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学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5180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学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学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学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学习.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什么是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合作学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通过小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合作学习涉及多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争论、相互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互相填补理解上的缺陷。,概念、过程、方法,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概念,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处于互动这一环境中的人或集体,其中一方一旦达到目标,同时也会助长他方达到目

2、标,这种相互依存的助长关系,一般被称为“协作(cooperation)。在学习中采用这一理念构建学习活动的形式,就是协作学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4,概念,合作与协作的异同:小组目标和小组成员组成的不同。合作学习:一个班中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协作学习:不同领域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构成;协作组的目的: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目标;成员之间互相教学;而合作组的目标:建构新知识、解决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5,概念,两者无论从目标到学习组织的策略均十分的相近;而就学习任务解

3、决的过程来看,合作学习中存在着协作关系;协作学习是通过合作实现的;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是相互交融的,并不独立存在;合作(collaboration)与协作(cooperation)是指同一含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6,概念,远程合作学习促于地理上分离情况下的学习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或完成同一任务而开展分工合作作业的学习。“分布式协作学习”它通常是指:位于网络上的分散环境中的学习者之间,既位于地理上相离的多数学习者之间的协商合作学习。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多数学习者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

4、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7,概念,校际协作学习校际间开展有组织的远程合作学习,称为校际协作学习。与起始于学生兴趣的、松散的、以个人身份参与的远程合作学习活动相比,它是在学校组织下的以小组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未必都是基于兴趣的,内容是与学科相整合的。学习时间:固定和机动相结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8,小组学习的教育效果,由于社会性刺激而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形态多样化基于“社会性相互作用”开展学习学习者的知识精致化,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

5、ence&AI System,9,校际协作学习的原理,他人存在的学习环境社会建构主义:知识从富有者向贫瘠者传达。学习过程中的熟练化,通常多半是伴随着与具有丰富知识的他人共同学习来帮助获取知识。“Social Learning”:知识量不同的他人的存在和他们之间的交流,对于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人的兴趣、关心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视角、解释也不同。由此,引发对他人的质疑和批判。由此引出: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知识、加深理解。,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10,学习者的知识精致化,讨论的好处,未必就是知识量多的人向知识量少的人流向。皮亚杰:包

6、括未成熟的学习者在内,在试图说服与自己持不同观点和看法的人时,为了说服他人,必需使自己的知识更为明确,更具有体系化。Situated Learning:与自己相比,在具有的知识量上即使他人不如自己,他人也会起到促进自己学习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11,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协作小组协作成员辅导教师协作环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12,协作小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一般以24人为宜。或57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7、 System,13,协作成员,根据策略分派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互补的形式融会贯通深化理解“相互强化”计算机扮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14,辅导教师,辅导教师的存在及其重要。教师是心理支撑;教师搭建脚手架;教师建立共同体;教师计划、诱导学习活动;根据学生们对什么感兴趣?具有什么样的想法?接下来学习应该朝向哪一个方向发展?事先经过对话和交流制定着计划。,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15,教师交流、制定计划,教师的在线交流:N教师:说一下我这周的

8、计划安排。上周,我们也做了同后山考察队相同的实验。其结果,我想让学生们得到与后山考察队不相同的想法,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参与到后山考察队的讨论中去,所以需要您帮助设计一个诱导方法,请多多费心。这一周的计划安排:2月15日(3)下课后,计划把内容传到网上,您哪里可以在16日早晨收到到,其余的,我们抽出的时间是:2月17日(5)、2月18日(6)。我这里现在讨论的问题是:根据后山的结果,开展进一步的课题研究。枯树和正常树的酸碱度,枯树下土壤和正常树下土壤的酸碱度,是否相同。结果是都是相同的。所以,孩子们稍微感到奇怪,接下来会怎样,要看孩子们自己是怎么考虑的。结果目前还不清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

9、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16,协作学习环境,组织环境: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等。空间环境:如班级课堂、互联网环境等;社会环境。硬件环境: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如虚拟图书馆、互联网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17,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角色扮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18,竞争,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参与学习过程,并有辅导教师参加。辅

10、导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辅导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竞争性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易造成因竞争而导致协作难以进行的结果。因此让学习者明确各自任务完成对保证总目标实现的意义非常重大,即学习者是在竞争与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的。竞争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19,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

11、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以支持自己的观点。辅导教师(或中立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对立的双方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异方的观点进行辩驳。最后由中立者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也可以不确定正反双方,而是由不同小组或成员叙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之间展开辩论,最终能说服各方的小组或成员获胜。辩论可在组内进行,也可在组间进行。辩论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0,合作,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

12、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视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1,问题解决,该种模式需要首先确定问题。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来源也不相同。一般根据学生所学学科与其兴趣确定。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竞争、合作、辩论等。问题解决过程中,协作者需要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资料,为问题解决提供材料与依据。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也可以通过汇报的形式。问题解决是协作学习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模式,它对于

13、培养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与处理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2,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融洽,但也可能会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争论,并在争论中达成共识,进而促进问题解决。协作学习伙伴可以是学生,但也可以由计算机充当。由计算机充当的学习伙伴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即根据一定的策略,由计算机模拟的学习伙伴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对学习者提出问题或为问题提供答案。智能化程度

14、高的协作学习系统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虚拟学习伙伴,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或由计算机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动态确定学习伙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3,设计,它是基于学习者综合能力培养和面向过程的协作学习模式。由辅导教师给定设计主题,该主题强调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如问题解决过程设计、科学实验设计、基于知识的创新设计等。在设计主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掌握知识,相互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主题。要求辅导教师及时发现并总结学习者的新思想和新思路,以利于提高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

15、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4,角色扮演,该种模式是让不同学生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如果学习者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则由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相转换。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5,协作学习的范围,获得知识、合成计划、分类、完成一项任务、理解复杂的任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

16、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6,协调模式的4阶段:1,共同课题的认知支持多数学习者之间认知相同的项目(共同主题)。在认识到相同主题时,于是产生或确定了可以开展交流的基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7,协调模式的4阶段:2,交流学习者利用共同语言或符号,开展信息转送或交换活动。这一阶段只限于大家互相提出各种各样问题,还不能达到将交流的结果进行整理或集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8,协调模式的4阶段:3,协作(合作)学习者一边协

17、商合作,一边在完成分派的相同工作过程中,在小组内进行决策。即,从提出的众多建议中抽出可能对完成工作有益的信息,集中小组各个成员的意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29,协调模式的4阶段:4,协调学习者协调在开展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达成共识。或者观察工作完成情况,如果认为工作效率低便进行调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0,“非面对面”与“交流”,视觉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反馈的重要性非语言性信息的重要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

18、tem,31,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交流的方法实时交流和非实时交流聊天室/电子白板.正式的非正式的交流在所属组织中发生的交流/以松散的、情绪性的交流.基于网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跑题解决方法:成立分支讨论组/进行有组织的干预主题模糊解决方法:最后需要主持者进行归纳或总结,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2,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作用小组学习中,设定学习任务的方法:,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3,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作用网上学习小组成员组成方式:事

19、先决定:教师事先确定参加学习成员偶发性组成:非特定、年龄、性别、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均不能特定;有些是这方面知识的“专家”、有些是“新手”;新手并非经常处于被教的境地;“专家”也并非必需充当教师的角色;具体充当的角色,依赖于学习者的意志。,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4,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从交流方式看讨论参加的形态直接参加型实际参与到讨论组并发言的参加形态。为了了解他人知识,学习者直接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5,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观察参与尽管看着讨论内

20、容,但不发言,从提供讨论的契机来看,这一观察参与非常重要。可是,持续的观察性参与,容易变成ROM。ROM多,对小组讨论不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6,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间接参与不直接参与小组讨论,在非正式场合,就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个别的交流情况(如:e-mail等);这种交流的结果通常都会反映到小组的讨论中去。途中参加,好的建议不能及时反映到小组,妨碍小组顺利开展讨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7,有关概念的认知。,为完成课题,学习者应该知道的知识和行动(Gol

21、dman,199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8,社会意识,我们期望从其他小组成员哪里获得什么?我与小组的相互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在小组中是什么角色?其他小组成员期望在小组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39,任务意识,对于任务的主题和结构,我了解多少?其他成员对于主题和任务了解多少?完成任务需要什么工具?我们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任务?我们有多少可用的时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40,概念意

22、识,这个任务与我已有的相关概念是如何适应的?我还需要从这个主题中找到什么?我需要根据新的信息去改变我现有的观念吗?我可以根据我现有的知识创造一个假设来预言任务的结果吗?,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41,工作空间意识,其他成员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做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已经完成了什么?他们在哪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42,知识意识,谁在讨论这些知识?谁在考虑这些知识?他们在讨论什么知识?他们在改变什么知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Cognitive Science&AI System,43,有关概念的认知,学生对任务的意识: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什么?对任务的了解。学生对同伴的意识:需要同伴做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能为我做什么?学生对知识的意识:完成任务需要哪些知识(工作中的知识:老师确定)、哪些是知道的(自己和他人的知识分布式知识:自己和他人确定)?哪些是不知道的(隐性知识:靠他人和老师帮助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