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两汉思想简介.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53653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两汉思想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讲 两汉思想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讲 两汉思想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讲 两汉思想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讲 两汉思想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 两汉思想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两汉思想简介.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 两汉思想发展概要,一、儒学独尊的原因及其意义1、原因(1)文景之治后的强盛国力,具备了解除北患的物质条件。(2)阶级矛盾的加剧,促使统治者寻求巩固统治的思想,以加强中央集权。第一、如何有效防止小规模的农民起义。第二、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诸侯的矛盾。(3)“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已失去其治国之策的根据。(4)儒家思想符合了封建地主阶级为使自己的统治得以长治久安的需要。,2、意义(1)儒术得到独尊,封建统治有了统一的思想,标志着儒家思想正式作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而确定下来。(2)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演变为儒学内部“正统”与“异端”的斗争。(3)儒学的新特色神化了的儒家伦理思想,,二、董仲

2、舒,1、生平与著作,(1)生平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广川镇)人。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易王相和胶西王相。,今文经学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古文经学古文经,指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经学是我国历史上训解和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五经先秦有“六经”之说,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因为乐亡,而将另外五部称为“五经”。十三经易、书、诗、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2)著作

3、举贤良对策(又称天人三策)春秋繁露。,2、思想简介(1)为教化立论的人性论董仲舒既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意荀子的“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资质,它不是全善全恶的。人性有“仁”和“贪”、“性”和“情”的内容,就像天有阴有阳一样。他把人性分为三类:一类是“圣人之性”,一类是“斗筲之性”,一类是“中民之性”。,(2)“成性”、“防欲”的教化思想“成性”教化而为善。“防欲”教而节之。董仲舒认为,人们除了有“性”之外,还有“情”。“人欲之谓情”。正是因为人们有欲望,才构成社会,过群体生活,但必须有个“度”来限制欲望,欲望超过了度依然是不能成为社会的。,(3)社会伦理规范“三纲五纪”。“三纲”

4、“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白虎通义)。即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五常”仁、义、礼、智、信。(对策)“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顺命)“臣不奉君命,虽善以叛”、“子不奉父命,则有伯讨之罪”、“妻不奉夫之命,则绝。”(顺命)“五常”服务于“三纲”。,(4)“天人合一”与“道出大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举贤良对策)“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天道”“人道”。,(5)义利“两养”与“正义不谋利”的义利观“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

5、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身之养重于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6)理想社会的构想董仲舒理想社会构想的特点主要包括:其一,国君的地位至高无上。其二、这个社会是统一的。而且有等级制度的,所以要亲亲、尊尊。其三、轻徭薄赋,实行“什一而税”制度。其四、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问关系是非常和谐的。其五、这个社会是顺应天的意志而形成的。,(7)思想特征(贡献)董仲舒推阴阳之变,究“天人之际”,发“春秋之义”,举“三纲”之道,综合名法,不废黄老,给“孔子之术”以新的理论形式和思想内容,创立了一个庞大的新儒

6、学体系。该体系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阴阳五行”的“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从神学宇宙论的高度论证道德纲常的本原,又综合先秦儒学的人性论诸说,为“成性”、“防欲”的教化思想立论,强调“教化之功”;在义利观上,既肯定义、利两养,又提倡“正其谊不谋其利”,使儒家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第一形态。,三、王充思想简介1、生平著作(1)生平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时期哲学家、思想家。(2)著作论衡,现存文章有85篇,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2、主要思想(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的“气”一元论。第一、认为万物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第二、认为天

7、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论衡谈天)“气”为“元气”,又分“阴阳之气”、“天地之气”、“精气”、“和气”。,(2)“人,物也;物,亦物也”。第一、天是自然的,人是自然的产物,天不是什么有意志能祸福的人格神。第二、“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与自然界的灾异无关,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只是人们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拟天的结果。第三、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3)神灭无鬼第一、王充认为人生死自然,有生即有死。第二、人所以能生,由于他有精气血脉,而“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

8、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第三、他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鬼的存在,破除了“善恶报应”的迷信。“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论衡论死)“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论衡订鬼)“鬼神,阴阳之名也”,“非人死之精也”。(论衡论死)“有血脉之类,无有不生;生无不死”。(论衡虚道),(4)今胜于古的历史进步论 第一、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第二、批判“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5)“效验”的认识方法。,3、王充思想的局限性(1)王充虽然反对神学目的论,但他不了解造成吉凶祸福和贫富贵贱的社会原因,因而主张命定论。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只有听凭命运的摆布。这是一种宿命论的观点。(2)王充虽然反对“天人感应”论,却又宣扬“祥瑞相应”说。(3)把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归结到“时”和“数”上,认为是一种盲目的自然力量在起作用,否定了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之,论衡中的社会历史论述是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自然宿命论的社会历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