,对美国而言,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480/133)/1=3.6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

16、为(133/480)/10.28,小麦,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400,O,布,PPF1,200,133,120,480,240,100,PPF2,E1,E2,CIC1,CIC2,两国交换比率的确定对英国而言,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60/400)/1=0.4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400/160)/12.5对美国而言,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480/133)/1=3.6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33/480)/10.28对英国而言,出口布,进口粮食对美国而言,出口粮食,进口布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24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则,国际市场上布

17、(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40/200)/11.2 国际市场上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00/240)/10.83则两国能够接受的商品交换的范围为:对英国来说,出口布,进口粮食,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范围为(0.4,3.6)对美国来说,出口粮食,进口布,布与小麦的交换比率范围为(0.28,2.5)则,1.2(0.4,3.6),0.83(0.28,2.5),关于英国布和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范围的确定 在英国国内,1单位的布可以交换到0.4单位的衣服,如果要在贸易中获益,则在与美国的商品交换中,同样1单位的布必须交换到多于0.4单位的衣服,即英国布和美国小麦交换比例应该小于1:0.4;

18、同样,在美国国内,1单位小麦可以交换0.28单位的布,如果要在贸易中获益,则在与英国的商品交换中,1单位小麦必须能够换取多于0.28单位的粮食。即英国和美国两国参与贸易的前提条件是布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为0.282.5(1/0.4)关于美国小麦和英国的布的交换比例范围的确定 在美国国内,1单位小麦可以交换到0.28单位的布,如果要在贸易中获益,则在与英国的商品交换中,同样1单位的小麦必须交换到多于0.28单位的布,即美国小麦和英国的布的交换比例应该小于1:0.28;同样,在英国,1单位布可以交换到0.4单位的小麦,如果要在贸易中获益,则在与美国的商品交换中,1单位布必须能够换取多于0.4单位的衣服

19、。即美国和英国两国参与贸易的前提条件是小麦和布的交换比例为0.43.6(1/0.28),3.结论(1)贸易后两国各自的总量比以前多了,消费都要比分工前要高,两国社会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2)劳动生产率越高,产品的绝对成本越低,价格越低,那么该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分工交换所得的贸易的利益越大,因此绝对优势理论也可以称为绝对成本理论或绝对利益理论。,五、理论的简评1.意义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贸易是双赢的2.局限性无法解释在任何商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的国家仍然参加贸易的原因。假设条件苛刻。,大卫李嘉图简介理论背景理论假设理论的主要内容理

20、论推导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 比较优势一词进入到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并成为最重要的理论概念,首先应该归功于李嘉图(D.Ricardo)。李嘉图模型是对斯密(A.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的重要扩充。其核心思想是,在各国之间其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相对差异而产生的各国生产同一商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异,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且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模式;按照这种贸易模式进行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促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改善,并为各贸易国带来国内福利水平的增进。,一、大卫李嘉图介绍,二、理论背景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斗

21、争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

22、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三、理论假设1.221模型2.劳动同质3.劳动在国际

23、间不能自由流动,在国内可自由流动。4.生产规模报酬不变5.资源充分利用(充分就业)6.完全竞争市场7.自由贸易8.贸易平衡注:假设条件与绝对优势理论假设条件基本相同,只是强调两国之间的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别而不是绝对差别。,四、理论的主要内容1.贸易的分析基础 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 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相对生产成本和相对价格不同贸易可能发生(1)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

24、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具体而言,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四种方法来确定。,(2)相对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可用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QA/LA)/(QB/LB)(3)相对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为生产单位产品时需要的劳动投入)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

25、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B)(LA/QA)/(LB/QB)(4)相对价格(价格为工资率与生产成本的乘积)The relative price of good X(cheese)in terms of good Y(wine)is the amount of good Y(wine)that can be exchanged for one unit of good X(cheese).(5)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产品A的机会成本(相对于产品B)=(减少的B产量QB)/(增加的A产量QA),Opportunity Cost

26、: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b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as a given number of roses.,经济资源一般是可以有多种用途的,但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后,就不可能用来生产其他产品,这就意味着,一定数量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就必须放弃别种产品的生产。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还可表述为,一种资源用来获得

27、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由此可见,所谓机会成本,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最优化决策。当然,运用机会成本概念时,要适合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资源本身要有多种用途;第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第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机会成本便毫无意义。,(玫瑰的机会成本若用计算机来表示的话,就是用生产一定数量的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计算机的数量),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Inc.,The constant labor productivity is modeled with the specificat

28、ion of unit labor requirements: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s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Denote with aLW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wine(e.g.if aLW=2,then one needs 2 hours of labor to produce one gallon of wine).Denote with aLC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29、for cheese(e.g.if aLC=1,then one needs 1 hour of labor to produce a pound of cheese).The economys total resources are defined as L,the total labor supply(e.g.if L=120,then this economy is endowed with 120 hours of labor or 120 workers).,A One-Factor Economy,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Inc.,Prod

30、uction Possibilities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say wine)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another(say cheese),and vice versa.The PPF of our economy is given by the following equation:aLCQC+aLWQW=L(2-1)From our previous example,

31、we get:QC+2QW=120,A One-Factor Economy,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Inc.,L/aLW,L/aLC,Figure 2-1:Hom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A One-Factor Economy,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Inc.,Relative Prices and SupplyThe particular amounts of each good produced are determined by prices.The rel

32、ative price of good X(cheese)in terms of good Y(wine)is the amount of good Y(wine)that can be exchanged for one unit of good X(cheese).Examples of relative prices:If a price of a can of Coke is$0.5,then the relative price of Coke is the amount of$that can be exchanged for one unit of Coke,which is 0

33、.5.The relative price of a$in terms of Coke is 2 cans of Coke per dollar.,A One-Factor Economy,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Inc.,Denote with PC the dollar price of cheese and with PW the dollar price of wine.Denote with wW the dollar wage in the wine industry and with wC the dollar wage in the c

34、heese industry.Then under perfect competition,the non-negative profit condition implies:If PW/aW wW,then there is no production of QW.If PW/aW=wW,then there is production of QW.If PC/aC wC,then there is no production of QC.If PC/aC=wC,then there is production of QC.,A One-Factor Economy,Copyright 20

35、03 Pearson Education,Inc.,The above relations imply that if the relative price of cheese(PC/PW)exceeds its opportunity cost(aLC/aLW),then the economy will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of cheese.In the absence of trade,both goods are produced,and therefore PC/PW=aLC/aLW.,A One-Factor Economy,几点重复补充和说

36、明:1.自由竞争条件下企业生产的条件(P、aL、W)aLC:生产1单位的cheese需要投入的劳动人时1/aLC:1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的cheese数量Pc*1/aLC:1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即生产1单位cheese的收益。W:工人的报酬,即生产单位产品的报酬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生产成本=生产收益,即MC=MR即当Pc/aLC=WC时,企业可以进行生产2.机会成本(计算用wine来衡量的cheese的机会成本)生产1单位cheese需要投入aLC劳动人时生产1单位wine需要投入aLW劳动人时 则1个工人单位时间内可以生产1/aLW单位的wine 则投入aLC劳动人时可以生产

37、的wine 为:aLC*1/aLW,即aLC/aLW即生产1单位的cheese需要放弃的wine的数量为aLC/aLW即用wine来衡量的cheese的机会成本为aLC/aLW,2.理论的基本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

38、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五、理论推导(一)生活中的例子 从鞋和帽子的个人制造分工来进行论述(二)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向国际贸易 1.认为适用于个人之间的分工原则同样适应于国家之间 2.认为国家之间应该按照“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分工。3.认为所谓比较优势就是更大的绝对优势和更小的绝对劣势。(三)论证,设甲国在A产品上的产量为Q1,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1;乙国在A产品上的产量为Q2,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

39、2,劳动的工资率为W,则:A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甲国相对于乙国)(Q1/L1)/(Q2/L2)。比值越高,表示甲国在A产品的生产相对于乙国来说具有相对优势;A产品的相对成本(甲国相对于乙国)(L1/Q1)/(L2/Q2)。比值越低,表示甲国在A产品的生产相对于乙国越具有相对优势;A产品的相对价格(WL1/Q1)/(WL2/Q2)(L1/Q1)/(L2/Q2)。比值越低,表示甲国在A产品的销售相对于乙国越具有相对优势;,Sum: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小麦的绝对优势更大些 中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劣势,但布的绝对劣势更小些,1.实例论证(1)理论假设: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

40、国两个国家,两个国家都只生产小麦和布两种产品,劳动L是唯一的同质投入要素。两国在分工前的产出和相对劳动生产率如下表所示,分工后美国和中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相互贸易后美国和中国的国内消费量,注:假定美国用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注:美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Q1/L1)为12,中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Q2/L2)为5;,中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O,180,120,240,(2)图形描述,对中国而言,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80/300)/1=0.6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300/180)/11.67,O,180,120,240,小麦,300,布

41、,PPF1,150,100,PPF2,E1,E2,CIC1,CIC2,中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120,240,对美国而言,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40/200)/1=1.2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00/240)/10.83,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120,240,两国交换比率的确定对中国而言,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80/300)/1=0.6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300/180)/11.67对美国而言,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40/200)/1=1.2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

42、为(200/240)/10.83对中国而言,出口布,进口粮食对美国而言,出口粮食,进口布假定美国用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则,国际市场上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20/150)/10.8 国际市场上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50/120)/11.25则两国能够接受的商品交换的范围为:对中国来说,出口布,进口粮食,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范围为(0.6,1.2)对美国来说,出口粮食,进口布,布与小麦的交换比率范围为(0.83,1.67)则,0.8(0.6,1.2),1.25(0.83,1.67),分工前美国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国际分工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六、比较

43、优势理论的例外 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或绝对优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或有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例外的主要结论 1.将比较成本简单地理解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生产成本的差异或产品价格的差异是不正确的,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在于这种差异比例(如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比例)的不同。2.成本优势理论是建立在成本差异的基础上,有成本差异会有贸易的可能,绝对成本差异可以获得绝对利润,相对成本差异可以获得相对利润,相等成本差异无利润可图。,八、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积极意义: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为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

44、际贸易的产生。说明了贸易利益来源于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为以后贸易条件的研究提供了启示,贸易须在一定价格范围内进行。2.理论局限性不能正确解释为什么在国际间不等量的劳动可以相交换把国际分工看作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自然的永恒范畴把世界看作是永恒的、不变的,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指注重了静态的短期利益,未关注长远利益。没有触及引起各国劳动成本差异的原因、互利贸易利益的范围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等问题。关于两国可以实行完全专业化分工的结论必须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条件下成立,与现实不符。仅从供应的方面分析了贸易能使双方获利,未将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仅分析了一国国家整

45、体受益,未能分析贸易对于一国的收入分配和就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八、对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比较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1.共同点(1)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2)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46、来阐述原因。(3)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4)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2.不同点(1)假定条件不同 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2)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 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3)适用范围不同 绝对差异

47、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转移后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4)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第三节 穆勒的相互需求说,一、相互需求理论提出的背景 比较成本理论主要是从成本即供给的角度来解释国

48、家贸易为什么发生。实际上,供给和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一些经济学家用相互需求因素来对国际贸易进行解释。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通常被看作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他也自称为斯密、李嘉图的追随者。由于李嘉图没有阐明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究竟如何确定以及贸易利益将怎样分配的问题,也未考虑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于是约翰穆勒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中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提出了他的“相互需求学说”(Reciprocal Demand Doctrine)。,二、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互惠贸易的范围;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得的分配

49、;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并提出了相互需求方程式(或国际需求方程式)。1.用交换比例上下限,说明互惠贸易的范围(下表为等量劳动可生产的商品数量),在英国,以亚麻布来表示的棉布的价格为1.5,以棉布来表示的亚麻布的价格为0.67在德国,以亚麻布来表示的棉布的价格为2.0,以棉布来表示的亚麻布的价格为0.5则亚麻布与棉布交换范围为(1.5,2.0),棉布与亚麻布交换范围为(0.5,0.67)即两国之间的交换比率由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确定。Sum:两国进行贸易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是根据两国消费者的爱好和境况进行调整,直到双方对进出口产品的需求量恰好相等时确定下来。由此,相互间的交换比率即贸易

50、条件得以确定。如穆勒所说,“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国外相交换的交换力决定于它对这些国家的产品的需求和它们对它的产品需求的数量和需求的增加程度的比较外国对它的商品需求愈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对它愈有利:这就是说,它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将换回更多的外国商品。”,2.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得的分配(1)贸易条件,是指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或1单位出口产品能换回多少单位进口产品。同时,贸易条件也称为国际交换比率,可以用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其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进行比较。(2)穆勒认为,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在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上下限内,对对方产品需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