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二节气血津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52380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3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二节气血津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二节气血津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二节气血津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二节气血津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二节气血津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二节气血津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二节气血津液.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1)含义:气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2)表现 促进人体的生殖、生长与发育 推动和激发人体脏腑经络进 生理表现 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以自身的运动来推动精、血和津液等有形物质的代谢,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减退 病理表现 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和排泄障碍 机体的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2、温煦作用 含义: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凉。(发挥温煦作用的气是人体之阳气。),(2)表现 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生理意义,病理表现:阳气不足见虚

2、寒性病变畏寒喜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脏腑生理活动减弱、精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迟缓等。,3、防御作用 含 义:气的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同时驱除侵入人体病邪的作 用。生理体现:防御外邪入侵,同时驱除侵入人体病邪。病理表现:易染疾病,病后难愈。,4、固摄作用 含义: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 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生理表现 固摄汗、尿、唾液、胃肠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和有规 律的排泄,防止体液丢失。固摄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气不摄血出血 病理表现 气不摄津自汗、多尿、流 涎

3、、呕吐、泄 泻滑脱 气不固精遗精、滑精、早泄等,5、气化作用 含义: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到人体是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新程代谢过程。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表 现: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形式:a、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与血同源互化。b、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 c、津液的化生与其化汗化尿 d、气的生成与代谢等专指一些脏腑的某种功能。,(五)气的分类 分类依据:根据气的生成来源、分布部 位及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分。,第二节 血,(一)血的基本概念 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

4、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二)血的生成 1、化生之源 水谷之精营气和津液 物质基础 肾精,2、相关脏腑功能 脾胃: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心肺: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化赤而为血。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生为血;肾精化生元气,促进脾胃运化,有助于血液化生。,应用:气能生血精血互化,(三)血的运行,“凡人周身百脉止血,发源于心,而归属于心。”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1、影响血液运

5、行的因素 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 脉道通畅无阻 血液的质量 病邪的影响,2、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肝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 脾主统血控制血在脉中运行,防止 血溢脉外,(四)血的功能1、营养和滋润全身 意 义:血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 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 和滋润作用,以维持各脏腑组 织器官发挥生理功能,保证了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理体现:面色红润、肌肉壮实、皮肤 和毛发润泽、感觉灵敏、运 动自如。,2、化神 意义:人的精神活动必须得到血液的营养,只有物质基础的充盛才能产

6、生充沛而舒畅的精神情志活动。,生理体现: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 灵敏、思维敏捷。,病变:量的异常、循行及功能的异常血虚:量的异常、功能下降:贫血状+心神失养。血瘀:循行异常、功能不及:血流淤滞、局部青紫血出:循行异常:各种出血证,第三节 津 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含 义:是体内除血液以外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的异同:同:同源于水谷精微,均赖脾胃运化而 生成。,性状:质地较清晰、流动性大 津 分布: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血液 作用:滋润 异 液,二者在运行代谢过程中可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津液并称。病理上相

7、互影响,性状:质地较稠厚、流动性小 分布:骨节、脏腑、脑、髓 作用:濡养,(二)津液的代谢 1、津液的生成,脾胃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游 溢精气上输于脾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水 谷精微 大肠主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 水液。,胃、小肠、大肠吸收水谷精微及水液,上输于脾生成津液。,2、津液的输布 脾将津液上输于肺,由肺的宣 降将津液布散全身 脾气散精 脾将津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致全 身各脏腑,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接受脾转 输来的津液),通过宣发将津液向身体 外周体表和上部布散;,通过肃降将津液向身体 下部和内部脏腑输布并 将代谢后的浊液向肾和 膀胱输送。,肾气对人体水液输布代谢具有 推动和调控作用

8、肾主津液 经过肾气的蒸化将清者重新吸 收参与水液代谢,浊者化为尿液 排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促进津液输 布的通畅。三焦决渎:三焦为水液和诸气运行的通道。,3、津液的排泄 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经 汗液 气的蒸腾激发形成汗液排出 肺 呼气 肺主呼吸,呼出水气,小便:肾气蒸化,生成尿液,肾气推动激发作用下排出体外 肾气的固摄作用使尿液不会随时 漏出。,大便:大肠传化糟粕,带走一部 分残余水分。,(三)津液的功能 1、滋润濡养 布散于体表滋润皮毛肌肉 渗于体内濡养脏腑 输注于孔窍滋润官窍 渗注骨、脊、脑充养骨髓、脊髓、脑髓 流入关节滋润骨节屈伸,2、充养血脉 津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于脉中,化生为血液,滋润濡养全身。津液可调节血液浓度,津血互化。,3、排泄代谢产物,病变:量、行、排等异常伤津脱液:干燥不润症;水液内停:痰饮、胸腹水、水肿、小便异常,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帅: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为气母:血能载气 血能养气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行津、摄津;津能载气、养气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津血同源 另:血汗同源,思 考,1、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2、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3、试述津液的代谢过程。4、为什么治疗水肿从肺、脾、肾论治。5、气的生成及功能、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