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复习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实验复习专题.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实验复习专题,07高考二轮,人大附中郑州分校 李世峰 2007、2,2007年高考高考大纲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2007年高考高考大纲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基础实
2、验分类,观察类实验: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3、观察细胞质流动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验证类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基础实验分类,探究类实验: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3的催化效率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选修)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基础实验分类,实习与研究性课题: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
3、物的影响,对于每个实验要求从两个方面来复习:一个方面是熟悉每个实验的常规内容,即了解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实验的方法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基本内容。,教材实验的复习,另一个方面,是站在一个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应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有关每个实验的设计思想。重点去分析其设计思想,研究其设计思路,假如由我们自己来设计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去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能否设计出比教材中更好的步骤来。通过这样的分析和研究,就可以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步骤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4、学生自身的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教材实验的复习,(2)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是我们在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时也经常用的。这样在我们自己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够迁移和利用这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教材实验的复习,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但领会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思想,学会了设计此类实验的方法,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另外对于教材实验要注意进行分类复习,有些实验是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对照实验的好材料,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以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有些实验则是学会进行观察的好材料,如“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
5、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教材实验的复习,例如,在复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首先要分析此实验的设计思路: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围绕此目的设计实验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应该取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完成这个实验?完成此实验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把色素提取出来?提取出来后再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各种色素加以分离?其次要善于从此实验中提取出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研磨过滤技术、纸层析技术等,这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是进行实验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一定要掌握其操作要领,如凡是需要从细胞中提取某些物质时,就应考虑是否要用到研磨和过滤,凡是需要分离溶解在溶液中的某些物质时则应考虑是否要用到纸层析技
6、术。,教材实验的复习,观察类实验,观察类实验,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取材;根据观察对象采用合适的材料,如观察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等。注意材料处理: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观察对象,做不同的材料处理,如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注意制片方法:显微观察实验要用装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葫芦藓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脂肪鉴定),压片法(把材料压碎成一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注意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鉴别类实验,鉴别类实验,鉴别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结论常根据特定的
7、颜色反应来确定。有些可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应增设一组,加入已知的待检测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注意试剂使用的特殊要求,如加热煮沸等。,实习和研究性课题,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重点),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如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等。这类实验要求高,开放性强。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2)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
8、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4)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5)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高考题例析,例1(北京理综4).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
9、0,答案:A,高考题例析,例2(北京理综29).(12分)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进水口浮游类数量出水口浮游类数量水库淤泥真菌、细菌数量年均1.93mg(干重)/L年均1.02 mg(干重)/L1013 1015个/m2(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查数量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一定的_能力。(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
10、。为确定污染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_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答案:(1)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2)自动调节(或自净化)(3)分解作用 异样厌氧型(4)入水口,例题3(05年全国理综 4题)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解析:小麦种子在萌
11、发过程中,会产生淀粉酶将胚乳中的淀粉转化成具有还原性的麦芽糖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oC较oC产生的淀粉酶的数量较多。因此在相同的水浴条件下,乙管产生的麦芽糖较甲管多,生成的Cu2O也较多,颜色就较深。对照组丙管中没有还原性糖的生成,因而斐林试剂不发生变化,仍然显示蓝色(Cu(OH)2的颜色)。答案:D,练习 1(2005年广东卷)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新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
12、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设计温度梯度:5、10、15、20、25、30;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选择同一品种、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 组,每组数量,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大小,6,相等,习题分析,练习2(2005年全国理综卷)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
13、闭。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菠菜、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1 撕取菠菜表皮制临时装片 2 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气孔的状态 3 用浓盐水处理,观察并记录气孔的状态,在清水中气孔应开启,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在浓盐水中气孔应关闭,因为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收缩,练习3:(2001年广东高考题)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
14、,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示变化趋势)。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互关系回答:A:光强度;B水温;C:无机养分D: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E:浮游动物个体数;F:现在浮游植物有机构总量(1)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A:光强度;B水温;C:无机养分D: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E:浮游动物个体数;F:现在浮游植物有机构总量,无机养分的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随无机养分的变化而变化。,(2)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在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水温升高,光照逐渐增强,无机养分供应充足,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浮游动物量少;无机养分逐渐减少,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消耗。(3)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内,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什么?被浮游动物消耗。,请大家多练习,多思考,把握规律,考场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